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为社会化天使众创(异合)联盟旗下创业项目!
  登陆 | 注册
河南双汇集团有限公司 企事业单位

中原大地,沙澧两岸,中国首家食品名城——漯河,孕育出了一个中国最大的肉类加工基地——双汇集团。在万隆董事长的带领下,双汇坚持走规模化发展、品牌化经营、产业化联动的创新之路, 用30年的时间打造出了一个资产200亿元、员工7万人、年肉类产销量370万吨、年销售收入500亿元的特大型食品集团。

双汇集团始终坚持围绕“农”字做文章,围绕肉类加工上项目,实施产业化经营。以屠宰和肉类加工业为核心,向上游发展饲料业和养殖业,向下游发展包装业、物流配送、商业、外贸等,形成了主业突出、行业配套的产业群,推动了企业持续快速发展:80年代中期,企业年销售收入不足1000万元,1990年突破1亿元,2013年达到472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30%以上。

双汇集团实施六大区域的发展战略,立足河南、面向全国在黑龙江、辽宁、内蒙古、河北、山东、江苏、浙江、湖北、河南、江西、四川、广东、安徽、广西、上海等18个省市建设了20多家现代化肉类加工基地,在31个省市建有300多个销售分公司和现代化的物流配送中心,在美国、西班牙、日本、韩国、香港、新加坡、菲律宾等建立有办事机构,形成了纵横全国、辐射海外的生产销售网络,使双汇产品走出河南、遍布全国、走向世界。

双汇集团坚持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改造传统肉类工业。先后投入40多亿元,从欧美等发达国家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4000多台/套,通过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实现技术与国际接轨。双汇集团率先把冷鲜肉引入国内,实行“冷链生产、冷链销售、冷链配送、连锁经营”,实现了肉类的品牌化经营,结束了中国卖肉没有品牌的历史,开创了中国肉类品牌。

双汇集团坚持技术创新,建立了国家级的技术中心、博士后工作站,培育了600多人的产品研发队伍,围绕中式产品的改造、西式产品的引进、屠宰行业的精深加工,做出了1000多种的产品群,满足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双汇肉制品、双汇冷鲜肉均是“中国名牌”产品,已成为广大消费者一日三餐首选的肉类品牌。

双汇把诚信体系建设与企业的发展愿景、管理文化有机结合起来,确立了“开创中国肉类品牌,促进中国肉类产业升级”的企业使命;制定了“消费者的安全与健康高于一切,双汇品牌形象与信誉高于一切”的质量方针;形成了“诚信立企,德行天下”的企业文化;实现了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与诚信体系建设的高度统一。

双汇集团秉承“产品质量无小事,食品安全大如天”的质量理念,铁腕抓质量,铁心保安全,把国际先进的ISO9001、HACCP、ISO22000、ISO14000等管理体系和信息化技术应用到供、产、存、运、销等各环节,不断完善质量和食品安全内控体系,严把采购、生产、销售关,实行进厂原料批批检验、生猪在线头头检测、出厂产品批批检查,开放式办工厂、透明化办企业,自觉接受消费者、媒体、政府等社会各界的监督,赢得了消费者的信赖。

双汇集团经过30年的发展,做大了产业、做优了产品、做响了品牌,在传统的肉类工业中走出了一条新型的工业化道路。双汇每年消化2000万头生猪、70万吨鸡肉、7万吨植物蛋白,年转化粮食1000多万吨,带动170多万人从事与双汇相关的种植、养殖及原料采购、产品销售,年增加农业产值600多亿元,增加社会各类人员收入100多亿元,为地方经济和中国肉类行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2013年9月26日,双汇控股母公司万洲国际成功并购美国最大的猪肉加工企业——史密斯菲尔德公司,成为拥有100多家子公司、12万名员工、生产基地遍布欧美亚三大洲十几个国家的全球最大的猪肉加工企业,使双汇品牌走出了国门,迈向了世界。

2014年8月5日9时30分,香港联交所,万洲国际董事局主席万隆敲响开市的锣声,宣告万洲国际成功上市。

2015年发挥中美协同效应,郑州美式工厂建成投产,生产纯正美国味的Smithfield美式香肠、美式培根、美式火腿。

2016年6月双汇集团财务公司成立,产融结合助推实业发展;7月20日《财富》世界500强榜单发布,万洲国际首度登榜,以全年营收212亿排495位。

未来的双汇,将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实现优势互补,协同效应,推动质量、技术、管理、市场与国际接轨,努力打造卓越品牌、世界名牌,为全球消费者提供更加安全放心的产品,为世界肉类行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官网 产品与服务

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National English Competi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简称NECCS)是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和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研究会组织的全国唯一一个考查大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竞赛活动。

本竞赛旨在配合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水平评估工作,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和考试改革精神,激发广大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促进大学生英语水平的全面提高,选拔并奖励大学英语学习成绩优秀的大学生。  

本竞赛旨在配合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水平评估工作,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精神,促进大学生英语水平的全面提高,激发广大大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鼓励英语学习成绩优秀的大学生。

开展此项竞赛活动,有助于全面展示全国各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水平和教学改革的成果,保证高校教学水平评估有关大学英语教学的各项指标的落实,有助于学生夯实和扩展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全面提高大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推动全国大学英语教学上一个新台阶。    

根据《2015年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NECCS)简章》的说明,2015年大学生英语竞赛分A、B、C、D、E五个类别,全国各高校的研究生及本、专科所有年级学生均可自愿报名参赛。A类考试适用于研究生参加;B类考试适用于英语专业本、专科学生参加;C类考试适用于非英语专业本科生参加;D类考试适用于体育类和艺术类本科生和非英语专业高职高专类学生参加、E类考试适用于广播电视大学学生和其他各类成人高等教育学生参加。

奎屯市人民政府 官网

奎屯市政府网
奎屯市成立于1975年,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直属市。
奎屯市位于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西南缘,东与塔城地区沙湾县接壤,西与塔城地区乌苏市毗邻,北与克拉玛依市克拉玛依区相接,南与克拉玛依市独山子区相连。行政区面积1109.89平方公里,下辖5个街道和一个农业乡。
奎屯市是中国西北部一座新兴的工商业城市,截至2013年底,奎屯辖区总人口15.67万人,由汉、哈、维、回、蒙等34个民族构成。奎屯市经济是新疆主要农牧区和粮油棉基地。第二条亚欧大陆桥在奎屯贯通。
历史沿革编辑
秦代时,奎屯是塞种人的牧地,后为月氏牧地、乌孙牧地。
奎屯
奎屯
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立政权机构——西域都护府,奎屯正式列入中国版图。
两晋、十六国和南北朝时期,奎屯先后为悦般,北魏、柔然、突厥属地。
隋代,奎屯属西突厥铁勒部。
唐朝时隶属于北庭都护府下的昆陵都督府。
五代十国时,奎屯属九姓乌护。
宋时,奎屯境内属西辽。
元太祖成吉思汗时(1206-1227年),奎屯为蒙古族曲儿只地;元大德十年至至顺元年(1306-1330年),属察合台后王封地。
清代属库尔喀喇乌苏管辖,为厄鲁特蒙古的牧地。光绪十年(1884年)新疆正式建立行省,天山南北的军台、营塘一律改为驿站,专门从事军政公义信息的传递;奎屯驿是其中之一。
民国二年(1913年),奎屯为乌苏县属地,称奎屯庄(为乌苏县九庄之一)。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在奎屯设立保安派出所。
1950年8月,乌苏县根据上级指示改千户长、百户长制度为区、乡制,奎屯成为乌苏县第二区第一乡,下辖黄沟、塔什奎屯、喀拉苏、店奎屯、开干其等5个自然村。1954年3月,乌苏县再次调整行政区划;奎屯成为第一区第一乡。
1957年初,奎屯乡、八十四户乡、九间楼乡合并为幸福乡。1957年3月,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农七师师部由炮台迁至奎屯。
1958年7月,奎屯从乌苏县版图析出,划归克拉玛依市管辖。
1975年3月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撤销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农七师随之撤销,其农牧团场和工矿企业分别由所在地方管辖。
1975年8月29日,国务院批准奎屯成立县级市,直属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管辖。9月10日,奎屯市宣布成立,由克拉玛依市析出。同时,伊犁州党政机关由伊宁市迁至奎屯市,奎屯市成为伊犁州首府。
1978年7月,在原农七师奎屯地区场(厂)矿企业的基础上成立伊犁州奎屯农垦局。
1979年10月,伊犁州党政机关迁回伊宁市。之后,州党委决定奎屯市和奎屯农垦局合署办公。
1981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恢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1982年4月在伊犁州奎屯农垦局基础上恢复农七师。
1983年1月,奎屯市革命委员会改为奎屯市人民政府,奎屯市与农七师体制分开,市委、市政府机构单设,直属伊犁州管辖。
行政区划编辑
截止2013年,奎屯市下辖5个街道,即乌鲁木齐东路街道、乌鲁木齐西路街道、团结街街道、北京东路街道、北京西路街道、火车站街道;一个农业乡——开干齐乡。
地理环境编辑
位置
奎屯市位于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西南边缘、奎屯河畔,北纬44°19′-44°49′,东经84°47′-85°18′,东与沙湾县相接,西与乌苏市为邻,南与独山子区毗连,北与克拉玛依市接壤。东距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市

