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为社会化天使众创(异合)联盟旗下创业项目!
  登陆 | 注册
城市查找学院

按时间点击量收藏量支持率猜你喜欢

呼和浩特民族学院大数据

呼和浩特民族学院是内蒙古自治区重点建设高校,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和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共建高校。学校建于1953年,是内蒙古自治区成立最早的民族院校。2000年,内蒙古蒙文专科学校与内蒙古民族师范学校合并组建了内蒙古民族高等专科学校。2009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学校升格为本科院校,并更名为呼和浩特民族学院。在60余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以“培养民族优秀人才、服务民族地区发展、传承民族优秀文化、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为宗旨,累计培养各类人才近4万人。学校现已发展成为一所师资力量较为雄厚、教学设施相对完善、教学质量优良、办学特色鲜明的民族院校。

学校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面向全国招生,全日制在校生8790人。学校设有17个教学单位,8个教辅单位,开设税收学、金融学、市场营销、法学、民族学、思想政治教育、学前教育、小学教育、体育教育、汉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英语、日语、翻译、新闻学、数学与应用数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环境工程、水质科学与技术、科学教育、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财务管理、文化产业管理、行政管理、档案学、音乐表演、音乐学、影视摄影与制作、播音与主持艺术、美术学、摄影、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科学教育和市场营销等39个本科专业,6个专科专业,涵盖了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8个学科门类。其中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云计算)、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环境艺术设计方向)和日语(服务外包方向)等5个本科专业属于校企合作专业。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数学与应用数学、学前教育、翻译和水质科学与技术等5个专业进入自治区一流专业行列。

学校现有教职工639人,其中专任教师414人。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学位以上学历教师74.2%,其中博士98人。具有副高以上职称教师55.3%,其中二级教授6人,兼职博士生导师1人,兼职硕士生导师38人。教师队伍中,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自治区“草原英才”创新人才团队2个,自治区高校创新培育团队1个;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人,自治区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6人,自治区“111人才工程”、“草原英才工程”、新世纪“321人才工程”人选11人;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1人,宝钢优秀教师1人,自治区级教学名师7人、教坛新秀7人、教学团队7个,自治区高校青年科技英才领军人才3人、骨干人才2人。

学校设有数学、教育学2个国家民委重点学科,中国少数民族史(蒙元文化)、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汉蒙翻译)2个国家民委建设学科。学校现有国家民委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蒙古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与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共建的“新时代内蒙古三少民族语言文化研究中心”和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批准的“内蒙古社会科学普及基地”等3个民族文化研究与传承平台;有国家民委“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少数民族语言分中心蒙古语文研究基地”、自治区民委“八省区蒙古语文规范化研究中心”、“内蒙古语言与翻译中心”、“内蒙古自治区蒙古语言文字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自治区教育厅“蒙古语翻译重点研究基地”“蒙汉双语小学教育重点研究基地”等6个学科建设平台;获批教育部民族教育发展中心“民族院校应用型学科专业重点研究基地”、自治区教育厅“外语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研究基地” 和高等教育出版社“民族院校英语教学改革与研究基地”等3个教改平台;学校设有国家教育部蒙古国研究中心,自治区级水质科学与技术专业实验教学中心和应用数学与大数据实验教学中心。

学报《蒙古学研究》被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认定为A级学术期刊,被纳入内蒙古自治区首批学术期刊名单。“蒙古学研究•历史文化研究”立项为自治区高校“名栏建设”项目,“民俗学研究”、“蒙古思想史研究”2个栏目分别获得“第四届全国高校社科期刊特色栏目奖”与“首届全国民族地区学报名栏”奖。

学校与蒙古国、日本、美国、马来西亚、匈牙利等国家的高校和教育组织建立了合作关系;与中央民族大学和东北师范大学建立对口支援关系,与南京工业大学和区内有关高校开展合作培养和交流;与中软国际有限公司、达内时代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北京东方智业有限责任公司和青岛轻软有限公司等企业开展协同育人项目,联合培养应用型人才;与区内外有关地方政府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和大学生实习协议,选派学生顶岗实习,开展实践训练。

