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为社会化天使众创(异合)联盟旗下创业项目!
  登陆 | 注册
城市查找人民政府

按时间点击量收藏量支持率猜你喜欢

吴江区政府大数据

吴江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的美誉,公元909年建县,区域总面积117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31.26万,下辖黎里、盛泽、七都、桃源、震泽、平望、同里7个镇和松陵、江陵、横扇、八坼4个街道,拥有1个国家级开发区(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2个省级高新区[汾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吴江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筹)]、1个省级旅游度假区(东太湖生态旅游度假区),是苏州主城区面积最大的板块。吴江区位优势独特,既是苏、浙、沪两省一市的地理交界处,又是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中心区域。

  吴江历史底蕴深厚、人杰英才荟萃。吴江历史悠久,文物古迹众多。拥有同里退思园、大运河吴江段、吴江运河古纤道三处世界历史文化遗产和同里、黎里、震泽三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以及10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吴江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丰富。孕育了蚕桑丝绸文化、水乡古镇文化、千年运河文化、莼鲈诗词文化、国学文化和江村富民文化等一大批特色鲜明的文化资源。吴江英才荟萃,历史名人辈出。拥有140多位著名人物,如春秋时期的范蠡,唐代文学家陆龟蒙,清代天文学家王锡阐,辛亥革命风云人物陈去病,爱国诗人柳亚子,社会学家费孝通,“中国核司令”程开甲等。国学大师南怀瑾晚年定居吴江,太湖大学堂已成为国学文化重要传承传播地。

  吴江生态环境优美、水乡气质浓郁。吴江地处江南水乡,拥有独特的水乡风貌。区内河道纵横交错,湖泊星罗棋布,水域面积267平方公里,占全区总面积的22.7%,传统民居依水而建、错落有致、粉墙黛瓦,具有浓厚的水乡韵味,是历代文人墨客和朝野名士钟爱之地。全区森林覆盖面积达34.08万亩,林木覆盖率、自然湿地保护率分别达20.04%和70.6%,享有“一类空气、二类水质”的美誉,是独具魅力的旅游度假胜地。近年来,吴江深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结合示范区“一河三湖”保护建设,深入实施太浦河“蓝带计划”,加快推进太浦河绿廊建设,太湖、京杭大运河、元荡、汾湖等生态屏障勾勒出一幅美丽的生态画卷。创新开展治违、治污、治隐患“三治”工作,统筹推进“263”“331”“散乱污整治”等行动,全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污染攻坚战,田林共生、蓝绿交织的生态格局持续巩固。7个“十三五”地表水环境质量国省考断面优Ⅲ比例85.7%,2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获评首批省级生态文明示范县(市、区)。

  吴江产业基础雄厚、发展动能强劲。吴江产业特色鲜明,集聚程度高,拥有丝绸纺织、电子信息两个千亿级产业,以及光电缆、装备制造两个500亿级产业,区内化纤产量占全国的1/10,光纤光缆产量占全国的1/3,电梯产量占国内品牌的1/6。近年来,吴江聚焦实体、稳打稳扎,坚持以智能化改造、信息化融合着力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经济发展动能加速转换、发展质效显著提升。2019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58.16亿元,同比增长5.7%(下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23.1亿元,增长10%;工业开票销收入4956.34亿元,增长4.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83.81亿元,增长1.7%;规上新兴产业产值、先导产业产值分别为1912.67亿元、580亿元,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达52.7%、16.4%。装备制造、光电通信有望打造成千亿级产业集群。再次获评全省“促进制造业创新转型和高质量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等工作成效明显的地区”。全区民营企业注册资本超4千亿元。恒力集团位列世界500强第181位,盛虹、亨通、通鼎等4家企业入选中国企业500强,永鼎等5家企业入选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拥有上市公司16家。

   吴江改革成效明显、创新活力充足。吴江区坚持把改革创新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不竭动力,积极探索体制机制创新,持续推进科创赋能。平望镇成为全省第二批首家通过省级评估验收的单位。“网格+警格”联动融合机制在全省交流,“1+6+N”全域综合行政执法体系在苏州全市推广,建成全国首个镇级出入境分理点智慧大厅。“一窗受理、全科服务”模式实现全覆盖,长三角政务服务“一网通办”综合服务亮点纷呈。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2.9%,有效高企达628家。江苏省首家也是全国唯一由民营企业牵头建设的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国家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落户盛泽。清华汽研院、省产业技术研究院有机光电研究所等高层次研发机构加快发展,苏州大学未来校区、华为联创中心、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汾湖分中心等相继落户。全区超180家企业和项目相继承担国家级科技项目、获得国家级科技类政府奖项,拥有国家级科创园4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0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92家,国家级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46家。全区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50.53件,人才总量超30万人,其中高层次人才总量2.51万人。

