本站为社会化天使众创(异合)联盟旗下创业项目!
  登陆 | 注册
中国艺术研究院 企事业单位

中国艺术研究院是我国唯一一所集艺术研究、艺术教育、艺术创作、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文化艺术智库为一体的国家级综合性学术机构。

中国艺术研究院在新中国初期建立的中国戏曲研究院、中国音乐研究所、中国美术研究所三家学术机构基础上发展而来,其建立和发展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怀和支持。1951年,毛泽东同志为其前身中国戏曲研究院成立亲笔题写院名,并题词“百花齐放,推陈出新”。1980年10月,中国艺术研究院经国务院批准定名。2006年8月,经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批准,中国艺术研究院加挂“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牌子。

在历任院领导中,原文化部党组书记、代部长贺敬之,原文化部党组书记、部长王蒙曾兼任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张庚、王朝闻、郭汉城、马彦祥、胡风、杨荫浏、葛一虹、周汝昌、冯其庸、冯牧、陆梅林、李希凡、曲润海、王文章、连辑等学者或艺术家曾担任院领导或顾问。现任院长、党委书记为韩子勇同志。

目前,中国艺术研究院拥有戏曲研究所、音乐研究所、美术研究所、舞蹈研究所、话剧研究所、电影电视研究所、红楼梦研究所、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所、曲艺研究所、摄影与数字艺术研究所、建筑与公共艺术研究所、中国文化研究所、艺术学研究所、工艺美术研究所等研究机构;拥有《文艺研究》《美术观察》《中国文化》《中国摄影家》《炎黄春秋》《中华英才》《中国音乐学》《红楼梦学刊》《文艺理论与批评》《艺术学研究》《传记文学》《艺术评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戏曲研究》《中国艺术年鉴》等学术刊物和文化艺术出版社;拥有国画院、书法院、油画院、篆刻院、雕塑院、工笔画院、文学艺术院等艺术创作学术机构;拥有中国工艺美术馆;拥有艺术学科建制最为齐全的艺术类研究生教育机构。

截至2020年12月底,全院共有在职人员612人,其中具有专业技术职称的517人,包括具有高级职称的297人;共有博士研究生导师(含外聘导师)107人,硕士研究生导师(含外聘导师)229人,这些专家学者都是各艺术学科的带头人或国家重点课题承担者。70年来,中国艺术研究院汇集了一大批在各学科领域卓有建树的专家学者,如张庚、王朝闻、蔡若虹、杨荫浏、缪天瑞、葛一虹、郭汉城、周汝昌、冯其庸、李希凡等,他们在国内外学术界具有重要影响。2010年,郭汉城、周汝昌、冯其庸、李希凡、资华筠、范曾、刘梦溪7人成为中国艺术研究院首批聘任的终身研究员。

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以来,中国艺术研究院走上了全面建设与发展的新阶段,具备了与国家级艺术科学最高研究机构相适应的人才储备、基本建制、学科设置以及相应的规模,并逐渐形成了艺术研究、艺术教育、艺术创作、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文化艺术智库“五位一体”的发展格局,确立了全国一流、世界知名的发展目标。

中国艺术研究院在我国艺术科学研究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先后承担国家级、部级科研项目400余项,2010年以来获院支持科研项目420余项,组织专家学者编撰了一大批史论著作,为我国艺术学科史论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中国戏曲通史》《中国戏曲通论》《中华艺术通史》《中国古代音乐史稿》《中国美术史》《中国舞蹈史》《中国话剧史》《中国建筑艺术史》《中国先进文化论》《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中国少数民族剧种发展史》《中国当代电影发展史》《中国文化发展战略研究与和谐文化建设》《中国评剧发展史》《中国音乐文物大系》《延安文艺史》《共和国书法大系》《昆曲艺术大典》《中国艺术学大系》《西部人文资源研究丛书》等,成为各艺术学科的奠基性著作。此外,《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战略与策略》《中国传统建筑营造技艺多媒体资源库》《中国电影海外市场竞争策略可行性研究》《京剧艺术大典》《中国戏曲剧种艺术体系现状与发展研究》《中国艺术发展年度研究报告》《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中国电影大典》《中国电视大典》《昆曲口述史》《海外中国艺术史研究》《中国传统色彩学术体系建设》《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研究》《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研究》《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历程研究》等一批科研重大课题的实施和推进,对中国艺术学“三大体系”的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国艺术研究院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现拥有艺术学理论、音乐与舞蹈学、戏剧与影视学、美术学、设计学等艺术学门类一级学科,以及文学门类下的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2003年国家人事部批准在中国艺术研究院设立艺术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同时中国艺术研究院也是国务院学位办批准的在职人员以同等学历申请硕士学位的单位。2005年被教育部授予港澳台招生权,2007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艺术专业硕士招生单位,2008年被教育部、文化部批准为艺术学博士、硕士学位海外留学生招生单位,从而成为艺术学科建制最为齐全的艺术类研究生教育机构,现有在读博士、硕士生研究生近千人。