奎屯市
253公里,西距边界口岸阿拉山口243公里,距博乐市约270公里,至伊宁市约450公里,北到克拉玛依市约150公里,到阿勒泰市约530公里,西北到塔城市约380公里,越天山到南疆重镇库车县540公里。[1]
地质
奎屯市地处天山地槽构造带北部,山前凹陷区准噶尔盆地南沿,构造运动受华力西、燕山和喜马拉雅山乃至新构造运动的影响强烈。在地层上属北天山华力西褶皱带,地质构造复杂,地层发育变化大。[1]
地形地貌
奎屯市地处天山北坡山前冲积扇缘地带,海拔在450~530米。境内无山峦及高峰。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地形自西南向东北倾斜。[2] 它南距天山山脉约50公里,西距奎屯河约8公里。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南北由海拔610米降至320米,东西由海拔610米降至460米,地面由南北纵坡降为10-30‰,西东纵坡为3-5‰。[1]
气候
奎屯市境内为大陆性干旱气候,日照时间长,降水稀少,蒸发量大。年均温度6.5℃,一月份平均温度一18℃,七月份平均温度25.7℃。区日照极为丰富,年均日照时数为2598.1小时,年均日照率为58%。[2] 由于地处亚欧大陆腹地,属北温带大陆性气候,高空既受西风带天气系统的影响,又受副热带天气系统的影响,加之天山山脉对北方冷空气的屏障作用和戈壁为主的下垫面作用,使之夏热冬寒,四季较分明,降水量少、蒸发量大,气温日(年)较差大,光照资源丰富。[1]
水文
奎屯市属奎屯河水系[2] ,有4条河流。奎屯河发源于天山支脉依连哈比尔尕山,流经独山子、乌苏、奎屯、精河入艾比湖,全长220公里。上游主要有18条支流汇合而成,年均流量为6.4亿立方米,历年平均流量20.1立方米/秒。每年6月初至9月底为洪水期,10月至次年3月为枯水期,冬夏河水流量悬殊较大,是典型的干旱区内流河。[1]
自然资源编辑
土地资源
奎屯市土地资源丰富,截至2013年,奎屯市行政区耕地面积约13699.59公顷,未利用土地面积约为3973.30公顷。[2]
水资源
奎屯市区域内水源丰富、水质优良,年径流量16.1亿立方米,地下水动储量7.28亿立方米,可开采3.1亿立方米。市内地表水主要是奎屯河水和市区北部泉水、沟湖。充足的地表水资源为奎屯市的淡水养殖提供了良好的前景。地下水含水层富水性好,可以支撑25~30万人口规模城市的生产、生活用水,能够满足大规模经济开发的需要,是新疆少有的水资源富集地区。[2]
矿藏资源
截至2013年,奎屯市已开采的矿产资源为石油、煤、盐、大理石、花岗岩、石膏、云母、石棉、金、铜、镍、铁、锂等。[2]
人口民族编辑
截止2013年底,奎屯辖区总户数5.78万户,总人口15.67万人,比2012年增长1.2%,其中非农业人口15.1万人。由汉、哈、维、回、蒙等34个民族构成,其中少数民族人口1.07万人,占总人口的6.8%。男性人口7.79万人,女性人口7.88万人。出生人口971人,人口出生率6.2‰。死亡人口609人,人口死亡率3.9‰。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3‰。[3]
经济概况编辑
综述
奎屯市2013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26.45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2012年增长1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22亿元,比2012年增长5.6%;第二产业增加值67.96亿元,比2012年增长20.0%;第三产业增加值52.27亿元,比2012年增长13.8%。三次产业比例为4.9:53.8:41.3。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81196元,按可比价计算,比2012年年增长15.4%。按当年平均汇率折合13246美元。[3]
第一产业
2013年,奎屯全市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0.87亿元,比2012年增长2.8%。农作物总播种面积30.87万亩,比2012年增长33.43%;其中,粮食作物8.58万亩,比2012年下降3.83%;棉花13.62万亩,比2012年增长54.4 %;油料作物0.57万亩,比2012年增长370.83%;蔬菜种植0.87万亩,比2012年下降73.03%。
奎屯
奎屯
2013年,奎屯市主要农产品产量中,粮食产量3.3万吨,比2012年下降11.69%;棉花产量1.91万吨,比2012年增长63.77%;油料产量0.19万吨,增长689.92%;甜菜产量14.84万吨,增长17.33%;蔬菜产量5.62万吨,下降73.47%;水果产量0.5万吨,增长32.54%。年末牲畜存栏9.87万头(只),比上年下降5.28%。肉类总产量8120吨,比2012年下降12.42%,其中,牛肉产量284吨,比2012年下降40.08%;猪肉产量5693吨,比2012年下降2.6%;羊肉产量657吨,比2012年增长40.38%;家禽肉产量1480吨,比2012年下降39.81%。奶类产量2.23万吨,比2012年下降9.71%;禽蛋产量867吨,比2012年下降12.34%。[3]
第二产业
2013年,奎屯市全市实现工业增加值54.7亿元,比2012年增长20.5%,其中地方规模以上(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40.5亿元,比2012年增长22.2%。 主要行业中,卷烟业增加值31.2亿元,比2012年增长12.6%;纺织业0.6亿元,比2012年增长8.1%;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5.6亿元,比2012年下降12.7%;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4.7亿元,比2012年增长93%;非金属矿物制品业2.8亿元,比2012年下降40.7%;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2.4亿元,比2012年增长261倍。[3]
第三产业
2013年,奎屯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3亿元,比2012年增长13.8%,其中地方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15亿元,比2012年增长13.7%。非公经济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2.66亿元,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83%。分行业看,全市批发零售业零售额24.7亿元,比2012年增长14.3%;住宿餐饮业零售额2.6亿元,比2012年增长9.3%。[3] 旅游产业日益壮大,区域合作明显加强,实现旅游接待130万人次,创收6亿元;北疆旅游集散中心、旅游装备制造基地、旅游人才培训基地建设加快推进,1家星级饭店、2家星级农家乐通过自治区验收。金融保险、信息通讯、餐饮娱乐、中介咨询等行业规模逐步扩大,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不断提高。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全市私营企业达1268户,个体工商户达7605户,分别增长17.3%和13.4%。
社会事业编辑
教育事业
截至2013年,奎屯市有高等院校1所,在校学生5112人,其中女生3000人。拥有中小学校26所,其中,普通中学13所,小学13所。在校学生总数31551人,其中,高中9270人,普通中学9796人,小学12485人。[3] 地方拥有中小学19所,其中,普通中学9所,小学10所。在校学生总数24634人,其中,高中5980人,普通中学8519人,小学10135人。普通高考上线率、录取率分别达95.7%和92.4%。[3]
文化事业
2013年,奎屯市投入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3751万元。专利申请受理量155件,专利授权量132件,发明19件。[3]
截至2013年,奎屯市有电影放映单位2个,艺术表演团体1个,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公共图书馆藏书70千册。广播、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和有线电视入户率分别为96%、98%和98%。[3]
卫生事业
截至2013年年末,奎屯市拥有医院12所,卫生技术人员2242人,其中,医师730人,注册护士993人。实有床位数2491张。[3] 地方拥有医院9所,卫生技术人员1150人,其中,医师423人,注册护士495人。实有床位数906张。[3]
社会保障
截至2013年,奎屯市全市养老保险参保人数49819人,比上年增加558人;医疗保险参保人数69096人,增加832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35413人,减少347人。[3]
截至2013年,奎屯市地方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27959人,比上年增加811人;医疗保险参保人数35288人,增加1052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20949人,增加919人。[3]
城市建设
2013年,奎屯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总投入达8.5亿元,增长49.1%。其中,投资5961万元,新建改建城市道路9条、桥梁2座,安装景观灯454盏、交通信号灯3套;投资1.6亿元,新建市政管网25.3公里,新打机井12个,改造老旧小区5个,新增天然气用户6700余户,综合档案馆主体完工,西公园改造等重点项目建设稳步推进。投入应急抢修资金624万元,抢修供排水、供热管网2904米。住房保障体系不断完善,新建公租房672套、统建房128套,启动800户棚户区改造。居民出行条件持续改善,投资1300万元,购置节能环保型公交车36辆;新开通公交线路2条,优化延伸5条;8公里通村油路、6个招呼站建成使用,综合客运站、交通运输指挥中心等项目前期工作有序开展;公共汽车公司改制进展顺利。
生态建设
2013年,奎屯市投资2000万元启动城市亮化二期工程;投资1894万元对城市10条道路实施绿化美化建设,投资1628万元完成西区水厂2900亩涵养林造林任务,全市植树造林3285亩;总投资3亿元的污水处理厂新建改建和生活垃圾处理二期工程主体完工,城市污水、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为68.5%和100%。重视抓好环境保护工作,严格落实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得到有效控制,地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能耗下降2.5%。
社区建设
2013年,奎屯市将社区干部绩效奖增加5000元,分别达到1.3、1.4、1.5万元,将村、社区党组织活动经费分别调整到7万元、15万元;投资4310万元新建社区服务中心5个、1.1万平方米,实现社区社会化服务中心全覆盖,社区管理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国防教育、民兵预备役和双拥工作扎实开展,向驻市部队支援建设经费1242万元,安置退伍军人33名,发放补偿金、优待金、慰问金等各类补贴246万元。
交通编辑
312国道和217国道交汇于奎屯,第二条亚欧大陆桥由此贯通,使奎屯呈扇形辐射新疆西北部所有边境口岸。奎屯火车站是第二条亚欧大陆桥从中国西部入境的第一个编组站。国际客货列车和乌鲁木齐—奎屯一阿拉山口双层旅游客车以及西安一奎屯直达客车相继开行,奎屯由此成为“欧亚通衢第一埠”。乌—奎高速公路、奎—赛高等级公路建成通车,精—伊—霍铁路、奎—北铁路、乌—精铁路复线、奎—克高速公路开工建设并相继开行。
风景名胜编辑
奎屯河大峡谷
奎屯河
奎屯河
奎屯河大峡谷位于天山北麓,地处奎屯市西南方向近20公里处,沿217国道可至。其地层完全是砾石和沙土组成,远古时代应是海底,经过地质活动隆起为陆地。天山雨雪及河水经年不息地冲刷,在这块平整的土地上冲刷出了一个百米多深的大峡谷。峡谷近南北走向,长约20公里,谷底宽100~400米,谷肩宽800~1000米,从谷底到谷肩高可达200米。谷壁近直立,沿谷到处是断崖,谷壁上的冲沟将谷壁雕凿成石林状,奇特险峻。谷底平展开阔,河滩上砾石遍地,流水时合时聚,谷底东侧的水渠顺谷底延伸,构成一幅美丽画图。
特产编辑
伊犁苹果
伊犁是世界苹果起源地之一,截至2014年仍存有14万多亩野生苹果林。
伊犁苹果有100多个品种,著名的地方品种有阿波尔特、红蒙派斯、金塔干等。阿波尔特又名哈打果子,果 型大,色泽美观,广圆锥或圆形,平均果重300克,最大果重800克,果面光滑,底色黄绿,布有鲜红色粗条纹或全部红霞:果肉黄白色,质地松脆,汁多,味酸甜,吃起来爽口润心。[4]
斯尔玛克
花毡,哈萨克族语叫“斯尔玛克”,以制作精美,别具风格而享有声誉。花毡的原料有羊毛、羊毛线、彩色布、线等。[5]