   吴江融合发展提速、示范作用明显。吴江区坚持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国家战略叠加机遇,以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为契机,全力争当区域融合发展的示范。苏州湾中央商务区和汾湖高铁科创新城商务区加快建设。新引进苏州湾国际企业总部中心、中泰长三角绿色创新中心等重大项目,中车城市捷运总部基地、东华大学苏州纺织产业研究院、上海大学(汾湖)新材料研究院等项目进展顺利,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产业合作示范区(医疗器械)挂牌。出台十一条措施全力支持汾湖先行启动区建设,推进生态、创新、人文融合发展,高标准打造“江南水乡客厅”。统筹推进吴江北部“智造组团”、吴江南部“新时尚组团”、沿太湖片区高水平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沪苏湖高铁工可获批,“苏州南站”枢纽建设和通苏嘉甬高铁前期工作稳步推进。康力大道东延工程开工建设,省际“断头路”加快打通,累计开通跨省公交9条,吴江与长三角核心城市的“1小时交通出行圈”加快成形。顺利开通长三角跨省(上海、浙江)异地就医门诊直接刷卡结算。与秀洲、青浦、嘉善在产业协同、生态共保、服务共享等七个方面形成了一批实实在在的合作成果,其中联合开展巡河入选中组部编选的攻坚克难案例。

  吴江城乡协调并进、功能品质提升。吴江聚焦建设面向世界的江南水乡城市典范,顺应产业和人口向优势区域集中的客观规律,持续提升中心城区集聚度和承载力,加快推动形成美丽乡村群,擦亮具有国际标识度和城市温度的吴江名片。苏州湾文化中心、绿地中心等“新地标”于东太湖之滨拔地而起,华润万象汇、新湖广场、爱琴海购物公园等综合体引领城市生活新时尚,苏州湾体育中心、苏州湾梦幻水世界、桃源融创国际生态文旅度假区、七都“如家小镇”等项目为“乐居之城”建设增光添彩。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等统筹推进,老旧小区综合整治、水气管网改造、技防设施改造等提升工程加快推进。城市管理日趋精细,垃圾分类小区实现全覆盖。“中国·江村”乡村振兴示范区加快建设,同里北联村成功创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七都开弦弓村获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累计创建14个(2个省级、6个市级、6个区级)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试点。19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点、16个苏州市美丽乡村示范点、5个康居特色村和245个三星级康居乡村。获评全国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水平评价先进县、第二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市)。吴江现代农业产业园获评国家农村创新创业园区。“镇镇有示范路”全部落实,荣获“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称号。

  吴江民生福祉增进、百姓安居乐业。吴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坚定不移推进民生大事、关键小事,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不断增强。2019年,民生领域支出172.78亿元,增长14%,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9.2%。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5.75万元,增长8.6%。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1.84%的低位运行。居民基础养老金、企业退休人员平均基本养老金、低保标准分别提高至480元/月、1943元/月、995元/月。灵活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险国家级试点深入推进。在全市率先实现定点医疗机构异地就医联网结算全覆盖,社会医疗救助和大病保险政策全面接轨苏州。率先实现所有持证残疾人居民医疗和居民养老保险全覆盖。期末公积金缴存人数达28万人。苏州中学苏州湾学校开工建设,北大新世纪苏州外国语学校落户,苏州市第九人民医院、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吴江院区投入运营。成功创建“中国曲艺之乡”。环太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全国青少年帆船联赛、同里天元赛、汾湖攀岩赛等10余项国际国内重大体育赛事竞相绽放光彩,“10分钟体育健身圈”建设完成布局。群众安全感达98.7%,法治建设满意度位居同类城市前列。


点击量( )

收藏( )

推荐( )

发布时间:

相城区政府大数据

2001年2月28日,经国务院批准,原吴县市撤市分设相城区和吴中区。相城,因2500年前春秋吴国大臣伍子胥在阳澄湖畔“相土尝水,象天法地,造筑大城”而得名,地处苏州市域地理中心,面积489.96平方公里,水域面积占比近40%,下辖4个镇、7个街道、1个国家级经开区、1个省级高新区、1个高铁新城和1个省级旅游度假区,常住人口73.7万余人、户籍人口44.8万人。

