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为社会化天使众创(异合)联盟旗下创业项目!
  登陆 | 注册
胸外科王思愚仁心仁术一切为病人着想 评价

王教授仁心仁术,终生难忘,感谢给了我第二次生命!很专业很耐心,态度很好,一切为病人着想!

胸外科戎铁华幽默风趣医术高 评价

戎医生真的非常非常幽默风趣,而且人特别好,会很认真很认真很负责的分析告诉你的病情,非常非常非常喜欢这个医生。

胸外科温浙盛是广大病友的福星 评价

申请温教授加号,教授都会同意的,是广大病友的福!感谢教授,医者仁心!

胸外科傅剑华主任医师教授 人物

傅剑华,男,主任医师,教授,副院长,肿瘤防治中心副主任,博士,EMBA
,博士生导师。1965年1月出生,福建省上杭县人。1987年毕业于中山(医科)大学医学系,临床肿瘤学博士、高级工商管理学硕士。2004年始任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副主任、副院长。2006年10月始担任胸科主任。擅长于食管癌、肺癌及胸部肿瘤复杂的外科手术治疗及胸腔镜微创治疗,对食管癌/肺癌的综合治疗、胸部肿瘤非血管介入手术、早期食管癌内镜微创手术等有深人的研究。

中华医学会心胸血管外科分会食管疾病组/肺癌成员
中国抗癌协会食管癌专业委员会常委
中国抗癌协会食管癌专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临床肿瘤学协作专业委员会执行常委兼副秘书长
中国老年学会肿瘤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胸外科分会常委
中国医师协会胸外科分会微创外科专家委员会常委
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胸外科内镜与微创专业委员会常委
广东省抗癌协会食管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广东省医学会肿瘤分会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医学会胸心外科分会常委
广东省医学继续教育委员会委员、评审专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评审专家
广东省干部保健专家
广州市干部保健专家
《癌症》责任编委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编委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编委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编委
《中国肺癌杂志》编委
《临床肿瘤学杂志》编委
《中华外科杂志》中南特约联络编委
《中国肿瘤年鉴》常务编委
《中华医学杂志》特约审稿专家
《Disease of Esophagus》 Reviewer

曾主持或参与研究与食管癌、肺癌有关的国家“973”、“11.5”、“863”计划攻关课题和多项省、部级课题。1990年在国内首先报道“经口食管腔内置管术治疗晚期食管癌”,1996年在广东省内领先开展了“气管支气管支架的临床应用研究”,同期在国内首次提出“选择性程式治疗食管重建术后食管胃吻合口良性狭窄”。主持的课题主要有: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非小细胞肺癌规范化多学科综合治疗的多中心协作研究》;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应用蛋白质组学筛选食管癌放化疗敏感性相关的蛋白质》;中大5010课题《术前放化疗并手术与单纯手术治疗局部晚期食管鳞癌的随机对照研究》;粤港关键领域重点突破项目;《记忆合金人工食管开发及产业化》;广东省科委《治疗食管良性狭窄支架的研制及临床应用》、《沉默IAPs基因,增加肿瘤化疗敏感性作用及其机理》等多项课题。1992年,经口食管置管术治疗晚期食管癌技术获得中山医科大学医疗成果三等奖(第1完成人)。2006年,扩张术与支架置入术治疗食管良恶性狭窄系列研究获广东省科学技术研究成果二等奖(第1完成人)。1998年,食管癌治疗新技术系列研究获广东省科学技术研究成果三等奖(第2完成人)。2001年,三种类型腔内管姑息治疗晚期食管癌的对照研究获第九届广东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奖。已授权发明专利有:改进的医用腔内支架(申请号:200310117519.X)、治疗良性狭窄的医用内支架(申请号:200310117520.2)

迄今已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杂志上发表论文100余篇,参编专业著作4本,多次在国际会议上作特邀报告,多篇论文在国际会议上交流。研究成果曾获广东省科学技术研究成果二等奖和三等奖;已被授权发明专利2项,其研制的“治疗食管良性狭窄记忆金属支架”已产业化,治疗难治性食管良性狭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协助中心主任管理教学、奖酬金分配、全成本核算与绩效考核等方面的工作;分管科教处属下的教学与研究生科、发展办公室。

