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为社会化天使众创(异合)联盟旗下创业项目!
  登陆 | 注册
省自治区查找中学

按时间点击量收藏量支持率猜你喜欢

高安中学大数据

高安中学是江西省优秀重点中学,创建于1907年。1959年列为江西省教育厅直属学校,1960年批准为省重点中学,1995年被省教委命名为“江西省优秀重点中学”。学校校训是:爱国、诚信、博学、自强,校树是樟树,校花为桂花。

  百年的风雨历程,磨砺了高安中学“艰苦奋斗、追求卓越”的办学精神,培育了原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革命家熊雄,数学家、教育家、原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傅仲孙,原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物理学家、教育家吴有训,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经济贸易部副部长贾石等一大批佼佼学子、民族精英。一百多年来,七万多名毕业生在此起航,驶向辉煌的人生航程。改革开放以来,学校坚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走“科研兴校”之路,形成了“诚实淳厚”的校风,“严谨精进”的教风和“勤奋求实”的学风,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高考优秀生人数及升学率一直遥居全省前列,学科竞赛始终维持在全省第一方阵,中央电视台、《人民教育》、《中国教育报》先后作了专题报道,学校日渐成为享誉省内外的江南名校。

  高安中学是教育部“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全国教育科学重点课题实验学校”、“全国贯彻‘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先进单位”、“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北京2008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江西省文明单位”。是江西人民满意十大品牌中学、江西省师德建设先进集体、江西省园林化单位、江西省和谐校园、首批“宜春市名校”。

  2005年以来,学校立足高中新课程改革,大力开展创建和谐校园、平安校园等系列活动,实现了在封闭式校园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新突破。仅2011年来的六年中,就有38位学生录取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600分以上人数和上一本、二本线人数均列宜春市及全省前列。在首批省级重点中学办学质量评估中再次获得优秀,近年来先后获得“十一五”、“十二五”全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先进单位,全省教育系统“提升质量年”活动先进单位,全省首批数字校园示范校,全省第二届教学科研先进学校,全省高中一级图书馆,全省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先进单位,江西省十大高考明星学校,全国校园安全教育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目前,学校已被南方科技大学、东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南昌大学、江西财经大学、江西师范大学等省内外十多所重点大学列为“优秀(质)生源基地”。

  2012年9月,高安中学被列为全省首批示范高中,还被列为全省首批体育艺术特色发展试验学校。2013年10月,学校以江西省第三、总排名第114名入选美国华盛顿研究中心评出的“2013年中国260大最佳高中”。

  2015年8月,高安市委市政府决定,将新落成的瑞阳新区第一所中小学校——高安市瑞阳实验学校由高安中学全面接管。自此,高安中学已拥有南浦、碧落、瑞阳三个校区,总占地面积826亩,总建筑面积192336平方米,馆藏图书37万余册,电子图书25万册,体育运动设施和电教设施均达到全省重点中学标准。现有教职员工660余人,其中特级教师6人,高级教师130余人,省级学科带头人3人,省骨干教师13人, 全省高中新课改专家组成员6人,宜春市名师25人。有学生13500余名,涵盖基础教育中的小学、初中和高中全部三个学段。

  今天的高安中学人,在继承“艰苦奋斗、追求卓越”的百年优良办学传统的基础上,秉承“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为高等学校输送全面发展的合格中学生”的办学宗旨,正意气风发地向着更高更新的目标阔步前行。

点击量( )

收藏( )

推荐( )

发布时间:

苏州中学大数据

苏州是一座有着25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自古就有崇文尚教的优良传统,教育事业一直非常发达。公元1035年,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在今苏州中学校址上创办苏州府学,首开东南兴学之风。据记载:“苏州府学是宋代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官办地方学府,号称东南学宫之首。”尽管江苏省苏州中学的占地面积已无法与当年相比,但历经千年,办学历史未断,校址始终未变,格局基本保存,这在中外教育史上都是罕见的!因此,苏州中学是作为世界历史文化遗产的古城苏州的最具历史文化底蕴、最具人文魅力的文化教育瑰宝。

  从1035年到今天,苏州中学走过了近千年的历程,千年漫漫,风起云涌,姑苏城南这片钟灵毓秀的土地上,她血脉流贯、弦歌不断,薪火相传、桃李芬芳,在行进中形成一系列重要的历史节点,在苏州乃至江苏教育史上留下了光辉的记录。

  ● 1035年北宋名相范仲淹创办苏州府学
  宋仁宗景祐二年(公元1035年),范仲淹捐出宅地,奏准皇帝后建造府学,并延聘当时颇具声望的教育家胡瑗担任教授,实施“分斋”教学,一时名师汇聚,他们的言传身教奠定了府学优良的校风。府学于是声名鹊起,为众目所瞩,所谓“劝天下之学,育天下之才”,开吴下风气之先。从此,苏州有了学校,苏州中学开始了“千年府学”的历史。

  ● 1713年清代理学家张伯行创设紫阳书院
  清圣祖康熙五十二年(公元1713年),理学家、江苏巡抚张伯行在府学中创设紫阳书院,从府学中选拔优秀生员入院,培养经学研究的高级人才。康熙、乾隆、同治三帝均赐匾嘉谕办学之功效。

  ● 1904年新学发轫
  清德宗光绪三十年(1904年),金石学家、江苏巡抚端方在府学原址扩建江苏师范学堂,国学大师罗振玉任首任监督,专门为中小学校培养合格师资。苏州中学“百年新学”的历史由此启幕。

  ● 1912年改办江苏省立第一师范学校
  辛亥革命后的1912年,江苏省公署颁令改江苏师范学堂为江苏省立第一师范学校。

  ● 1927年爱国教育家汪懋祖组建苏州中学
  1927年,江苏省教育厅颁令合并省立一师、省立二中(草桥)、苏工专高中部及补习班,以省立一师三元坊原址为本部(高中部),草桥为分部(初中部),组建为第四中山大学区苏州中学,由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的学生汪懋祖任校长,设普通、师范、农师三科,并设有实验小学,推行杜威教育思想,且在实践中有所创新,教学课程设置、教学研究、教学方法方面都有自己的特色。1928年,改称江苏省立苏州中学。1933年,全省高中毕业会考,苏中学生获第一、二、三名,引起全国重视。

  ● 抗战八年矢志不渝,艰难办学
  八年抗战中,苏州中学先后迁校上海租界、常州、宜兴等地坚持办学。炮火声中,弦歌不断,教学同时,积极发展进步力量,为抗战培育人才。

  ●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形成特色,桃李芬芳
  苏州中学在旧中国经历了22年,在办学上形成了显著特色。解放前夕,学校规模为苏州各中学之冠,以师资强、制度全、要求严、活动多、质量高闻名东南。