在艺术研究领域不断深入拓展的同时,中国艺术研究院十分注重加强创作队伍的建设和相关机构的设置,成立了多个艺术创作学术机构,汇集了一批全国艺术创作领域的一流人才,其中很多文学艺术家在世界舞台享有盛誉。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范曾获得法兰西骑士勋章奖;袁熙坤获得匈牙利文化部授予的“最高文化奖”;吴为山在联合国总部举办“文心铸魂——吴为山雕塑艺术国际巡展联合国特展”;骆芃芃在伦敦奥运会期间举办了“‘中国印’的世界——骆芃芃篆刻书法艺术展”。

近年来,中国艺术研究院策划举办了多场主题展览,包括“同在蓝天下——为农民工塑像中国画主题创作展”“中国当代工艺美术双年展”“中国当代青年雕塑展”“中国国际摄影双年展”“中国摄影家响沙湾国际摄影周”“中国当代艺术展”“中国精神——油画风景学术邀请展”“当代中国与俄罗斯写实油画展”“中国写实画派2012年展”“2012景德镇国际陶瓷艺术展”“中国好手艺展”“中国艺术研究院中青年艺术家系列展”“合作•共赢/一带一路国际版画交流展”“一路守望 对话未来 纪念中俄建交70周年油画艺术展”“黄宾虹学术提名展”“转音•青年当代工笔研究展”“勇攀艺术高峰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学艺术创作研究院汇报展”“寄情于民——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全国中国画名家无锡写生创作邀请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2015—2019主题实践活动汇报展”“入古出新——中国艺术研究院篆刻院提名全国中青年篆刻家作品展”等,在当代艺术创作领域发挥了重要的导向性、代表性、示范性作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与文献馆藏品丰富,品类繁多,尤以收藏艺术类书刊、特种文献、艺术实物、音像档案著称。馆藏古籍中不乏孤本、珍本。2008年,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与文献馆被国家古籍保护中心授予“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称号。馆藏大量珍贵书画作品、金石拓片、名家手稿等。非书资料是馆藏特色,包括音像档案、艺术实物、艺术图片等。艺术实物有清代升平署戏衣等戏曲类实物和以传世古琴、少数民族乐器为主的音乐类实物等。在所藏大量珍贵音像档案中,“中国传统音乐录音档案”于1997年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批“世界的记忆”,并被列入《世界记忆名录》。2003年,《民间音乐家阿炳六首乐曲原始录音》《冼星海〈黄河大合唱〉手稿》入选第二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

面向国际的文化交流,是中国艺术研究院的一项重要工作,特别是近十年来,对外文化交流更加频繁。通过举办研讨、展览、演出、考察及互访,中国艺术研究院已先后同40多个国家建立学术联系、开展交流,遍及全球五大洲。同时形成了中国艺术研究院的品牌论坛和文化对话活动。如“亚洲文化艺术界高层学术论坛”“中欧文化对话”等文化交流活动,以及近年来创办的“一带一路”国际学术大会等,以高质量的学术交流成果,塑造成为在海内外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文化活动品牌。

山东艺术学院 企事业单位

山东艺术学院建校于1958年,坐落在名泉簇拥的历史文化名城济南,是山东省人民政府与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共建高校,具有艺术学门类下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为山东省2017-2023年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