学校秉承“崇正、尚智、务本、传承”的校训,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思想政治教育,构建了优良校风、教风、学风建设的长效机制,多次被评为国家和自治区两级“民族教育先进集体”和“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学校连续四年荣获“全区学校安全管理工作先进集体”,被评为首批自治区“平安校园”。学校那达慕文化节和校园足球是内蒙古自治区校园文化精品项目,校园乌兰牧骑与21家旗县乌兰牧骑建立了合作共建关系。

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彻党的民族政策,遵循民族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坚持创新、内涵、转型、开放、和谐发展理念,以服务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重要使命,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深入落实特色立校、质量兴校、人才强校战略,大力实施文化引领战略、开放发展战略为牵引,不断深化综合改革,加快推进内涵发展,稳步实施转型发展,努力开创新时代学校事业发展新局面。

点击量( )

收藏( )

推荐( )

发布时间:

内蒙交通职院大数据

内蒙古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是自治区唯一一所公办全日制交通类高等职业院校。学院始建于1974年,始终坚持“德育为先、技能为重、育人为本”的办学理念,紧密围绕自治区经济社会和交通运输行业发展需求,科学定位、特色办学,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发展道路,经过多年发展建设,综合办学实力稳步增强,人才培养水平逐年提升,现在是全国交通类职业教育示范院校、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技能型紧缺人才培训基地和职业技能鉴定站、人社部“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院校、教育部首批“中德职业教育合作项目”院校、自治区首批建设的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自治区“草原英才工程”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自治区职业资格认证培训、技师培训和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被教育部、财政部、农业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务院扶贫办评为“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评为“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单位”,是自治区交通运输行业重要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和输出基地,培养了大批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扎实职业技能和较强创新精神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基本办学情况

学院拥有完备的现代化教学实训设施和后勤保障设施,现占地面积600余亩,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有18个设施完备的教学实训中心和50多个实训实验室,在全国各地建有59个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为专业实践教学、校内仿真实训、企业顶岗实习提供了有力保障。学院拥有一支结构优化、理论水平较高、实践能力较强的教师队伍,在专、兼职教师627人中,高级职称教师占26%,研究生学历教师占18%,“双师型”教师占72%,培养自治区级教学团队3个、自治区级教学名师4人,多人分别获评“全国技术能手”、“自治区草原英才”、“全区高级技师突出贡献奖”、“赤峰市玉龙人才及人才培带人”,在全国各类教学技能竞赛中取得前三名的优异成绩30余次,教育教学水平和综合育人能力突出。学院现有在校生11000余人,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在全区高等职业院校中位居前列,近年来学院学生在全国、全区各大技能竞赛中先后获奖达60余次,人才培养工作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和认可。

特色专业建设凸显品牌竞争力

学院围绕“大交通”——道路、水运、航空、轨道拓展专业,围绕“新交通”——综合交通、智慧交通、绿色交通、平安交通调整专业,逐步形成融合区域经济、对接交通运输、彰显品牌特色、结构科学合理的专业体系,主要开设汽车工程、道路桥梁工程、建筑工程、机械电子等八大类33个专业,现有中央财政支持建设示范专业1个、自治区品牌专业4个,学院专业建设服务行业及区域经济发展的能力不断增强,学院品牌竞争力不断提升。

课程体系建设突出职业能力培养

学院积极实施课程建设与改革,不断健全课程体系、完善课程标准、创新教学模式、规范教学过程,持续推进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项目为载体、任务为驱动、能力为本位、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做”一体化课程改革和开发,坚持实施精品课程战略,以专业群核心课程为重点,建设了一批精品课程,目前共有自治区级精品课程8门,课程改革立项12项,校本教材15本,建成微课视频40余节,启动示范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7个,课程体系持续优化。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产教深度融合