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奎屯市人民政府 政府机关

奎屯市成立于1975年,是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直属市。经过39年的建设发展,奎屯市已成为天山北坡经济带上拥有全国明星(县)市、全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全国质量兴市先进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和新疆商贸物流中心城市等荣誉称号的新兴工商业城市。
奎屯市位于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西南缘,东与沙湾县接壤,西与乌苏市毗邻,北与克拉玛依市相接,南与克拉玛依市独山子区相连。行政区面积1171.2平方公里,户政管辖人口31万,市区人口15.4万,辖5个街道、1个乡、奎屯-独山子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天北新区。
“奎屯”地名源自奎屯河,蒙古语为“寒冷”之意。公元前60年,今奎屯正式纳入中国版图。汉唐以来,这里一直是我国古代众多游牧民族的游牧地。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于其地置军台,后移兵屯田。光绪六年(1880年),在奎屯设置驿站。清末民初,奎屯为乌苏县的一个村庄。新中国成立后,乌苏县人民政府在此建立奎屯乡。1957年3月,农七师师部搬迁到奎屯。1958年,克拉玛依建市,将奎屯划归克拉玛依市行政区域。1975年9月,国务院批准在奎屯设置县级市,直属伊犁州领导。 奎屯市地处天山北坡山前冲积扇缘地带,海拔在450~530米。境内无山峦及高峰。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地形自西南向东北倾斜。南距天山山脉约50公里,蜿蜒的奎屯河沿市西界而过。
奎屯市有发展经济的优越自然条件和丰富资源。奎屯与独山子、乌苏一起被经济学家誉为新疆经济发展的“金三角”。该地区日照极为丰富,年均日照时数为2598.1小时,年均日照率为58%。由于光照充足,热量丰富,昼夜温差大,无霜期长,适宜大部分农作物生长,是新疆农业气象灾害发生最少的地区之一,是新疆主要农牧区和粮油棉基地,盛产小麦、玉米、优质棉花、瓜果等。区域内水源丰富、水质优良,有4条河流,年径流量16.1亿立方米,地下水动储量7.28亿立方米,可开采3.1亿立方米。市内地表水主要是奎屯河水和市区北部泉水、沟湖。充足的地表水资源为奎屯市的淡水养殖提供了良好的前景。地下水含水层富水性好,可以支撑25~30万人口规模城市的生产、生活用水,能够满足大规模经济开发的需要,是新疆少有的水资源富集地区。奎屯市土地资源丰富,市行政区耕地面积约13699.59公顷,未利用土地面积约为3973.30公顷。目前已开采的矿产资源为石油、煤、盐、大理石、花岗岩、石膏、云母、石棉、金、铜、镍、铁、锂等。独山子乙烯工程可开发的下游产品为奎屯发展朝阳产业——石化工业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奎屯市具有建设区域中心城市的比较优势。一是区位优势明显。奎屯市位于天山北坡经济带中心,是奎屯-独山子-乌苏“金三角”区域中心城市,距首府乌鲁木齐250公里,奎屯市扇形辐射北疆29个县市和10个口岸,聚集了近530万人口、2200亿元地方生产总值,分别占全疆总人口、全疆经济总量的25%和30%。奎屯建有中亚进入我国的第一个铁路编组站,具有“东联西出,西引东进”和连接南北疆的突出地缘优势。二是交通优势明显。奎屯是新疆重要的综合性交通枢纽和通信电力枢纽城市,坐拥“三高”、“三铁”、“三管”和“双国道”。“三高”,即:乌-奎高速、奎-克高速和奎-赛高等级公路,“三铁”,即:北疆铁路、奎-北铁路和精-伊-霍铁路,“三管”,即:中哈石油管道、西气东输二三线,“双国道”,即:312国道、217国道,初步形成了铁路、公路和管道在内的四通八达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三是产业优势明显。奎屯是典型的工商业城市,初步形成了化工、冶金、电力、装备制造、纺织、卷烟和光伏等主导产业。奎屯-独山子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面积113.89平方公里,地跨奎屯市、独山子区、兵团七师,是全疆最大的石化产业发展平台,重点发展石油化工(石油化工、天然气化工、煤化工、磷化工)、钢铁冶金、机械制造、光伏、纺织、物流等产业。按照自治区党委的要求,开发区的目标是“十二五”末建设成为“千亿元产值、百亿元利税”的一流园区。四是承载优势明显。奎屯市城市控制规划面积200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40平方公里,城市化水平达98%,绿化覆盖率40%,集中供热率90%,生活垃圾处理率100%,污水处理率68%,燃气普及率90%。奎屯现有23所学校,在校学生2.8万人,2014年普通高考上线率、高中入学率、内初班录取率分别达到95.8%、97%和79.3%,奎屯现有各类医院13所,床位1600余张。同时,奎屯还是电信省间辅助中心、北疆地区邮政信函分送中心,设有亚欧光缆全疆最大中继站和奎屯、独山子两地的金融票据清算中心;城市供排水、供热、供气、通讯、金融等服务设施完备,普及率高;旅游、餐饮、宾馆、娱乐、批发零售业发达,已经形成区域集聚辐射承载能力。五是战略优势明显。奎屯市是国家商务部确定的商贸物流中心城市、全国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和国家二类口岸,是自治区特色农产品出口示范基地。国家天山北坡经济带发展规划将“奎-克-乌”区域定位为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和轻工业基地、商贸物流中心,自治区将这一区域定位为天山北坡经济带重要增长极。自治区城镇化体系规划(2012-2030年)提出把“奎-独-乌”区域建设成新疆重要的石化基地和北疆重要的交通枢纽。伊犁州也提出把奎屯打造成全州经济发展的增长极。