胸外科王欣主任医师教授 人物

王欣,男,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1986年毕业于原中山医科大学医学系。1998年5月至2000年8月访美,先后在纽约Strang癌症预防中心、Strang-Cornell 乳腺中心、Memorial Sloan-Kettering 癌症中心和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医学院 Barnes-Jewish 医院进行临床专科进修。2007年12月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获硕士学位(MPH)

主要研究方向/专长:
  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和分期技术、外科治疗和多学科治疗策略;纵隔镜技术,N2非小细胞肺癌的多学科治疗,肺癌合并慢阻肺的外科治疗,肺上沟癌的外科治疗,气管/支气管肿瘤的外科治疗等。食管癌和贲门癌的诊断和分期,外科治疗和多学科治疗策略;食管癌En block切除和三野淋巴结清扫等。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外科治疗和多学科治疗策略。

承担科研课题:
1、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编号:PET/CT与纵隔镜评估非小细胞肺癌术前纵隔淋巴结状态的前瞻性对照研究/2009B030801159  2010-2012年
2、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编号:N2非小细胞肺癌新辅助治疗策略的临床研究/2004B30301008      
3、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编号:肺减容术+肺叶切除术的应用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2002C30402
4、广东省医学科研基金/编号:I-III期非小细胞肺癌现代治疗的新策略和多学科协作模式的建立/ A2002229   

发表文章及著作:
第一作者论著:
1、双侧原发性乳腺癌-附55例临床分析  癌症 1992 11(5):391-393
2、改良开胸手术切口的临床应用价值  中国肺癌杂志 2001 4(6):426-428
3、纵隔镜的诊断价值及在肺癌分期中的应用      中华肿瘤杂志 2002 24(1):74-76
4、影响非小细胞肺癌全肺切除术预后的因素      中华外科杂志 2002 40(8):567-570
5、 纵隔镜与CT评估非小细胞肺癌术前纵隔淋巴结状态的前瞻性研究  中华肿瘤杂志 2009 31(1):42-44
6、非小细胞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危险因素分析及术前纵隔镜检查的应用策略  中华肿瘤杂志 2009 31(6):456-459    

通讯作者论著:
1、胸膜外镇痛术在开胸手术后的应用  癌症 2003 22(2):224
2、应用颈纵隔镜检查临床Ⅰ期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转移的价值  癌症 2005 24(3):349-352
3、应用纵隔镜检查周围型T1N0M0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转移的价值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外科版 2007 30(1):27-29
4、可手术非小细胞肺癌对侧纵隔和斜角肌前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研究  中华肿瘤杂志 2007 29(8):629-631
5、术前纵隔镜检查对非小细胞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分析  中国综合临床 2007 23(11):1010-1012
6、原发性乳腺肉瘤40例临床分析  实用癌症杂志 2009 24(1): 75-78
7、纵隔镜检查非小细胞肺癌斜角肌前与病灶对侧纵隔淋巴结转移的评价  中华肿瘤杂 2009 31(9):1-3
8、Predictive significance of bone sialoprotein and osteopontin for bone metastases in resected Chinese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patients:A large cohort retrospective study  Lung Cancer in press

主编专著:
纵隔镜技术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9年6月出版  ISBN 978-7-5323-9661-0

参与编写专著
1、现代肺癌病理与临床  科学出版社  2003年6月出版  ISBN 7-03-010974-0
2、名院名医胸外科特色治疗技术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4年5月出版  ISBN 7-5023-4563-9
3、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肿瘤学专题讲座  郑州大学出版社  2006年5月出版  ISBN 7-81106-266-6

胸外科张兰军主任医师教授 人物

张兰军,男,主任医师,教授,科主任,兼二区区长,硕士生导师。

学术兼职:
中国抗癌协会广东肿瘤营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际肺癌研究协会(IASLC)会员、中国医师学会胸外科医师分会委员、广东省人体生物组织工程学会理事、中华医学会广东肠外肠内营养学会常委、中华医学会广东胸心血管外科学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广东创伤学会委员、国家863项目评审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广东省、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评审专家、《Alimentary Pharmacology & Therapeutic》杂志 Reviewer、实用医学杂志编委

