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为社会化天使众创(异合)联盟旗下创业项目!
  登陆 | 注册
城市查找学院

按时间点击量收藏量支持率猜你喜欢

哈尔滨技院大数据

哈尔滨技师学院与哈尔滨劳动技师学院是经黑龙江省政府批准、哈尔滨市政府组建的省内规模最大的两所以培养高素质中、高级技能人才为主要任务的全日制公办学校。2016年3月,哈尔滨市政府将两所技师学院整合为一所技师学院并保留两个学院的资质。学院是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国家建设职业训练院试点单位,国家首批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实训基地,黑龙江省文明单位标兵。

学院以“培育大国工匠,助推龙江发展”为使命,坚持“高端引领、校企合作、多元办学、内涵发展”的办学方向,以立德树人培养高素质的中、高级技能人才为己任。按照“准确定位、提升内涵、育人为本、科学发展”的专业建设思路,经多年的教学实践和积淀,铸就了严谨的治学态度;打造了以国际速联特聘速录专家孙秀英和省技工教育十大名师苑士学等专业领军人物为代表的高素质的专业化教师队伍;构建完善了“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持续开发了“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和以行动为导向的一体化教学模式;多年来我院与300余家知名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育人和就业关系,保障了学生顶岗实习和毕业生的就业安置。形成了具有鲜明职教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升,实现了专业建设的科学发展。

学院设有8个系35个专业。其中:机械加工、数控加工、电气维修、机电一体化、汽车检测与维修、汽车运用与维修、药物制剂、工程测量、酒店服务与旅游、美术设计与制作等专业是国家中职示范学校重点建设专业,数控加工、电气自动化技术、汽车维修、楼宇自动控制设备安装与维护、药物制剂、酒店管理与旅游等专业是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重点专业,机械加工、数控加工、电气自动化技术、电梯安装与维修、汽车维修、工程测量、计算机广告制作、药物制剂、酒店服务与旅游、电子商务等专业是黑龙江省品牌专业,大师工作室5个。

学院坐落于风景秀丽的哈尔滨新区学院路大学城,占地面积20余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在校生万余人,教职工九百余人,馆藏图书30余万册。其中:教学楼2栋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综合实训楼4栋建筑面积达3.5万平方米,建设了11个省内领先的公共实训基地、135个实训室、183个多媒体教室。多功能教学楼、图书馆、综合报告厅、体育馆、标准的篮排足网球场和体育场、学生活动中心、学生公寓、餐饮中心、花园式校园等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文化活动场所及优质的学习和生活服务条件。

我院速录专业学生自2009年参加国际速联大赛以来连续6届共获16金6银6铜的骄人佳绩,烹调专业学生在参加第二届烹饪世界锦标赛中荣获冷菜项目铜奖,为祖国争得了荣誉。我院学生自2010年以来,在参加速录、焊接、机床切削加工、数控加工、无线电调试、电气装置、网络维修等项目全国技工院校学生大赛中共获55金40银20铜及26个优秀奖的佳绩。

多年来学院培养了十余万高素质的中、高级技能人才,多数毕业生已成为行业企业的骨干和技术能手,部分毕业生已走上管理和领导岗位或成功创业,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被誉为“黑龙江省培养中高级技能人才的摇篮”。

点击量( )

收藏( )

推荐( )

发布时间:

哈理工远东学院大数据

哈尔滨远东理工学院前身是哈尔滨理工大学远东学院,2012年3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转设为独立设置的民办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办学26年来,学校始终坚持“创新拉动、强队伍、调结构、重质量、细管理、特色突破”的治校方略,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为育人目标,紧密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坚持以就业为导向,致力于国际化开放办学,努力建设国内同类一流院校。学校以稳步提升的教育质量和鲜明的办学特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先后获得教育部教师基金会、省市政府和行政部门的多项表彰和奖励。