义乌市人民政府 官网

义乌市政府网
义乌古称“乌伤”,为中国浙江省金华市下辖县级市,金华-义乌(浙中)和杭州(浙北)、宁波(浙东)、温州(浙南)并列浙江四大区域中心城市。义乌位于浙江省中部,地处金衢盆地东部,市境东、南、北三面群山环抱,义乌南北长58.15公里,东西宽44.41公里,面积1,105平方公里。
义乌建县于公元前222年,1988年撤县建市,截至2012年底,义乌户籍人口为753312人,在义乌的少数民族有99146人,共计51个民族成份,居民多属江浙民系,全市通行吴语。截止2008年有宗教团体3个,各类宗教场所80处,教职人员100余人,信徒2万余人(不含佛教信徒)。先后出了“初唐四杰”之一骆宾王、宋代名将宗泽、金元四大名医之一朱丹溪及现代教育家陈望道、文艺理论家冯雪峰、历史学家吴晗等历史名人。[1]
义乌是中国首个也是唯一一个在县级市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先后被授予中国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和浙江省文明示范市等荣誉称号。义乌国际商贸城被中国国家旅游局授予中国首个AAAA级购物旅游区。
义乌是中国大陆六大强县(市)之一,人均收入水平、豪车密度在中国大陆居首位,是中国最富裕的地区之一,在福布斯发布2013中国最富有10个县级市排名第一。 义乌是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被联合国、世界银行等国际权威机构确定为世界第一大市场。[2]
义乌是首批全国创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
建制沿革编辑
义乌概貌
义乌概貌
春秋时属越国。
秦始皇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建县名乌伤,属会稽郡。传说秦时有个颜乌,事亲至孝,父死后负土筑坟,一群乌鸦衔土相助,结果乌鸦嘴喙皆伤,故称乌伤县。
新莽时(公元9年)改县名乌孝。
东汉建武初复称乌伤,曾为会稽西部都尉治。
初平三年(192年)分割西部辖境,设置长山县(即后之金华县)。
三国吴赤乌八年(245年)分南境,置永康县。
宝鼎元年(公元266年),分会稽郡西部设东阳郡(郡治长山),乌伤县属东阳郡。
隋开皇九年(589年),分割吴州置婺州。
唐武德四年(621)于乌伤县置稠州,并分置乌孝、华川二县。
武德七年(624年)废稠州,合乌孝、华川为一县,改名义乌县。
稠州以稠山(德胜岩)而得名。华川又名绣川,以绣湖得名,义乌其义与乌伤、乌孝同。
唐垂拱二年(686年)析义乌县东境设东阳县。
天宝十三年(754年),又分县境北部及兰溪、富阳各一部分,设浦阳县(今浦江县)。
元代,义乌隶属婺州路总管府。
至正十八年(1358年)朱元璋部攻取婺州,改婺州路为宁越府。
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又改名金华府。
明清仍旧,义乌隶属关系未变。
辛亥革命后,废府制代以道制,义乌属金华道。
1927年废道制改为省县两级制,义乌直属浙江省,后设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义乌属金华专区或浙江省第四专区。
1949年义乌解放。新中国成立后,义乌属金华专区。
1959年浦江并入义乌,1967年浦江仍析出。
1988年撤销义乌县,设立义乌市。[4-5]
行政区划编辑
2014年10月,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义乌市部分行政区划调整的批复》,义务市部分行政区划调整情况如下:
一、调整稠城街道管辖范围。调整后,稠城街道辖通惠、胜利、江滨、雪峰、词林、向阳、下车门、市场、孝子祠、绣湖、宾王、银苑、车站13个社区,办事处驻宾王路223号。
二、增设福田街道。福田街道辖诚信、长春、福田3个社区和东前王、屋基、西罗店、十里牌、联平、宗宅、湖塘、西张、大王、西力、抱湖塘、王牌、思古塘、尚经、东象山、官端前、花园下、全宅、罗店、云溪、洛店、江村、六石塘、立碑塘、齐街、下西陶、前上周、荷叶塘、下兆、西界、过溪楼、森屋、堂阁、溪前、祖科塘、下沈、殿前、洪界、东大鲁、毛竹园、前店、下骆宅、江北下朱、楼西塘、东傅宅、白塘畈、清塘、八脚坎、白岸头、下华店、前黄宅、东岗山、下娄店、杏园、洋塘桥头、九如堂、新塘下、麻车、田畈59个行政村,办事处暂驻商城大道L33号(国际商贸城管委会办公楼)。
下辖8街道6镇(截至2014年10月)
序号
区域名称
面积
序号
区域名称
面积
1
稠城街道(核心城区)
52.96 平方公里
8
福田街道
--
2
北苑街道(主城区)
36.6 平方公里
9
上溪镇
102.8 平方公里
3
稠江街道(主城区)
38 平方公里
10
义亭镇
53.6 平方公里
4
江东街道(主城区)
91.6 平方公里
11
佛堂镇
134.1 平方公里
5
后宅街道(副城区)
67.88 平方公里
12
赤岸镇
149.98 平方公里
6
城西街道(副城区)
60.2 平方公里
13
苏溪镇
109.1 平方公里
7
廿三里街道(近郊)
72.2 平方公里
14 大陈镇 136平方公里
地理环境编辑
位置境域
义乌市位于浙江省中部,代管于金
义乌
义乌
华市,地处金盆地东部,市境东、南、北三面群山环抱,南北长58.15公里,东西宽44.41公里。
地理坐标东经119度49分至120度17分,北纬29度02分13秒至29度33分40秒,东邻东阳市,南界永康市、武义县,西连金东区、兰溪市,北接浦江县和绍兴的诸暨市。婺州八县皆通义乌,至省会杭州百余公里。
地貌
义乌市境东、南、北三面群山环抱,境内有中低山、丘陵、岗地、平原,土壤类型多样,光热资源丰富。[4]
南部与永康市交界的大寒尖,海拔925.6米,为全市最高峰,北部大陈江边的瓦摇头,海拔41.9米,为全市最低点。
气候
义乌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在17℃左右,平均气温以七月份最高,为29.3℃,一月份最低,为4.2℃。年平均无霜期为243天左右,年平均降水量为1100~1600毫米之间。[4]
自然资源编辑
生物资源
兽类
鹿
鹿
有30多种,数量最多的是黄鼠狼,水獭常在高丘区生活,以赤岸、苏溪两乡为多。其它野兽常在中、低山区生活,以尚阳、东塘两乡为多。属国家二类保护的有穿山甲、豹、江猪,三类保护的有大灵猫(九江狸)、小灵猫(香狸)、獐、鬣羚(野生羊)。一般野兽有猸子、狸子、麂、野山免、貉子、松鼠、青猺、黄猺、狗獾、石獾、狼、香菇狼、草狐等。毛店乡山区,1984年发现有虎活动。1940年以后,野兽种类和资源日益减少,《[嘉庆]义乌县志》中所记的鹿、猴,久已绝迹。[5]
鸟类
共有200多种,属稀有珍贵的有啄木鸟、杜鹃、黄鹂;主要鸟类有雉鸡、山(野鸡)、竹鸡(泥滑滑)、野鸭(凫)、长尾鹊、鹁鸪、相思鸟、伯劳、猫头鹰、麻雀、山雀、翠雀(翠鸟)、布谷鸟、斑鸠、画眉、燕子、雁(雁鹅)、白头翁等。1958年“大办钢铁”,大树砍伐殆尽,致使在大树或树洞中筑巢孵化的如老鹰、隼、喜鹊、百舌、八哥、乌鸦、仙鹤等已罕见。
植物
观赏植物:草本观赏植物主要有兰花、菊花、大丽菊、万寿菊、金鸡菊、葱兰、香雪兰、吊兰、长春花、虞美人、玉簪(白鹤仙)、牡丹(洛阳花)、水仙、鸡冠花、剪夏罗、凤仙花(指甲花)、龙吐珠、一串红、五色椒、茑萝、昙花、千日红、晚香玉、含羞草、紫茉莉、芍药、文殊兰、蟹爪兰、龙舌兰、丝兰、秋海棠、金针花(萱草)、芭蕉、美人蕉、唐菖蒲、文竹、天竺葵、番红花、矮牵牛、三色堇、君子兰。
其他植物:有花榈木、浙江楠、含笑等。
中草药材有白术、丹参、桔梗、铁皮枫斗等。[5]
水资源
境内水力资源丰富,中部为义乌江、大陈江、洪巡溪冲积而成的河谷平原。河流属钱塘江水系。境地内最长的河流义乌江,源出磐安县大盘山,流经徐江镇中央村与南江汇合入婺江,境内流长39.75千米,大注支流90余条;其次是大陈江,由六都溪、八都溪、鸽溪于大陈汇合,注入浦阳江,境内流长17.5千米;此外尚有浦阳江支流洪巡溪等。[1]
矿产资源
矿产已开采的有莹石、低热值的褐煤、凝灰岩等,经初步勘探境内其蕴藏着矿物等24种矿产资源,金属资源有铀、铁、铜、铅锌、锰。
非金属资源有萤石、煤、石墨、大理石、耐火粘土等。[1]
人口民族编辑
人口
义乌国际商贸城
义乌国际商贸城
截至2012年底,义乌户籍人口为753312人,比2011年增加5922人,年增长率7.89%。其中男性382924人,女性370390人,男女性别比为103.38:100。登记流动人口数为159.5万,比上年同期增加 5.4%,实际在册人数137.7万。统计显示,义乌家庭总户数为328611户,平均每户人数2.29人。2012年义乌共出生了7937人,出生率为10.58%。[7] 出生人口中男孩为4540人,女孩为3397人。全市死亡人口4610人,其中男性2600人,女性2010人,死亡率为6.14%。,自然增加人口3327人,自然增长率为4.43%。,与2011年的4.60%。基本持平。[8]
在130多万外来建设者中,超过10万人的省份有江西、河南、安徽、贵州、浙江等省份。其中来自江西、河南、安徽的外来人口分别达到25.2万、16.7万、15万人;来自浙江省内其他县市的外来人口达到12.6万人,并以温州市人口为主。外来人口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口达到24582人,比上年同比增加100%。
民族
从民族成份数据统计,截止2012年12月,在义乌的少数民族已有99146人,共计51个民族成份,13个少数民族人数超过1千,人数较多的民族为苗族、布依族、土家族、回族、壮族、侗族、朝鲜族、彝族、维吾尔族和瑶族等,其中苗族、布依族、土家族人数超过1万。
经济编辑
综述
2011年,义乌全市生产总值连续跨越四个“百亿元”台
国际商贸城
国际商贸城
阶,2011年达到726.1亿元,年均增长11.8%;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3.7%,达到227.1亿元。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4.8%,2011年达到1411亿元,实现五年翻番。新增国家级产业基地5个,饰品行业列入全省21个产业集群转型升级试点,无缝内衣、化纤原材料等行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8.3%,达到344.5亿元。2011年完成综合财政预算总收入281亿元,比2006年增长121.2%,其中财政一般预算收入90.2亿元、地方财政收入50.5亿元,分别增长100.9%和108.5%。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809.7亿元、贷款余额1283.6亿元,分别比2006年增加1089亿元和818.2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优化为2.7:42.8:54.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078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7121元,连续多年居全省前列。
2012年,义乌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03亿元,比上年增长10.2%,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07009元(按2012年平均汇率折算为16952美元),增长9.6%。[9] 三次产业比例优化为2.6:41.6:55.8。公共财政预算总收入首次超过百亿元,达到101.5亿元,按新财政体制增长12.5%,按老财政体制增长9.4%,其中地方财政收入57.4亿元,按新财政体制增长13.8%,按老财政体制增长10.4%;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93.6亿元,增长31%;实现进出口总额93.5亿美元,其中自营出口90亿美元(含试行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出口49亿美元),分别增长136.7%和150.3%;实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4509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9147元,分别增长11.1%和11.8%;年末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986亿元、贷款余额1514亿元;人口自然增长率5.1%。[10]
工业
义乌手工业历史悠久。五代后周广顺二年(952)本县铸造的双林铁塔。《[万历]义乌县志》载,除“织染局机匠64户”外,还有木匠、锡匠、裁缝、铁匠、银匠等31种工匠,共378户。清嘉庆十九年(1814)统计,有匠户568户。清末民初,一些个体手工业向“前店后坊”发展,有的作坊已有10多名工人。民国18年(1929)生产的红糖、火腿、酒、绒线等产品,在西湖博览会上获奖。1938年手工业者约6760人。1947年手工业有16个自然行业。据稠城和佛堂两镇手工业工会统计,有454家店坊,另有个体会员349人。解放前的现代工业只有小电厂和几家碾米厂,解放前夕因缺燃料停业。
