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为社会化天使众创(异合)联盟旗下创业项目!
  登陆 | 注册
城市查找人民政府

按时间点击量收藏量支持率猜你喜欢

都兰县政府大数据

“都兰”系蒙古语,意为“温暖”,位于青海省中部、柴达木盆地东南隅,东邻乌兰县茶卡镇,西接格尔木市,南邻青南牧区果洛州玛多县和玉树州曲麻莱县,北连州府德令哈市。县城察汗乌苏镇东距省会西宁市427公里,西距格尔木市340公里。县域总面积4.527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3100米,属典型的高原大陆性气候。现辖4镇4乡、107个行政村,共有蒙古、藏、汉、回、土、撒拉等19个民族,近10万人。全县天然草原面积4148.2万亩,可利用草场面积2331.33万亩,占草原总面积的56.2%。有耕地33.23万亩,林地803.95万亩,森林覆盖率为5.09%,植被覆盖率55%。

都兰矿产和旅游资源丰富,已发现的矿产资源主要有煤、铁、锰、铜、铅、锌、锂、金、银、镁盐、钾盐、硼、石墨、硅灰石等53个矿种,占全省已发现矿种145种的36.55%,占全州已发现矿种112种的49.11%,查明有资源储量的矿产有19种,具有资源储量和开发优势的矿产为金矿、银矿、铜矿、铁矿、钼矿、石墨、硅灰石等,具有进一步勘查潜力的优势矿产为铁矿、铜矿、铅矿、锌矿、钼矿、钴矿、金矿、银矿、页岩气、石墨、饰面石材矿等。按单矿种统计,列入青海省矿产资源储量简表的矿产地为139个,其中,大型矿床2处,中型矿床4处,小型矿床89处,矿点44处,铁、石墨、硅灰石等矿产储量居全省前列。都兰历史文化源远流长,自然风光奇特,千年天然古柏林条状密布,栖息着白唇鹿、野牦牛、野驴、藏羚羊、黑颈鹤等珍稀野生动物。“诺木洪文化”遗址、巴哈莫力崖画、鲁丝沟岩画等众多的历史人文景观,高原奇观考肖图“夏日冰瀑”、举世罕见的古生物遗迹贝壳梁等自然景观,还有都兰国际野生动物观光园及蒙古族、藏族风情形成了丰富多姿的旅游资源,辖区内有AAA景区4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1处,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3处。2015年列入国家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县创建名单,先后荣获2016年度、2017年度省级文明县,“省级卫生县城”“省级信用县”“国家级枸杞出口质量安全示范区”“国家良好农业规范认证示范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县”“省级县域创新试点县”等称号。2019年都兰县现代农业产业园被农业农村部、财政部认定为“第二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成为全省首个成功创建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为海西成功创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提供了核心支撑。青藏高原首个国家级热水墓群考古研究基地建设落户都兰。都兰县紧密型健康服务共同体被确定为国家级紧密型医共体建设示范县、全省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第三批省级示范县。据测算,2019年都兰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指标权重得分为96.54分,基本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

今年以来,在省委省政府和州委州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县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讲话、指示精神,认真按照中央和省、州关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决策部署,全力做好“六稳”工作,认真落实“六保”任务,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努力扭转新冠肺炎疫情对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保持了平稳发展的态势,香日德(藜麦、青稞)产业园成功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香日德镇成功列入2020年农业产业强镇建设名单。2020年前三季度,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同比下降7.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9%;第二产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5.4%;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3%。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3.27%,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17亿元,同比下降2.61%。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8亿元,同比下降9.4%。全体居民可支配收入1.43万元,同比增长6.05%。其中: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2.32万元,同比增长4.45%;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1.01万元,同比增长7.44%。基本形成黄金产业园区、新能源产业园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省级现代农业(藜麦、青稞)产业园、多金属采选(迁建)产业园等特色产业聚集发展体系,两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按要求达到序时进度,国家脱贫攻坚普查工作顺利完成,城乡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城乡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水平稳步提升,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