学校位于风光秀丽的哈尔滨市松花江畔大学城,校园总占地面积53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25.2万平方米,校园内欧陆风情与韩日风格相结合的现代建筑,配套齐全的教学及生活设施,为在校的莘莘学子提供了温馨舒适的学习与生活条件。

学校学科门类多样,教学质量优良,现设有机器人工程学院、机电与汽车工程学院、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国际教育学院、艺术设计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共7个二级学院,涵盖工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艺术学六个学科门类27个本科专业,在校生9000余人。学生学业期满、成绩合格,颁发国家教育部统一印制的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毕业证书、对符合学位授予条件的本科毕业生同时授予相应的学士学位。2019年,学校面向全国2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内统一招生2470人。

鲜明的办学特色

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从实际出发,分类教学,因材施教,人人成才,为国家和地方(行业)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各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学校严格按照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通过优化课程设置、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加强实践教学,实施政、产、学、研、用“五位一体”的人才培养过程,使培养的学生基础理论扎实、工程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

学校努力构建“五个一”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即:一个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为地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一个全周期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识教育(健全人格培养)+专业教育(专业能力培养)+双创教育(驱动社会前进能力培养);一个完善的育人机制——以立德树人为主线,思想引领与专业教育相融合,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一条有效的人才培养途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一套有特色的教学模式——“通识教育平台+专业教育平台+综合教育平台”的理论教学模式,“基本技能+专项技能+综合能力”的多元结合实践教学模式。

丰富的教育资源

学校实行“人才强校”战略,注重师资队伍建设。形成以教授、副教授为主体,结构合理、专兼职结合的优秀师资队伍。同时引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工程师到学校任教,聘请外籍教师常年承担部分外语教学任务,有效地保证了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学校拥有完善的实习实训条件,建有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现代制造技术实验教学中心、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土木实验教学中心、语音实验教学中心、机器人创新创意实验教学中心、汽车实验教学中心、艺术设计实验教学中心、物理实验教学中心、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等10个实践教学中心及百余个实验室,构建了一套完整的与学校教育模式配套的实践教学体系,为开展实验、实训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实践条件。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可预约进行自主创新实验或课外科技活动,为课内外科研活动提供了保障。

学校图书馆建筑简约典雅,馆藏丰富,纸质图书81万余册,各类报刊600余种,具有一定规模的数字资源体系,拥有先进的电子阅览室和文献资料检索数据库。学校体育场馆设施齐全,建有篮球馆、羽毛球馆、乒乓球馆、健美操馆、足球馆、轮滑馆、射箭馆、健身房等设施,建有400米标准塑胶跑道,占地1.5公顷的足球、排球、篮球、区域健身场地及冬季滑冰场地,充分满足学生的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的需要。

一流的教学质量

学校始终把立德树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作为办学的根本任务。通过深化教学改革,强化教学管理,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学生考研率连年创新高,2015年考研过线率27.5%;2016年考研过线率40.2%;2017年考研过线率51.1%;2018年考研过线率55%;2019年考研过线率58%,近年,我校与国外高校互派留学生百余人,考取公务员率及英语四、六级过级率连年大幅提升。学校以产学结合、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途径,以提升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为根本,全力保障毕业生充分就业,毕业生就业率与就业质量持续保持在较高水平。毕业生就业地域立足龙江、辐射全国,就业单位主要集中在东北老工业基地、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部分毕业生已成为企事业单位的高级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深受用人单位好评。学校高度重视教研科研工作,以教研科研促进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近两年,学校教师参与国家级、省级教研科研项目达70余项,在研项目30余项。公开发表论文220余篇,出版各类专著、教材40余部,获得国家专利50余项。