1949年工业企业(手工作坊)有52家,加上个体手工业者,共有工人6234人,产值561万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10.4%。1950年10月公大碾米厂在稠城镇开办,为第一家国营工业企业。1951年10月佛堂镇组织了蔑业生产合作社,为第一个手工业生产合作社。1952年1月,稠城镇光明电厂成为本县最早一家公私合营企业。其后,私营工业、手工业经过社会主义改造,到1957年工业手工业企业共有270家,其中国有企业14家,公私合营企业28家,合作社性质的社、组228个。工业总产值(含个体手工业者的产值)1438万元,其中轻工业产值占90.9%。1958年“大办钢铁”、“大办工业”,国营工业企业增至98家,手工业社、组都以公社为单位合并,转为公社工业。职工一度骤增。由于1959一1961年农业减产,一些以农产品为原料的企业被迫停产或转产,职工一减再减,工业产值连年下降。1961年下半年起,贯彻国民经济“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调整、恢复手工业社、组。1962年根据中央关于地方工业要退够的指示精神,对企业进一步实行调整。1964年有企业163家,职工减至5075人,产值降到1415万元(含原浦江县产值),比1957年还低。后随着农业生产形势好转,工业产值回升。1966年工业产值2086万元,其中国有工业产值占79.4%。
“文化大革命”初期,部分企业“停产闹革命”。到1968年工业产值降到1561万元,其中国营工业所占比例降到69.4%,集体所有制工业产值增长也甚微。1969年起,不少铁、木、蔑业集体所有制企业利用国有企业“停产闹革命”之机,转产为工业生产服务的产品,花色品种逐年增加,产品销路扩大到县外、省外、国外,生产得到迅速发展,出现了工业设备制造、电子、电动葫等机械化、半机械化生产的行业。1976年集体所有制企业的产值达2158万元,占工业总产值的比例上升到42.9%。在文化大革命10年间,全民所有制企业增加了红旗电视机厂、矿山机械厂、建筑材料机械厂等,1976年全县23个独立核算的全民所有制企业。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民、集体和乡镇工业迅速发展。1980年公社和城镇街道工业企业有124家,产值1141万元,占工业总产值11.6%。1981年起,国营工业实行核定利润基数三年不变,二轻局所属工业实行“核定利润基数三年不变,超利减半上交”的制度,打破企业之间的平均主义,调动了企业的积极性,经济效益明显提高。1982年起,企业整顿分期分批展开。1983年县经济委员会所属的全民和集体所有制企业全部消灭了亏损户。国营工业利润962万元,比1980年增长64%;二轻局和机电公司所属集体工业企业利润505万元,比1980年增长38.7%。1984年全面贯彻工业体制改革,扩大企业自主权,乡镇企业普遍实行经济承包责任制,全民和县属集体所有制企业。[9]
"十一五"期间义乌市工业生产总值由2005年的593亿元上升到2009年的972亿元,年均增长13.1%,基本形成了“小商品、大市场,小企业、快集群”的制造业发展格局,小商品制造占全市工业产值的70%以上。
2010年上半年全市完成工业总产值482.5亿元,同比增长15.5%,增幅较去年同期提高15.2个百分点,其中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产值247.1亿元,同比增长20.4%,增速较去年同期提高21.4个百分点;完成销售产值239.4亿元,同比增长19.8%,增速较去年同期提高20.7个百分点;实现工业品出口交货值62.3亿元,同比增长22.5%,增速较去年同期提高29.5个百分点。随着工业经济形势好转,工业用电需求保持较高水平,上半年工业用电量为16.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4.5%,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13.8个百分点,高于全社会用电量1.1个百分点。工业经济效益比上年同期明显改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18.2亿元,同比增长14.8%,其中实现利润12.4亿元,同比增长16.6%,利税和利润增速分别比去年同期提高12.7和20.8个百分点。[11]
农业
2009年上半年实现农业总产值7.6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5%,其中种植业和畜牧业产值分别为3.2亿元和3.7亿元,同比增长9.4%和2.3%。主要农产品生产形势喜人,春粮播种面积2.94万亩,总产量0.74万吨,分别增长12.6%和8.8%;夏粮播种面积6.7万亩,增长30.9%;油菜种植面积1.17万亩,产量1696.5吨,分别增长13%和15%;蔬菜种植面积6.15万亩,增长1.6%;春茶、水果、果蔗等经济作物基本与上年持平。现代高效农业继续推进,安排3500万元现代农业发展资金,扶持规模农业、设施农业发展,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开展无公害农产品、有机农产品和绿色食品的申报认证,确定金华市级现代农业示范点15个,申报金华市星级农民专业合作社20家、规范化合作社7家,修订2009年农业保险实施办法,组织20多期1500多人次的农业培训。[12]
2010年上半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8亿元,可比价增长5%。春粮实现“双增”,播种面积和粮食总产量达到3万亩和0.76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2%和2.7%。油菜籽、甘蔗、夏种蔬菜等受气候影响较严重,播种面积分别下降6.1%、24.4%和4.1%。畜牧业生产出现下滑,生猪存、出栏同比分别下降1.1%和4.2%,家禽存、出栏同比分别下降9.9%和7.1%。[11]
商业
2012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8.7亿元,增长18.9%。城乡消费市场同步增长,其中城镇消费品零售额310亿元,增长15.6%;农村消费品零售额88.7亿元,增长16.2%。分行业看,批发零售业零售额358.1亿元,增长15.6%;住宿餐饮业零售额40.6亿元,增长16.8%。
2012年全市集贸市场年成交额为758.8亿元,增长11.9%。其中中国小商品城成交额580亿元,增长12.6%,连续22年居全国各大专业市场榜首。12月份义乌市场景气指数为1022.13点,同比上升1.83点,全年义乌海关监管集装箱65.4万个标箱,增长29%。入境义乌的境外客商达41.7万人次,增长2.5%。[7]
义乌市场商品已经出口到212个国家和地区,市场外向度达60%以上。列于该市出口前十位的国家和地区分别是美国、阿联酋、俄罗斯、乌克兰、西班牙、德国、韩国、日本、巴西、巴拿马。
义乌国际商贸城旅游购物中心是义乌购物旅游独树一帜、极富特色的全国首家AAAA级购物旅游景区,1万平方米的超大型旅游购物中心,造就了独特的“旅游购物”品牌。国际商贸城已被国家旅游局指定为购物旅游定点单位,也成为浙江省最具吸引力的十大旅游景点之一。义乌国际商贸城作为为全国首家4A级购物旅游景区,开创全国“以商带游、以游促商”先河,义乌国际商贸城会根据一定的标准,给商贸城的部分商户们颁发“购物旅游推荐商位”。
特色产业
服装
服装业是义乌最早成名的支柱产业之一,义乌著名服装市场——义乌篁园服装。义乌成为国内四大衬衫生产基地之一,大陈镇为“中国衬衫之乡"。以大陈衬衫为代表的义乌服装业逐步形成专业化、系列化和外向型三大特点。义乌服装业很多企业完成了战略调整,初单一的衬衫产品发展成西服、茄克、T恤等系列化产品,偏重于短期利益的贴牌加工模式逐步弱化,自创品牌和品牌授权经营之风盛行。光大陈镇,就拥有了“能达利”、“傲哥”、“挺得帅”等多件浙江省著名商标,其中能达利服饰还成为了“国家免检产品”。[13]
饰品
1982年,义乌人从最初贩卖广东、香港等地饰品开始,经过20年的市场磨砺,义乌饰品行业得到长足发展,先后培育出了浙江新光饰品有限公司及庆琳、琳琅、太阳花、贝尔、鼎优和卓雅尼等一大批上规模、上档次饰品企业。义乌饰品行业生产经营企业已达到3800多家,年产值约120亿元人民币,产量和产值占到全国饰品业的70%以上。[13]
拉链
拉链产业起步于1980年代初,1980年代后期开始稳步发展。1980年代韩国、台湾等地的先进拉链制造设备大批进入义乌。1999年12月成立义乌拉链行业协会。
主要企业分布在经济开发区、北苑和后宅,部分骨干企业位于稠江。主导产品有金属、尼龙、树脂、塑钢、注塑、钻石、隐形、双开、编织、防水、防火等50多种规格的拉链和拉头。
2003年年产量约53亿米,年产值达35亿元,占全国总量的27%,其中拉链出口包括间接出口量约占70%。产品部分出口,主要销往美国、俄罗斯、意大利、南美、越南、巴基斯坦、欧洲、中东等国家。
义乌拉链行业已有30多家企业通过ISO9001、2000认证,申报专利项目23项。获得科技产品奖企业2家。2004年5月10日至12日,经中国五金制品协会专家考核鉴定组考核,义乌基本上符合中国拉链产业基地所具备的条件,基本通过、授予义乌“中国拉链产业基地”。[13]
针织
以袜业为主的针织行业,拥有世界最先进的袜机3万多台,生产总量占全国的40%。 义乌针内市场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从1986年至1994年,内衣经营户只有近百个,集中在针织市场,主要经营布文胸、背心等低档产品,属二级批发市场。第二阶段从1994年至1996年,因划行归市而整体搬迁至篁园市场二楼,经营户扩大到160户,经营产品渐趋中档化,属一级批发市场。第三阶段从1996年至2013年,由于经营规模扩大和档次提升,经营户陆续到专业街发展,数量扩大迅速,分布于保联街、桂林街、庐山街、漓江街和宾王商贸区、稠州中路以及宾王市场、篁园市场等多处地点,经营产品向健康、健美和功能型发展,产销一体化已经起步。[13]
其它
毛纺:成为国内两大毛纺织品生产基地之一;
印刷:共有大小企业400余家,并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印刷设备;
玩具:充气、塑胶、毛绒等玩具产品畅销30多个国家和地区。
工艺礼品:是中国工艺礼品工贸基地,年产值超过200亿元,其中出口额占160多亿元。[13]
社会事业编辑
教育事业
义乌鸡毛换糖
义乌鸡毛换糖
2012年年末全市共有普通中小学校112所,在校学生13.12万人;中职学校3所,在校学生1.07万人;幼儿园328所,在园幼儿6.94万人,学前三年入园率为99.65%;特殊学校1所,在校学生87人;在校学生总计21.14万人。全面启动第四轮教育布局调整、标准化校园建设工程,13个省市重点工程已完成年度投资9000多万元,投资进度90%,九中、六中、佛堂三小、上溪镇中、苏溪四小、义亭小学等重点工程项目学校建成投入使用。撤并旅游职校,上溪中学转为普高。城镇职校、国贸学校被评为浙江省示范性职校。稳步推进学前三年行动计划实施,稠江、大陈中心幼儿园开园招生,建成5所镇区片区公办幼儿园。下派教师60多名到农村全职支教,有序组织17个教育共同体开展教育交流活动,缩小城乡教育差距。面向应届毕业生、社会优秀人才招考教师429多名,大幅减少代课教师。广泛开展教育国际交流,13所学校与14所国外学校结为友好学校,新增加3所具备接收外国学生资格学校。[14]
卫生事业
2012年年末全市共有医疗机构697家,综合性医院5家(中心医院、二院、稠州、复元、东方),中医综合医院1家(中医医院),专科医院12家(妇保院、口腔、精卫、华山、新法风湿、阳光美容、医疗美容、欧莱美、视光眼科、近视治疗、九三微创、普济骨伤科医院),血站1家,卫生单位6家(疾控、卫监、卫管、卫校、精卫、急救中心),镇街道中心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3家,社区卫生服务站179个,村卫生室264家,其他医疗机构(个体诊所、医务室、门诊部)225家。公立医院、卫生院实有床位数 2387张,在编人员3793 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3693人(拥有高级职称363人,中级1090人,研究生学历202人)。[14]
体育文化
2012年全市城市中心区共有公益性文化设施7.25万平方米(不含各类公共文化广场),镇街道有文化设施1.78平方米。城区有“三馆”(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三院(书法院、画院、剧院)、一团一办一公司(婺剧团、文化市场管理办公室、电影公司),有13个镇街道文化站,5家镇街道文化中心(其中省级文化明珠3颗、金华市级明珠2颗),10个镇街万册图书馆、5家国有影院、36家农村电影队。其中市图书馆建筑面积3500平方米,义乌剧院3764平方米,义乌婺剧团2638平方米,义乌影都5000平方米,绣湖体育馆2900平方米,座位1400个;梅湖体育场3.5万座,体育馆座位6000座。文化网络进一步健全,文化设施得到了较大改善,有力地促进了文化体育事业的发展,获得了“全国文化先进县”、“全国体育先进县”、“中国武术之乡”、“中国现代民间绘画之乡”、“中国曲艺之乡”等荣誉。义乌中国小商品城会展中心还被国际展览联盟(简称“UFI”)正式吸收为新成员。 "鸡毛换糖"是义乌的典型精神。[8]
