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为社会化天使众创(异合)联盟旗下创业项目!
  登陆 | 注册
省自治区查找学校

按时间点击量收藏量支持率猜你喜欢

南宁中国语言文化学校大数据

广西华侨学校原名“南宁归国华侨学生中等补习学校”,是1960年6月在周恩来总理的亲切关怀下,原中侨委为了帮助从印度尼西亚、缅甸、越南、马来西亚等8个国家归国的华侨青年学生克服语言障碍、学习祖国文化、实现平稳过渡而创办的,是全国侨务系统五所侨校之一,隶属于自治区党委统战部。2003年,学校转型为普通中专,并更名为“广西华侨学校”。2000年成为国务院侨办首批华文教育基地,2015年定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2018年获评自治区首批四星级中等职业学校,2018年8月被中国侨联、国务院侨办联合授予“全国侨联系统先进组织”荣誉称号, 2019年成为中国侨联中国华侨国际华文交流基地。

学校的发展壮大始终离不开各级领导的殷切关怀和大力支持。现任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法委员会书记,原自治区党委书记郭声琨;原全国政协副主席罗豪才;原全国政协副主席、国务院侨办主任李海峰;原全国政协常委、国务院侨办主任郭东坡;现任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港澳台侨委员会副主任,原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主任裘援平;原自治区政府主席陈武;原自治区政府副主席吴恒、刘新文;现任自治区党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徐绍川;现自治区外事办公室主任,原自治区外事侨务办公室主任石东龙;现桂林市委副书记、市长,原自治区侨办主任秦春成;原自治区侨办主任李汉金;原自治区侨办主任冯祖华等领导先后莅临学校视察指导。

 广西华侨学校现有规划用地680亩,分为清川校区和东盟校区。现有教职工297人,其中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154人,中高级职称174人。2020年在校学生规模近7000人,全年在册留学生500多人,留学生主要来自美国、俄罗斯、法国、泰国、老挝、科特迪瓦、澳大利亚等16个国家和地区。

近年来,广西华侨学校秉承“中外通习,德业相长”的办学理念,紧紧抓住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落户南宁、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带来的新机遇,立足广西,面向东盟,致力于培养为中国-东盟服务的技能人才、造就与北部湾经济区对接的行业骨干,打造一流的“中国人学东盟语,外国人学中国话”的中职商务语言类人才培养基地。学校充分发挥侨缘、地缘优势,面向海内外招生,形成了“以职业教育与国际交流并举,华侨特色突出,中外文化交汇”的办学格局。

中等职业教育办学设外语科、信息科和商务科三大专业科,涵括6个专业大类共20个专业方向。外语专业科现有学前教育、商务英语、商务泰语、商务越南语、商务日语、商务韩语等6个专业,东盟小语种专业已成为学校的特色品牌专业,以东盟小语种专业群为核心的商务外语类专业被确认为自治区示范特色专业。信息技术专业科建成了以计算机动漫与游戏制作专业为核心专业,现有建筑装饰专业、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专业为骨干专业的数字文化创意专业群和汽车运用与维修交通运输类专业集群,共6个专业方向。拥有广西中职学校名师工作坊2个。2010年建成广西中职首批示范性实训基地动漫实训基地,先后荣获自治区广西动漫人才培养基地、首批广西民族文化传承创新职业教育基地,计算机动漫与游戏制作专业是广西中职品牌专业50强,计算机动漫与游戏制作职教集团是广西20个示范性职教集团之一。商务专业科现有商务专业科现有电子商务、会计、市场营销、国际商务、高星级饭店运营管理、旅游服务与管理、西餐烹饪、形象设计等8个专业。学校充分发挥侨缘优势,借侨搭桥,与东盟国家高校、企业开展交流合作,近年来先后选送了近300名学生赴泰国、越南等东盟国家高校留学,输送了200多名学生赴东盟国家企业实习就业,为促进职业教育国际交流、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