优厚的奖励制度

学生入学后享有“奖、贷、勤、助”等国家和学校的各项相关资助政策,国家奖学金8000元/年;国家励志奖学金5000元/年;国家一等助学金4000元/年;二等助学金3000元/年;三等助学金2000元/年;学生享受国家助学贷款,贷款金额5000-8000元。学校设有勤工助学专门机构,每月可安排一定数量学生参加勤工助学活动,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有效资助。此外,学校还设有校奖学金等各类鼓励学生成长进步近10类集体和个人奖项。

多彩的校园文化

学校始终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将文化育人作为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以文化人、以德育人,建立了大学生艺术团、金融投资协会、文学社、武术社等20余个社团,以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节、体育文化节、公寓文化节、“生存体验”等品牌活动为载体,开展了一系列深受学生欢迎的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营造了积极向上、清新高雅、健康文明的校园文化氛围,激发了广大同学勤奋学习、努力成才的热情与动力,发掘个性特长,使学生在校园文化活动中陶冶情操,锻炼能力,在社会实践中自强自律,快乐成长。


点击量( )

收藏( )

推荐( )

发布时间:

水声学院大数据

哈尔滨工程大学水声工程学院源于1953年建立的我国第一个声纳专业——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哈军工)海军工程系声纳专业,是改革开放的首批硕士、博士、博士后人才培养单位,其水声工程学科是我国第一批国家重点学科,在教育部历次学科评估中均名列第一位,是我国培养高水平水声技术人才的摇篮,是水声技术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的源头。学院在水声工程学科的基础上已经衍生出声学、信号与信息处理、通信与信息系统等硕士和博士学科,拥有第一批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水声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是哈尔滨工程大学“三海一核”办学特色最具代表性的学科、专业和教学科研机构之一。

历史沿革

1953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哈军工)海军工程系-声纳专业

1961年,杨士莪院士创建水声工程专业

1987年,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重点学科

1994年,杨士莪院士主持的我国首次大规模水声深海综合考察圆满成功

1994年,国防科工委批准水声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建设计划

2001年,水声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被国务院正式确定为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2010年,新建水声楼和水声技术重点实验室落成

2015年,获批水声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2015年,青岛海洋信息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一期)投入建设

2016年,获水声工程国防科技创新团队奖

师资力量

水声工程学院现有专任教师102名,其中博士生导师32名,硕士生导师80名,83.3%的专任教师具有博士学位,国内外兼职教授35人。专任教师中有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3人,国家级优秀教师1人,“科学中国人年度人物”1人,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1人,国防科技工业“511人才工程”学术带头人2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2人,“国防科技工业系统先进工作者”1人,国防科技工业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全国高等院校优秀青年教师1人,龙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黑龙江省杰青1人,黑龙江省优秀中青年专家2人,黑龙江省教学名师1人,黑龙江省优秀研究生导师2人,黑龙江省青年科技奖2人,入选黑龙江省高校青年学术骨干支持计划3人。

水声工程学院拥有1支教育部创新团队、1支国防科技创新团队、1支省级领军人才梯队、3支省级优秀研究生导师团队和1支省级教学团队;拥有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教育部来华留学英文授课品牌课程1门。先后出版填补我国水声工程学科、专业空白的学术专著、教材40余部。近三年学院先后获得“国防科技创新团队奖”,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1项,国防科学技术进步奖、海洋工程科学技术奖、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奖等省部级科技奖励12项。2016年在研科研项目128项,科研经费到款0.94亿元。


人才培养

水声工程学院坚持“以科学研究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现代教育理念,秉承“做人,做事,做学问”院训,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阳光心理的创新型人才为目标。学院与美国、俄罗斯、法国、加拿大、比利时、韩国、挪威、乌克兰等国外多所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了良好的人才培养与合作研究关系。2015年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生项目获批留学基金委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法国勒芒大学、新西兰奥克兰大学获批国家优秀本科生联合项目。2013年以来学院共派出14名教师到国外一流大学做访问学者,与国外高校联合培养学生59名,师生赴境外参加高水平国际会议133人次。学院现已成功主办五届“声学工程与技术国际研讨会”和一届“COA2016中国海洋声学国际研讨会”,在国际水声技术领域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