从建校之初开始,一大批在国内享有盛名的艺术家、艺术教育家在这里工作、生活。早年与徐悲鸿一起留学欧洲的李超士、戴秉心,与人民音乐家冼星海一起留学欧洲的李杰民,弘一大师(李叔同)的弟子刘质平,与张书旂、徐悲鸿并称为“金陵三杰”的柳子谷,著名艺术家关友声、黑伯龙、于希宁、吕品、宗惟成、刘鲁生、张彦青、王企华、宋居田、李华萱、刘乐夫、傅二石、金灼南、范峻青、何锦文、项堃、阮斐、殷宝忠、徐俊华、俞砚霞等老先生都曾在这里执教,并奠定了山艺发展的根基,也奠定了山东艺术教育的坚实基础。1978年学校恢复招生后,王音旋、朱德九、赵庆霞、曲广义、孙继南、张庆朗、唐尔丰、牟善平、崔世光、王俊生、卜庆孝、赵玉琢、朱铭、李振才、史振峰、陈凤玉、单应桂、曹昌武、段谷风、王立志、张洪祥、陈皋、杨松林、路璋、曲志刚、梁敬泗、李百钧、兰瑛、程慰世、安士英等一批名家在这里耕耘树艺。这些德艺双馨的老艺术家,严谨治学、潜心创作,为社会留下了一件件艺术珍品,也为学校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即“闳约深美”的校训精神。

学校现有文东和长清两个校区,占地1000余亩,建筑面积近37万㎡,馆藏图书97万余册;有音乐学院、美术学院、戏剧学院、现代音乐学院、设计学院、艺术管理学院、舞蹈学院、戏曲学院、传媒学院、职业教育学院、电影学院、书法学院、国际艺术交流学院、公共课教学部、马克思主义学院15个教学单位,全日制在校生10192人;有教职工1067人,专任教师918人,其中具有正高级职称88人、副高级职称298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0人,全国优秀教师8人,山东省高等学校重点学科(重点实验、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首席专家5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8人,省级教学名师7人,音乐学、民族音乐学先后被山东省批准设立泰山学者岗位。

学校现有31个本科专业、50个专业方向,5个专科专业,其中有4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舞蹈表演、绘画、环境设计、工艺美术),10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艺术史论、音乐学、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表演、广播电视编导、动画、中国画、书法学、数字媒体艺术、音乐表演);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绘画、公共事业管理、艺术设计),6个山东省品牌特色专业(绘画、公共事业管理、艺术设计、表演、音乐学、广播电视编导),2个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立项建设专业群(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群、戏剧影视导演专业群);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美术学科自主成才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有1个“山东省一流学科”培育建设学科(音乐与舞蹈学),3个山东省重点学科(音乐学、美术学、戏剧戏曲学,其中音乐学为山东省特色重点学科),8个山东省文化艺术科学重点学科(音乐学、美术学、中国画学、设计学、艺术学理论、舞蹈学、戏曲学、广播电视艺术学)。有1个国家级研究机构(“山东年画”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11个省级研究、培养基地(音乐文化研究基地、齐鲁音乐研究基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山东秧歌”山东省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齐鲁传统音乐传承研究基地、“山东年画”山东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基地、山东传统戏曲艺术高层次人才研究培训基地、“文化遗产科技保护与利用”重点实验室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造型艺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现代手工艺术创新产教融合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

学校近年来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全国美术作品展、中国电视剧“飞天奖”、中国音乐“金钟奖”、中国书法“兰亭奖”、中国舞蹈“荷花奖”、中国京剧“梅兰芳金奖”、全国舞蹈展演活动、中国校园戏剧节、中央电视台“学京赛”等全国性展演评奖中,荣获省部级以上大奖300余项;圆满完成了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山东彩车“国泰民安”的设计、制作、展演任务,承办了文化部主办的系列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培训班、第11届全国“桃李杯”舞蹈教育教学成果展示活动、第12届中国音乐金钟奖全国声乐选拔赛等;成功举办了“新沂蒙”美术作品巡展、歌剧《檀香刑》巡演等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的展演展示活动,举办了传承与开拓——新时代中国书法高等教育国际论坛、全国歌剧理论与创作研讨会暨首届优秀歌剧评论征集比赛等重要学术活动;圆满完成了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文艺晚会、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文艺晚会、央视春节联欢晚会、大型交响音乐会《黄河入海》等国家和我省重大活动的展演任务。