  ● 新中国成立后17年承前启后

  新中国成立后,苏州中学在不断调整中发展。1952年,草桥初中部并入市一中,同时,东吴大学附中高中和景海女师并入苏州中学,改称江苏省苏州高级中学。1953年,被确定为江苏省重点中学,同年也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首批24所重点中学之一。这17年中,苏州中学成为在全国知名度很高的高级中学。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苏州中学先后改称东方红战校、苏州市第九中学。

  ● 改革开放,探索教育改革新路
  1978年,学校定名为江苏省苏州中学,成为省内首批恢复的重点中学之一。1979年,学校就正式以“打好基础,发展能力”为主题,拉开了新时期教育改革的序幕。
  进入80年代,苏州中学积极建构“以课堂教学为主、课内课外相结合”的新的教育教学体系,大胆地提出了“文理兼通,学有后劲”的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1985年,学校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联合创办了“大学少年班预备班”,探索对智力超常少年儿童的发现、培养、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从1992年起,学校开始以“推进特色教育,适应国际竞争”作为教育教学改革的主旋律,举办了 “初中外语特色班”、“高中国际班”,以培养面向21世纪、富有创新精神、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并具有参与国际竞争能力的优秀人才。历史的传承在富有前瞻的思想指引下,愈发灵动光耀。

  ● 世纪之交,实施教育现代化工程

  这一时期,苏州中学进一步高举素质教育大旗,树立“让更多的学生有更好的发展”的办学理念,走教育现代化之路,将学校育人事业成功推向二十一世纪。

  1995年,《江苏省苏州中学教育现代化工程实施规划》正式出台,学校教育改革步入了教育现代化工程的轨道。学校推行“主动学习”教育模式,崇尚以人为本的管理原则,倡导“诚、思、信、勇”四字校训,坚持一个中心(即“让更多的学生有更好的发展”)、两个创新(即体制和机制)、三个推进(即教育的“国际化、信息化、集团化”)、四个跨越(即在教育的质量上、硬件上、办学效益上、师资队伍水平上的跨越式发展)。“基础扎实、素质全面、能力较强、特长明显、人格健全、社会适应性强”的培养目标在历届毕业学生中得到充分体现,青年才俊不断涌现。苏中学子曾两中江苏省高考状元,四摘国际奥赛金牌,数以千计的学生在各级各类学科竞赛、发明创造比赛中获奖。

  进入全球化时代,学校大力推进国际化战略,努力融入国际教育。学校和日本、新加坡、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的十多所著名大学(如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日本早稻田大学等)和知名中学(如英国伦敦德威学院、新加坡立化中学等)建立友好合作关系,积极拓展学生发展的国际通道,每年均有10%左右的学生通过学校的国际合作项目出国留学;2007年又成功引进了英国剑桥国际高中课程。一大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能力的创新人才已从苏中走向世界,在哈佛、剑桥、牛津、耶鲁、斯坦福、普林斯顿等世界一流大学的校园中不乏苏中学子矫健的身影。

  学校的集团化发展是优质教育的辐射和延伸。1996年创办的以初中为主体的苏州立达中学(2005年改制为国有控股的股份制苏州立达学校),现已成为苏州市民首选的初中教育品牌学校。创办于2003年、位于苏州工业园区的苏州中学园区校,以其“多元文化教育”、“地球学习村”、“全寄宿制和小班化教学”、“校园湿地文化”、“对外汉语推广”等鲜明特色,成为了社会关注的新焦点、学子向往的新天地、国际融合的新典范。目前,苏州中学集团化办学已形成“各具特色、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
  1997年,学校通过了首批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的省级试验收,2004年,学校被评定为江苏省四星级普通高中,1999年以来连续三届六年被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人民政府授予“江苏省文明单位标兵”荣誉称号。

  ● 进入21世纪,推进学校科学发展
  2007年,随着学校领导班子的新老交替,苏州中学又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在继承优良办学传统的基础上,立足国家、社会对学校办学的新要求和学校对自身发展的高要求,始终坚持“发展是硬道理,质量是硬道理,领先是硬道理”。

  ——力求和谐创新科学,推进学校发展

  提出并强调“让更多的学生有更好的发展,以科学的方法求和谐的发展”以及“融合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融合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教育理念。形成并落实“将素质教育与教育质量落实于每个人每件事”的工作思路和“管理重心到年级、德育重心到班级、教学重心到个人(教师和学生)”的重心下移管理策略。提出“有底蕴,更要有底气”、“历史只能证明过去,我们要证明自己”以及“今天我们以历史为荣,明天要让历史以我们为荣”的创新历史观。提出“师德带动生德,教风引领学风”以及“爱校如家,爱生如子”的教师精神,并倡导以“职业快乐”为主题的教师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进一步提升教师团队的精神面貌和整体素质。

  ——力求高尚多元阳光,落实素质教育

  注重在学生中开展以“人生奋斗”为主题的高尚人生观和正确价值观教育。提出“要学会创业,先学会创社”的理念,将学生社团作为孕育领袖和创业者的摇篮。心理剧、《心灵空间》网站、教师心健俱乐部、核心期刊报道、全国及国际会议的主题发言、国际立项课题、全国十佳学校等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荣耀。在注重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提出并推进学生多元发展指导工作,以实践生涯教育。注重班集体建设和家庭教育,开办《班主任报》、举办《亲子乐园》家庭教育网站。注重国际交流对学生全面发展的作用,利用已有的22个海外友好学校关系及其他渠道,每年公派出访师生人次数以百计,接待来访师生数以千计。目前共拥有校方奖学金留学项目10个,为优秀学生国际多元发展提供了更加广泛的途径。

  ——力求科学细致到位,提高教育质量

  在新课程的背景之下、在不加班加点的状态中,学校坚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以科学方法提高教育质量,尤其注重探索科学的教学管理方法,并将其转化为过程管理、目标管理、个体管理等三个方面,通过实施“学生学业水平自我评价”来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学习、智慧学习,最终力求借助控制论思想形成生机勃勃的内动力系统。在强调落实教学“六认真”的同时,提出并强调把握教学“七适度”,以此促使教师的教学态度和教学科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强调“主动、创新、科学、细致、到位”的十字管理精神,并努力使之成为全体教职员工的工作精神,成为学校新时期的教风。

  ——力求高质领先卓越,建设理想学校

  确立理想学校的愿景,全体师生员工共同追求:
  ﹡责任感:一种从校长传递到主任、传递到教工、传递到学生,大家都具备的高度的责任心,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集体负责、对学校负责、对社会负责、对国家负责。
  ﹡幸福感:一种从家庭美满、从身体健康、从理想实现、从人际和谐、从工作成就、从转变学生、从帮助别人、从解决难题中都能获得的非物质的非狭义的幸福观。
  ﹡成就感:一种从自身发展、学生发展、学校发展中去获得自信、获得成功、达成目标、实现理想的积极人生观。