广西华侨学校是国家面向海外开展华文教育的重要基地。学校积极开展全方位的华文教育,学校对海外学生开设有高中学历教育、汉语短(长)期教育、大学预科教育、大学专科教育等层次教育,以及开展华文师资培训、华裔青少年夏(冬)令营等教育培训。到目前为止,来校学习、培训及参加夏冬令营的海外学生和汉语教师累计超过6000人次。学校先后培养了1600多名留学生。他们经过在高中阶段留学后,汉语水平考试五级以上通过率达90.2%,100%进入了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华侨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中国一流大学深造,并逐渐成为活跃在促进本国与中国经济、文化交流舞台上的重要力量。东盟各国政府官员、海外高校、华校校长、华校海外侨团(社)首领、华人企业家多次访问广西华侨学校。

广西华侨学校将坚定不移地走内涵发展之路,特色兴校之路,人才强校之路,把握职业教育与华文教育发展大好机遇,不断提升办学品质和规模,把学校建设成为“区内领先、国内示范、海外知名”的综合性国际化壮美侨校。


点击量( )

收藏( )

推荐( )

发布时间:

北京回民学校大数据

成达师范1929年迁到北平。抗战时期,颠沛流离,几经辗转迁徙,1941年在桂林归为国立。1946年又从重庆迁回北平。解放前夕,成达师范由中国共产党接管,合并了西北中学、燕山中学,在1949年10月6日,建立了国立回民学院。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建立的第一所少数民族院校,属中央教育部直属管理。

        回民学院时期,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民族工作,优先发展民族教育。在全国范围内选派优秀的教师、招生和分配,使学院的办学质量迅速提升。教育、教学工作很快就跻身于北京市先进学校的行列,文体活动水平也赫赫有名。学院培养出的少数民族干部,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肩负历史责任,奔赴祖国各地,承担着宣传和贯彻党的民族政策的重要工作,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从1958年开始,回民学院的干部、教师陆续调离,校园也逐步缩小。抽调部分骨干老师分别参与筹建宁夏回族自治区、宣武红旗夜大、宣武师范、中国伊斯兰教经学院等。回民学院本部在1963年分为回民中学和68中学。人员的调离使学校的师资队伍和教育、教学质量受到极大的影响。

        1985年两所学校重新合并,北京市教委将回民学校确定为首批办好的市级重点中学。回民学校师生经过多年艰苦卓绝的努力奋斗,办学质量逐渐提升。2002年,被市教委评审定为北京市高中示范校。2003年又与181中学合并至现在的规模。

        八十多年来,学校培养出的3万余名毕业生,在祖国各个历史时期的建设中,在各行各业的发展进步中,特别是在党的民族团结教育工作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发展现状:

      北京市回民学校学校现有初、高中48个教学班,1700余名学生(其中住宿学生760余名),225名教职员工,14个民族的少数民族师生占总数的30%。学校曾经多次获得过“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全国学校体育卫生先进单位”、“北京市德育先进校”、“北京市科研先进校”、“北京市数字化校园校”、“北京市精神文明先进单位”、“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基地”、“北京市奥林匹克体育后备人才(男女足)基地校”、“国家级高中特色发展试验项目校”等荣誉称号。

    近几年来,学校深入研究和探索区域文化背景下的学校文化建设,坚持“以人为本、质量立校、精品建设、办有特色”的办学思想。在多元文化“融•和”的浸润与凝炼下,学校蕴含了浓郁的“儒雅、大气、和谐、进取”的校园氛围和文化气息。

      学校拥有优美的校园环境和优良的教学设施。占地面积87亩,建筑面积38000㎡。校园中教学楼、实验楼、办公楼、图书馆、羽毛球馆、餐厅、宿舍等组成的建筑群错落有致,别具特色。校园里绿树掩映,鸟语花香,富有浓郁的文化氛围和民族风格。 学校有标准的400米田径运动场和足球场,看台能容纳2000多名观众,看台下面是120米的风雨跑廊。教室内配备电子白板、液晶电视等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学生宿舍设有空调、电视、电话、双卫生间、冷热水等。学校餐厅属AA级,可供1000余人同时就餐。