2012年被浙江省列为体育现代化城市试点市;建成小康健身工程示范点11个,健身路径79条,篮球场111个,羽毛球场2个。共组队参加金华市第八届运动会20多个项目的比赛,获得竞技体育金牌75枚、银牌40枚、铜牌51枚。初步建立体育彩票销售、体育竞赛表演、体育消费“三大市场”。体彩销量2.44亿元,比上年增长40.2%,继续实施“千人培训”计划,全年共举办各级各类培训班共15期,参加培训人员达到1000多人。共核发国家二级社会指导员证39本、三级社会指导员证198本,国家二级裁判员证28本、三级裁判员证170本。承办了2011-2012年CBA全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稠州商业银行俱乐部主场16场比赛和2012—2013年WCBA全国女子篮球职业联赛稠州商业银行俱乐部14场主场比赛,2012—2013年CBA全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浙江稠州俱乐部8场比赛。[14]
旅游产业
第七届中国国际旅游商品博览会期间,国家旅游局批复同意义乌市开展“中国国际商务旅游目的地”创建工作。义乌市成为“中国国际特色旅游目的地”系列品牌工作启动以来,首个获准开展创建工作的城市。[15]
批复提出,义乌市不断深化“兴商建市”发展战略,走出了一条富有特色的发展道路,旅游产业尤其是商务旅游得到快速发展。根据创建“中国国际特色旅游目的地”系列品牌的工作部署,义乌市将开展“中国国际商务旅游目的地”创建工作。
批复要求,义乌市按照“特色化、个性化、品牌化、国际化”的工作目标,统筹开展创建工作,做好总体品牌策划、旅游厕所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商务旅游特色化与个性化标准提升等工作,不断提升义乌商务旅游目的地的国际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创建工作完成后,国家旅游局将组织专家对目的地建设成果进行验收。验收通过后,正式授予“中国国际商务旅游目的地”品牌称号。
政策措施
2015年9月10日,浙江义乌市政府行政复议局挂牌成立,是全国首家专门的行政复议局。[16]
交通运输编辑
城际轨道
义乌2条城际轨道2013年年动工,分别是义乌至金华、义乌火车站至横店,工期5年,13年开始启动2018年建成。采用传统的城轨“铁路制式”,即完全按照铁路运营模式,采用动车组车型。车上或安排固定座位,进出站安检略严格,最高时速达到140公里。[17]
铁路
铁路方面,贯穿全境的浙赣复线已经全面进入电气化时代,为了城市的发展,铁路迁移后,义乌火车站已经扩建升为一级站,新建成的后宅火车站已经投入使用,总用地面积46800平方米,建筑面积14927平方米。候车室设上下两层,可同时容纳3000人进站候车。义乌境内新线全线通车后,列车运行时速最高可达每小时200公里。
正在建设中的杭长客运专线在境内与浙赣义乌站并站,预计将在2014年底前正式通车,届时义乌将同时拥有浙赣、杭长两大铁路干线,普铁、高铁共站运行。启动火车站改扩建工程,规划扩建20000平方米的建筑面积,加上原有的站房,扩建完成后火车站面积将达到35000平方米,预计工程在2014年八月动工,2015年底完成。[18]
公路
义乌为浙中交通枢纽。浙赣铁路复线纵贯义乌境内达42公里,设大陈、苏溪、荷叶塘、义乌、官塘、义亭6个站。公路四通八达,有省道杭金线、义浦线、嵊东义线。全市已实现村村通公路、乡乡公路硬面化的目标。杭金衢高速公路纵贯境西部。金甬高速公路在该市与杭金衢高速公路相接。联托运业务遍及全国140余个大中城市。形成了公路、铁路、航空立体交通。公路交通网布,沪昆高速、金甬高速穿境而过,03省道、20省道、37省道把义乌与周围地区紧密的联系了起来。[19]
航空
义乌机场距义乌市中心5.5公里,是浙江中西部地区最大的航空港,飞行区技术等级为4c级,可起降md-82、b-737、a-320等大中型客机;建有可同时停放3架大飞机、2架小飞机停机位5个;国内候机厅能满足500人同时候机;配备有现代化的仪表着陆系统、气象预报系统、通讯导航系统和进口全套夜航灯光系统,具备了复杂天气的起降条件。义乌机场是全国第二个县市级中型航空港。能起降波音707、麦道82等大中型客机,先后开通的航线有广州、北京、汕头、厦门、深圳等十多条。[20]
2013年11月15日,民航义乌机场旅客年吞吐量历史性突破百万人次大关,成为浙江省第四个跨入百万流量门槛的机场。
风俗民情编辑
方言
义乌话属吴语南区的吴语金衢片,义乌市全
市均讲吴语。义乌位于浙江中部,交通方便,与外地交往频繁,因此义乌话受邻近方言的影响较大,内部差异也较明显,故县人常有“义乌十八腔,隔溪不一样”的说法,说明义乌话的复杂性。据调查,靠近诸暨的红峰、燕窝人讲的就是诸暨话,而胡山、大陈、凰升塘人,既会讲义乌话也会讲诸暨话。与浦江交界的仙坪、鲤鱼山、大方人,义乌话、浦江话并用。义乌与邻近县的交界处都有这种情况。义乌话有许多是古汉语,像“吃”称“食”、“玩”叫“嬉”、“不”说“弗”、“筷子”称“箸”、“造房”称为“葺屋”。[8]
婺剧
国家级非遗义乌道情
国家级非遗义乌道情
婺剧是浙江省的主要地方剧种之一,起源于明代中、后期,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它以金华地区为中心,流行于金华、丽水、临海、建德、淳安,江西东北部的玉山、上饶、弋阳、贵溪、鄱阳、景德镇等地,婺剧有六种声腔:高腔、昆腔、乱弹、徽戏、滩簧、时调,俗称“金华戏”因金华古称婺州,1949年改婺剧。义乌市婺剧团成立于1955年,前身为徐乐舞台,是该市唯一的全民所有制专业表演团体。每年演出在200场左右,并配合市委、市府中心工作编排节目宣传演出和市里重大活动演出。为宣传义乌精神创作的剧目有《英雄泪》、《硬头颈》、《朱一贴传奇》、《鸡毛换糖》、《义乌兵》,其中《义乌兵》、《鸡毛换糖》在参加省调演中获得优秀演出、优秀剧目等几十个大奖、浙江省委宣传部“五个一”工程奖。常演剧目有《相国志》、《吕布与貂蝉》、《双枪陆文龙》、《战雁州》、《双凤冤》等20台大戏,《八仙过海》、《临江会》、《劝妻》、《柜中缘》等20台小戏。其中《义乌兵》、《临江会》、《九件衣》、《拷打提牢》等20本大小戏被中央电视台、省电视台录制播出。[8]
道情
2003年初夏时节,全国文联、中国曲艺家协会作出决定,授予义乌“中国曲艺之乡”的称号。义乌道情发源于(公元1573-1620年),与绍兴莲花落、温州瑞安鼓子词、杭州评弹都是为该省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艺术。义乌道情与众不同,它没有固定的曲调,常常由演艺者自行根据嗓音特点和说唱曲调随意发挥,以好听入耳为目标。 [8]
武术
义乌武术,在民间流传着“兰溪埠头,萧山哺头,义乌拳头”闻名遐迩。义乌民间武术绚姿多彩,内容丰富,武术介的十八般武艺般般皆有。还有举石墩,舞龙,舞狮,走马,十字莲花,高跷,斗牛,罗汉班,散撤等等。遍布城乡,各有特色。东乡廿三里一带拳术刚劲有力;西乡吴店,义亭一带讲求实用;北乡苏溪,新厅一带刚柔兼顾;南乡佛堂一带架子好看。每逢节假日,一支支罗汉班、武术队活跃在农村每个角落。义乌武术有其广泛、浓厚的群众基础,营造出刚正勇为的义乌精神。义乌武术界很讲义气,主持正义,坚持公道,讲求武德,以理服人,塑造了义乌人崇尚武术的美德。[8]
迎财神
根据华人的计时方法,新的一年及生肖是晚上11点钟开始,因此传统的迎春时间多在晚上11时。大多数人是在午夜12时正迎春。一般华人仍有迎接财神爷的习俗,义乌人也在这一天涌到寺庙去许愿或祈求平安。[19]
生期酒
老人生日,子女必为其操办生期酒。届时,大摆酒宴,至爱亲朋,乡邻好友不请自来,携赠礼品以贺等。酒席间,要请民间艺人(花灯手)说唱表演。在贵州黔北地区,花灯手要分别装扮成铁拐李、吕洞宾、张果老、何仙姑等八个仙人,依次演唱,边唱边向寿星老献上自制的长生拐、长生扇、长生经、长生酒、长生草等物,献物既毕,要恭敬献酒一杯,“仙人”与寿星同饮。[19]
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造型艺术类(8项):
(一)农民画(稠城街道、江东街道、后宅街道)
(二)百子灯(佛堂镇)
(三)剪纸(赤岸镇、上溪镇、苏溪镇)
(四)风筝(廿三里街道)
(五)陶艺(义亭镇)
(六)根艺(佛堂镇、赤岸镇、廿三里街道)
(七)泥塑(上溪镇、苏溪镇)
(八)刺绣(苏溪镇)
二、表演艺术类(9项):
(一)迎龙灯
(二)叠罗汉(大陈镇、苏溪镇、廿三里街道)
(三)高跷(后宅街道)
(四)走马灯(稠城街道、城西街道)
(五)义乌道情(江东街道、城西街道)
(六)义乌花鼓(义亭镇、江东街道、城西街道)
(七)小锣书(佛堂镇、上溪镇)
(八)锣鼓班
(九)秋千(佛堂镇)
三、民风民俗类(5项):
(一)木车牛力绞糖(义亭镇)
(二)红曲酿酒
(三)宗泽火腿
(四)胡公庙会
(五)抬阁跷(佛堂镇)[22]
风景名胜编辑
冯雪峰故居
冯雪峰故居
冯雪峰故居
位于赤岸镇神坛村。故居展厅有冯雪峰半身铜像一座,生平事迹介绍,众多照片资料等。故居门前有一青石石碑,上有胡跃邦题写“回忆雪峰”四个大字。每年来故居瞻仰的中外人士甚多。故居附近有冯雪峰题写的“处胜亭”、“冯绍儒烈士墓”碑等。1997年8月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3]
华溪森林公园
位于廿三里街道的东北部,该公园最新规划为三个景区,龙潭谷景区、武岩山景区和花仙谷景区,景区内设40个自然人文景点。[23]
娄山塘风景区
一天然水塘,水域面积约为50多亩,塘呈月饼状,中有一小岛,当地群众称之为“犀牛望月”,小岛面积约400多平方米,在塘的东南方向约300米处,有一叫“明龙”的地方,据传是当地百姓为纪念抗倭名将戚继光的“戚家坟”,遗址已毁,楼塘后山设立黄晋纪念馆。
滴水岩
坐落在苏溪镇内,又称水竹洞天,相传朱元璋率将士经苏溪憩息时在溪里喝水,加上长年有水从巨岩上滴下,又称滴水洞天。殿内不仅有胡则塑像,还有宋朝抗金名将宗泽的塑像。
黄山八面厅
位于义乌市城西25公里的上溪镇黄山村,是浙江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八面厅建于清嘉庆十八年(1813年)。它是一座集历史、艺术和科学于一身的著名建筑。[23]
骆宾王公园
以纪念唐代义乌籍著名诗人骆宾王为内容的历史文化公园,已初具规模,规划公园占地54.23亩,加之公园前端相传骆宾王诞生地的骆家塘遗址3.36亩,设计成具有唐代风格的历史文化公园。[23]
著名人物编辑
2008年根据义乌市“十大历史文化名人”评选条件,通过市民推荐、初选、媒体公示、群众投票和组织有关专家评审确定:傅大士等4人为义乌四大家;惠约等10人为义乌市“十大历史文化名人”。
四大家
佛学大家——傅大士
与达摩、志公共称梁代三大士
首创转轮藏以藏佛经,在佛学上多有建树,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位思想家
文学大家——骆宾王(619~约687)
初唐四杰
7岁咏《鹅》,才名远播;“帝京”长篇,誉为绝唱;讨武传檄,轰动朝野
兵学大家——宗泽(1060~1128)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
北宋、南宋之交在抗金斗争中涌现出来的杰出政治家、军事家,文韬武略
医学大家——朱丹溪(1281~1358)
金元四大医家之一
救死扶伤,医德高尚;“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相火”之论,学说远播
十大历史文化名人
惠约(南朝,梁)、黄溍(元代)、王袆(明代)、吴百朋(明代)、倪仁吉(明末清初)、朱之锡(清代)、朱一新(清代)、陈望道(现代)、冯雪峰(现代)、吴晗(现代)。
名优特产编辑
义乌红糖
义乌红糖
义乌物产丰饶,红糖、火腿、南枣被称为义乌“三大宝”;豆腐皮、腐竹、白字酒、山花梨等名土特产,历史久、产量大、质量好。
东塘狗肉
大陈楂林一带很早就流传下来的一种风味美食。由现杀活狗烧烤而成。老嫩得当,香气扑鼻。上溪牛杂义乌上溪、吴店一带历来就有屠宰牛的场所,当地人将牛舌、牛血、牛蹄、牛杂等用上溪特有烧法烹制出“牛系列”。
佛堂白切羊肉
传统的佛堂白切羊肉,取本地山羊,宰杀去毛、去头、去爪、去内脏后,先用线绳扎紧四肢,用羊血均匀涂刷山羊表皮,晾干后整头羊下锅、烧、闷、浸泡熟后,取出晾干。[24]
神仙鸡
神仙鸡俗名无水鸡,即蒸鸡时用黄酒而不用水,按两斤鸡两三斤黄酒。将鸡放入陶钵内,再加黄酒和姜,若不喜甜食,就加盐。一般义乌人传统的蒸鸡法是加红糖,也可放几片瘦猪肉,大约两个小时后即可。
东河肉饼
“东河肉饼”,又叫“夹肉双层麦饼”。是把面团拉成的一个薄如宣纸的大饼,放进一口平底锅中油煎而成。东河肉饼诞生地在义乌东河乡的东河村,制作考究。东河肉饼有“传儿媳不传女儿”一说。
手牵面
也叫拉拉面。是优质面粉加入少量食盐,用水揉成软面,放置一定时间,搓面成若干小段,再用菜油抹上,上覆湿巾,食时把面随拉随扔,拉成长条,放沸水中煮熟后加佐料作餐。[25]
赤岸豆皮素包
主要用义乌当地特产豆腐皮做成,豆皮素包馅料品种多样,荤素搭配更显美味。
丹溪酒
丹溪故里的百姓以红曲酿酒已有上千年历史。据传宋代已有义乌人通过运河,将酒运到开封。丹溪故里的百姓以红曲酒烹饪菜肴,民间喜庆、婚宴、走亲、访友皆以酒为礼。