学校主动对齐鲁文化进行传承研究保护,建立了山东年画雕版博物馆、山东汉画像石馆、于希宁中国画作品陈列馆、山东鲁锦艺术馆、山东民间剪纸艺术馆、梨园霓裳馆,收藏保存了以清代为主年画雕版1000多块、珍贵汉画像石190余块、于希宁中国画精品60幅、鲁锦实物200余件、山东民间特色剪纸艺术品4000余件、京剧服饰用品唱本等一大批。学校大力推进与地方政府、事业单位、企业的交流合作,与济南市、威海市、临沂市、滨州市、泰安市、潍坊市等开展了政产学研合作,与省文化厅、省广播电影电视局、山东教育电视台、省歌舞剧院、省话剧院等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与多家企业合作建立了师生创作实践培训基地。

学校不断加快国际化办学步伐,与澳大利亚、美国、法国、俄罗斯、韩国、日本等国家的30多所院校签定了友好交流协议书,在学术交流、教师互派、学生互换、艺术演展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交流与合作。乌克兰功勋艺术家瓦连金.费里宾科教授、意大利著名雕塑家马克.泽诺、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昆士兰艺术学院前院长保罗.克利夫兰教授、法国默剧大师菲利普.比佐、德国斯图加特国立音乐学院布鲁斯.艾伯尔教授、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尼古拉.布洛欣教授、美国纳萨勒学院詹姆斯.奎恩教授、俄罗斯钢琴大师沃夫卡.阿什肯纳齐等一批国际著名专家学者受聘我校讲学授课、开设高级研修班或大师班,对我校及山东的绘画、雕塑、声乐、器乐等产生了积极而重要的影响。我校7位教授先后被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聘为海外博士生导师、1位教授被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授予荣誉教授称号。

建校62年来,山东艺术学院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4万余名合格艺术人才,涌现出了著名歌唱家、教育家彭丽媛教授,以及倪萍、刘曦林、王沂东、隋建国、闫平、王克举、王衍成、陈瑾、徐少华、王绘春、王静、苏岩、黄港、郭跃进、宋昌林、周龙、童年、郭婷婷、于冠群、李雪、靳东、刘涛、庄庆宁等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毕业生,他们在各自的艺术领域取得了突出成绩,有的成为享誉全国的音乐家、美术家、表演艺术家和艺术教育家,为山东和全国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上党戏曲网 产品与服务

关于上党梆子的起源,有多种说法,一般认为它形成于泽州(今山西晋城)。虽名梆子,实为昆(昆曲)、梆(梆子)、罗(罗罗腔)、卷(卷戏)、簧(皮簧)五种声腔同台演出的剧种。在其形成过程中曾受到蒲剧的影响,但与省内其他三大梆子迥然不同。

上党梆子是一个古老的剧种。有人说在明末已有班社出现,尚未发现史实根据。最早见于记载的是昆曲:阳城县上伏村大王庙戏台,有清顺治十五年(1658)九月十六日百顺班演出题壁,所唱《春灯谜》、《恩口口》、《双包计》均系昆曲或弋腔剧目。据在此后写下的40余条康、乾间的舞台题壁来看,至迟在18世纪中叶,上党梆子已经是一个拥有五种音腔的成熟剧种了。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修撰成书的《潞安府志》卷八记有长子县知县王巨源曾禁“丧葬演戏”一事,称“富室旧用梨园送殡,今奉严禁,用者渐少”。这说明18世纪上党地区的戏剧演出活动已相当频繁。另外,乾隆年间已有山西泽州罗戏和黄河以北卷戏的戏班,以及由梆、罗、卷戏组成的三合班在开封城内活动的记载(见清李绿园《歧路灯》)。正是这种“三合班”演变形成为多种声腔的剧种。上党梆子较早的一个职业班社是晋城的“鸣凤班”。