       学校秉承丰厚的历史传统,不断规范、完善、创造性地开拓工作新局面。师生员工认真学习,深入探索,将先进的教育思想落实和贯穿课程改革的全过程将“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落实和贯穿于建设和谐校园的全过程。强化两支队伍的建设,提高干部队伍的素质和能力,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强化学校的各项管理的科学性和人文性,增加管理中文化的内涵。体现了学校“安安静静做教育,实实在在谋发展”的特质和“在平实中做出不凡,于细微处求得精致”的管理特征。

      学校深入进行区域文化背景下的学校文化建设。努力追求“儒雅、大气、和谐、进取”的学校文化精神。将校园文化作为窗口,在校园中充分体现民族团结特点,体现高品位办学、高素质涵养,高效能运转,突出民族学校团结、和谐、奋斗、进取的风格特征。将制度文化作为保障,建设完善、有序、规范的管理机制和制度,为学校科学发展、快速发展提供保障。将精神文化作为核心,在师资队伍培养、课程改革实践、学生教育活动的全过程中着力建设,使精神文化聚合成学校师生员工共同追求的价值取向,最终成为相对稳定的价值观体系。

       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学校教师刻苦学习、勇敢尝试。在校内教研、区内教研的基础上,教师源于课堂、走出课堂,努力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又落实到课堂教学中。积极参加市、区教学竞赛、课题研究。化学组、英语组、体育组、计算机组的教师代表参加全国和华北地区、北京市课堂教学竞赛获得一等奖;市、区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在学校的教育、教学研究中起着引领作用;市、区先进教研组和文明号团队在工作发挥着集体合力,促使着学校年轻的教师队伍茁壮成长。

      在各民族团结和谐的校园中在“立德、笃学、健康、和谐”校训的导引下,回民学校的师生通力合作,致力于深化教研提升能力,致力于课堂教学保证质量,致力于培育素质全面发展,致力于培养兴趣学有特长。课堂上、下教学相长,综合实践练就本领。科学、丰富、规范的德育课程体系的实施,科技和文娱、体育活动的开展更培养了学生们的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动手能力和健康身心。美丽和谐的校园使学生在校的生活充分体现学习的乐趣、成长的幸福和生命的意义。

      北京市回民学校的师生们,用自己美好的理想、满腔的热情、执着的信念,实践和体验着教育的快乐,追求着幸福的学校教育生活。

点击量( )

收藏( )

推荐( )

发布时间:

陕西医科学校大数据

陕西医科学校、西安医学专修学院是经陕西省人民政府、陕西省教育厅批准成立、国家教育部备案的省属全日制医学院校。陕西中医学院创建于1952年,是西部地区惟一一所培养高级中医药人才的高等院校,是1978年中共中央56号文件确定的全国8所重点建设的中医院校之一。多年来我校与陕西中医学院等多家重点高校联合办学,依托名校资源优势,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办学及教科研活动,毕业生颁发陕西中医学院等高校毕业证书。院校占地226.6亩,建筑面积86000平方米,位于中国西安杨凌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科教园区,这里高校林立,文化氛围浓厚,毗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杨凌职业技术学院等名校。校区交通便利,环境幽雅。建校十九年来,院校始终坚持“质量立校、管理创新、就业满意”的办学宗旨。在校学生5000多人,主要课程均由教授、副教授任课,各专业均有学科带头人,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设备齐全。目前已为社会培养了数万名合格的医务人才,受到学生、家长及用人单位的赞誉,近年来就业率达98%以上。校长席建国被评为陕西省职业技术教育十大杰出校长、《陕西教育》杂志常务理事、中国高等教育协会理事、杨凌职业教育集团副理事长,陕西省中等职业学校优秀校长。目前,院校已发展成为一所专业齐全、体系完整的医学院校,成为培养白衣天使的摇篮,大西北医学教育的一颗璀璨明珠。


点击量( )

收藏( )

推荐( )

发布时间:

成都铁路工程学校大数据

成都铁路工程学校是一所国家公办的全日制普通中等专业学校,创建于1951年,是国家首批中等示范学校、是国家级重点普通中等专业学校,是我国西南地区唯一的铁路施工类中等职业学校,是国家教育部、 建设部确定的建筑行业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在近70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培养了大批专门人才,为国家的铁路建设和地方经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至今已有上万名铁工校学子奋战在祖国的万里铁道线上。