多年来,学院所培养的毕业生中,有近80%的学生进入水声及相关领域工作,以基础理论扎实、实践能力强、上手快、后劲足等特点,深受行业内外众多用人单位好评。水声领域中有近60%的中高层领导和主要业务骨干毕业于水声工程学院。学院毕业生先后5次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和提名奖。学院现有在校博士研究生107人、硕士研究生417人,本科生743人,近五年,学院研究生就业率均为100%。毕业生去向主要为水声行业和海洋、航天、航空、电子等科研院所,海军技术管理部门,国内外大型通信公司,IT企业公司,国内外知名大学等。

为进一步推动水声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吸引更多优秀学子投身水声事业,水声工程学院于2010年8月设立水声教育基金,旨在奖励水声工程学院优秀本科生、优秀研究生生源和硕博连读研究生。截止目前,水声教育基金已收到来自全国各地区19个企、事业单位捐赠累计达348万元。

经过长期发展建设,水声工程学院现已成为集“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层次齐全,工科、理科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满足国家海洋事业对水声工程专业不同层次人才的需求。

学科专业

水声工程学科和专业是随着国家国防建设和海洋的开发与利用逐步发展起来的,对国防建设和海洋开发具有重要战略和经济意义。声波是目前海洋中唯一可用于远程信息传递与目标探测的有效信息载体,声纳是利用水声技术获取和传递海洋声信息的重要设备。水声工程主要研究利用水下声波进行水中目标探测、定位、跟踪识别和水下信息传输与获取的相关理论和技术的学科专业,既具有鲜明的行业特色,又具有跨学科、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特点,涉及船舶与海洋工程、海洋物理、数学、声学、电子与信息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领域专业知识。

水声工程学院现有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硕士学位授权点5个,本科专业2个,拥有“船舶与海洋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水声工程学科为国家重点学科,通信与信息系统学科为国防特色学科,声学、信号与信息处理学科为省级重点建设学科;电子信息工程(水声)为国防特色专业和省级重点建设专业,水声工程专业为省级重点建设专业。水声技术实验室为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水声工程实验教学中心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博士学位授权点:“水声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

硕士学位授权点:“水声工程”,“声学”,“信息与通信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电子与通信工程”

本科专业:“电子信息工程(水声)”,“水声工程”

点击量( )

收藏( )

推荐( )

发布时间:

黑龙江教育学院大数据

黑龙江省教育学院始建于1959年12月,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备案由黑龙江省人民政府领导、黑龙江省教育厅主管的成人高等本科师范学院。主要承担全省基础教育、职业与成人教育、民族教育、特殊教育、现代教育技术的教育教学研究和指导任务,承担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和全日制高等职业教育的教育教学任务,具有教研、培训、指导和教学的主要职能,是全省基础教育教研指导中心和中小学教师、校长培训的主要阵地。

学院主校区位于哈尔滨市南岗区和兴路133号,并设有香坊和清滨两个分校区。学院总占地面积124亩,校舍建筑面积8万余平方米。图书馆藏书30余万册,中外期刊700余种。学院主办了《成人教育》《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学术刊物。

2009年,经省委省政府批准,学院作为第二批事业单位改革试点单位进行了机构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学院现设有10个党政综合教辅部门,15个教研培训部门, 2个学历教育部门。现有教职工497人,正高级专业技术人员26人,副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78人,获博士学位的人员8人,获硕士学位的人员112人。目前学院已初步形成了学历层次较高、教学与教研能力比较过硬、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教研员和教师队伍。

