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为社会化天使众创(异合)联盟旗下创业项目!
  登陆 | 注册
省自治区查找技术学院

按时间点击量收藏量支持率猜你喜欢

北大机电学院大数据

机电学院前身是1954年创建的北京工业学院第二机械系,曾先后命名为力学工程系(八系)、机电工程系(八系)、机电工程学院等,2008年12月调整成立机电学院。

  学院现有教职工221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3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2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3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5人。全院目前具有正高级技术职务62人,副高级技术职务70人。有教育部“长江学者”创新团队1个,“国防科技创新团队”3个。参与“复杂介质/结构的动态力学行为”国家自然科学创新群体建设。

  学院主持建设有兵器科学与技术、安全科学与工程两个一级学科,以及机械电子工程、工程力学两个二级学科。兵器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在2008、2012年学科评估中全国排名第一。学院设有6系3所,有3个公共实验中心和7个专业实验室,拥有以爆炸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机电动态控制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仿生机器人与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工信部安全与防护协同创新中心为代表的多层次实验体系。

  学院主持建设的本科专业共有7个,按两大类招生。武器类专业包括武器系统工程、弹药工程与爆炸技术、特种能源技术与工程、安全工程、工程力学;机电类专业包括机械电子工程、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其中,弹药工程与爆炸技术、特种能源工程与烟火技术、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为国防科工委重点建设本科专业;弹药工程与爆炸技术、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为首批入选卓越工程师培养的计划专业;安全工程专业是国防科工委紧缺专业,2016年通过专业认证。

  学院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近年来承担了多项国家重大和重点科研项目,包括:863、9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等。学院在圆满完成上述任务的同时,也取得了一批高水平、有影响力的科研成果。5年来已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30余项,年均科技经费投入已突破2.5亿元。2015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大阅兵仪式上有14种“撒手锏”武器装备是由机电学院研制或基于学院技术研制的。

  截至2016年12月,学院有在校本科生910名,硕士研究生580名,博士研究生505名,每年招收本科生220人,硕士生220人,博士生100人。学院非常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在2016年“第九届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上获得“最佳创意项目”和“我最喜爱的项目”最高奖。学生科技作品在2009年、2013年全国“挑战杯”中分别获得一等奖、三等奖,在2010年全国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中获得一等奖。2014年,学院科普支教团获得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称号。

  纵观学院六十多年的发展过程,从诞生之日起,学院形成了“献身国防、勇于创新、团结奋进、教书育人”的优良传统,培育了一批批青年优秀人才,结出了一批批丰硕的研究成果,在我国高等教育、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发展史上,留下了一个个精彩的印记。


点击量( )

收藏( )

推荐( )

发布时间:

福建技师学院大数据

福建技师学院(福建省高级技工学校)是由福建省政府批准设立的省属公立技工院校,创办于1979年,隶属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是我省唯一一所省级技师学院。1995年至今连续10届28年获省级“文明校”称号,是全省唯一获此殊荣的技工院校。2012年6月被教育部、人社部、财政部批准为第二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项目建设单位,2015年11月通过国家级验收。2012年9月被人社部、财政部批准确认为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项目建设学校, 2014年11月通过国家级验收。2016年2月被省教育厅、财政厅、人社厅批准确定为福建省示范性现代职业院校建设工程项目建设校,规划建设现代智能制造和加工技术、现代交通两个重点专业群。2019年3月,被省工信厅认定为校企共建职业教育制造智能实训基地。2019年5月,再次被人社部确立为“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2021年6月,我院“新餐饮服务”、“新一代信息技术”两个专业群成功入围福建省教育厅的“福建省高水平职业院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简称:双高)立项建设高水平中职专业群,分列A类和B类。

学院坐落于福州市西郊闽江之畔,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环境优美,景色宜人。学院现有两个校区,其中:荆溪校区占地约125亩,建筑面积约6万平方米;南屿校区-电子信息产业学院(由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与福建省电子信息集团共同创办)占地20亩,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目前在职教职工200多人,中高级职称教师达69%,双师型教师占85%。正高级职称2人,副高级职称69人,中级职称57人。目前在校生近5000人,年社会培训量达3000人。

建有教学大楼、实训中心、学生公寓、田径运动场、篮球场、羽毛球场、形体房、画室、电子图书馆、礼堂、心理咨询室等教学、活动场所,设施齐全。设有基础教学部、智能制造系、交通工程系、财经信息系4个院系,开设智能制造、交通运输、财经信息、幼教服务等4大类20多个专业(工种),其中模具设计与制造、数控机床加工、工业电气自动化为省级精品专业,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和数控加工两个专业为国家人社部一体化教学改革试点专业。建有“福建省·德国莱法州·西门子”先进工业自动化技术实训示范中心、DMG数控加工实训示范中心、机加工实训中心、楼宇智能实训中心、电工电子实验室等;设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站,实训设施价值近6000万元。