2017年经成都市政府批准成都铁路工程学校整体并入成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同期在原铁路工程学校的基础上成立了成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铁道工程系。铁道工程系由中专部(原成都铁路工程学校)和高职部两部分组成。高职专业对应中专专业设置,从2018年开始招生后为中专学生的个人成长和发展搭建起了良好的平台。

铁道工程系始终秉承学院“全面服务地方,引领区域发展”的办学理念,坚持立德树人,传承中铁文化,以市场为导向,紧密依托行业办学,大力推行校企协同育人理念,在专业规划、培养模式、教材开发、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与企业紧密合作,注重学生素质教育,强化技术技能培训。随着校企合作的不断深入,铁道工程系和中铁企业签订了多个生产性实训基地和订单班协议,就业质量得到了有效保障,毕业学生就业率一直达98%以上,专业对口率达89%。


点击量( )

收藏( )

推荐( )

发布时间:

南开实验学校大数据

东莞市南开实验学校始建于2006年,是由广东世纪城集团有限公司、中海地产投资建设,集小学、初中、高中优质教育为一体的寄宿制高端民办学校,现共有118个教学班,在校学生6200多人。学校位于东莞市绿色世界生态区范围,占地面积13万多平方米,其中绿化面积5万多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5万多平方米,经典雅致的校园建筑融静谧、优美的校园环境为一体,是学生读书成长理想学园。

东莞市南开实验学校继承和发扬百年南开精神,传扬百年南开文明,构建“公能”精神为核心的文化体系,依托南开大学及南大附中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秉承“实现品质教育, 创造无限可能”的中海教育使命,践行 “教育无限可能”的中海核心教育理念,构建“用我们的教育培养与世界和谐共融的高品质公民”的中海教育愿景,培育“正道笃行,创新致远”的中海教育价值观,创办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培养好每一位孩子。学校创设让学生成长成才的优质教育新模式,不断创新与改革,致力于构建让学生主动发展并充满智慧的高效课堂。学校中考、高考成绩优异,节节攀升,受到社会各界高度好评。

小学部每一届小学毕业统考均取得优异成绩,成绩居全区前列。小学生的全面发展,赢得了社会和家长的高度赞扬。

初中部荣获东莞市教育质量一等奖、被评为“东莞市初中教育质量优秀单位”等。历届中考人均总分、上线率等各项指标均居全市前列,由我校小学部升入我校初中部的张释文同学,夺得东莞市中考第一名;每年中考都有单科状元。我校初中部毕业的学子罗雨青同学考入英国剑桥大学;王莉同学,现任职于联合国下属机构。

高中部教学质量突出。每一届高考均取得优异成绩,重本率、本科率等超额完成预定目标,总上线率97%以上。众多学子考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中山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著名高校。

学生社团活动多姿多彩,现有学生社团23个,其中主要有钢琴社、管乐社、吉他社、舞蹈社、合唱社、书画社;辩论社、摄影社、科学实验社、七巧科技社、文学社、演讲与口才社、厨艺社、编织社;高尔夫球社、羽毛球社、网球社、乒乓球社、围棋社、足球社等,各大社团百花齐放,极大地丰富了同学们的课余生活,培养了学生的良好才情和技能。

学生参加各项竞赛硕果累累。如学校羽毛球队展现风采,在2014年中国中学生羽毛球锦标赛中,我校获甲组男子团体第五名,在2014年广东省中学生羽毛球锦标赛中,我校获甲组男子双打第一名、乙组男子双打第一名,初中组获得团体冠军。在2014年上海国际青少年舞蹈节暨第八届百花奖全国艺术特长生总决赛中,我校两项舞蹈《小戏迷》《好大一棵树》分别荣获B组特金奖和C组特金奖。在2014年第七届中国少年先锋队鼓号队交流展示活动中,我校作为广东省唯一代表队参赛获“最佳队列奖”。学校辩论队取得佳绩,获2014年全省比赛第二名、2015年全市第一名,被评为2015“广东省优秀学生社团”。