● 从道山到珠峰,建设高品质示范高中

       学校2004年3月学校被评为江苏省首批四星级普通高中,2018年5月苏中教育集团成立。2019年成功入围江苏省高品质示范高中创建校20强。

       作为江苏省首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学校致力于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引进大学先修课程,构建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相互衔接的贯通式培养体系;致力于全国十三五规划课题“基于核心素养的书院制育人模式的实践研究”、前瞻性项目“书院制育人模式的实践与探索”实施,在“江苏省数理拔尖学生培养课程基地”“清华梦工场—STEAM课程基地”两个省优秀课程基地和首批省级品格提升工程的基础上,将继续推进道山文史教育课程基地、(物理)学科发展创新基地省级创优,推进道梦空间——生态化心理教育省级课程基地建设。进一步明确高品质示范高中建设的十大任务,重点在书院制课程体系构建和中学大学学段贯通培养,创设中西贯通的现代书院制。

  自范仲淹创始至今已有近千年历史的苏州中学,既充满传奇又富有活力。自1904年改办新学以来,国学大师罗振玉、王国维、钱穆,语言学大师吕叔湘,美术大师颜文樑,史学大师吕思勉,地理学家胡焕庸,教育家孙起孟等都曾在苏中执教,蔡元培、胡适等名家亦曾到苏中讲学、授课。如今的教师团队中已涌现出17位教授级高级教师和45位省特级教师。

        一流学校素以培养造就一流人才为己任,苏州中学之所以成为中国基础教育的名牌,主要在于她培养的杰出人才遍布各地,蜚声中外。

  苏中百年新学培养了一大批牵动社会历史发展走向,构建人文、科学美好世界的时代精英。他们中有秦邦宪等中共早期领导人,有叶圣陶、顾颉刚、胡绳、匡亚明、吴作人、陆文夫等大师名家,还有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博士和钱伟长等63位中外院士。

  改革开放以来,苏州中学培养的一大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能力的拔尖创新人才,目前也已在世界舞台上崭露头角。其中的佼佼者有:31岁即成为荣获美国麦克阿瑟基金“天才奖”的华人科学家、哈佛大学物理化学双聘教授庄小威(女),24岁即成为哈佛大学终身教授的蔡天西(女),全美Pew学者奖获得者美国密执安大学教授许朝晖,世界上最著名的财经杂志《福布斯》封面人物、红豆集团总裁周海江,目前中国最大的专业住宅开发企业——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郁亮,等等。

  今日的苏州中学正致力于融合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以丰厚的历史积淀为基础,不断创造千年名校持续发展的新辉煌。

  今日的苏州中学正致力于融合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在秉承优秀教育传统的基础上,不断融入国际办学的主流。

  今日的苏州中学,正站在办学成就累积的高起点上,为进一步“办好学校、教好学生、发展好教师”而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科学发展,追求卓越。

  站在历史、现在与未来的交汇点上,每一个“苏中人”都满怀信心,秉持他们对于未来的虔诚期盼与庄严许诺,以更坚定的姿态耕耘在这片见证了历史也将孕育希望的文化沃土上,努力实现从道山到珠峰的新跨越!

点击量( )

收藏( )

推荐( )

发布时间:

云天化中学大数据

云南省云天化中学是由云南省云天化中学教育管理有限公司独资举办的一所十二年一贯制全日制学校。学校坐落于云南省水富县城。现有学生近6200名,其中高中部在校生近3200名。 

学校1976年10月建校, 1994年被认定为云南省首批一级完全中学,2011年1月被认定为云南省一级二等完全中学,2016年7月被认定为云南省一级一等完全中学。学校已成为云南省基础教育领域一流的窗口示范校,云南省多样化办学的成功典范。学校多年来为昭通市基础教育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也为云南省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云天化中学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用健康的校园文化熏陶学生,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学校通过大力发展学生社团(现有55个学生社团),学生自管理委员会(现有6个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等举措,着力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培养学生领袖素质。云天化中学秉承 “育人为本 质量立校”的办学理念,坚持“向家长向学生提供优质服务 为社会为高校输送合格人才”的办学方向,始终践行公平教育理念,不分快慢班,因材施教,在行政班的基础上推行导师制、分层模块教学等措施,以此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发展的需求。 
云天化中学教育教学成绩始终保持全省前列。1999年我校刘茜同学和李化同学分别夺得云南省高考理科状元和第二名。2004年我校林英睿同学夺得云南省高考文科状元。2007年高考中,我校王瑾同学夺得云南省高考理科最好成绩之一。近年来,我校综合办学水平大大提升,高考成绩名列全省前茅,2010年至2016年,学校连续七年在昭通市保持高考一本、二本等各项指标的全市第一。

2016年云天化中学高考再次取得优异成绩。全校746名应届学生参加高考,一本上线人数589人,一本上线率78.95%;二本以上上线人数734人,二本上线率98.39%;本科率99.87%;上线率100%;600分以上学生180人。其中,邓智中同学以实考分707分夺得昭通市理科第一名,雷引杰同学以实考分649分夺得昭通市文科第一名。

点击量( )

收藏( )

推荐( )

发布时间:

阳春实验中学大数据

阳春市实验中学成立于2003年秋,由阳春市第一中学创建的一所公办民助性质的初级中学。2007年8月阳春一中高中部新校区建成后,阳春市实验中学正式从阳春一中分离出来,在原阳春一中校区办学。2009年秋季,经市政府同意学校改制为公办学校。2010年4月市政府批准实验中学升格为完全中学,从2010年秋季起招收高一级新生。

办学特色与成果

学校遵循“团结、严谨、勤奋、进取”的校训,倡导“爱国、诚信、和谐、创新”的校风、弘扬“树德、立言、启智、求真”的教风和“励志、博学、慎思、躬行”的学风,立足“文化引领、精致管理、内涵发展”的强校理念,全力打造“家长满意,学生高兴,教师自豪”的示范性优质学校。在教科研方面,积极推行高效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推行“学东沪,创高效课堂教学”的导学卷教学模式。化学科研课题《新课程背景下化学优质课堂构建》获广东省教育学会化学教学专业委员会科研规划课题立项,《“自学·交流·评价”的导学卷模式的课堂教学策略研究》新课程实验科研课题获阳春市教育部门立项。09年,阳春市中学“学东沪,创高效课堂”教学现场会、德育工作现场会、中学学生宿舍管理工作现场会、体育工作现场会都在实验中学召开,与会者现场观摩了课堂教学、宿舍管理、跑操及大课间的做法,与会者高度赞扬了实验中学的精致管理。

未来展望

回首学校发展的历程,我们可以自豪地说:我们无愧于漠阳江边这块热土,我们无愧于阳春人民赋予我们的历史重任,我们无愧于肩上担负的阳春的未来与希望!可是展望未来,我们依然任重道远。站在新的起跑线上,面对新形势、高要求,我们要继续保持旺盛的斗志、清醒的头脑,以学校发展为出发点和检验标准,真抓实干,全力以赴,为再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新高而努力奋斗。

点击量( )

收藏( )

推荐( )

发布时间:

泰安一中大数据

山东省泰安第一中学始创于1899年,是山东省首批办好的十九所重点中学之一、省级规范化学校。现有青年路老校区、高新区新校区两个校区,在校生6400余名。老校区位于市区青年路117号,占地99亩;新校区位于高新区南天门大街3367号,占地508亩。

120余年来,学校秉承“荟萃英杰,崇尚德贞”的优良传统,培养“基础扎实、习惯优良、发展全面、特长突出、善于创新、勇于担当”的优秀人才,先后为国家输送了8万余名优秀毕业生。其中,中科院院士、“中国雷达之父”毕德显,中国两栖爬行动物学奠基人刘承钊,国际辐射加工技术专家、首位来自中国的“劳伦斯”奖获得者王传祯,中国十大女杰、女飞行员将军岳喜翠,全军唯一女飞行大队长刘文力,著名表演艺术家项堃、吕凉、郭跃进,世界银行副行长华敬东,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获得者王永文,国家自然科学奖获得者陈朝晖,是众多优秀校友的杰出代表。

学校先后获得全国模范教职工之家、首批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国家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省级文明单位、山东省教学示范校等80多项荣誉称号。截止目前,已成为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等80余所重点高校的优质生源基地。近年来,学校在高考成绩、学科竞赛及艺体比赛等方面一直走在全省前列。

点击量( )

收藏( )

推荐( )

发布时间:

北京八中大数据

北京八中由1921年建立的私立四存中学和1947年建立的北平八中发展而来。1949年,两校合并为北京市第八中学。

  学校目前有6个校区,分别是金融街本部、西便门东里校区、西便门西里校区、白云观校区、木樨地校区、百万庄校区。

  学校办学模式丰富,学生由五部分组成:普通初中班、普通高中班,智力优秀学生综合素质开发实验班、超常教育实验班、国际化教育中心的中美高中课程班和出国留学管理服务班。

  八中教师敬业爱生,师德高尚、业务精尖,现有特级教师12人,正高级教师4人,市级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12人,区级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125人,高级教师占教师总数近40%,老师们在各级各类业务评比和竞赛中均取得了优异成绩。

  有着九十多年丰厚历史积淀的北京八中有着自身优秀的发展基因和办学优势。

  一是改革创新的传统。北京八中前身四存中学建立之初坚持"存学、存性、存人、存治"的主张,四存中学也由此而得名,当时开设的课程是中西兼备、古今俱有,明显区别于一般中学,一、二年级的代数、几何、三角以及外国历史、地理,均用英文课本,当时篮球、足球、乒乓球、拳术等体育课程和活动在当时中学中都有相当的地位。

  上世纪六十年代进行了中小学"十年一贯制"的实验;八十年代率先进行了校长负责制、结构工资制和教学改革试点,八十年代后期,建立起了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新的教学体系;1981年开创学习方法指导课;1985年开始超常教育,1986年制定学生素质大纲并付诸实践;从九十年代后期开始,一直进行着"好学生是怎么培养出来的"理论总结和实践探索。改革创新是学校文化的血脉,是学校保持优质发展的原动力。

 二是素质教育源远流长。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陶祖伟校长就提出素质教育,提出了"着眼于未来、着力于素质"的办学思想,1986年制定并试行了《北京八中学生素质大纲》,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并制定了具体的措施和评价办法。在学生评价中,确定了"承认学生价值,尊重学生人格,以开发学生长处和优势为主"的指导思想,设立"特优生"、"希望之星"的评选和奖励制度。学校还设立了"三节"--科技节、艺术节、体育节和"两个仪式"--中学第一次铃声和中学最后一次铃声仪式等来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教育专家陶西平先生曾评价八中的素质教育是朴素可行的,北京八中是素质教育的先驱。素质教育的追求使学校的教育教学从容、本真、规范,使学生的发展全面、丰富、生动。

三是超常教育创新先行。1985年,北京八中、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和北京教育科学研究所联合创办了中学超常教育实验班,简称少儿班。招生对象是10岁左右具有小学四年级文化水平的智力超常儿童,用四年时间完成小学五、六年级及初、高中共八年的学业然后考大学。已毕业的17届学生高考成绩均高于我校普通高三毕业班,全部考入理想的大学。钱学森先生曾在信中称赞:"北京八中的确办了一件好事,证明教育改革18岁成为硕士生完全是可能的,不是空想。"

  30年来,我校在超常教育领域取得了突出的成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少儿班在课程设置、教材编写、教法改革、活动设计等方面成熟的经验可以迁移并直接用在高中教育教学中,两者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四是办学思想求真致远。八中的办学思想:着眼于未来、着力于素质;育人目标:志向高远、素质全面、基础扎实、特长明显;校训:勤奋、进取、和谐、致美;办学追求:出优秀学生、出优秀教师、出优秀办学经验。

  王俊成校长坚守北京八中办学既远见卓识又脚踏实地的传统,主张教育的根本价值和意义是"三个提升"和"两个促进",即教育就是要提升人的生存能力、提升人的生活品位、提升人的生命价值和促进社会发展、促进人类美好。致力于"以人为本、成就未来--为未来培养国家栋梁、培育民族精英、造就人类大师,成就学生有价值、有意义的人生!"追求学生"为尚品德、增才干、健身心走进校园,为担责任、做贡献、求发展走向社会"。

  五是课程建设优质丰富。北京八中在完成国家规定课程的基础上,有着个性化、多样化课程设置的实践积累。

★基于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的课程设置,如:少儿班课程、科技班课程、素质班课程、出国班课程、理科实验班课程等。形成了一批特色精品课程,包括科技英语、数学与技术、自然之理探究、实验化学、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定格动画常识与创意制作、机器人普及、传感技术、人工智能、科技体育课、科技创新学习必备基础选修及实践活动课等。

 

★以学生全面发展为价值追求的校本课程,如学习策略指导课程、研究性学习课程等。我校从2002年就开始了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经过几年的摸索,逐渐成为了一门满课时(每周三课时)、多领域(学科、科学、心理、德育、社区、艺术、中外文化等)、多时空(课内外、校内外、节假日)、多形式(跨学科、跨班级)、多层次(一般性学习过程、市区获奖级水平、国家实验室)学习的必修课。形成了一套比较实用的操作程序。学校成为北京市高中课程改革实验样本校,2008年获北京市第五届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

 

★2012年学校成功地设计了自主排课实验方案并顺利通过审批,为我校创新发展和高品位成就搭建了新平台、提供了新机遇,是学校内涵发展的重大成就。

        六是科技教育和学生社团活动突出。八中在科技教育活动方面有传统、有人才、有高度、有成果。八中的科技节从1985年开始,每年一届,从未间断,学校有全国十佳科技辅导员和市劳模组成的科技教师骨干团队,在广泛普及的基础上,进行了科技创新类特色校本课程设计,组建兴趣小组和研究社团。2011年全国第十一届"明天小小科学家"终评奖励活动在我校举行。学生曾获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市长奖、"明天小小科学家"一等奖等多项大奖,2013年有两名同学获市长奖。  