焦胜章,男,汉族,1967年2月出生,青海海东人,1988年11月入党,1989年7月参加工作,大学文化程度。现任都兰县委书记、一级调研员。

马永安,男,蒙古族,1965年12月生,青海海晏人,1991年6月入党,1987年7月参加工作,大学文化程度,现任都兰县委副书记、县长。

青海省海南州特高压外送基地

配置电源项目

2019年,我县获批特高压外送基地配置电源项目1个,总投资35.4亿元。该项目分为8个标段,1-5标段350MW兆瓦风电项目由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主建、6、8标段100MW由大唐都兰风力发电有限公司主建、7标段50MW兆瓦风电由三峡新能源都兰有限公司主建,特高压外送基地配置电源项目共建基础设施由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建设,该项目于9月30日已全容量并网发电,实现了“一网绿电”向东送。

香日德班禅寺院

香日德班禅寺院,亦称“香日德班禅行辕”“班禅香日德寺”,系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寺院,位于青海省海西州都兰县香日德镇上柴开村。该寺是班禅堪布厅在青藏古道上设立的重要行辕,故称为香日德班禅寺院,属于扎西伦布寺的子寺,由扎西伦布母寺统一管理。寺院历史悠久,其宗教文化底蕴深厚,在甘青藏等地区少数民族信教群众中享有极高的声誉,是海西地区主要的藏传佛教寺院之一,是西藏和平解放、宗教和谐发展和民族团结进步的重要见证者,更是新时代藏传佛教寺院“爱国爱教、守法持戒、知恩感恩”的光辉典范。

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的光辉照耀下,寺院秉承爱国爱教的光荣传统,坚持政府依法管理和宗教界自我管理两手用力,在维护藏区和谐稳定、增进民族团结进步、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1992年被列入第二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被评为全省宗教界先进集体,2011年被列入全国第一批宗教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爱国主义事迹也录入国家民宗委《同心同行》一书,2013年被评为全国创建和谐寺观教堂先进集体。今年9月被州委宣传部评为州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目前正在积极申报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都兰县热水古墓

热水墓群位于青海省海西州都兰县热水乡境内。墓群为南北朝至隋唐时期吐谷浑、吐蕃墓共有封土墓299座,其中经考古确认的墓葬共有232座,1983年被评为“全国六大考古新发现”,1996年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同年11月由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6月国家文物局、中国社会科学院和青海省人民政府签订了《共建热水墓群考古研究基地和文物保护研究基地框架协议》。

2018年开始,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组成联合考古队,对热水墓群血渭一号墓进行发掘,2020年结束田野工作。发掘确认,该墓规模宏大、结构复杂、体系清晰,出土文物1000余件,其中,墓道及甬道随葬有大量的绿松石、金箔、金器有镶嵌绿松石的金象、彩绘人形木牌、金包木等,殉马坑内有颈带,系织物与银牌组合,还有大量的黑白石片,共计500余件;主墓室内随葬有金、铜、铁、漆木、皮革、玉石、海螺等。金器有金胡瓶、鋬指杯、金链子、带饰、革带饰、马具的杏叶等。铜器以容器、铠甲片、各构件上的铜饰等。铁器以铁甲胄,漆器有漆盘、甲片等,木器以马鞍、小型斗栱模型为主。玉石器以装饰的玛瑙、绿松石和大量的黑白石片等;北1侧室有金带饰、铜灯台;北2侧室内有架空的木床,床上以皮革、织物为主,也有玻璃器、金银器等。还有镶嵌绿松石、玛瑙的金双狮、镶嵌绿松石的凤钗等;南1侧室出土陶罐、漆器等;南2侧室以小件金饰片、银饰片为主。该墓的发掘为研究唐(吐蕃)时期,热水地区的葬制葬俗及唐帝国与少数民族关系史、丝绸之路交通史、物质文化交流史等相关问题具有重要研究价值。


点击量( )

收藏( )

推荐( )

发布时间:

天峻县政府大数据

天峻县地处青海省东北部,青海湖西侧,祁连山南麓,柴达木盆地东部,东邻祁连县和刚察县,南接共和县和乌兰县,西毗德令哈市,西北与甘肃肃北蒙古族自治县为界。介于东经96°49′42″—99°41′48″,北纬36°53′—48°39′12″之间。县域地势高峻,气候寒冷,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青藏铁路、315国道穿越县境,交通十分便利,县政府驻地新源镇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

天峻县辖3镇7乡62个牧委会和2个社区,是一个以藏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集地区,有藏、汉、回、蒙古、撒拉等15个民族,人口2.3万人(2020年),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85%,在这里西王母文化为代表等多民族聚居、民族文化大融合的民俗特点十分浓郁。