学院持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深化校企协同育人,陆续组建了“中德合作汽车机电项目实验班”、“博世汽车工程师班”、“一汽大众工程师班”、“奇瑞公司物流班”等订单式项目班;开展了道路桥梁工程技术、建筑工程技术等专业的现代学徒制试点;与一汽大众、奇瑞汽车、庞大集团、中铁集团、内蒙古民航机场集团等100余家大中型企业开展紧密型校企合作;与赤峰市人民政府、各行业委办局、各企事业单位联合成立“校企合作四方联席会”,建立健全了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学院实施的职业教育四方联席制度。同时,学院积极探索多种所有制形式、多种合作方式、多元主体的办学机制与格局,与内蒙古民航机场集团公司合作共建“内蒙古民航特种车辆培训学院”,与大连明洋船员服务有限公司合作共建“船员培训基地”,与金融物流港有限公司合作共建“现代金融物流职业学院”,与自治区第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院合作共建“地勘实训中心”,与市交通运输局、河南省交通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共建“内蒙古交科工程咨询股份有限公司”,与赤峰市邮政管理局合作共建“快递业培训中心”等校企合作机构,充分利用企业生产一线技术专家、岗位能力标准、职业素质要求和学院在专业建设、教育教学上的经验,搭建起一体化育人的现代职业教育平台,推动了职业教育办学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不断激发办学活力,有效提升了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就业质量。

积极拓展和践行职业教育社会服务职能

学院积极发挥职教资源平台优势,面向社会开展交通、电监、建筑、邮政、消防、内河船员、职业核心能力等领域的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工作,年均培训达15000人次以上;学院现阶段正全面实施交通运输综合实训基地项目建设,该项目建成后可承担大型车驾驶人职业教育、桥隧公路试验、工程及农业机械实训等任务,将成为自治区东部集教学、试验、科研、驾驶人培训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实习实训基地,进一步为自治区经济社会和交通运输行业发展提供更加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点击量( )

收藏( )

推荐( )

发布时间:

河套学校大数据

河套学院坐落于美丽富饶的河套平原,前身是创建于1985年的河套大学,是一所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主的综合性学院。2012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晋升为普通本科学校,成为内蒙古西部地区唯一一所普通本科高校。
学院占地692亩,校舍建筑面积24万平方米,固定资产达4.18亿元。各种教学仪器设备值4352.16万元,图书馆藏书73.9万册,学校下设蒙古语言文学系、汉语言文学系、外国语言文学系、理学系、机电工程系、土木工程系、农学系、医学系、经济管理系、艺术系、马列教学部、体育教学部等12个教学单位,附设继续教育学院、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和科兴驾校,全日制在校生9629人。
学院现有教职工962人,专任教师489人,有教授39人、副教授138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193人。现已形成了以文学、理学为主,以农学为特色,工学、教育学、管理学、艺术学、医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已建成自治区级品牌专业12个;自治区级精品课程17门;自治区优质精品课程2门。拥有自治区高等学校教学团队4个、教学名师6名、自治区教坛新秀2名。自治区科技特派员4名、巴彦淖尔市科技特派员9名。
学院环境优美,学术氛围浓厚,竭诚欢迎各界人士和莘莘学子到河套学院访问、求学。

点击量( )

收藏( )

推荐( )

发布时间:

内蒙科大继教学院大数据

内蒙古科技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是内蒙古科技大学的二级学院,原称成人教育学院,2005年10月更名继续教育学院。随着包头钢铁工业基地的发展,在1956 年成立的包头钢铁工业学校和包头建筑工程学校的基础上,内蒙古科技大学的前身包头钢铁学院于1958年正式成立,当时兼办夜大学,时称夜大部,是继续教育 学院最早的名称。经过50年来风风雨雨的磨砺和艰难曲折的坎坷,继续教育学院一路走来,茁壮成长,它为国家培养了近万名毕业生,为国家冶金工业和内蒙古自 治区特别是包头地区的工业发展和经济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继续教育学院现有在校学生一万二千余人。其中业余三百余人,函授一万一千余人。学院以教学为中心,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为根本,在巩固和扩大学历教 育 的同时,积极开拓非学历教育市场。立足包头,面向全区,采取多层次、多形式,跨区域的多元化模式办学。办学形式主要有:夜大、脱产、函授和非学历教育等; 办学层次有:专科、专升本,计算机等级考试、职业资格认证以及各类短期培训;开设文、理、工、管、语言等各类专业。校舍独立,有教学楼二栋,教室 40间,并设有多媒体教室、计算机室、外语语音室等教学设施。学院依托学校雄厚的师资力量,先进的硬件设施和良好的学习氛围以及几十年成人教育办学的丰富 经验,在成人高等教育的教学和管理方面具 有一定水平,为社会培养了大量合格人才。

点击量( )

收藏( )

推荐( )

发布时间:

呼伦贝尔学院大数据

呼伦贝尔学院位于中国最美草原、中国最佳民族风情魅力城市—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其前身是始建于 1958年的呼伦贝尔大学,1977年恢复本专科招生。1992年,呼伦贝尔盟教育学院、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呼伦贝尔盟分校、呼伦贝尔管理干部学院、海拉尔师范专科学校合并,重新组建成立呼伦贝尔大学。1997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成立呼伦贝尔学院。2000年后,海拉尔蒙古族师范学校、呼伦贝尔盟商业学校、呼伦贝尔盟城建职工中专学校、内蒙古工程技术学校相继并入。2003年,经教育部批准晋升为本科高校。2011年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学校植根呼伦贝尔,紧扣区域和行业需求,推进应用型转型发展,2016年被确定为自治区首批整体转型发展试点高校,同年入选国家“十三五”应用型本科产教融合发展工程百所高校。2018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2020年,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学位委员会向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推荐学校为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学校现有三个校区,占地76.15 万平方米,建筑面积 34.39 万平方米,教学行政用房 18.75 万平方米,固定资产 11亿多元,馆藏纸质图书 95.2 万册、电子图书 40.81 万册、数据库 22个,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 17036.33万元。

学校设有 23 个学院、20个党政管理机构、3 个教辅部门和民族历史文化研究院。现有本科专业 57 个,涵盖文学、艺术学、理学、教育学、法学、工学、历史学、管理学、经济学和农学十大学科门类。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自治区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10个、自治区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3 个,自治区高校创新培育团队 1 个、重点研究基地 2 个、自治区级工程研究中心1个。学校基本形成了以优势学科专业为主体,特色学科与关联专业良性互动、协同发展的良好态势,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现有全日制在校生 13647 人,其中本科生 12944 人、少数民族预科生 116 人、专科生 703 人、留学生 6 人、成人教育学生 1957 人。

学校现有教职工1159 人,其中专任教师692人。专任教师中,“双师双能”型教师 180 人,具有高级职称的386人,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的579人。教师中有全国师德标兵 1人,自治区教学名师7人、教坛新秀 7人、教学团队 8个,获自治区教学成果一等奖 2 项、二等奖 10 项,32名教师先后获内蒙古自治区教学技能大赛一、二、三等奖。

学校近几年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21 项、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7 项,发表科研论文 4090 篇(其中 SCI、EI 等检索 101 篇),获发明专利 2 项、实用新型专利 156 项,获内蒙古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6 项、三等奖 10 项,有自治区“草原英才”3 人、“草原英才”工程青年创新人才3人,突出贡献专家3人、优秀科技工作者 1 人,“新世纪 321 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1人、第二层次人选2人。