        八中学生社团有模拟联合国协会、辩论社、文学社、动漫社、天文社、棋类社、史学社、原创设计社、公益社、化学社、足球社、模型社、摄影社、乐队、咖啡社、舞蹈社、民乐社、推理社等等。我校提出了"三个一"的要求,就是每个学生要有一项健悦身心的文体爱好,要参加一个社团,要做一个活动和项目的策划或主持。我们坚持课外活动与研究性学习课、综合实践活动课有机结合,为学生在课内外、校内外搭建广阔的个性发展平台。让学生在自我历练、自觉感悟中自然提高。比较典型的社团,如:英语话剧社,同学在北京市中学生英语原创戏剧大赛中,自2008年以来已五次获得一等奖第一名,成为学校英语教学和学生英语课外活动的品牌,是学生在知识运用、思想涵养、能力历练、中西方文化感受等方面的生成性培养。气候酷派小组有三名同学们被评为全球青少年环保大使,他们分别参加了八国环境部长峰会、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坎昆气候大会等国际会议并代表中国青年向大会建言献策,呼吁各国共同采取措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七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不断创新实践。在1985年开始的少儿班成功实践的基础上,2010年,经北京市教委批准,我校设立了小学四年级起点的"智力优秀学生综合素质开发实验班"(简称素质班),并以此为基础,成功申报了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智力优秀学生综合素质开发的实践研究"。2011年,经市教委批准,我校开设了"高中生科技综合素质实验班"(简称科技班),科技班在课程设置、活动设计、师资配备等方面更加突出学校的优势。目前,学校已经形成了以少儿班、素质班、科技班及科技俱乐部为主的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教育体系,还有金鹏科技团分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翱翔计划"化学与生命科学基地校、"雏鹰计划"项目试点校、早期科技后备人才培养计划基地校、北京青少年科技俱乐部基地校等高水平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平台和资源。

        八是国际化教育起步早效果好成就高。八中是北京市最早对外开放的中学,有很好的国际化教育传统,是联合国教科文俱乐部成员、北京市汉语国际推广基地学校、西城区国际化教育示范学校。从1996年开始,先后正式在法国、意大利、英国、美国、澳大利亚、德国、南非等国家建立友好学校,每年开展定期的师生交流活动。从2001年开始,聘请来自美国等国家的外籍教师来校任教,每年选派教师到友好学校教授汉语、到英美等国留学。学校在坚持国际化教育优良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发展,2012年获得招收外籍学生的资质,2013年成功申办中美高中课程合作项目。丰富的国际化教育形式和资源为学生的多样化选择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也为面向全体学生的国际化教育提供了优质的保障。

        九是区位优势明显、办学条件优越。学校地处北京市教育强区--西城区,高中部座落在金融街,学校周边高层次的社区环境和人文环境对学生有真切的、耳濡目染的激励作用。办学条件优越,有设施齐全、先进的生物组培中心、理化生实验室,美术、音乐教室,天文台,有藏书16万册的图书馆,有设施先进的演播室和录课教室,曾承担北京市名师同步课程的录制工作,还有一流的体育设施,高架的400米标准田径场、大型地下综合馆是西城区体育中考考场,篮球馆和游泳馆是北京奥运会蹦床和游泳训练馆,标准的足球场、乒乓球馆、素质训练房、地下跑廊、形体房等体育设施为体育教学和学生课外锻炼提供了一流的环境。学校餐厅卫生等级为A级,可同时容纳近千人就餐,早、中、晚三餐均向所有学生开放。

  十是教育教学成就高。八中作为老牌的市重点和北京市示范性高中,是中学优质教育高地,这个高地是由先进的办学思想和高质量的教育教学成果铸就的:如1936年全市国文会考,四存学生包揽了前六名,张学良将军特赠银盾一尊,上书"会我以文"。八中曾出过市高考状元,文科高考成绩也曾位居全市第一。1959年和1986年两次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1997年被北京市评为唯一的"全面育人、办有特色"先进校,是国家级体育传统学校、全国青少年电子技师北京地区认证单位、北京市中学生业余党校示范校,还有北京市一流的金帆交响乐团等。 

  北京八中在保持传统优势的基础上正在加速优质发展,务实地传承,求真地创新。学校整体办学水平高有特色,教师队伍整体素养好有名师,学生总体成绩优有特长,坚持"着眼于未来、着力于素质"的办学思想,按照"抓好课程建设和课堂质量--实现学生的高水平发展和教师的专业提升--成就学校教育和教育事业"的思路,以课程改革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为抓手,追求学校新的、更大成就的发展!

点击量( )

收藏( )

推荐( )

发布时间:

郑铁一中大数据

郑州市第101中学(原郑州铁路一中),河南省首批示范高中,始建于1929年,是郑州市历史最悠久的中学,郑州市第一个地下党组织郑县党支部就在该校建立。八十多年来,学校发扬“爱国、进取、勤奋、求实”的光荣传统,传承历代师生的优良作风,积淀了丰厚的学校文化,为祖国培养了无数优秀人才,世界飞碟射击冠军巫兰英、深圳万科集团公司老总王石、原省政协副主席姚如学、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阎海旺以及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空间技术研究院党委书记王永汉、现教育部考试中心副主任于涵等都曾在这里就读。严格的校风,扎实的教风,勤奋的学风,使学校赢得社会广泛赞誉。1987年,学校成为河南省首批重点高中。2001年,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在郑州市第101中学建立河南省第一个“清华美院生源基地班”。 2005年,学校被批准为河南省首批示范性高中。2011年,河南天明集团有限公司、郑州市教育局和郑州市红十字会共同在郑州市第101中学创办“天明博爱班”。2015年,学校被确定为郑州市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试点学校。多年来,学校以办人民满意的学校为宗旨,以将学生培养成为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公民为方向,以打造郑州市精品学校为目标,在郑州市基础教育领域发挥了良好的示范作用,为郑州教育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教育理念:为学生的终生幸福奠基

  教育的使命就是让每个学生都幸福快乐地成长,并为他们的未来幸福奠基。郑州市第101中学的学校教育指向幸福目标,通过创建幸福课堂、建设幸福课程、打造幸福校园,促进人格与智慧的同步成长。以人为本是以教师为本和以学生为本,以教师幸福引领学生幸福。郑州市第101中学本着尊重人、解放人、发展人的目标,实行人性化的学校管理,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加强教师的师德修为。以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促进学生在学业成长中的幸福感,以教师的专业发展引领学生的学业进步,以教师的道德魅力引导学生的人格成长。 

二、师资力量:多渠道高平台专业引领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业技术人员131人,其中国家级科技创新人才、省级科技拔尖人才、特级教师、省市级名师、专业技术拔尖人才、骨干教师、学术技术带头人、省市级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教学标兵共70余人。学校具有完善的立体型名师培养机制,通过“首席教师”、“教坛名师”、“教坛标兵”和“教坛新秀”等优秀教师团队的建设,落实“责、权、利相结合”的激励机制,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动引领作用,使不同年龄段的教师不断进步与提高。 