学院开设中职部和高职部,致力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和输送紧缺的技师、高级技工等高技能人才,实现学院“做精做强”的战略发展目标。近年来学院以“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精神为指导,进一步完善竞赛管理体系,积极鼓励广大师生参与职业技能竞赛,培养了一大批技能出众的学生,竞赛成绩进步明显,2018至2020三年内,在电气类、信息类、电商类、3D打印技术、新能源汽车等国家级、省级的一类、二类职业技能竞赛以及行业赛中,共取得了7个一等奖、15个二等奖、28个三等奖的成绩。

经过40多年的探索积淀,学院走出了一条专业精深、订单培养、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特色办学之路,努力打造“福建技师的摇篮”。近万名学子从这里展翅腾飞,走向全省各行各业,他们大都已成为生产建设的骨干,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历年毕业生就业率超过98%,社会认可度不断提高。

点击量( )

收藏( )

推荐( )

发布时间:

海南机电学校大数据

58年前,海南省机电工程学校创建于人杰地灵的万宁龙滚镇。春去秋来,几易校址,几更校名,这所历经岁月洗礼的学校,半个多世纪以来,与海南经济和社会发展同频共振。行走在阳光之下,沐浴着椰风海韵,置身于碧海蓝天,“机电人”拥有了阳光一样明亮的追求,大海一样宽敞的胸怀。58年来,办学经验的积淀,校园文化的传承,为这所学校一步一个脚印的发展,夯实了坚固的基础!

学校已发展成“一校三区”的办学新格局:在校生人数近5000人,校园总面积420亩,学校开设了汽车、机电、电子电工、计算机、建筑等五大类38个专业。汽车运用与维修、机电技术应用、电子电器应用和计算机应用专业已办成全国性示范专业。现代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彰显出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

作为海南省首批国家重点中专学校,首批国家中等职业改革发展示范校,海南省机电职业教育集团的“龙头校”,为服务海南产业升级,国际旅游岛建设,发挥着骨干和积极的的推动作用。

毕业生供不应求,连续多年就业率高达96%以上。近几年来,学校组织学生参加全省、全国技能大赛,均获得优异成绩,其中参加全省技能大赛共获得一等奖116个,二等奖96个,三等奖117个;参加全国技能大赛共获得一等奖5个,二等奖13个,三等奖34个。

由于办学业绩突出,学校被评为“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全国机械行业骨干职业院校”、“全国青少年道德培养实验基地”、“中央职业教育实训基地”、 “海南省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单位”、“海南省首届职业教育杰出创业人才培养学校”、“海南省德育教育示范基地”、“海南省高技能人才考核培训基地”、“海南省文明礼仪示范学校”、“海南省依法治校示范学校”等荣誉称号。

学校依托海南产业发展,发扬国际旅游岛改革创新的精神,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确立以“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强化技能,优化学人格;校企合作,共赢发展”为核心的教书育人理念。推行“政校行企全方位联动,产学研用立体推进”的办学模式,将改革创新渗透于学校教育教学中的每个环节之中。以最恰当的方法将学生教育好、培养好,使他们掌握一技之长,并顺利地把他们送到适合他们发展的就业岗位上去。

办学模式:创新搭建专业课程立体化育人平台

近年来,学校坚持改革创新,全力推行“政,校,行,企全方位联动,产,学,研,用立体推进”办学模式,通过依托政府,紧靠行业,筑巢引凤,校友牵线架桥等多种途径,形成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学校各专业根据自身特点和拥有的社会资源,与国际旅游岛建设同频共振,不断推动师资队伍建设和专业课程改革,实行立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在学会做人,学会做事的基础上,全面发展,塑造出企业认可、产业认可、社会认可的新型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学校通过构建“核心课程+项目教学”专业课程新模式,形成“教、学、做合一”一体化教学模式,为海南职业教育发展改革,探索总结出一套全新的专业课程模式。

在教育教学中,学校认真遵循“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原则,建立了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确立了“以核心技能培养为专业课程改革主旨、以核心课程开发为专业教材建设主体、以项目教学设计为专业教学改革重点”的课程改革新思路,初步形成了“核心课程+项目教学”的专业课程新模式,开发建设16门优质核心课程和20门辅助课程。以课证融合为抓手推进双证制度的建设,课程标准涵盖职业标准。实现了学生就业与企业 “无缝对接”的完美境界。

据了解,学校教学模式采用的是当今先进的职业教学方法之一:体验学习教学(一体化教学),其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通过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动眼”,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最终使学生学会学习。

与此同时,学校十分注重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把创造发明引入课程教学,近两年内师生共完成发明108项,有52项获得国家创新发明专利。