学习工作经历:
1984年:毕业于第四军医大学,获医学学士学位。
毕业后在第四军医大学附属一院胸心外科从事医疗、教学、科研工作。
1986年:赴澳大利亚墨尔本皇家儿童医院学习心脏外科。
1991年:毕业于第四军医大学,获医学硕士学位
毕业后在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胸心外科从事医疗、教学、科研工作。
2004年:毕业于中山大学,获医学博士学位。
毕业后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胸外科从事医疗、教学、科研工作。
2006年:任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胸科副主任。
2012年:任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胸科主任。

主要研究方向:
1.胸部肿瘤的外科手术治疗
2.肿瘤标本库及肿瘤信息平台建设
3.肿瘤个体化治疗的分子标志物筛选及临床应用
4.生物组织工程技术在胸外科的应用
5.人工食管的构建及应用
6.人工胸壁的构建及应用于胸壁缺损的修复重建

获奖情况:
1. 2002年度 中华医学会广州分会优秀论文二等奖
2. 2004年6月9日获国家知识产权局实用新型专利授权,
名称:人工食管, 专利号:ZL03222838.4
3. 中山大学优秀研究生 2003年度
4.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优秀共产党员2010年度
5. 中山大学优秀共产党员 2011年度

著作:
1. 张兰军.《肺癌》(第三版),主译,世界图书出版社,2011年2月
2. 张兰军.临床肿瘤学(第三版),参编,科学出版社,2010年7月。
3. 张兰军.胸外科学(研究生教材)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参编,2010年1月。
4. 张兰军.器官移植内科学,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参编,2010年1月。
5.《食管癌》---人工食管的研究进展  2008年第一版,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6. 张兰军.临床肿瘤学(第二版),参编,科学出版社,2005年9月

胸外科曾灿光主任医师 人物

曾灿光,男,主任医师,硕士导师,广东广州人,1968年毕业于广州中山医学院医疗系,毕业后一直工作于临床第一线,有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癌症"杂志编委,"防癌报"编委,广州健康教育协会理事。

主攻学科:胸部肿瘤外科,从事医疗临床30年,对胸科肿瘤如食管癌、肺癌、乳腺癌、纵隔肿瘤及胸壁巨大肿瘤等疾病的诊断、治疗如外科手术治疗及综合治疗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是对乳腺良、恶性疾患的诊治有较深的体会,亲自主刀做乳癌根治手术1000例以上。对乳腺良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较好的疗效。

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
1、参与"广州越秀区肿瘤病防治研究"(卫生部课题)。
2、乳腺癌药敏化疗的研究(省卫生厅课题,主持人)。
3、提高食管癌切除术后疗效的临床研究(中心课题,主持人)。
4、恶性胸积液的临床治疗研究(中心课题,主持人)。
5、腋淋巴结阴性乳腺癌相关基因蛋白表达与预后相关性研究。(省科委课题,主持人)。 

主要专著或获奖论文:
1、针吸细胞学、B型正超声波、X线联合诊断乳腺肿块186例报告(癌症.1987.6(3):203 第一作者);
2、356例乳腺癌延期手术的临床观察(癌症.1993.12(4):322 第一作者);
3、年青人原发性肺癌的临床研究(癌症.1994.13(1):57 第一作者);
4、35岁以下食管癌贲门癌症105例临床研究(癌症.1996.15(1):52 第一作者);
5、晚期乳腺癌的综合治疗(癌症.1997.16(增刊):110 第一作者);
6、407例原发性纵隔肿瘤的临床分析(癌症.1999.18(1):79 第一作者);
7、纵隔神经性肿瘤70例临床分析(癌症.1999.18(4):462 第一作者);
8、淋巴结阴性乳腺癌P21wafl、c-erbB-2和P53蛋白表达及其临床意义(癌症.2001,20(6): 631-634 第一作者);
其中第一、二篇分别获得中山医科大学医疗技术成果二等奖、三等奖。