  近年来,学校教师在专业成长方面取得了领先同行的优异成绩。韩华中老师在2014年10月荣获第十一届全国中学物理青年教师教学大赛一等奖第一名;井源源老师在2015年10月荣获河南省语文优质课大赛一等奖;朱奎鹏老师在2015年5月荣获第十二届河南省高中历史优质课大赛一等奖第一名;文冬晖老师在2015年河南省高中信息学优质课大赛中获一等奖第一名;张磊老师在2013年11月荣获河南省美术教学大赛一等奖;李晓庆老师在2013年11月荣获河南省通用技术教学大赛二等奖。另有多名教师在省、市级教学技能大赛中获得第一名或一等奖。 

  学校还注重利用继续教育和科研提升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发展。每年选派教师参加骨干教师培训、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班主任培训、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等专业提升培训,并组织中青年骨干教师到浙江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暨南大学和北京、西安等地的知名高中参加学习培训,同时还支持教师在华东师范大学等全国近10所重点高校攻读在职硕士或参加研究生课程进修班的学习。围绕德育建设和高效课堂建设等主题,学校组织教师进行深入的课题研究,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教育教学能力。仅2015年一年,学校就有7项市级课题顺利结项并获奖,3项成果获省级二、三等奖。在老师们上交的100多项小课题立项申请中,评选出了20项校级重点课题,并积极申报省市级教科研课题立项,其中有3项入选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1项入选郑州市重点课题,6项入选郑州市一般课题。在郑州市教科研论文评比中,有7人分获一二三等奖,另有3位老师的论文在CN刊物上发表。 

三、学生培养:德育为本促进全面发展 

  “德育就是立德树人、教人向上向善的教育”。在郑州市第101中学,学校德育是一种真诚的生态环境,有适宜的温度,有明媚的阳光,有充足的水分和氧气。学校坚持全面发展学生的德育目标,多方面整合德育资源,创新德育载体,构建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三全”德育模式,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系列活动,丰富学生阅历,增长学生知识和技能,达到了较好的德育效果。 

  学校常年开展科学艺术节和书香校园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搭建素质教育平台,促进学生的智慧成长和精神发育。科学艺术节的研究性学习发布会、理化趣味实验、校园剧、英语情景剧表演等专场活动拓宽了学生展示自我兴趣和特长的平台,演绎了101学子青春的激情和智慧。书香校园活动通过好书推介、读书海报展览、书香班级评比、读书征文比赛、读书报告会等形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优良品德,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对学生的成长发挥了很好的承载、驱动和引领作用。学校还通过社会实践让学生体验社会,接受锻炼,除新生军训、清明拉练祭扫革命烈士、暑期社会实践等活动之外,学校还组织学生走进河南博物院、省地质博物馆、郑州市科技馆、郑州市教育局校外实践基地进行参观学习和拓展训练,让学生亲近社会和自然、拓宽视野、陶冶情操、学会合作,增强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做到知行合一。 

  近年来,学校不断实践德育新途径,充分发挥学生会和团组织的作用,办好中学生党校,开展系列专题讲座、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和心理素质。学校还积极拓展社团工作,通过社团建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学校现有16个社团,其中有2个郑州市五星级社团(“DIY社”、“黄河文学社”),2个郑州市四星级社团。文学社的读书交流活动、心理社的525心理健康日活动、DIY社的发明制作专场展示、女子篮球社的趣味篮球周、觉韵演讲朗诵社的主题诵读等名牌社团活动和《墨韵集》、《轩冕诗集》、《乐读时刻》、《心意》等社刊社报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对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起到了积极作用。广播站、朗诵社参加的“中华诵”经典诗文诵读及郑州市社团汇演,为我校赢得良好的声誉。2015年,我校作为教育局首批五星社团的DIY社发起成立郑州市中学生创智科技社团联盟,黄河文学社被评为郑州市优秀文学社团。丰富的社团活动激发了学生特长和潜能,增强了学生的凝聚力,培养了学生的领导力,使更多的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感受到自我的价值,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也为落实对学生的多元评价提供了有效载体。 

  学校高度重视志愿者工作,始终把学生的“学雷锋、献爱心”志愿服务工作作为学生德育教育的一项重要途径。我校志愿者与陇海社区结成服务对象,定期为陇海大院的两名残疾人进行志愿服务,为他们送去温暖和关爱。2015年受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节目组的邀请,郑州101中学两名志愿者代表谢芳园、田亮亮同学和陇海大院邻居们一起赴中央电视台参与“感动中国”颁奖典礼。我校志愿者的事迹受到《大河报》、《郑州日报》、《郑州晚报》等多家媒体的报道和好评。越来越多的学生积极参与到志愿服务中来,利用节假日到社区、医院、敬老院、儿童福利院、车站、农民工驻地提供志愿服务、奉献爱心,用行动诠释奉献的内涵,展示了101学子的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学校被评为“郑州市优秀志愿服务组织”,多名同学被评为“志愿服务先进个人”、“优秀青年志愿者”等荣誉称号。 

  在体育方面,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积极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并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呵护学生身心健康。近年来,我校体育成绩不断取得新突破。2013年,在全国青少年无线电测向锦标赛中,我校青年男子组取得接力第五名,青年女子组取得团体第三名,马兆光同学取得了个人全能第五名。在全国青少年校园青春健身操大赛中,我校荣获郑州市特等奖、河南赛区一等奖;在郑州市第五届体育节上,我校荣获团体总分第一名、田径运动会团体总分第二名;在郑州市第十一届全运会上,我校荣获团体总分第二名,在河南省传统项目学校田径运动会上,我校荣获团体总分第五名。2014年,在全国无线电测向公开赛个人赛中,我校获得两个第一名,两个二等奖和四个三等奖。我校无线电测向队在代表河南省参加的2014年全国青少年无线电测向锦标赛中获得一个团体第三名和六个二等奖。我校被河南省无线电定向运动协会命名为“河南省定向运动项目训练基地”。在上海举行的第十二届全国学生运动会上,我校高三九班学生张孟孟荣获中学组女子3000米第八名。在郑州市中小学生体育竞赛中,我校荣获田径比赛高中组第一名、跳绳比赛高中组第三名、毽球锦标赛高中男子组第二名、女子组第二名、排球比赛高中女子组第四名、全国青少年校园青春健身操表演高中组特等奖、啦啦操表演高中组一等奖。在郑州市体育局和郑州市教育局主办的郑州市田径锦标赛中,我校获得团体总分第一及多项个人第一的优异成绩。2015年,学校积极开展落实“运动处方”的体育教学特色活动,在参加的国家和省市级体育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我校无线电测向队代表河南省参加2015年全国无线电测向锦标赛,获得团体赛第一名和多个单项第一名,并为河南省代表队赢得了国家体育总局颁发的“优秀组织奖”。我校田径队在2015年河南省传统项目学校田径运动会中取得团体总分第四名和多个单项第一的成绩,并在郑州市春秋季两届运动会中均获团体总分第一名。篮球队在郑州市晨光杯篮球赛中获高中男子甲组第二名,在河南省普通高中篮球赛中获男子组第三名。健身操队在郑州市健身操比赛中获特等奖,在啦啦操比赛中获一等奖。翎动毽球社在郑州市毽球社团展示中获高中组一等奖。 