相城是文化悠久生态宜居的水乡。这里不仅孕育了吴门画派代表人物沈周、通俗文学之父冯梦龙等,还煅烧出专供皇家建筑的御窑金砖,织造出紫禁城里的龙袍御衣,是兵圣孙武的终老归隐地、一代奇僧姚广孝的出家地、商圣范蠡的隐居地,更与草鞋山毗邻,拥有稻作文化的诸多印记。区内建有苏州第二图书馆、苏州第二工人文化宫、苏州御窑金砖博物馆、孙武纪念园等一批文化地标建筑。相城水乡特色鲜明,东拥阳澄湖、西临太湖,拥有超过一半的阳澄湖水面,还有盛泽湖、漕湖、春申湖、京杭大运河等湖泊河流交相辉映,境内共有9个湖泊,大小河流1101条,建成了虎丘湿地公园、荷塘月色湿地公园、中国花卉植物园、盛泽湖月季公园等10个特色公园,规划建设中的相城中央公园总面积达21.7平方公里,是国内平原陆地最大的城市公园。这里自然物产丰富,阳澄湖大闸蟹扬名海内外,素有“中国清水大闸蟹之乡”美誉,获得过“中国民间文艺之乡”“中国曲艺之乡”“全国文化先进区”和“国家生态区”等称号。当前,相城高起点规划建设城市配套功能,加快规划建设一批高端国际人才公寓、国际商业街区、国际学校等,出台了工业经济、服务业、商务、文化体育旅游、质量品牌建设及知识产权、科技创新、科技金融、人才引领8项高质量发展和开放再出发等一系列具有吸引力的激励扶持政策,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内外优秀企业和人士前来投资兴业。

相城是产业发展势头强劲的城区。自建区以来,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3倍,年均增长15.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46.5倍,年均增长23.9%。2019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90.08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0.05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20.35亿元,分别增长5.4%、10.6%和9.7%。综合实力位居全国百强区前30、科技创新百强区第14位。2017年以来,相城确立了“以研发产业为主,配套部分高端制造业”的产业发展思路,先后引进一大批高科技产业项目,总投资达3097亿元,其中超10亿元项目92个。引进了长三角数字货币研究院、长三角先进材料研究院、海鹰空天材料苏州研究院等重大研发载体。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建立了上海虹桥数字经济创新产业园(相城大厦)。推动传统产业园向国际研发社区转型,加速12个特色国际研发社区建设。加快产业国际化,推进建设中日(苏州)智能制造产业合作示范区、中荷(苏州)科技创新港等国际产业合作园区建设。全力打造未来产业创新高地,已集聚大数据、工业互联网、科技金融、智能驾驶、先进材料、生物医药等企业967家。

相城是交通区位优势明显的枢纽。这里位于长三角核心区域,是苏州对外的重要枢纽地、市级功能的核心拓展区,也是长三角一体化、扬子江城市群两大区域发展战略的重要节点,构筑了便捷的现代化交通网络体系。从位于苏州高铁新城的京沪高铁苏州北站出发,4小时可抵北京、50分钟可到南京、20分钟即达上海。当前,相城正在积极抢抓新一轮城铁大发展机遇,加快构建京沪高铁和即将建设的通苏嘉甬高铁、苏锡常城铁和如通苏湖城铁黄金“双十字”枢纽,承接虹桥枢纽覆盖至苏州北站枢纽,联合打造长三角国家级高铁枢纽,目标建成现代化国家级综合交通枢纽。相城东西两翼分布两座具有同城效应的国际机场,从这里开车20分钟到苏南国际机场、50分钟到上海虹桥国际机场,空铁一体的交通条件,让相城成为了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和长江经济带“三圈一带”全国经济发展版图中的重要节点。沪宁高速、苏嘉杭高速、苏州绕城高速贯穿相城,区内有8个高速公路道口,任意地点10分钟左右可上高速。苏州轨交2号、4号线,已开工建设的7号线、8号线,以及人民路、广济路、312国道、524国道、228省道和正在建设的春申湖快速路等实现了相城与苏州古城、工业园区的无缝对接。