胸外科余辉副主任医师副教授 人物

余辉,男,副主任医师,副教授,擅长于胸部肿瘤诊断、外科手术和综合治疗,尤其是肺癌、食管癌、乳腺癌、纵隔肿瘤的诊断和规范化手术治疗。对围手术期的风险评估和并发症预防和诊断治疗也具有较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

1991年中山医科大学医学系临床医学专业六年制(全英班)本科毕业,毕业后分配在本院胸科,从事临床和教学工作至今二十多年。

1993年8月在中山一院外科各专科进行系统培训和进修,1994年8月~1995年5月赴美国进修学习。2001年获中山医科大学临床医学(肿瘤学专业)硕士学位。

迄今在国内专业核心期刊和国外杂志上以第一作者发表论著二十多篇,参与《肺癌多学科综合治疗的理论与实践》等论著的撰写工作,主持省厅和中大校级课题各一项,作为主要成员获得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胸外科林勇斌副主任医师 人物

林勇斌,男,副主任医师。学习经历1995-2000 中山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本科  2000-2002 中山大学肿瘤学七年制硕士 2005-2009 中山大学肿瘤学临床型博士

工作经历
2002年6月— 2005年7月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胸科 住院医师
2005年7月— 2012年11月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胸科 主治医师
2012年12月— 至今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胸科 副主任医师
2013年3月—2014年3月 美国斯坦福大学医院胸外科进修学习及从事博士后研究

主要专长:
自参加工作以来及硕士、博士研究生在读期间,一直从事胸部肿瘤临床工作与研究,对胸部肿瘤(食管癌、肺癌、纵隔肿瘤)的诊断、外科治疗和综合治疗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熟练掌握胸部肿瘤外科技术,特别擅长应用胸腔镜进行微创外科手术治疗,应用纵隔镜进行肺癌的诊断和分期等。

主要研究包括:
1.早期非小细胞肺癌胸腔镜手术与小切口肺叶切除术后患者的对比研究
2.利用分子信息和数据挖掘技术对IIIA期非小细胞肺癌术后个体化预后进行预测;
3.肺转移瘤转移微环境的研究

胸外科赵泽锐主治医师 人物

外科学博士 胸外科主治医师   主要研究兴趣为胸外科恶性肿瘤的微创手术、早期肺癌个体化手术和局部晚期肺癌新辅助治疗 第六届菁英赛 胸外科青年医师手术技术大赛 南中国区腔镜肺段组冠军,全国赛季军
第五届“35 under 35”全国优秀青年肿瘤科医生

以第一作者在J Thorac Cardiovasc Surg, Oncologist, J Thorac Oncol, Eur J Cardiothorac Surg, Lung Cancer, Interact Cardiovasc Thorac Surg, J Thorac Dis 等杂志上发表研究论文

参与编写胸外科著名教科书Shield’s General Thoracic Surgery

胸外科谭子辉主治医师 人物

2021年全国胸外科手术技能大赛“菁英赛”华南省赛区第一名,南中国赛区第三名。2010年本科毕业于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2013年硕士毕业于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胸科,2017年博士毕业于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胸科,毕业后就职于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胸科。现任广东省胸部肿瘤防治研究会机器人与微创外科专委会秘书长,广东省医师协会胸外科分会肺癌、食管癌组委员

胸外科朱志华副主任医师副教授 人物

朱志华,中山大学临床肿瘤学博士,中山大学肿瘤医院胸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擅长肺部结节、肺肿瘤、肺癌的诊断与治疗,尤其擅长肺癌手术、化疗、靶向、免疫治疗等多学科综合治疗。自1999年开始至今一直在中山大学肿瘤医院胸科学习和工作,专研肺癌的诊断与治疗,临床经验丰富。曾获得广东省丁颖科技奖,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浙江省医药科技进步一等奖等。曾多次在世界顶级医学期刊,例如美国肿瘤学杂志、柳叶刀等上发表过肺癌领域的文章。

全球公共数据开放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