“双师型”师资队伍:建立国际与本土紧密结合建设机制

近年来,学校加大投入教师培训经费,创立“接轨国际与适应本土相结合、课程教师与技术能手零距离、专职与兼职共发展”师资队伍建设机制。学校从德国职业院校聘请了多名有着丰富职业教育经验的专家、教授为学校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等进行师资培训。

为把德国最先进的职教精华“嫁接”到学校的教育教学中,学校先后派出110人次的专任教师到企业一线专业实践,聘请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实现了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多元化和专业化。

校企合作:搭建三大平台深化校企合作新内涵

为了充分发挥校企合作的作用,学校搭建信息交流、人才交流、物资交流三大校企合作办学平台,深化校企合作新内涵。此外,学校还以校企合作的“七个对接”为切入口,全面实现校企无缝联结。坚持“以销定产”,与岗位对接设专业;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与企业对接育人才;全面优化课程结构,与职业对接设课程;加快校内外“双基地”建设,与车间对接建基地;强化“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与企业师傅对接促师资;改革学生评价机制,与职工对接作评价;加强企业职工培训,与工种对接搞培训。不断地探索改革,让这所老校变得生机勃勃。

创新是推动海南省机电工程学校自始自终立于职业教育发展前沿的动力之魂。学校2011年率先在全国推出“百项发明创新工程”,引起全国同行的关注。此外,学校通过全力打造完善德育教育基地,使学校内涵建设不断加强,为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培养输送更多高素质“德才兼备”的创新型技能人才。

百项发明:创造引领学生创新意识

海南省机电工程学校是一所职业技术学校,现有校内汽修、机械、数控、电工电子、计算机、建筑等多个实训基地,有很强的加工制造能力。同时学校“双师型”教师达90%以上,部分教师已成为行业专家。学校还吸纳了50多位行业、企业专家和技术骨干,拥有很丰富的制造经验和加工技术。

学校从培养学生发明创新的兴趣着手,发挥他们的闪光点,挖掘出师生身上潜在的创造能力。激发学生发明创新的欲望。学校根据学科特点,结合教材内容,有意识地介绍一些当前科学的最新动态,以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

学校设立120万元专项资金,制定《百项发明创新工程实施方案》、《百项发明创新工程资金管理办法》,确保此项目顺利进行。

学校与国家专利技术(海口)展示交易中心共同在校内创建“专利博览馆”、“发明创新中心”和“发明人俱乐部”,展出已有国内外专利成果。并定期组织师生参观,在开拓学生思维的同时为百项发明创新工程在校园里创造氛围。

聘请发明人做指导专家,走进各班做发明创造宣讲课,吸收有兴趣有想法的师生,组成发明创造兴趣小组,每周定时定点进行二次专项发明创造辅导课。以点带面,在培养个别学生兴趣和成就感的同时在全校造成影响,吸收更多的学生形成良性循环。

学校定期组织发明小组成员开展“创新之旅”活动,通过参观、调研、头脑风暴等方式打破思维瓶颈。由学校组织参加国家专利技术(海口)展示交易中心举办的每年一次的专利周活动,同时参加海南教育厅组织的学校文明风采展示活动。由学生负责介绍和推广自己的样品和专利。

对“百项发明创新工程”这一特色项目扩大宣传,提高项目对海南甚至全国职业教育的影响力,真正起到辐射、示范和带动作用。

如今,该项目的建设已覆盖学校所有专业,先后有近5000名学生和200名教职工参与到此项目中来,培养了学生用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和观点看待周围的事物、激发了学生对学习新知识的兴趣。同时给教职工进行充电,激发教师应用新知识、新技能和新观点热情。通过创意到获得专利的过程增强了师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体现自身价值、培养综合能力。通过动手制作样品提高了学生的操作能力,让学生知道通过自己的行动实现理想是必要且可行的。通过对专利的宣传讲解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该项目的实施,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面进行了有意义的尝试与探索,影响广泛。2012年中国专利周发明人进校园活动在学校举办、2012国家知识产权进高校活动(海南专场)在学校举办。先后有20所省内外学校、10多家企业、3家学会针对本项目到校参观交流。《光明日报》、网易、南海网、新民网等多家媒体先后报道相关情况。

据不完全统计,该项目建设两年时间里,全校师生共完成发明创新108项,其中52项获得国家创新发明专利,制作出样品50多项。师生通过参与整个发明创造过程不仅拓宽了自己的思维方式,同时也提升了自身的综合能力,受益匪浅。

德育基地:创建特色为国际旅游岛培养德才兼备的生力军

俗话说:百年树人,德育为先。

近年来,学校始终把德育教育放在教育教学首位,不断探索校企合作、产教结合新模式下的德育工作体系,丰富德育工作内涵,创新德育工作理念和新模式。

学校先后创建了爱我专业主题馆、企业文化主题馆、模拟招聘训练馆等。将企业元素引进校园文化建设中,学校建设体现着工厂的建筑风格,管理体现着工厂的制度文化,德育体现着工人的优秀品质,课程教学体现工业的先进技术,师生关系体现工人的团结互助。学校通过结合企业生产模式,深入课程改革,提升德育效果;通过结合企业管理模式,充分发挥学校党团组织、班主任队伍、生活辅导教师队伍等德育队伍的作用,形成了全员参与德育,为学生健康成长打造良好的德育大环境。