学校获得的主要荣誉有:东莞市一级学校、东莞市初中教育质量一等奖、东莞市2018年度初中教育质量优秀单位、东莞市优秀民办学校、东莞市德育示范学校、东莞市“高效课堂工程”实验学校、东莞市普教系统文明单位、被阳光网评为东莞市“最具影响力民办学校”、被南方都市报评为“最具影响力金牌民办学校”、全脑高效学习研究与实验学校、“十五”重点课题“小学实用性作文训练研究”实验基地、中国教育学会“全国课改示范学校”、全国百家“书香校园”、中国少年科学院“科普教育示范基地”、中国教育学会“引探创新教学科研基地”学校、中国教育创新示范单位、教育部“全国中小学艺术(绘画、书法)教育先进集体”、“世界少年棒球基地”学校、中国教育学会科研规划课题《现代教学艺术研究》实验学校、中国当代特色学校、家校合作科研与指导实验校等。

办学理念

核心理念:朴素简洁,传承创新,育才报国。

管理理念:文化立校,依法治校,创新兴校。

德育理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自强不息。

教学理念:用理性和激情实现教育理想。

学习理念:热爱学习是生命第一需要。

南开校训

校训: 允公允能 日新月异

校风: 崇德笃学 健体乐群

教风: 博学慎思 言传身教

学风: 勤学有恒 多思好问

点击量( )

收藏( )

推荐( )

发布时间:

达德教育集团大数据

 广州达德自学考试辅导中心 于1993年创立,是以教育、文化、科技为主要投资经营方向的著名连锁教育机构,致力于发展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继续教育和企业培训等现代教育体系,逐步实现了集教育研究开发、教育投资管理、企业管理咨询、教学软件开发为一体的教育产业体系。2015年,推出达德伴我考APP,覆盖自学考试、网络教育、成人高考以及教师资格证四大板块,为用户提供各板块的全程指引,免费课件、免费题库等功能。集团拥有开拓进取、德才兼备、严谨笃学、活力充沛的领导集体以及知名教授、教育专家为主的行政管理队伍。集团下设北京达德环球教育科技开发中心、天津达德学校、石家庄达德学校、广州达德自学考试辅导中心(总部)、深圳达德华兴分校、广东佛山达德学校、广东江门达德教育培训中心、广东肇庆达德教育培训中心、广东惠州达德教育培训中心、广东湛江达德教育培训中心、广东东莞达德教育培训中心、广东河源达德教育培训中心、广东汕头达德教育培训中心以及北京杰佛软件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为适应时代的发展,近年来,集团投入巨资开发了自考独立办班网络学堂,利用网络在线学习模式,参加自考独立办班的全程学习,有效解决学员因时间与地点不能就读的根本问题,实现了学员的学习与工作两不误,缩短了学员获取自考文凭的时间。为了满足社会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达德教育集团秉承中华民族教育的优良传统,借鉴国内外先进的办学经验,坚持“开放、合作、发展”的原则,本着“以德治校、育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培养人才、服务社会”的办学宗旨,与国际国内顶级高等院校及教育机构广泛交流与合作。先后与中山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深圳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东商学院、华南农业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省内、国内知名院校合作,开办高等教育自考独立办班、成人高考班、远程教育及研究生班,开设了行政管理、物流管理、商务秘书、国际旅游管理、公共关系、财务会计与审计、金融管理、商务管理、中文、法律、人力资源管理、会计、计算机及应用、机电工程、工商管理、护理、临床医学、市场营销、采购与供应管理等大专、本科班,研究生班有中国政法大学主办的经济法、北京工业大学主办的软件工程硕士及北京师范大学主办的教育经济管理、金融、企业管理等。
    办学23年来,达德教育集团坚持“集团投资、专家治校、连锁经营、规范办学”的办学模式,形成了“自强、弘毅、厚德 、拓新”的校训,“勤奋、诚信、笃行、进取”的校风,”敬业爱生、严谨治学”的教风,“达德教育、放飞梦想、共创未来”的口号,已为社会培养并输送了几万名各类优秀人才,赢得了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合作院校领导的高度评价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树立了“达德”良好的社会形象及知名的教育品牌。    