浙江省金华市义乌市人民政府 政府机关

义乌市,隶属于浙江省金华市,古称“乌伤”,金华-义乌(浙中)和杭州(浙北)、宁波(浙东)、温州(浙南)并列浙江四大区域中心城市;位于浙江省中部,地处金衢盆地东部,市境东、南、北三面群山环抱,南北长58.15公里,东西宽44.41公里,面积1105.46平方公里。截至2019年,义乌市户籍人口83.6万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21.1亿元。先后出了“初唐四杰”之一骆宾王、宋代名将宗泽、金元四大名医之一朱丹溪及现代教育家陈望道、文艺理论家冯雪峰、历史学家吴晗等历史名人。

义乌是中国首个也是唯一一个在县级市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先后被授予中国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和浙江省文明示范市等荣誉称号。义乌国际商贸城被中国国家旅游局授予中国首个AAAA级购物旅游区。义乌是中国大陆六大强县(市)之一,人均收入水平、豪车密度在中国大陆居首位,是中国最富裕的地区之一,在福布斯发布2013中国最富有10个县级市排名第一。 义乌是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被联合国、世界银行等国际权威机构确定为世界第一大市场。义乌被列为第一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2019全国营商环境百强县、2019年全国综合经济竞争力第六名。

2020年7月,全国爱卫会确认义乌市为2019年国家卫生城市;同年11月,入选“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名单”。2020年12月,社科院发布《全国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100强》,义乌排名第7。


乌兰察布市人民政府 官网

乌兰察布市政府网
乌兰察布市地处祖国正北方、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全市辖11个旗县市区,总面积5.45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83万,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居多数的少数民族地区。

乌兰察布市区位优越。位于晋冀蒙三省交界处,地处京津冀经济圈、自治区沿黄沿线经济带和呼包鄂经济圈结合部,是联接东北、华北、西北三大经济区的重要节点,是内蒙古自治区北开南联的交汇点、东进西出的“桥头堡”。

乌兰察布市交通便利。境内有110、208国道、G6、G7、G55、呼满省际大通道、呼兴运煤专线和准兴重载高速;京包、集二、集张、集通、丰准等铁路线纵横交错;通往法兰克福的国际货运列车“如意”号始发集宁,是通往蒙古、俄罗斯和欧盟的重要国际陆路通道;集呼包动车已经开通,京呼高铁正在建设之中,乌兰察布支线机场即将通航。

乌兰察布能源充足、资源富集。火电装机达610万千瓦,风电装机达464.5万千瓦,光伏发电装机61万千瓦,被誉为“空中三峡、风电之都”。已探明矿藏80多种,其中煤炭40多亿吨、石油1亿多吨、钼金属储量260万吨、铅、银、锌、铁、铜、石墨、石灰石、萤石、硅藻土、膨润土等储量丰富。为促进企业对石墨市场的开拓和对碳素材料的研究,2015年1月,建立了石墨新材料院士工作站。

乌兰察布市特色农畜产品资源丰富。是自治区乃至全国重要的马铃薯、蔬菜、肉羊、奶牛、生猪、肉鸡生产供应基地,是全国地级市中最大的马铃薯生产基地,建立了冷凉蔬菜和饲料科学院士工作站。被中国食品工业协会授予“中国马铃薯之都”。被评为“中国十佳食品安全城市”、“全国十大牛奶生产强市”。“丰镇月饼”、“卓资熏鸡”通过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初审核准。

乌兰察布市旅游资源丰富。是距北京最近的草原旅游度假胜地,被中国气象学会命名为“中国草原避暑之都”。“一心两翼三景区”格局初步建立,“三山两河”生态景观等工程获得自治区“人居环境范例奖”、“国家优质工程”、“鲁班奖”等重大奖项。境内有“塞外仙湖”凉城岱海、国家4A级避暑疗养胜地岱海温泉和草原旅游景区格根塔拉,以及辉腾锡勒高山草甸草原、兴和“天然氧吧”苏木山、后旗察哈尔火山、卓资红召等自然风景区和元代集宁路古城遗址,特别是四子王旗载人航天“神舟”飞船主着陆场令人神往,“神舟家园”享誉海外。
2015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921亿元,是“十一五”末的1.6倍,年均增长9.2%;固定资产投资658.5亿元,是“十一五”末的2.4倍,年均增长 19.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5.1亿元,是“十一五”末的3.2倍,年均增长 26.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0.7亿元,是“十一五”末的1.8倍,年均增长 13%。主要经济指标增速连续五年位居全区前列,经济发展步入总量扩张、增速加快、质量效益同步提升的新阶段。
近年来,市委、政府审时度势,举全力推进城镇化建设,按照“十二五”规划的总体目标,我市城市规划建设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好成绩。城市空间更加合理,城市功能日趋完善,人居环境发生了质的变化。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思想贯穿于城市规划全过程,和谐美丽乌兰察布正在逐步成为现实。 以“三篇文章”(打造蒙晋冀“乌大张”长城金三角、融入京津冀、对接俄蒙欧)为统领,深入贯彻落实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把实现新常态下的新跨越作为重要目标,把围绕首都、依托首都、保障首都、服务首都、得益于首都作为发展定位,着力建设六大基地(一是做大做强能源基地。实施能源优先发展战略,坚持火电先行、以火电引领风电和光电,推动火电、风电、光电相互促进、协调发展,使电力成为全市最重要的支柱产业,让乌兰察布真正成为保障首都、服务华北的重要电力输出基地,全国最大的LNG清洁能源基地。二是做大做强绿色农畜产品供应基地。加快土地和草牧场经营权流转,推进规模化经营;围绕发展马铃薯、冷凉蔬菜、精细设施农业、肉羊、生猪肉鸡、奶业六大产业,引进农牧业龙头企业,积极发展农牧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加强国家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加大新科技、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创新和集成推广运用,打造一批地理标志商标、驰名品牌和农业标准化示范区,让乌兰察布优质农畜产品享誉国内外。三是做大做强高端化工产业基地。把氟化工、石墨化工、电石化工产业作为未来市域经济的支柱产业,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等手段,着力推进产业转型发展、升级发展,逐步实现装备现代化、产业高端化、生产循环化。四是做大做强旅游度假基地。确立以“一心两翼三大境区”为龙头,抓住北京——张家口申奥契机,着力打响“中国草原避暑之都”品牌,狠抓交通和景区建设,全面融入京津冀发展思路,大力开发自然、人文等各种资源,推动与“金三角”、呼包鄂旅游一体化。力争进入旅游收入“百亿俱乐部”,使乌兰察布尽快成为京津冀和呼包鄂知名的旅游目的地。五是做大做强现代物流基地。在继续做强3个交易中心的基础上,抓住“一带一路”和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的历史机遇,加快推进善丹呼日勒口岸建设,促进贸易往来便利化,提高利用境外资源和市场的能力。依托集宁海关,大力实施“四港一体”战略,以乌兰察布综合物流园、集宁现代物流园、临空经济开发区为重要平台,加快保税仓库、保税物流园建设,形成公路港、铁路港、航空港、内陆港相互配套、相互融合的一体化格局,努力把现代物流业发展成为市域经济最强劲的增长极。六是做大做强承接产业示范基地。着眼于把乌兰察布建成京津产业转移的示范区、产业升级的助力区、产业发展的拓展区,树立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理念,发展“飞地经济”,加大相关项目引进承接力度。)、抓好五个主导产业(电力、云计算、氟化工、石墨化工、电石化工)、培育四大新兴产业(文化、养老、体育、医疗保健)。确立“五个区”战略(建设内蒙“五个基地”的核心区,建设内蒙古“两个屏障”的示范区,建设内蒙古“沿边经济带”的创新区,建设现代物流、承接产业转移的先行区,建设氟化工、电石化工、石墨化工的领先区),实现“三个翻番”(到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较“十一五”翻一番,达到110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翻一番,达到2300亿元;财政收入力争翻两番,达到150亿元),保持“两个同步”(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同步增长13%,达到26000元和8000元),千方百计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科学发展、经济崛起、社会和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人民政府 政府机关

乌兰察布(Ulanqab),内蒙古自治区地级市,地处中国正北方,内蒙古自治区中部,介于北纬39°37′~43°28′,东经109°16′~114°49′之间,东西长458千米,南北宽442千米,总面积54,500平方千米。东部与河北省接壤,东北部与锡林郭勒盟相邻,南部与山西省相连,西南部与首府呼和浩特毗连,西北部与包头相接,北部与蒙古国交界,国境线长100多千米。乌兰察布系蒙古语,译为“红山口”。

京包铁路、集二铁路、张集铁路、集通铁路、大准铁路、北京—拉萨高速公路、北京—乌鲁木齐高速公路、二连浩特—广州高速公路、110国道、208国道以、呼满省际大通道贯穿乌兰察布市境内。同时,乌兰察布是大窑文化、仰韶文化、岱海文化的重要发祥地,被考古学家苏秉琦先生赞誉为“太阳升起的地方”。乌兰察布旅游资源丰富,远古遗迹、森林湖泊、温泉火山、全类型草原遍布全境。

乌兰察布有“草原云谷”、“中国草原避暑之都”、“空中三峡风电之都”、“吉祥草原 神舟家园”、“中国马铃薯之都”、“草原皮都”、“中国燕麦之都”、“中国草原酸奶之都”、“中国最美养生休闲旅游城市”等美称。2020年10月,被评为全国双拥模范城(县)。2017年6月,乌兰察布被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命名国家卫生城市。2018年12月13日,乌兰察布入选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名单。