学院改革以来,在省委省政府和省教育厅的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学院党委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研培立院、人才强院、服务兴院”的办院理念,坚持“省内全面领军,国内靠前占位”的目标追求,坚持“实施品牌战略,打造团队精神,采取紧逼战术”的管理策略,以“研培一体”建设为主线,以促进内涵式发展为重点,以强化作风建设为保障,全面深化研培、教学、管理、指导、服务各项工作,推动了学院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学院建立的“研培一体”模式,形成了教研和培训相互依存、相互支撑的良性发展态势,得到了教育部领导和专家的肯定,受到了全国同行的关注;“首次全国北方15省地市级教研部门负责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专题研修会”在学院举行,会上全面展示了学院的研培工作成果;学院《研培整合——教研发展方式的有效延展》的经验在“首届全国教研系统负责人工作会”上进行了发言交流;学院《研培整合推动区域课改的龙江谋略》在第二届全国教育局长高峰论坛上引发了教育管理者的共鸣。

近年来,学院在完成“国培计划”任务过程中,取得了优异成绩:每年都承担着全省70%以上的国培任务量,同时还不断开拓省外培训市场,实现了在吉林、河北、河南、山西、内蒙等多省国培竞标成功;始终坚持以质量为根本、以学员为中心、以追求卓越为目标,不断提高培训质量,在教育部“国培计划”网络匿名抽样调查中,培训学员的满意度始终名列前茅;学院被教育部评选批准为“国培计划”——示范性集中培训项目培训机构,初中物理和学前教育专业被确定为示范性项目。

近年来,学院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和高中新课程改革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为龙江教育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通过开展省级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送教下乡”培训等多项省级培训,共培训中小学教师6万多人,培训中小学校长近万人。高质量地完成了黑龙江教育援疆、援藏任务,受到了当地政府和校长、教师的好评。此外,学院在成人学历教育、高等职业教育、教材教辅研发、文明单位创建等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绩:成人教育分院已实现了在籍生超万人;高等职业分院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0%以上,学前教育、英语等专业已形成品牌;“易宜习”英语教科书再次通过教育部评审,继续成为全国通用教材;学院被授予“省直文明单位标兵”和黑龙江省“十一五”期间教育科学研究“先进集体”称号。

学院通过机构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创新了管理的体制和机制,激发了干部职工的热情和活力,释放了科学发展的动力和潜能。目前,黑龙江省教育学院正以蓬勃的势气、饱满的激情、昂扬的斗志,向着创办全国一流、人民满意的省级教育学院而努力奋斗。

点击量( )

收藏( )

推荐( )

发布时间:

东北石油建筑设计院大数据

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可追溯至1975年创办的“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隶属于机械系)。1986年“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恢复招生,同年“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开始招生。1994年成立建筑工程系,2001年创建土木建筑工程学院。目前土木建筑工程学院下设4个教学系:土木系、建环系、建筑系和市政系。

学院现有教职工79人,其中正教授18人,副教授38人,中级职称23人;具有博士学位21人。龙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国家二级教授1人,国家三级教授3人,黑龙江省级重点学科带头人2人,享受省政府津贴教师1人,黑龙江省领军人才梯队2个,省级教学名师1人,校级教学名师4人。现有在校本科生973人,博士及硕士研究生128人。  

自学院成立以来毕业生遍布祖国各行业,涌现出一批扎根基层、敢于争先的优秀学子。有的成为国内知名学者、有的成为国企坚强舵手、有的成为优秀企业家。近五年全日制本硕博的就业率稳居学校前列。

土木建筑工程学院一直致力于学科专业的发展建设,学科专业发展迅速,学院现有1个黑龙江省重点学科(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1个校级重点学科(土木工程),1个黑龙江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防灾减灾及防护工程实验室),1个黑龙江省建设厅建筑能效测评中心,2个黑龙江省领军人才梯队,有1个博士点,2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9个硕士点,2个工程硕士领域,6个本科专业。

十载栉风沐雨、十年不改初衷。土木建筑工程学院秉持着“严谨朴实、勤奋创新”的院训,抓住机遇、大胆创新、锐意进取、奋勇向前,为创造更加绚丽的明天而努力。


点击量( )