据晋城县青莲寺残碑记载,一个演唱上党梆子的鸣凤班,成立于乾隆五十年(1785)前后。这个鸣凤班是现在确知的上党梆子较早的一个班社,一直延续到1945年晋城解放。晋城青莲寺道光九年(1829)碑载:“有鸣凤班者,行戏四十余年矣。”据说,在明朝末年,阳城县有一个女子叫“凤仙”,自幼喜爱戏曲。这个女子出嫁时,嫁给了晋城的姓史的,与姓史的叫翱鸣的共同成立了戏班,取两人名字各一个叫为“鸣凤班”。

1959年发现在晋城青莲寺中佛殿的屏板上,有鸣凤班在道光十一年(1831)十月十五日书写的演出剧目单,并列23出戏,其中《彩仙桥》、《对松关》、《大赐福》等都是上党梆子的传统戏。清代道光年间,上党地区的大戏班逐渐增多,这些班社的发展比较快,而且逐渐形成一种上党梆子特有的风格、旋律,并培养出了一些知名的演员。

上党梆子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州底”和“潞府”两大流派。“州底”派流行于原泽州府管辖的晋城、高平、阳城、陵川、沁水5县。“鸣凤班”及后来的高平“三乐意”(俗称东宅戏)、“万亿班”都属此派,晋城的鸣凤班稳居魁首,后来高平的三乐意、万亿班都曾称雄一时。它的特点是比较稳重委婉,抒情性强。“潞府”派流行于隶属潞安府的长治、长子、襄垣、屯留、黎城、潞城、壶关、平顺8县和原沁州管辖的沁县、武乡、沁源3县,特点是更显豪放。最早的有代表性的班社有“三义班”、“乐意班”等。三义班比较灵活,唱岳家将戏多;乐意班格律比较严谨,唱杨家将戏多。

戏曲服装咨询-柴郡主应该穿戴什么? 问答

请问,上党戏曲演出杨家剧目较多,但柴郡主穿戴服装不太相同,有的穿黄颜色,认为郡主是皇亲就应该穿黄的;有的穿蓝颜色,主要理由是郡主已经嫁与六郎,身份已成为民间杨家媳妇,不再是皇亲,故穿蓝衣。那么,请问究竟该穿什么服饰呢?

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 官网

今年春晚的创新亮点越发凸显,欢声笑语连成一片,真实地感受到了“喜气洋洋,欢乐吉祥”的节日氛围,无论是歌舞、小品、相声,还是戏曲、武术、魔术、杂技都让人感觉耳目一新,看着高兴。

种草机|2017年春晚你在为谁尖叫?

在不断的尝试中,这一年春晚注入了更多新鲜血液,不仅堪称“高颜值云集”,更是火了“董卿的口红色号”,是当之无愧的一次年轻的春晚,如此fashion的一届春晚,你还记得自己在为谁尖叫吗?

风华正茂丨回顾成就之年,2016年春晚是一首时代的赞歌

在人民生活一步步迈向小康社会之际,在祖国一项项成就取得佳绩之际,2016年的春晚写满了“中国梦”。就像是一卷生活画布,有惊喜,有温暖,有感动,还有快乐……

民族印象|2015年春晚“新”科技与“旧”元素混搭

每当谈到一个民族,我们习惯用具有代表性的民族特色来表达。正如想到丝绸、瓷器、刺绣等,这些都是我们中华民族最引以为傲的符号。民族特色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但却是一个民族永久的烙印……