畜产品、煤炭、旅游业是推动天峻经济发展资源优势禀赋,煤储、石灰石岩矿(D级)储量、品位均居全省前列。另外,在木里地区永久冻土层首次发现陆域天然气水合物(又称可燃冰),是一种纯度高、类型新的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境内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具有各种经济价值及药用价值的22科37种;境内可入药的野生植物有193种,常用的有80余种;境内自然风光雄奇壮美,原始独特,素有“骏马之乡”、“神湖之源”之美誉,著名景点有西王母石室、木里肖合力雪山、石经院等,是开展登山旅游、生态旅游、文化旅游和了解藏族风情的理想胜地。


点击量( )

收藏( )

推荐( )

发布时间:

乌兰县政府大数据

最是一年春光好,造林绿化正当时。为持续推进国土绿化工作,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早部署、早动员”的工作安排部署,县自然资源局紧紧围绕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绿色乌兰”的目标,抓住春季造林绿化的黄金期,迅速掀起春季植树造林的热潮,全力打造“乌兰县万亩防风固沙绿色屏障”。

近日,我局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及护林员共500余名人员开展植树造林工作,拉开了春季造林绿化工作的序幕。一是明确绿化任务。乌兰县今年将完成植树造林绿化1. 1万余亩,义务植树200亩。栽植树种主要包括河北杨、沙枣、云杉、柽柳及各类花灌木10余种,预计栽植苗木120万余株。重点抓好城镇周边、315国道沿线、“丝绸之路”铁路沿线等重点区域的绿化美化工作。二是夯实工作职责。为全面提高绿化质量, 切实提高苗木栽植成活率,对绿化建设任务、树种、数量、 规格等进行了明确的界定,要求严格按照造林绿化相关要求 进行施工。确保“造一片、活一片,见效一片。三是坚持疫 情防控。造林绿化现场,要求造林绿化队伍全部佩戴口罩,做好自身防护工作。

植树造林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民生工程。通过植树 造林活动,既发扬了全体干部职工及护林员不怕苦、不怕累 的精神,又强化了“绿色卫士”的责任意识、使命意识,在 全县营造“植绿、护绿、爱绿”的浓厚氛围,为我县绿色事 业提供坚实的生态保障。


点击量( )

收藏( )

推荐( )

发布时间:

德令哈市政府大数据

德令哈系蒙古语“阿力腾德令哈”音译,意为“金色世界”,地处享有“聚宝盆”美誉的柴达木盆地内,于1988年经国务院批准撤镇建市,是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和全州政治、科技、文化、教育中心,也是海西东部经济区中心。全市现辖三镇一乡三个街道办事处,总面积2.77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7.31万人。近年来,德令哈市始终坚持新发展理念,聚焦“一优两高”战略,矢志创新,砥砺前行,着力打造全国双拥模范城、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国家卫生城市、中国碱都、清洁能源高地·世界光热之都、浪漫之都·星空之城、海子之城和农垦风情文化特色城等“八张名片”,加快建设更加富裕文明和谐美丽的柴达木现代化绿色新城。

提升发展质量,加快建设富裕新城。德令哈资源富集,产业支撑条件有力,区位发展优势明显,兰西拉光缆、“330”输变电线路、涩宁兰天然气管道横贯全境,境内已发现矿产资源16个品种65个矿床,探明石灰石储量7亿吨以上,是国家级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一区四园‘的盐碱化工工业园,纯碱产能名列前茅,玻璃、玻纤等纯碱下游产品开发利用加力推进,在国内享有一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正在着力打造“中国碱都”城市名片。

充分利用太阳能、风能资源禀赋优势,全力推动新能源和装备制造一体化全产业链发展,加快建设太阳能、风电装备制造产业集群,积极打造新能源应用示范城市,国家光伏领跑者基地落户德令哈,浙江中控、中广核光热发电项目列入国家级示范项目,接力召开德令哈光热大会,清洁能源高地·世界光热之都建设成效显著。