点击量( )

收藏( )

推荐( )

发布时间:

上海交通大学大数据

    上海交通大学是我国历史最悠久、享誉海内外的著名高等学府之一,是教育部直属并与上海市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经过120多年的不懈努力,上海交通大学已经成为一所“综合性、研究型、国际化”的国内一流、国际知名大学。

    十九世纪末,甲午战败,民族危难。中国近代著名实业家、教育家盛宣怀秉持“自强首在储才,储才必先兴学”的信念,于1896年在上海创办了交通大学的前身——南洋公学。建校伊始,学校即确立“求实学,务实业”的宗旨,以培养“第一等人才”为教育目标,精勤进取,笃行不倦,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已成为国内著名的高等学府,被誉为“东方麻省理工”。抗战时期,广大师生历尽艰难,移转租界,内迁重庆,坚持办学,不少学生投笔从戎,浴血沙场。解放前夕,广大师生积极投身民主革命,学校被誉为“民主堡垒”。

    新中国成立初期,为配合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构建新中国的高等教育体系,学校调整出相当一部分优势专业、师资设备,支持国内兄弟院校的发展。五十年代中期,学校又响应国家建设大西北的号召,经历西迁与分设,分为交通大学上海部分和西安部分。1959年3月两部分同时被列为全国重点大学,7月经国务院批准分别独立建制,交通大学上海部分启用“上海交通大学”校名。六七十年代,学校先后归属国防科委和第六机械工业部领导,积极投身国防人才培养和国防科研,为“两弹一星”和国防现代化做出了巨大贡献。

    改革开放以来,学校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锐意推进改革:率先组成教授代表团访问美国,率先实行校内管理体制改革,率先接受海外友人巨资捐赠等,有力地推动了学校的教学科研改革。1984年,邓小平同志亲切接见了学校领导和师生代表,对学校的各项改革给予了充分肯定。在国家和上海市的大力支持下,学校以“上水平、创一流”为目标,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先后恢复和兴建了理科、管理学科、生命学科、法学和人文学科等。1999年,上海农学院并入;2005年,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强强合并。 至此,学校完成了综合性大学的学科布局。近20年来,通过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的建设,学校高层次人才日渐汇聚,科研实力快速提升,实现了向研究型大学的转变。与此同时,学校通过与美国密西根大学等世界一流大学的合作办学,实施国际化战略取得重要突破。 1985年开始闵行校区建设,历经30多年,已基本建设成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大学校园,并已完成了办学重心向闵行校区的转移。学校现有徐汇、闵行、黄浦、长宁、七宝、浦东等校区,总占地面积300余万平方米。通过一系列的改革和建设,学校的各项办学指标大幅度上升,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整体实力显著增强,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交通大学始终把人才培养作为办学的根本任务。一百多年来,学校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逾30万各类优秀人才,包括一批杰出的政治家、科学家、社会活动家、实业家、工程技术专家和医学专家,如江泽民、陆定一、丁关根、汪道涵、钱学森、吴文俊、徐光宪、张光斗、黄炎培、邵力子、李叔同、蔡锷、邹韬奋、严隽琪、陈敏章、王振义、陈竺等。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中,有200余位交大校友;在国家23位“两弹一星”功臣中,有6位交大校友;在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有3位来自交大。 交大创造了中国近现代发展史上的诸多“第一”:中国最早的内燃机、最早的电机、最早的中文打字机等;新中国第一艘万吨轮、第一艘核潜艇、第一艘气垫船、第一艘水翼艇、自主设计的第一代战斗机、第一枚运载火箭、第一颗人造卫星、第一例心脏二尖瓣分离术、第一例成功移植同种原位肝手术、第一例成功抢救大面积烧伤病人手术、第一个大学翻译出版机构、数量第一的地方文献等,都凝聚着交大师生和校友的心血智慧。改革开放以来,一批年轻的校友已在世界各地、各行各业崭露头角。