相城是规划引领充满活力的热土。当前,相城正高起点谋划未来,确立了“12345”战略思路、“三超一高”赶超目标。牢牢把握“大苏州新中心”发展定位,结合区国土空间(2035)规划,构建战略规划、产业规划、城市规划、专项规划深度融合体系,推动相城打造生态宜居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城市枢纽中心、未来活力中心。实施“五大功能片区”战略规划,强化阳澄生态新区(高铁新城)片区核心功能,更好发挥经开区、高新区、生态旅游度假区与周边区域带动互促效应。面向2035,聚力发展“大研发、大文化、大健康”三大产业,全力打造“3+6”现代产业体系。在相城的核心区——阳澄生态新区(高铁新城)片区,占地10平方公里的长三角国际研发社区已经启动建设,目前已引进高科技研发项目560多个、高层次人才近2000人、大院大所创新平台28个。计划5年左右完成建设,5至8年完成入驻,集聚10万以上高科技研发人才,建成一个以人为本、国际顶级的研发社区,推动相城打造产城融合样板区、长三角一体化创新发展先导区。


点击量( )

收藏( )

推荐( )

发布时间:

吴中区政府大数据

吴中区地处苏州市域地理中心和长江三角洲经济圈腹地,北与苏州古城、工业园区、高新区接壤,南临吴江区,东接昆山,西衔太湖,与上海、杭州、南京均在2小时交通圈内。全区拥有陆地面积745平方公里,太湖水面1486平方公里,占太湖面积的五分之三;下辖1个国家级太湖旅游度假区、1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1个国家级农业园区、1个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及7镇7街道;户籍人口70.5万。

作为吴文化的发源地,吴中区孕育了兵圣孙武、草圣张旭、塑圣杨惠之、绣圣沈寿、北宋著名政治家范仲淹、主持营造北京故宫的建筑大师蒯祥等一大批历史名人。既是全国文化先进区、全国文物先进区、江苏省体育强区和首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首批江苏省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示范区,也是首批“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之一。全区现有3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5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12处中国传统村落,2个江苏省历史文化名镇,7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全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共有57项,其中世界级1项,国家级3项,省级18项。

作为“太湖最美的地方”,吴中区坐拥60%的太湖水域、40%的太湖岸线、80%的太湖山峰与岛屿。既是国家级生态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的首批联系点,也是全国文明城市(区)。全区拥有1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1个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1个国家5A级景区、5个国家4A级景区、1个国家地质公园、2个国家生态湿地公园、2个国家森林公园、7个国家农业旅游示范点、4个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村、1个省级自然保护区,开放景点多达60余个。

近年来,吴中区紧紧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力以赴推进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补短板等工作,经济社会保持健康稳定发展态势。2019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78.72亿元,增长6.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75.63亿元,增长9.3%;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404.2亿元,增长4.5%,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565.68亿元,增长1.8%。

目前,吴中区已有40多个国家(地区)投资的1227家外商投资企业,实际使用外资累计超过90亿美元,包括惠氏、大众、爱信AW、伟创力、永旺、三洋、松下、日立、可口可乐等18家世界500强企业在吴中发展壮大。累计培育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功能性机构4家,外资研发中心5家。2019年全区完成注册外资15.9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3.8亿美元,进出口81.6亿美元,其中出口57.5亿美元。


点击量( )

收藏( )

推荐( )

发布时间:

虎丘区政府大数据

苏州高新区(虎丘区)位于苏州城西部,总面积223.36平方公里,辖浒墅关镇、通安镇和狮山街道、横塘街道、枫桥街道、镇湖街道和东渚街道,下设江苏省苏州浒墅关经济技术开发区、苏州科技城、苏州高新区综合保税区、苏州西部生态旅游度假区。

苏州高新区地势西高东低,吴淞标高4.88m-5.38m,土质粘性,地耐力强,地质稳定。属亚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春秋短,冬夏长,四季分明,全年气候温和湿润,年平均温度17.7摄氏度。区域交通十分便利,距上海虹桥国际机场90公里、浦东国际机场130公里,距上海港100公里、张家港港口90公里、太仓港70公里、常熟港60公里。沪宁高速公路、312国道、京沪铁路、京杭大运河和绕城高速公路从境内穿过。

1992年2月前,苏州高新区无独立的行政辖区。

1992年3月,新建的苏州河西新区开始代管原属苏州市郊区横塘乡的永和、星火、曙光、落星、何山、狮山6个行政村。区域范围:东濒京杭大运河;南抵向阳河、横塘乡北界;西达狮子山、何山;北接吴县枫桥镇南界。区域面积6.8平方公里。

