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为社会化天使众创(异合)联盟旗下创业项目!
  登陆 | 注册

按时间点击量收藏量支持率猜你喜欢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作物科学研究所是2003年由原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和原子能利用研究所的作物育种部分,经战略重组成立的国家级作物科学专业研究所。


研究所定位和主要研究领域

  遵循“三个面向”、“两个一流”和“一个整体跃升”的总要求,以小麦、玉米、大豆、水稻和杂粮等作物为重点,瞄准世界作物科技前沿,面向国家现代农业发展需求,以资源研究为基础,基因挖掘为核心,品种培育为目标,耕作栽培为保障,开展作物科学基础与应用研究,为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近年来,通过国家农业科技创新工程的实施,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优势学科体系,建成了具有竞争力的作物科学创新团队和科研平台体系。全国农业科研单位综合科研能力评估第一名,在作物科技自主创新发展中起到了引领全国的作用。 


人才队伍情况

  在研究所60余年发展历程中,涌现了金善宝、陈凤桐、戴松恩、李竞雄、徐冠仁、鲍文奎、董玉琛、庄巧生、刘旭、万建民、钱前11位两院院士和邓景扬、王连铮、翟虎渠等一批杰出科学家,为推动作物科技进步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


  2019年,研究所在岗人员共1363人,其中在职职工342人,编外聘用人员354人,博士后55人,研究生612人。设有20个创新团队和51个创新研究组;形成了近80人的领军人才集群,其中两院院士4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青”和“优青”5人、全国农业科研杰出人才12人、国家重大项目首席科学家27人、产业技术体系6人、院“农科英才”入选者40人、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获得者3人、中华农业英才奖获得者1人、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3人。

现有研究机构和设施条件

  研究所职能管理机构设置有综合办公室、党委办公室、人事处、科研与成果转化处、财务资产处、条件保障处和基建管理处,科研内设机构有作物种质资源中心、作物基因与分子设计中心、作物遗传育种中心和作物耕作与栽培中心。


  现有国家级科研平台25个、省部级平台15个、院级平台6个。其中,农作物基因资源与基因改良国家重大科学工程是我国农业领域首个大科学工程;国家作物种质库保存各类作物种质资源50万余份,位居世界第二。现有50万元以上的大型仪器设备70余台件、自动化温室12000 平方米、人工气候室28 间、抗旱鉴定设施7200 平方米、抗病虫鉴定设施3000 平方米、网室11000 平方米,在主产区建有综合试验基地14个、新品种测试与示范站点1150个。  

  研究所以国际合作项目争取、资源及智力引进为重点,以联合创建区域合作平台,实施“走出去”战略为突破口,不断拓展国际合作领域和渠道。目前已与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澳大利亚、阿根廷、秘鲁、泰国、日本、韩国、缅甸等60多个国家及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CIMMYT)、国际水稻所(IRRI)、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国际生物多样性中心(Bioversity International)等10多个国际组织建立了合作关系。搭建了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中法谷物基因组联合实验室、中国-CIMMYT小麦品质联合实验室、中国-Bioversity International生物多样性联合实验室、中美小麦品质与抗病性联合实验室、CAAS-CIMMYT玉米分子育种实验室、中澳小麦改良联合中心、中韩作物科学联合实验室、中日韩作物科学研究网络、亚太国际植物突变育种协作网等国际合作平台,有效支撑了研究所国际合作与交流任务的开展。

科技创新

  (一)主要科研任务

  积极组织参与国家作物科技规划、实施方案与指南编制。精心筹划,牵头组织和联合全国优势团队,在作物种质资源、分子生物学、遗传育种、和栽培生理等领域承接国家重大、重点项目。2003年以来,承担科技部863、973、支撑计划和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农业部产业技术体系、行业科研专项、转基因重大专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项目,企业和地方项目等各类科技项目千余项;合同总经费超60亿元。

  (二)重大科技成果

  2003年以来,以第一完成单位或第一完成人获国家奖20项,其中,创新团队奖1项,科技进步一等奖5项,二等奖14项。

点击量( )

收藏( )

推荐( )

发布时间: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地处美丽的北京香山脚下,有着90余年的建所历史,是我国植物科学的综合研究机构,作为主持单位(第一完成人)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3项,其他国家级、中科院和省部级科研成果奖134项。 


  “十三五”期间,植物所以“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一流研究机构”为发展目标,以“整合植物学”为学科定位,紧紧围绕植物学科发展以及国家对生态文明建设和农业转型发展的战略需求,植物系统与进化、生态环境、分子生理与发育、光合作用、资源植物可持续利用5个重点学科领域,力争在植物多样性格局与形成机制的若干重大基础和前沿问题、作物种子优质高产的分子机理、草地保护及可持续利用的理论体系与技术集成3个方面实现重大突破,引领和推动我国现代植物科学的持续发展。 


  植物所现有7个研究和支撑部门、8个野外台站、1个亚洲最大的植物标本馆、1个公共技术服务中心和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生物分中心。研究和支撑部门包括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系统与进化植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植被与环境变化国家重点实验室)、3个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中科院植物分子生理学重点实验室、中科院光生物学重点实验室、中科院北方资源植物重点实验室)、北京植物园(含华西亚高山植物园)、文献与信息管理中心。中科院内蒙古草业研究中心依托于植物所。 


  植物所作为我国首批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之一,设有植物学、发育生物学、生态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工程硕士学位授予点,植物学、发育生物学、生态学、细胞生物学博士学位授予点,并设有生物学、生态学专业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已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2,600余人。 


  植物所是中国植物学会、北京生态学学会、中国花卉协会蕨类植物分会和Journal of Plant Physiology中国编辑部的挂靠单位。主办的刊物有: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Journal of Plant Ecology、Journal of Systematics and Evolution、《植物生态学报》、《生物多样性》、《植物学报》、《生命世界》,其中前3个被SCI收录。

点击量( )

收藏( )

推荐( )

发布时间:

  • 【广告说明广告

    点击查看详情】

  • 【广告说明广告

    点击查看详情】

  • 【广告说明广告

    点击查看详情】

达人在线

全球公共数据开放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