宁波意神翻译有限公司 官网

宁波意神翻译公司是全国最大的连锁翻译公司之一。中国翻译协会和美国翻译协会(会员ID:253312)会员单位。公司人员分布于国外内各主要城市和高校,是政府和众多知名企业的定点合作单位。特别是通过和美国、英国、德国等著名翻译公司合作,拥有了国际翻译网络。本公司坐落于宁波市中心东门口附近。拥有两千三百多名在职和兼职翻译人员。同时上海、杭州、苏州、温州、台州、绍兴、无锡、青岛、嘉兴等多地设立分公司。在宁波所属各县市区:镇海、宁海、余姚、奉化、象山、慈溪或派有业务人员。公司在致力于笔译服务的同时提供各种技术交流、商务谈判,陪同等专业口译服务。是“浙江省发改委、宁波市政府、杭州市政府、西湖博览会、浙洽会、服装节、戏曲节、阿里巴巴、奥克斯、雅戈尔、杉杉、维科、波导、雅鹿、海天机械”等知名企业的长期合作伙伴。宁波意神翻译有限公司是众多宁波企业翻译的首选单位。

中国戏曲学院 企事业单位

中国戏曲学院成立于1950年1月28日,原隶属文化部,最初称文化部戏曲改进局戏曲实验学校,1955年1月正式定名为中国戏曲学校。1973年11月并入文化部“中央五七艺术大学”,后更名为“中央五七艺术大学戏曲学校”。1977年2月正式恢复中国戏曲学校建制。1978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升格为中国戏曲学院,并招收第一届本科生,从此揭开了中国戏曲艺术教育的新篇章。2000年划转北京市,国家对学院实行文化部与北京市政府共建、以北京市管理为主的体制。

学院的校训是“德艺双馨,继往开来”。学院目前设有京剧系、表演系、导演系、音乐系、戏曲文学系、舞台美术系、新媒体艺术系、国际文化交流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体育部、继续教育部、附中等12个教学单位,有“戏剧与影视学”、“音乐与舞蹈学”“艺术学理论”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有14个本科专业和28个专业方向。戏剧戏曲学为北京市重点学科,并列入北京市文化艺术人才培养基地建设项目。京剧表演专业是学院的传统优势专业,是北京市属高校首批一流专业、国家和北京市两级特色专业。

学院以学科建设为龙头,注重教师结构调整,不断提高教师素质。近年来,学院坚持“引进、培养、提高”的原则,先后引进了傅谨、谢柏梁、张火丁等特聘教授及学科带头人和其他高层次人才,同时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艺术家来院任教,形成了一支以特聘教授和著名艺术家为学术和创作带头人,新老结合、院内外结合、在职与客座结合的师资队伍。截至2018年4月,在272名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教师比例达到48%,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教师比例达到74%,师资队伍的学历、职称、年龄和学缘结构日趋优化。

以艺术实践、创作、科研推动教学建设,是学院办学的优良传统,也是学院人才培养的特色。2006年以来,学院共取得各类科研立项100余项,其中,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55项,国家级课题六项,国家重大课题一项,出版学术著作、教材187余部。其中《中国艺术教育大系·戏曲卷》填补了戏曲教育长期无系统教材的空白。2013年学院获批“北京戏曲文化传承与发展研究基地”,2016年获批“北京市哲社管理二级单位”。学院创作改编的《白蛇传》、《对花枪》、《岳云》、《杜十娘》、《张协状元》、《悲惨世界》、《红色娘子军》、《还魂三叠》、《长征组歌》、《梅兰霓裳》等大量优秀作品,获得过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提名奖、全国优秀剧目奖、国际戏剧协会(ITI)音乐戏剧奖等奖项。

学院形成了“教学、实践、科研、创作”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60多年来,学院为国家培养万余名戏曲专门人才,涌现出刘秀荣、谢锐青、杨秋玲、钱浩梁、张春孝、侯正仁、李光、孙岳、朱秉谦、刘长瑜、叶少兰、李长春、冯志孝、关雅浓、王梦云、李朝贵、李维康、耿其昌、刘琪、沈健瑾、张曼玲、黄孝慈、于魁智、李胜素、孟广禄、袁慧琴、王蓉蓉、周龙、张火丁、郭跃进、杜镇杰、李宏图、李军等一大批艺术家。1996年至今,学院先后承办了六届“中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研究生班”,为21世纪京剧表演艺术人才培养作出了特殊贡献。中国戏曲学院被誉为“中国戏曲艺术人才的摇篮”。