  在美育方面,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提高艺术鉴赏课的教学质量,积极开展演讲、朗诵、话剧表演、美术写生、舞蹈、音乐训练和艺术节等活动,并结合摄影社、书写成长社、文明礼仪社、朗诵社等艺术类学生社团活动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艺术表现力,促使学生陶冶性情、完善人格。我校在团市委和教育局组织的演讲比赛、诵读比赛、合唱比赛、书法、绘画比赛中均获优异成绩。 

  在安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我校与交警六支队联合拍摄了《小手拉大手》、《中国式过马路》、《沉重的代价》等9个安全教育微电影,用生动的生活案例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起到了良好效果。我校还成立了心理健康辅导社团,建立了心理咨询功能室,完善了咨询室的硬件设施,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为营造积极向上的校风和学风发挥了积极作用。 

四、教育质量:分层教学驱动高位提升 

  多年来,我校以“入学低起点,毕业高质量”的办学特色连续保持着较高的教育质量。自1990以来共有81位学生从这里考入清华北大,一大批学生考入全国重点大学;上百位学生分别在国家级或省、市级信息学、物理、化学、数学学科竞赛中获奖。近十多年来,有30余名同学升入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3名同学(杨松林、康乐、徐惊蛰)曾获郑州市高考状元,高考本科及专科录取率成绩不断提高。在省级学科竞赛和科技创新大赛中,有80多人次分别在河南省信息学、物理、化学、数学、科技创新大赛中荣获一等奖,30多人参加全国信息学、物理、化学、科技创新大赛的决赛并取得优异成绩。 

  近年来,为适应新课程改革,学校积极推行课堂教学方法改革,提出“关注过程,师生互动、民主交流、教学相长”的教学理念,并以完善“三课两会”( 录播课、研讨课、达标评优课;教研组研讨会、备课组研讨会)为核心的校本教研制度为依托,全力打造“高效课堂”,达到了以教研引领教学的目的,为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留足空间。倡导学生积极参与、独立思考、自由表达、愉快合作的高效课堂成为老师们的共同追求。在以“任务驱动,学案导学”为基本模式的高效课堂实践的基础上,学校还精心编写了自己的校本教辅,在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方面发挥了良好作用。 

  注重解决实际问题的校本教研在打造高校课堂、提升分层次教学和特色教学水平、提高整体教学质量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在2014年高考中,我校一本文化课上线86人,上线率22%,与去年相比,增幅477%;二本文化课上线251人,上线率63.8%,与去年相比,增幅278%;我校首届天明资助学生一本上线率100%。高考的各批次成绩和各批次上线人数均比中招入学时学生基础有显著提高。除了考上清华、北大等名校的尖子生之外,我校2014年高考成绩的各项指标已达到或超越郑铁一中时期的最好水平。在2015年高考中,学校519名学生参加考试,在高中入校成绩远低于郑州市部分名校录取线的情况下,学校取得了文化课一本上线111人,艺术类本科A段上线52人,合计上线163人,二本累计上线337人的骄人成绩。天明班保持了100%的一本上线率。各层次学生的高校录取率也实现了新的突破。 

  近年来,我校的学科竞赛在充分利用传统优势的基础上又取得了新的成绩。2013年我校在数、理、化、生四个学科的国家、省、市级竞赛中有42人次获奖。在全国第27届高中化学奥林匹克竞赛中,齐风腾获全国三等奖,徐起航、袁鑫浩2人获河南省一等奖,尚晓磊、王志明2人获河南省二等奖;在郑州市高中数、理、化、生奥林匹克竞赛中,共有7人获一等奖,16人获二等奖,14人获三等奖。在2015年的数学、化学、生物、物理四学科的竞赛中,我校共有30人次获得省市级奖项,其中有3人获省级二等奖,4人获省级三等奖,5人获市级一等奖。 

  作为自2005年以来连续10年的教育教学先进单位、郑州市最早提出并参与设计增值性评价体系的学校之一,我校高考成绩连年刷新并不断突破。在2014年9月举行的郑州市课程与教学工作会议上,我校凭优异的办学成绩而作为唯一的一所高中学校进行了经验介绍。从“入学低起点,毕业高质量”的追求,到“让每一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实现高一层、优一等、进一步的发展”的超越,我校以对教育质量的执着追求,向社会兑现了“让每一位学生在自己原有基础上不断进步”的承诺。

 五、特色发展:创新开放促进多元发展 

  1999年河南省高中还未进入新课改,郑州市第101中学已充分认识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聘请华东师大霍益萍教授来校做“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专题报告,对教师进行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的培训。2000年9月,学校尝试开设研究性学习课,成为在郑州市为数不多的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学校,同时,开始尝试开展学生科技小组活动。学校每年有计划组织教师参加郑州市、河南省以及国家组织的“教师科技创新研究与实践”的专项培训,建立创新教育的教师骨干队伍。 

  学校科技创新活动取得了可喜成绩:2001年学生撰写的科技论文《揭开黄豆芽又肥又大的奥秘》获第六届全国青少年生物和环境科学实践活动“优秀项目”二等奖,并获“明天小小科学家”提名奖。《烟青虫的人工饲养与体会》学生科技论文获河南省一等奖。2002年王晓宇同学的《嵩山地质考察——三条理想地质旅游线路的发现》和石洁同学的《利用废镍—镉电池回收硫酸镍晶体》均荣获第十七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英特尔英才奖、全国“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三等奖。多年来,学校有18项学生科技创新课题在全国荣获一、二等奖,24项课题获河南省一等奖,学校出版三本“学生研究性学习及科技创新论文集”。 

  为了给学生创造更大的科技创新空间,学校出资购置电脑机器人组装设备,建立了科技活动室和微型车、刨、铣床的机械工作室,成立学生“机器人”活动小组,积极开展科技创意与制作活动。在教师指导下,同学生们设计出“未来高智能自动洗车房”、“远程仓储控制系统”分别在2002、2003年全国青少年电脑机器人大赛中获“机器人创意”一等奖。机器人足球赛连续两年获省一等奖。 

  学校还组织了“奇思妙想”的科技活动和“无线电测向”训练。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制作的“木牛流马”、“计毂离车”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学生研究制作的惟妙惟肖的机器猪和能够冲几十米高的三级水火箭,作为中国科协赴韩国科技节展示的项目,受到外国朋友的高度赞扬。无线电测向活动也多次在全国青少年比赛中获奖。学校每年的科学艺术节上,举办“学生研究性学习课题发布会”,并邀请省科协青少年中心的领导和专家对学生的课题进行点评,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们的科技创新热情。2003年学校被中国科协确定为“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项目实验学校”。2005年,学校以科技创新为特色,成为河南省首批示范性学校。 