1992年11月,苏州河西新区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993年4月2日,苏州河西新区改称苏州新区。苏州新区代管的区域范围扩大至原吴县枫桥镇的徐何、典桥、金庄3个村,木渎镇的兴隆、新升、明星、石城4个村和郊区横塘乡的黄山村。区境四至:东濒京杭大运河;南接向阳河、横塘乡北界和吴县木渎镇长浜、沈巷等村;西临木渎镇白塔、南浜、金山3村和吴县枫桥镇支英村;北连枫桥镇支津、毛家、木桥、合利4村。区域面积16.8平方公里。

1994年6月10日,吴县的枫桥镇,木渎镇的兴隆等4个村和郊区

横塘乡的永和等7个村划归苏州市管辖。由苏州新区管理委员会行使行政管理职能。辖区范围:东与京杭大运河相临;南与向阳河、横塘镇北界和吴县木渎镇长浜、沈巷、天平诸村接壤;西与吴县藏书乡的五峰、天池、篁村3个村和郊区浒墅关经济开发区的鹿山、石羊2个村相连;北与浒墅关经济开发区的五图、塘西、红星、长亭4个村毗邻。境域面积52.06平方公里。

2002年9月,苏州市委、市政府对新区、虎丘区、相城区、吴中区等进行了区划调整,将虎丘区虎丘镇和白洋湾街道以及横塘镇的部分村划出,由相城区和吴中区划入通安镇和东渚镇、镇湖街道,建立苏州高新区、虎丘区。区划调整后的苏州高新区、虎丘区东临石湖和京杭大运河,与沧浪区友新街道,金阊区三元街道、白洋湾街道以京杭大运河为界,与金阊区虎丘街道,相城区黄桥街道的青台、民安、大庄、陈旗、下庄5个村毗邻;南与吴中区越溪街道的莫舍、张宅、吴山、张桥4个村,木渎镇的金山、天平2个村,藏书镇的五峰、天池、篁村、官桥等村,光福镇的枫浜、浩度、安山等村接壤;西及西北濒太湖;北与相城区黄埭镇的长泾、潘阳2个村,东桥镇的方桥、埝桥、桑浜、罗埂、矫埂等村,望亭镇的堰头、华阳、巨庄、吴泗泾、孟河等村毗邻。

开发建设以来,苏州高新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不仅成为苏州经济的重要增长极、自主创新的示范区和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基地,而且成为苏州现代化都市的有机组成部分和最繁华的金融商贸区之一。2019年,苏州高新区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77.24亿元,较上年增长5.5%,其中服务业增加值684.46亿元,占GDP比重49.7%,较上年末提升10.2个百分点。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68.6亿元,较上年增长6.0%;完成规模以上工业产值3125.88亿元,其中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60.5%,较上年提高2.4个百分点。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70.47亿元,较上年增长6.2%,其中工业投资71.467亿元,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79.8%。完成进出口总额419.78亿美元,其中出口额277.95亿美元。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7.04亿元,较上年增长5.8%。完成实际使用外资5.3亿美元,较上年增长21.8%。

高新区先后引进南京大学苏州校区、南航苏州研究院等院所机构,狮山商务创新区加快筹建,浒墅关地区整合发展有序推进,狮山广场等重点项目加快建设,“苏州中日创新谷”项目启动建设,“中日绿色产业创新合作示范区”签约落地。主动融入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推进“上交所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基地”等平台建设,30个长三角地区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一网通办”。抢抓“一带一路”倡议机遇,印尼吉打邦产业合作园获评省级境外经贸合作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产值930亿元,医疗器械产业产值增速20%,南京大学苏州校区周边基础设施开工建设,NGK环保陶瓷第二工厂投产,中移动苏州研发中心二期、新三板产业园投入使用。24个市重点项目当年完成投资219.8亿元。新增市级总部经济企业5家,数量列全市第一。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39.8%。关停淘汰低端产能企业64家,盘活低效工业用地166.67公顷。

高新区被评为“2018年度全省营商环境先进区”“全省营商环境先进开发区”。接下来,高新区将按照省委常委、市委书记蓝绍敏在高新区调研时的指示要求,动员全区上下以“效率提升年”为抓手,推进项目再突破,在苏州建设“现代国际大都市、美丽幸福新天堂”的进程中扛起高新区担当,确保实现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力走在全国高新区高质量发展前列。


点击量( )

收藏( )

推荐( )

发布时间:

姑苏区政府大数据

姑苏区成立于2012年10月26日,由苏州原平江、沧浪、金阊三个老城区合并而成,总面积83.4平方公里,包含14.2平方公里古城全部,户籍人口73.5万,常住人口95.8万。姑苏区是全国首个也是唯一一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设保护区党工委、管委会,是省委、省政府派出机构。姑苏区与保护区实行“区政合一”管理体制,共设党政职能机构28个,另设纪检监察机关1个。下辖8个街道,169个社区和4个行政村。

2019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01亿元,增长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3.61亿元,同口径增长2.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236.79亿元;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16.80亿元,同比增长5%。

姑苏区是苏州的政治、教育、文化、旅游中心,也是苏州历史最为悠久、人文积淀最为深厚的中心城区,具备以下三个区域特点:一是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作为吴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姑苏古城有着2500多年的悠久历史,有平江路、山塘街等2条历史文化名街,基本保持着古代“水陆并行、河街相邻”的双棋盘格局和“小桥流水、粉墙黛瓦、古迹名园”的独特风貌。沧浪亭、狮子林等8处园林和大运河5个核心点段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各级文物保护单位174处,其中国家级24处、省级37处;控保建筑255处和古构筑物790处;现有松鹤楼等“中华老字号”30家,昆曲、苏绣、苏扇、玉雕等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06项,其中世界级4项,国家级18项,省级17项。二是城市核心功能完备。作为苏州的政治、文化、旅游和商贸中心,姑苏区区位优势明显,具备高铁、高速、轨道交通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苏州博物馆、苏州中学、苏州大学附属医院等优质文化教育、医疗卫生机构集中。随着产业“退二进三”步伐加快,经济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姑苏区已从传统工业区转型为服务业强区,截至目前,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90.4%,列全市首位。现有企业市场主体7.8万户,主板上市企业1家,新三板上市企业17家,国家、省级科技创业园8个,市场活力不断释放,创新创业氛围浓厚。三是民生社会事业扎实。长期以来,姑苏区主动对标国际先进水平、一流标准,以“绣花”精神推进民生服务供给精细化、精准化,扎实做好老人助餐服务、农贸市场改造、公共厕所提升等民生实事,不断深化基层网格治理,探索更多可复制借鉴的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姑苏模式”,打通服务群众“末梢神经”,致力于把姑苏打造成最有温度、人人向往的人居首选地。

2020年,围绕苏州市委“现代国际大都市、美丽幸福新天堂”城市发展蓝图,姑苏区致力推动经济发展再突破、古城保护再升级、城市建管再加速、民生福祉再提升、社会稳定再夯实,加快打造历史文化名城“硬核”,在苏州争当“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先行军排头兵中扛起姑苏担当。


点击量( )

收藏( )

推荐( )

发布时间:

宜兴市政府大数据

宜兴市,简称宜,古称“荆邑”、“阳羡”,位于江苏南部,太湖西岸。中国著名陶都。宜兴素有“陶的古都,洞的世界,茶的绿洲,竹的海洋”之称。宜兴是“紫砂壶”原产地,拥有石灰岩溶洞80多个,茶园3500余公倾,竹海纵横八百里。宋代大诗人苏东坡在宜兴留下“买田阳羡吾将老,从初只为溪山好”的诗句。宜兴人文荟萃,诞生了4位状元、10位宰相、26位两院院士,被誉为院士教授之乡。宜兴文化属吴越文化,宜兴人属江浙民系使用吴语。宜兴是中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县级市之一,连续多年被评为福布斯中国大陆最佳县级市。在经济、文化、商贸、会展、服务业和城市建设等领域成就显著,一直处于中国县级市的前列,同时也是中国大陆拥有豪车数量最多的县级市。2011年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2015年位居中国百强县市第六名。

行政区划宜兴有1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1个国家级环保科技工业园、2个省级开发区、14个镇、5个街道,有216个行政村、93个社区。宜兴市辖5个街道:宜城街道、屺亭街道、新街街道、新庄街道、芳桥街道。其中,屺亭街道委托宜兴经济开发区管理;新街街道委托环科园管理。14个镇:丁蜀镇、张渚镇、西渚镇、太华镇、徐舍镇、官林镇、杨巷镇、新建镇、和桥镇、高塍镇、万石镇、周铁镇、芳桥镇、湖父镇。其中宜兴城区人口包括宜城街道和丁蜀镇。


点击量( )

收藏( )

推荐( )

发布时间:

  • 【广告说明广告

    点击查看详情】

优品推荐

达人在线

全球公共数据开放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