学院一直承担着向海外传播中华戏曲文化的重要使命,与世界几十所大学建立了良好合作关系。2009年11月,学院与美国宾汉顿大学共同建立了戏曲孔子学院,培养了各国留学生千余名,多次参加各类国际艺术节演出活动,在海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


中国戏曲网 图片

网站内包含京剧,越剧,昆曲,黄梅戏,豫剧,秦腔,二人转及其它各地方曲种戏曲新闻,名家名段介绍和音视频试听,台词曲谱铃声下载等综合性公益戏曲网站

济南网络广播电视台 企事业单位

济南网络广播电视台是济南广播电视台整合广播、电视内容资源,以新兴信息网络为节目传播载体的新形态广播电视播出机构。它通过网络媒体对政治、经济、文化、体育等活动或事件进行报道宣传,引导社会舆论,致力于打造成为具有媒体影响力、公信力、话语权的济南视听门户网站。

2010年12月27日,国家广电总局批复,城市联合网络电视台宣告成立(简称CUTV)。深圳、济南、青岛、武汉、大连、苏州等19家城市媒体联合在一起,组成强大的网络电视联盟!

济南网络广播电视台有济南电视台七个电视频道的直播、收听到六个电台频率,以及观看到两个网台视频直播频道,网络台自制节目、演播室直播访谈,个性化的时移。

济南网络广播电视台论坛、主页、拍客、播客、微博、投票、边看边聊等系统,实现用户、媒体的互动。泉天下社区是济南地区综合社交网站,隶属济南网络广播电视台,涵盖济南电视台地方资讯和视频资源,论坛、主页、视频、微博多种社交系统,根植济南,服务济南人民。

济南网络广播电视台2012年12月21日全新改版,新版网站秉承“随时直播,随心点播”的理念,网络台依托济南广电正版媒体资源、全国40多家城市联盟网络台素材和用户自行上传内容,功能涵盖“文字、图片、视频、音频”,提供济南电视台7个频道、济南人民广播电台7个频率的精彩节目网络实时收看收听,并且在7天之内随时回看回听;支持用户时时上传、多形式互动评论、网页快速搜索,满足观众、网民等多用户全方位互动体验。

济南网络广播电视台现有新闻、综艺、生活、视频、音频、图库、影视、少儿等多个内容版块和高校联盟、济南都市圈、爆料、主持人粉丝团等网友互动版块,在为网友提供丰富的资讯、娱乐、生活类内容的同时,与网友充分互动。

广东广播电视台 企事业单位

  荔枝网是广东广播电视台官方网站,荔枝网以视听互动为核心,融地域特色于其中,倾力打造最具广东特色的官方视频网站。荔枝网整合了广东电视台、广东南方电视台、广东人民广播电台旗下多个广播电视频道资源,提供24小时视频和广播直播、新闻服务、电子节目表、栏目视频点播、互动专区等服务。

广东广播电视台(英文缩写:GRT或GDTV)是经广东省委、省政府和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由原南方广播影视传媒集团、广东人民广播电台、广东电视台、广东南方电视台、广东省广播电视技术中心整合组建而成,是集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网络、新媒体、广播电视发射传输等多种业务为一体的省级广播电视综合传媒机构。

1949年,广东人民广播电台成立。1959年,广东电视台成立。2001年,广东南方电视台成立。2004年,南方广播影视传媒集团成立。2014年4月23日,由原南方广播影视传媒集团、广东人民广播电台、广东电视台、南方电视台整合组建的广东广播电视台正式挂牌 。2017年12月23日,广东广播电视台4K超高清电视试验播出启动 [2]  。2019年12月13日,全台更换并启用红色台标]。

2021年4月,入围2020年度基层广播电视统计工作拟表扬优秀集体名单。


浙江传媒学院招生网 产品与服务

浙江传媒学院招生网为考生提供2016年浙江传媒学院艺术类录取分数线和浙江传媒学院艺术类招生简章及招生计划。浙江传媒学院招生网致力于与一起有意报考浙江传媒学院的同学们在招生网交流一些志愿填报以及今后在浙江传媒学院学习和生活的事情,并可在上学前相互熟识,便于开学后火速融洽相处,共享美好的大学生活。