彰显文化风采,加快建设文明新城。德令哈地处青海省中部,是历史上著名的南“丝绸之路”主要驿站、古羌属地、蒙族牧场,也是柴达木盆地内生态绿洲农牧业的最大灌区之一。全市共有汉、蒙古、藏、回等26个民族,现居住在德令哈地区的蒙古族为厄鲁特蒙古禾硕特部(西蒙古)首领固始汗之后裔。多年来,经过设立农场、支边移民、整体调庄、企业落户等人口迁徙和融合发展,形成了独具魅力的“德都蒙古文化”和“农垦文化”,打造了国家级柯鲁柯农垦文化风情小镇。德令哈兼有山川湖盆河多样化的地貌特征和独特的地域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古柏蓊翳的柏树山,神秘莫测的“外星人遗址”,古老久远的怀头他拉岩画,一咸一淡、生态各异的“情人湖”--托素湖和可鲁克湖等特色旅游景点吸引着八方游客。当代著名诗人海子写下了《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的诗篇,让德令哈充满了诗意,“浪漫之都·星空之城”的文化品牌日益彰显,荣获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市荣誉称号。

聚集各方力量,加快建设和谐新城。德令哈多民族聚居,多文化交汇,多年来我们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呈现出健康有序、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连续七年荣获“全州平安建设”先进地区,获评全省平安县(市),2017年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德令哈作为军地共建的重要基地,坚持不懈全力支持部队建设,双拥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军政军民关系不断巩固和发展,实现了全国双拥模范城“四连冠”、全省双拥模范城“八连冠”。

打造品质生活,加快建设美丽新城。德令哈地处要冲,青藏铁路、国道315线穿城而过,德令哈民用机场运行良好,是南进西藏、北上甘肃、西通新疆、东接省会的交通枢纽。城市建成区22平方公里,人均居住面积27平方米,“十横十纵”道路框架基本覆盖规划区,正在建设中国西部第一条也是世界海拔最高的有轨电车线路,2017年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人居环境持续优化。坚持生态立市,梭梭林自然保护区晋升国家级保护区,尕海湿地公园纳入国家湿地公园名录,森林覆盖率达7.29%,人均城市公共绿地面积7.24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39.8%,获评国家级节水型社会建设示范区、巴音河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全省绿化模范城市和省级园林城市。

2019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4.5%,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5%,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7.3%。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实现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02亿元、同比增长7.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3%,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3%,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2.3%以内。

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我市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州委州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抓快干,真抓实干,奋力开创富裕文明和谐美丽新德令哈建设的崭新篇章。


点击量( )

收藏( )

推荐( )

发布时间:

茫崖市政府大数据

2018年2月经国务院民政部批准,撤销茫崖行政委员会和冷湖行政委员会,合并设立县级茫崖市,2018年12月正式挂牌。茫崖蒙古语意为“额头”,地处青海省西北边陲,距省会西宁1200公里,距州府德令哈700公里,东连大柴旦行政委员会,南接格尔木市,西邻新疆若羌县,北濒新疆若羌县罗布泊镇,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是通甘入疆的咽喉要道,青海的“西大门”。

全市总面积4.99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3000米,属典型的高原大陆性气候,降水少、蒸发量大、干燥、寒冷、缺氧、沙尘天气较多,全年平均气温4.0℃,年降水量47.8mm。年平均大风日数36天,年日照时数3128.3小时。

茫崖市现辖花土沟镇、冷湖镇、茫崖镇(3个牧业村,9个社区),总人口6.3万人,其中户籍人口5.5万人,流动人口0.8万人,有汉、蒙、藏、回、撒拉、土、满、东乡、维吾尔等17个民族。辖区有九年一贯制学校两所,高中学校一所,综合性医院3所,规上企业12家。公路线路连通青、新、甘、藏;花土沟机场已开通花土沟—敦煌和花土沟-西宁-西安两条航线;格库铁路青海段正在试运行,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已初步形成 。

资源富集是茫崖市突出的区域特征,初步探明的矿产有石油、天然气、石棉、天青石、芒硝等26种,产地120余处,大型矿床12处。其中,石棉储量2154万吨,居全国之首;天青石储量1500万余吨,占全国储量的88%;累计探明石油储量6.74亿吨,天然气地质储量4025亿立方米;共生芒硝资源储量53.41亿吨,占全省储量的61.27%;境内旅游资源丰富,有翡翠湖、千佛崖、尕斯湖、丹霞地貌英雄岭、阿拉尔湿地以及国内最大的雅丹地貌群等景点。野生动物有100多种,其中国家级一类保护动物17种、二级保护动物24种。


点击量( )

收藏( )

推荐( )

发布时间:

  • 【广告说明广告

    点击查看详情】

优品推荐

达人在线

全球公共数据开放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