  郑州市第101中学“清华美院生源基地班”是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在河南省设立的第一个生源基地班,该班每年毕业的美术生80%以上升入全国重点院校,清华美院及其它重点大学的美术教授定期来校对学生现场授课指导。基地班实行文化、专业“双轨并进,双项强化”的办学策略,在中招录取中逐年提高美术生文化课、专业课的起点,实行小班化教学,以优异的成绩向全国知名院校输送了大批优秀的美术专业生源。 

  郑州市第101中学“天明博爱班”(“天明博爱班”是经河南天明集团有限公司、郑州市教育局和郑州市红十字会共同协商所建构的资助、培育品学兼优贫困生成长的摇篮。天明集团有限公司每年投入大量经费,用于资助该班学生)2011年起招收第一届学生,至今已经毕业两届学生,在校三届学生,学校配备最优秀的班主任和任课教师,以开放的教育理念、严格的班级管理、优异的教学质量,对学生进行德、智、体、美全面培养。历届“天明博爱班”学生自强不息,成绩优异,受到学生和家长的充分信赖和高度好评。在2014年高考和2015年高考中,天明资助生一本上线率100%。 

  多年来,学校利用优势学科培育平台,拓展了一大批优势学科,培养了一大批教艺精湛、业务过硬、成绩突出的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学校学科竞赛独具特色,依托优秀教师队伍,在现有的生源基础上,充分培养、挖掘学生潜能,为学生量身制定科学高效的竞赛辅导方案,将一批批学生送上学科竞赛领奖台。2015年3月,学校以优异的成绩被授予郑州市高中多样化发展学科特色试点学校。

 

  学校积极促进教育信息化发展,早在1999年,学校就承担了河南省教研室“现代教育技术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研究”的实验课题,对教师进行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在郑州市比较早地普及多媒体教学,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004年,学校在河南省教研室立项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究》。同时,《有关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被中央教育学科研究所教育信息中心批准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教育信息资源网络建设对策研究》下的子课题。以上课题研究,进一步提高了教师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并使信息技术在学校课堂教学中,从单纯的辅助教学向更高层次发展,使多媒体手段的运用在促进学生思维训练,引导学生学习活动,营造适宜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增强课堂容量和效率等方面发挥出积极的作用。2015年,学校成立信息中心,专门从事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和智慧校园的打造,进一步提升了学校的信息化水平。 

  学校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建立了创客空间和创新实验室,与物理、数学、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美术等多学科教师共同参与创客实验教学,探究教学模式,开发创客课程,积极推进创客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素养,将创新发展融入学生的生涯规划。 

  学校积极开展国际交流,拓展教育资源,以对外交流和培训为主要形式,促进学校的国际化发展,不断提升办学层次和品味。 

六、学校管理:民主科学坚持服务宗旨 

  学校一向重视民主、科学管理,把健全、完善规章制度,作为促进学校发展的基本保障。同时,把研究制定具有导向作用和激励效应的制度、政策,作为校本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 

  面对新的教育形势,学校制定、修订了多项管理制度。出台了“郑州101中学教师专业成长及发展方向指导意见”,从“师德风范,教育沟通能力,课堂管理能力,课堂教学能力,信息素养科研能力,班级管理能力,开发新课程能力,积极承担学校重要工作,专业学习与成长”十个方面,对学校教师的专业素养进行引导规范。制定了《加强学科建设及教研组建设实施方案》,对教研组建设和学科建设提出具体要求。按照责权利结合的原则,重新修订“教研组长、备课组长职责”,出台“教研组和备课组体制改革方案”,制定了《校内名师评选与管理办法》、《郑州101中学教学过程百分考核细则》、《学校考试质量分析六级分析制度》、《郑州101中学小课题管理制度》等教学管理制度,制定了《郑州101中学奖励性绩效工资考核制度》、《郑州101中学岗位设置方案》等工资、人事管理制度,制定了《郑州市101中学常规管理手册》、《郑州101中学班级量化评比制度》等学生管理制度。自2008年3月至今,学校已制定了三个《郑州市101中学三年发展规划》,分阶段实现了打造郑州市省级示范性学校中的“精品学校”的奋斗目标。从“科学的管理体系;优秀的教师队伍;文明的学生素养;鲜明的教学特色;先进的科研成果;厚重的学校文化”等方面解读了精品学校的内涵,并指明了学校工作的努力方向和具体措施,为学校的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 

  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的基础上,学校狠抓领导队伍建设,加强学习,提高中层以上干部的政治素质,提出“思想境界高,做人品质高,业务能力高,工作目标高,工作水平高,工作效率高。”的工作原则,营造团结和谐,积极配合,上通下达,高效快捷的工作氛围,努力提高班子领导力和中层执行力。健全制度,建设队伍,如同鸟之双翼,使学校管理再上新台阶,促进了学校发展的良性循环。

   近年来,学校领导班子按照“低重心运转,近距离服务”的管理服务理念,坚持以师生为本的原则,不断改善办学条件,优化校园环境,丰富师生的校园文体生活,为营造和谐的校园氛围做出了积极的工作。 

  在各级领导的指导、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和全体教职员工的积极努力下,学校连年取得优异的办学成绩,荣获郑州市文明单位、郑州市平安建设基层创建示范单位、郑州市教育教学先进单位、郑州市学科竞赛先进单位、郑州市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单位、郑州市教育科研先进单位、郑州市师德师风先进校、全国中小学生营养与健康示范校、郑州市新闻宣传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七、新校区:开启学校发展的新篇章

   郑州101中学新校区位于郑东新区,设计理念新颖独特。考虑学校80年的铁路历史,学校在设计方面也融入了铁路元素,把连廊全部设计成火车车厢造型,在教学楼北端,设计了立体的动车车头造型,整个连廊外观就像一列向北疾驶的列车,它既是学校铁路历史的象征,也预示着学校的前进和腾飞。 

  新校区建设标准高,各项功能齐全,校园精致美丽,体现园林风格,富有文化气息。教学区、运动区、生活区布局合理、功能齐全、分区明确。新校区更致力于校园文化建设,建有数字化多功能图书馆和功能先进的创新实验室。学校的校园硬件建设、教育信息化和教育现代化建设,代表了郑州市的先进水平。

   郑州101中学经历八十多年风雨兼程、薪火相传,今天已然成为一座闪烁着奋斗拼搏精神的丰碑,也成长为中原大地上一颗璀璨的教育明珠,成为学生梦想起航的地方。


点击量( )

收藏( )

推荐( )

发布时间:

  • 【广告说明广告

    点击查看详情】

  • 【广告说明广告

    点击查看详情】

  • 【广告说明广告

    点击查看详情】

优品推荐

达人在线

全球公共数据开放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