    截至2018年12月,学校共有30个学院/直属系,31个研究院,13家附属医院,2个附属医学研究所,12个直属单位,6个直属企业。全日制本科生(国内)16129人、研究生(国内)30217人(其中全日制硕士研究生14439人、全日制博士研究生7882人),学位留学生2982人,其中研究生学位留学生1698人;有专任教师3061名,其中教授982名;中国科学院院士22名、中国工程院院士22名(包括1名两院院士),“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和讲座教授共144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44名,青年拔尖人才24名,长江青年学者28名,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86名,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首席科学家36名(青年科学家2名),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首席科学家14名,国家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16个,教育部创新团队20个,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获得者73名(青年项目获得者7名)。

    学校现有本科专业67个,涵盖经济学、法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和艺术等九个学科门类;新世纪以来获49项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其中36项为第一完成单位);拥有国家级实验教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和上海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9个;有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2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1人,国家级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8人,上海市教学名师奖获得者33人,国家级教学团队8个,上海市教学团队15个;有国家级视频公开课、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双语示范课程等48门,上海市精品课程、重点课程、高校示范性全英语课程等343门。学校荣获国家首批“双创示范基地”,成立学生创新中心,入选首批中美青年创客交流中心。“学在交大”正在成为新时期上海交通大学的鲜亮名片。

     学校现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42个,覆盖经济学、法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等8个学科门类;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57个,覆盖12个学科门类;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3个;35个博士后流动站;1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8个国家重点(级)实验室,1个国家级科研机构,5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2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级研发中心,3个“2011”协同创新中心,17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4个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2个示范型国际合作联合基地,5个卫生部重点实验室,1个农业部重点实验室,36个上海市重点实验室,6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7个上海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上海市功能型平台,1个国家社科基金决策咨询点,6个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研究基地,3个上海市高校智库,4个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研究基地(专家工作室),2个上海市软科学基地,1个教育部高等学校软科学研究基地,3个世界卫生组织合作中心,1个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和1个国家大学科技园。目前,正在建设面向世界基础科学前沿和国家战略需求的研究机构,如李政道研究所、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中国质量发展研究院、中国海洋装备工程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等。

    科学研究与科技创新水平不断提高。2018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数和集中受理期经费数连续九年全国第一。SCI收录论文数等指标连续多年名列国内高校前茅,2017年度SCI收录两类文献(Article, Review)再创历史新高,达到6912篇,其中中国卓越科技论文4659篇、国际卓越论文3255篇,双双位居全国高校第一。国内论文被引30739次,位居全国高校第二;第一作者国际合著论文1545篇,继续保持全国高校第二;十年SCI收录论文累积被引48644篇、560277次,位居全国高校第三。2篇论文入选“2017年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

    取得了“暗物质探索研究”“捕获马约拉纳费米子”“第二代高温超导带材制造”“量子信息存储”“富营养化初期湖泊面源污染入湖河道流域治理成套技术”“4500米无人遥控潜水器(海马号)研制”“火箭发动机关键部件加工”“纳米材料全新力学现象”“合成光学活性无机材料”“DNA磷硫酰化修饰基因组图谱破译”“肾上腺肿瘤致病基因”“肾上腺和胰腺内分泌肿瘤医学基因组学”“胃癌发生机制”“生态系统镁研究”“生长素调控植物气孔发育”“水稻花器官发育”“为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寻找潜在新靶点”“治疗帕金森症天然产物”等一批重大研究成果。

    上海交通大学深厚的文化底蕴,悠久的办学传统,奋发图强的发展历程,特别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为国内外所瞩目。这所英才辈出的百年学府正乘风扬帆,以传承文明、探求真理为使命,以振兴中华、造福人类为己任,向着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目标奋进!

点击量( )

收藏( )

推荐( )

发布时间:

  • 【广告说明广告

    点击查看详情】

  • 【广告说明广告

    点击查看详情】

  • 【广告说明广告

    点击查看详情】

优品推荐

达人在线

全球公共数据开放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