云南省发改委 官网

云南省发改委
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简称云南省发改委,为云南省人民政府部门,正厅级单位。
主要职责
(一)拟订并组织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统筹协调经济社会发展,研究分析国内外经济形势,拟订国民经济发展和优化重大经济结构的目标、政策,提出综合运用各种经济手段和政策的建议,受云南省人民政府委托向云南省人民代表大会提交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报告。
(二)负责监测宏观经济和社会发展态势,承担预测预警和信息引导的责任,研究宏观经济运行、经济安全和产业安全等重要问题并提出调控政策建议,负责协调解决经济运行中的重大问题,负责组织全社会重要物资的紧急调度,参与应对有关重大突发事件。
(三)负责汇总分析财政、金融等方面的情况,研究和分析全社会资金平衡,参与制定财政政策、土地政策,综合分析财政、金融、土地政策执行效果并提出对策建议,研究提出直接融资的发展战略和政策建议。
(四)承担指导推进和综合协调经济体制改革的责任,研究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重大问题,组织拟订综合性经济体制改革方案,协调有关专项经济体制改革方案,会同有关部门搞好重要专项经济体制改革之间的衔接,指导经济体制改革试点和改革试验区工作。
(五)承担规划重大建设项目和生产力布局的责任,拟订固定资产投资总规模和投资结构的调控目标、政策及措施,衔接平衡需要安排中央和省投资及有关重大建设项目的专项规划,负责对省级基本建设投资计划进行统一管理,指导基本建设投资计划的执行,安排中央分配的和省财政性建设资金,按照规定权限审批、核准、备案和审核重大建设项目、重大外资项目、境外资源开发类重大投资项目和大额用汇投资项目,指导、拟订上报和管理国外贷款规划和建设项目,拟订利用外资和境外投资的战略、规划、政策,负责省本级预算内投资公益性项目实行代建的组织实施,指导推行公益性项目代建制,组织开展重点建设项目稽察,指导工程咨询业发展。
(六)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组织拟订综合性产业政策和实施意见,负责协调第一、二、三产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并衔接平衡有关发展规划和重大政策,做好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计划的衔接平衡,协调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会同有关部门拟订服务业发展战略和重大政策,拟订现代物流业发展战略、规划,负责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综合管理,组织拟订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产业技术进步的战略、规划和重大政策,协调解决重大技术装备推广应用等方面的重大问题。
(七)承担组织编制主体功能区规划并协调实施和进行监测评估的责任,负责规划编制的综合管理,负责统筹协调经济社会发展重大专项规划和区域规划,受理省级重大专项规划和州(市)、县(市、区)跨区域规划的立项申请,负责牵头编制起草省级总体规划和区域规划,指导和衔接州(市)、县(市、区)总体规划,负责拟订省级专项规划年度审批计划,与有关部门共同组织论证省级专项规划草案,负责专项规划的相关协调和衔接工作,会同有关主管部门联合审批发布部分省级专项规划,负责其他专项规划、区域规划、地方中长期规划等与省中长期规划的衔接,组织拟订区域协调发展及云南省推进西部大开发的战略、规划和重大政策,拟订城镇化发展战略和重大政策,负责地区经济协作的统筹协调。
(八)承担重要商品总量平衡和宏观调控的责任,按照规定权限编制重要农产品、工业品和原材料进出口总量计划并监督执行,根据经济运行情况对进出口总量计划进行调整,拟订重要商品储备规划,负责组织重要商品的收储、动用、轮换,会同有关部门管理粮食、食用油、猪肉、食糖、化肥、成品油等储备。
(九)负责社会发展与国民经济发展的衔接,组织拟订社会发展战略、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参与拟订人口和计划生育、科学技术、教育、文化、卫生、民政等发展政策,推进社会事业建设,研究提出促进就业、调整收入分配、完善社会保障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协调社会事业发展和改革中的重大问题。
(十)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综合分析研究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组织拟订发展循环经济、能源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规划及政策措施并组织实施,参与编制生态建设、环境保护规划,协调生态建设、能源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的重大问题,综合协调环保产业和清洁生产促进有关工作,负责节能减排的综合协调和项目申报、资金争取等工作,综合分析气候变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组织拟订应对气候变化重大战略、规划和重大政策。
(十一)起草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有关法规草案,拟订有关政策,参与非公经济发展政策的制定,按照规定指导和协调招投标工作。
(十二)组织编制交通战备、国民经济动员规划、计划,研究交通战备与交通建设的关系,研究国民经济动员与国民经济、国防建设的关系,协调有关重大问题,组织实施交通战备、国民经济动员有关工作。
(十三)负责云南省参与国际区域合作项目的协调指导工作,拟订参与国际区域合作的中长期规划和具体政策措施。
(十四)承担云南省国防动员委员会有关具体工作和云南省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云南省西部大开发领导小组、云南省民航工作领导小组、云南省“兴边富民工程”领导小组、云南省铁路建设领导小组的具体工作。
(十五)承办云南省人民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

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政府机关

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是云南省人民政府组成部门,为正厅级。

中共云南省委财经委员会办公室设在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设置中共云南省委财经委员会办公室秘书处,负责处理中共云南省委财经委员会办公室日常事务。

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贯彻落实党中央、省委关于发展改革工作的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坚持和加强党对发展改革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主要职责是:

(一)拟订并组织实施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牵头组织统一规划体系建设,负责规划编制的综合管理。负责省级专项规划、区域规划、空间规划与省级发展规划的统筹衔接。起草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有关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草案。

(二)提出云南省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总体目标、重大任务及有关政策的建议。组织开展重大战略规划、重大政策、重大工程等评估督导,提出有关调整建议。

(三)统筹提出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目标,监测预警宏观经济和社会发展态势趋势,提出宏观调控政策建议。综合协调宏观经济政策,牵头研究宏观经济应对措施。调节经济运行,协调解决经济运行中的重大问题。参与拟订全省财政政策和土地政策。

(四)指导推进和综合协调经济体制改革有关工作,提出有关改革建议。牵头推进全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协调推进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推动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和现代市场体系建设,会同相关部门组织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协同推进优化营商环境有关工作。

(五)提出全省利用外资和境外投资的战略、规划、总量平衡和结构优化政策的建议,会同有关部门提出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修订建议。承担全口径外债管理有关工作。

(六)负责投资综合管理,拟订全省固定资产投资总规模、结

构调控目标和政策,会同相关部门拟订政府投资项目审批权限和政府核准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目录。安排中央分配的财政性建设资金和省级财政性建设资金,按照规定权限审批、核准、审核重大建设项目。规划重大建设项目和生产力布局。拟订并推动落实鼓励民间投资政策措施。

(七)推进落实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和重大政策,组织拟订有关区域规划和政策。统筹推进实施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组织拟订和实施老少边贫及其他特殊困难地区发展规划和政策,组织实施易地扶贫搬迁等。统筹协调区域合作和对口支援工作。组织编制并推动实施新型城镇化规划。

(八)组织拟订全省综合性产业政策。协调一二三产业发展重大问题并统筹衔接有关发展规划和重大政策。协调推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组织拟订并推动实施服务业及现代物流业战略规划和重大政策。综合研判消费变动趋势,拟订实施促进消费的综合性政策措施。

(九)推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会同有关部门拟订全省推进创新创业的规划和政策,提出创新发展和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的政策。会同有关部门规划布局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组织拟订并推动实施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政策,协调产业升级、重大技术装备推广应用等方面的重大问题。加强产业技术领军人才队伍建设。

(十)跟踪研判有关风险隐患,提出有关工作建议。负责重要商品总量平衡和宏观调控。会同有关部门拟订省储备物资品种目录、发展规划。

(十一)负责全省社会发展与国民经济发展的政策衔接,协调有关重大问题。组织拟订全省社会发展战略、总体规划,统筹推进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出促进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牵头开展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十二)统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工作,拟订和组织实施绿色发展有关战略、规划和政策,推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改革,协调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能源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等工作。提出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政策措施,综合协调环保产业和清洁生产促进有关工作。提出能源消费控制目标、任务并组织实施。

(十三)会同有关部门拟订推进全省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协调发展的战略和规划,协调有关重大问题。组织编制国民经济动员规划,协调和组织实施国民经济动员有关工作。

(十四)贯彻实施国家和省有关价格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提出年度价格总水平调控目标及价格调控措施并组织实施,管理国家和省列名管理的重要商品、服务价格,按照规定承担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管理和收费标准调整工作,监测实行市场调节价的商品服务价格,按照规定承担政府定价项目成本调查监审及管理、价格认定、价格公共服务等有关工作。

(十五) 统筹推进“数字云南”建设,组织实施大数据战略,协调推进数字经济发展。推进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数字枢纽建设。研究拟订数字经济发展规划、重大项目、产业布局、支持政策等,协调推进各项任务分解落实。组织开展考核评价工作。

(十六)统筹协调公共资源交易有关工作,负责招投标行业管理、整合建立统一规范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有关工作。拟订公共资源交易的有关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草案,协调、指导、监督各地区各部门执行公共资源交易法律法规和开展工作情况,提出公共资源交易重大问题的政策建议。

(十七)牵头推进实施“一带一路”及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承担统筹协调“走出去”有关工作。拟订并组织实施参与国际区域合作、沿边开发开放、连接南亚东南亚大通道建设发展战略、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

(十八)承担云南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云南省建设中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领导小组、云南省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工作领导小组、云南省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领导小组、云南省西部大开发领导小组、建设“数字云南”领导小组、云南省兴边富民工程领导小组、云南省县域经济发展领导小组、云南省应对气候变化及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云南省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协调领导小组等有关具体工作。

(十九)统一领导和管理省能源局,管理云南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

(二十)完成省委、省政府交办的其他任务。

深圳市康达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企事业单位

深圳市康达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创立于1979年,前身为深圳市养鸡公司。康达尔发展至今已形成集低碳都市农业、公用事业、房地产、金融投资等多种产业于一体的多元化集团公司,业务内容包括:种猪、肉猪养殖与销售,种鸡、肉鸡养殖与销售,猪肉与鸡蛋等生鲜农产品销售,饲料生产与销售,交通运输,自来水供应,房地产开发,物业管理、金融投资等。1994年11月公司股票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股票代码:000048),注册资本为39,077万元。

1979年深圳特区刚刚创建,为满足深圳人的菜篮子和毗邻的香港市场对活鸡的需求,经深圳市政府批准,康达尔的前身——深圳市养鸡公司成立。

随着养殖业的高速发展,沿产业链拓展成为公司进一步发展的方向,在此环境下,康达尔对饲料加工业的涉足应运而生。康达尔注入了巨资加速发展饲料业务,产品逐步覆盖了华南、西北、中原、东北、香港等地区。现康达尔饲料已实现全国布局,建立了广东东莞、陕西高陵、河南孟州、湖南邵阳、安徽萧县五大饲料生产基地,年总生产能力已超过90万吨。

基础产业的形成,使企业的实力进一步增强,康达尔开始拓展业务范畴,积极参与深圳市的交通运输、城市供水以及房地产建设等领域,先后组建了康达尔房地产公司,康达尔运输公司,控股深圳市布吉供水公司。自此,康达尔营业范围由原来单一的养殖、饲料业逐步扩展到房地产、运输、供水、商贸、食品加工等行业,从此走上了集团化集约经营之路。


北京千喜鹤食品有限公司 官网

北京千喜鹤食品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7月,注册资金4.8亿元人民币,年设计屠宰生猪200万头,是北京市人民政府确定的大型生猪屠宰加工企业,是集生猪养殖、屠宰、冷鲜猪肉、冻品及副产品生产加工、物流配送、仓储及销售等为一体的现代化大型食品企业。公司全部引进世界先进生猪屠宰设备,屠宰车间全套引进德国伴斯屠宰生产线,分割车间均引进韩国好烤克分割生产线。公司按照循环经济理念进行设计和HACCP、ISO14000等管理体系实行全过程控制,采用先进的CO2窒晕、立式蒸汽烫毛、感应式火焰燎毛、超声波清洗、自动回钩系统等设备,实行同步检疫、二段冷却排酸和精细分割、冷链运输、配送销售等先进工艺流程。建有现场监控系统、生猪溯源系统和现代化实验室,对危害物进行全面检测。通过以上一系列质量保证体系和措施,确保产品质量合格。

全球公共数据开放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