收藏( )

推荐( )

发布时间:

齐齐哈尔工程学院大数据

齐齐哈尔工程学院(以下简称“学校”)始建于1991年,经历了齐齐哈尔第一机床厂职工机电学院、黑龙江东亚大学(自考助学)、齐齐哈尔职业学院等发展阶段。2011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普通本科高校,定名为齐齐哈尔工程学院,成为齐齐哈尔市第一所市属大学。

办学29年来,学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公益性非营利办学,坚持应用型人才培养,创造了影响中国民办教育发展的两个案例(“混合所有制办学”和“院校委托管理”,后者被写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探索出了“政校企合作、产学研融合”办学模式,凸显了办学优势和办学特色,促进了学校各项事业快速健康发展。目前,学校已发展成为一所以工学为主,管理学、医学、文学、艺术学等学科适度发展的全日制民办本科院校。

学校总占地面积近8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3万余平方米,其中教学行政用房15万余平方米,生活用房8万余平方米;校内建有本科实验场所99个;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4842.19万元;馆藏纸质图书82.12万册,电子图书25.4万册;室内、外运动场地总面积5万余平方米。学校环境优美、文化氛围浓厚、设施齐备,本科办学条件满足需求。

学校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不断优化专业布局,设有机电工程系、建筑工程系、信息工程系、管理工程系、健康与护理系、思政教学部、基础部、学生发展中心、继续教育部共9个二级教学单位;开设17个本科专业和14个专科专业;现有全日制在校生6291人,其中本科生5675人。学校把师资队伍作为核心资源,实施人才强校工程,建设了一支数量较足、专兼结合、优势互补的师资队伍,自有专任教师242人,外聘教师134人。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秉持“中而至庸,和而不同”的校训,努力培养志存高远、人格健全,基础扎实、特长明显,勇于创新、善于实践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积极探索应用型本科院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途径,已为社会培养输送了5万余名毕业生,涌现出了以“大国工匠”——“华龙一号”主机手王刚为代表的一批优秀毕业生。毕业生留省率保持在50%以上。

学校坚持应用型本科教育研究,加强教学建设,深化教学改革,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强化课程建设,获批省级制造服务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获省级教学成果奖1项;1个专业被确立为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齐齐哈尔市人民政府批准以学校为主体组建协同创新联盟,建立“再制造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创新中心”和“文化型养老机构建设和人才培养创新中心”。2015年10月,学校作为“基层创业教育孵化平台”入选首个“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是唯一参展的地方高校。

学校坚持需求导向的课程观和适应学情的教学观,创新实施“四真三化”应用型课程建设(四真即真实环境、真学真做掌握真本领,三化即工作任务课程化、教学任务工作化、工作过程系统化),并已形成特色和品牌,不断提高学校的贡献力、影响力和知名度。学校教师完成应用型课程建设与改革的教改项目66项,发表相关论文232篇,有50门课程进行了应用型课程设计与实施。2015年1月,学校发起成立全国性的应用型课程建设联盟;2016年4月与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共同成立课程建设研究院,联盟与研究院所举办的应用型课程建设大课堂与研修班,引领了同类院校应用型课程开发建设。

学校重视国际交流与合作,与美国、俄罗斯、韩国、日本等国家共十余所国外院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积极开展教学、科研等方面的交流合作,选派骨干教师赴美国访学,聘请国外教授为学校学生授课。学校已组织5批“应用型课程海外交流考察团”赴美国、德国、英国、法国等国家有关高校交流研讨。

当前,学校不断健全育人体系,优化“政校企合作、产学研融合、教学做合一”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并凸显应用型课程建设特色,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努力将学校建成高质量、有特色的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

点击量( )

收藏( )

推荐( )

发布时间:

  • 【广告说明广告

    点击查看详情】

优品推荐

达人在线

全球公共数据开放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