浙江传媒学院是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是目前全国培养广播影视及其他传媒专门人才的主要基地之一。建校30多年来,学校为中央和地方传媒行业输送了大批专业人才。

      学校拥有两个校区,分别坐落于素有“人间天堂”美誉的杭州市和江南名城桐乡市。学校总占地1286亩,总建筑面积近61万平方米。其中,下沙校区占地786亩,建筑面积近45万平方米;桐乡校区占地500亩,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

      学校设有播音主持艺术学院、电视艺术学院、电影学院、电子信息学院、动画学院、管理学院、国际文化传播学院、设计艺术学院、文化创意学院、文学院、新媒体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音乐学院等13个二级学院和大学外语教学部、社会科学教学部、大学体育教学部3个教学部及继续教育学院,目前有全日制在校生近14000人;建有“媒体传播优化协同创新中心”、“浙江省传播与文化产业研究中心”(省哲社重点研究基地)、“国家动画教学研究基地”等8个省级以上研究机构。

      学校学科专业特色鲜明。目前已初步形成以传媒类和艺术类专业为主干,文学、艺术学、经济学、工学、管理学等多学科交叉渗透、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拥有“新闻传播学”、“戏剧与影视学”、“通信与信息系统”、“交互媒体技术”等4个省级重点学科;开设本科专业40个,其中艺术类专业18个,播音与主持艺术和广播电视编导等2个专业为国家特色专业。学校于2011年10月经教育部批准获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2012年开始招收第一批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学校师资充足。全校教职员工总人数1200余人,其中正高职称97人,副高职称260人;全国优秀教师1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教师9名,省151人才工程各层次培养人才33人,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14人,省优秀教师2人,省教学名师2人,省教学团队4个,省科研创新团队2个。

      学校教学实验设备先进,教学仪器设备总价值达3.0亿元。建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播音主持与导训实验室、数字影视特技实验室等44个实验室;22层演播大楼拥有各种规格演播厅17个,是集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三大功能于一体的广播电视节目生产基地。学校图书馆馆藏各类纸质图书文献121.5万册,电子图书97.7万余册,音像视听资料5.6万件,已成为我国区域性广播影视资料中心。

      学校联手行业合作培养传媒应用型人才,全面实施教育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与全国广电系统合作,建立200余个产学研实践教学基地,积极构建学生专业实践和就业的平台,列入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项目1项,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项目2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45项。获得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3项(参与),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6项;有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6个省级重点专业和3个省优势专业,9个新兴特色专业;有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项,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项;建成国家级双语示范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15门;列入“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7部、“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4部、省级重点教材17部,先后出版自编教材70部;共有32个项目获得浙江省新世纪教改项目,24个项目获得省级课堂教学改革项目。

      国际交流与合作发展迅速,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法国、瑞典、韩国等国家和地区的40余所高等院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其中包括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哥伦比亚大学、肯恩大学、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科廷大学、英国考文垂大学和奥斯特大学等。开展了教师访学、产学研合作平台、交流生、交换生、短期访学、国际课堂、联合培养硕士等多种形式的国际交流合作项目。2013年,我校与英国考文垂大学合作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本科教育项目获得教育部资格认定。2014年,我校与英国波尔顿大学合作视觉传媒硕士学位项目获得教育部资格认定;同年,我校国际文化传播学院的播音主持艺术(双语方向)专业成功申报了浙江省国际化专业重点建设项目。

      雄厚的师资,一流的设备,优良的学风,使学校的毕业生深受业界及社会好评,每年毕业生就业率在93%以上,许多毕业生成为广电传媒领域的精英骨干。学校先后荣获浙江省“平安校园”、“国家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全国文明单位”称号。

      秉承“敬业、博学、求真、创新”的校训,本着立足浙江、面向全国、紧贴传媒、服务社会的宗旨,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浙江传媒学院正以昂扬的姿态,向着以培养广播影视和文化创意人才为重点,特色鲜明、优势明显的国内知名大学的目标阔步前进!

数据推荐覆盖全部各级相关内容,精准推荐所需全部数据!
全球公共数据开放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