学校与呼伦贝尔市所属旗市区开展校地合作,在基础教育、教师培训、科技服务、文化建设、决策咨询等方面,积极参与和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学校与国家重大社科基金委托项目“蒙古族源与元朝帝陵综合考察研究”合作,围绕北方民族历史文化打造特色文化品牌,为服务社会和推进区域文化的传承创新发挥积极作用。

学校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与俄罗斯、蒙古国等多所高校建立紧密合作关系,连续 8 年被内蒙古自治区评为“涉外院校信誉等级一级院校”。

学校秉承“明德致和、笃学尚行”的校训,遵循“以人为本、依法治校、改革创新、服务地方”的办学理念,发扬“艰苦奋斗、求是创新”的办学精神,不断深化改革,开展内涵建设,推进转型发展,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自治区有优势、国内有影响、国际有一定声誉,地区和民族特色鲜明的应用型大学

点击量( )

收藏( )

推荐( )

发布时间:

集宁师范大数据

集宁师范学院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乌兰察布市地处京津冀、环渤海、呼包银榆三大经济圈结合部,是亚欧经济带的枢纽城市,享有“中国薯都、风电之都、草原皮都、神舟家园、中国草原避暑之都”等美誉。

学校办学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1931年,原绥远省在集宁创办绥远省立第二师范学校,开启了乌兰察布近现代师范教育的先河。1958年,国务院批准成立了乌兰察布盟师范专科学校。1976年,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恢复乌盟师范学校。1977年恢复高考后,开始招收大专班。1978年,大专班单独办学。1985年,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在乌盟师范大专班的基础上建立乌兰察布师范专科学校。1995年,更名为集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0年,乌兰察布盟师范学校和乌兰察布盟蒙古族师范学校并入集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9年,教育部批准在集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基础上建立集宁师范学院。2013年,学校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2017年,学校被自治区人民政府正式列为全区整体转型发展试点学校。

学校现有三个校区,总占地面积120.23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 37.65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78亿元。图书馆纸质藏书139.37万册,电子图书100.6万册。设有附属实验中学、小学、幼儿园各1所。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1200人,其中,本科生9106人,少数民族学生2120人。在职教职工876人,其中333人具有高级职称,447人具有硕博学位,学校现有科级干部198人,副处级干部57人,处级干部48人。自治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自治区级教学名师7人,草原英才2人,自治区“新世纪三二一人才工程”人选2人,青年创新人才1人,青年科技英才4人,自治区级教坛新秀5人。

学校设有17个二级学院,开设37个本科专业,现有自治区级品牌专业11个,自治区级一流专业5个,自治区级精品课程15门,自治区级教学团队7个,自治区级在线开放课程10门,国家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1门。已建成自治区教育厅重点实验室培育项目1个、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1个、自治区级协同创新中心核心成员单位1个、自治区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地级协同创新中心1个、校级科研院所23个、校级重点实验室2个、校级人文社科基地2个、校级协同创新中心2个,初步形成了区、地、校多层次科研创新体系。

2009年以来,学校教师承担科研项目1054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0项,省部级项目493项;发表学术论文3337篇;出版专著453部;获批专利102项;获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政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8项;获自治区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获首届乌兰察布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政府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13项。《集宁师范学院学报》2015年被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认定为首批A类学术期刊,2016年荣获首届内蒙古高校学报出版质量优秀奖。

建校60年来,学校立足边疆民族地区,践行“求实创新、为人师表”的校训,始终不渝为边疆民族地区基础教育、民族教育、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培养了70000多名“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各类人才,为国家、自治区特别是乌兰察布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民族团结进步和边疆和谐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被誉为乌兰察布基础教育、民族教育的摇篮和城市智慧的心脏。

刘云山同志为母校题词“春华秋实桃李满天下,教书育人英才遍草原”。

点击量( )

收藏( )

推荐( )

发布时间:

  • 【广告说明广告

    点击查看详情】

优品推荐

达人在线

全球公共数据开放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