与此同时,学校还把德育基地的12个主题馆建设延深至学校的12个班级教室中,以主题馆命名,打造班级特色管理模式。在特色班级的管理中,共同营造德育主题文化,将德育主题文化的价值观念、德育主题文化精神等逐渐融入到班级文化中。

如红色文化特色班管理结合军人管理模式,体现军人文化特征、理念、军人职业素质。以德育基地特色班级管理的理念为基础,学校与企业创办的“企业冠名班”,如与嘉华公司创办“嘉华汽车班”、与海南威隆公司合办“威隆造船班”、与丰田公司合办“丰田汽车班”等,参照德育主题文化班级管理理念,融入相应企业管理模式,体现企业文化特征、企业员工职业素养等。

如今,学校“企业冠名班”的管理模式已成为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一大亮点,《光明日报》曾在自己内部刊物《情况反映》上对学校的“企业冠名班”进行了大篇报道,引起有关领导的重视。海南省相关领导做出重要批示,要求认真总结学校经验,向全省中职学校推广。

企业文化:引领开展特色德育活动让学生健康成长

近年来,学校首先以企业文化为基础,德育基地就业创业指导中心为平台,打造班级特色管理模式。《光明日报》曾在内部刊物《情况反映》上以“让学生以主人翁的心态顺利完成职业教育学业”为题对学校的“企业冠名班”进行了深度报道。

此外,学校以企业文化为切入点,以德育基地的德育中心为平台,把各式各样的德育文化融进校园环境建设之中,文化品味在校园建设中无处不在。如锦绣中华主题馆、与法同行主题馆、心灵港湾主题馆等主题班(馆)等。学校宿舍楼被冠以“团结楼、友爱楼、礼让楼”,让德育渗透校园的每个角落。

学校还以企业文化和德育基地文化体育艺术中心为平台,以特色德育活动为载体,挖掘学生潜能,发挥德育功能。通过开展 “五修”德育。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体育活动、文艺活动,以及成立汽车维修社、搏击社等社团活动、爱心活动等,形成人人参与德育,人人在德育熏陶中健康快乐成长的和谐氛围。

德育之树常青。近年来,学校培养出的毕业生深受企业和用人单位欢迎,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6%以上。

海南省机电工程学校作为海南机电职业教育集团的“龙头校”和海南中等职业教育的“排头兵”,为海南职业教育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探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天高任鸟飞,海阔任鱼跃。海南省机电工程学校将继续高举国家示范校建设改革发展的旗帜,以工作过程行动模型为指引,以改革促发展,以发展促改革,创建现代职业教育模式,服务地方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把“以城带乡、城乡互动、城乡一体”的办学辐射格局,扩大到全省17个市县中,在发展中发挥龙头引领和示范作用,努力把学校办成学生的理想乐园、教师的幸福家园、企业的人才公园、海口的绿色花园、海南的品牌校园、国家的知名学园!

学校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坚持职业教育办学方向,面向海南省经济和行业发展办学,践行“一切为了学生成才、一切为了学校发展、一切为了教工利益”的办学理念。倡导“着眼于学生整个职业生涯,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人才培养理念。坚持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培养技能人才之路,结合专业特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面向生产、管理、建设、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尤其是近年来引入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理念和办学模式,聘请德国专家来校给学生和老师授课,将国际元素纳入学校未来的发展之中,推动海南职业教育与国际接轨。

任重而道远。海南省机电工程学校置身在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这片热土上,将责无旁贷地承担起历史赋予的神圣使命与角色,勇立海南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前沿,当好“排头兵”,为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再谱写出新的辉煌篇章。


点击量( )

收藏( )

推荐( )

发布时间:

郑州商贸技师学院大数据

郑州商贸技师学院(郑州市商业贸易高级技工学校)创建于1979年,是郑州市政府创办的公立国家级重点职业院校。学院牵头组建了河南省动漫技工教育集团,多次获得全国商业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最具特色职业院校、省、市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市民满意的职业技术院校、中原企业最信赖的技工院校、河南省最具影响力十大教育品牌等殊誉,学院创办的“商贸动漫”被评为全国优秀教育品牌。

学院位于郑州市化工路与瑞达路口,北临北大学城,东临西流湖公园,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校园环境优雅,是读书学习的理想场所。常设有动漫设计与制作、装潢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物流管理、数控技术、电子商务、市场营销与策划、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电子与信息技术等十余个专业。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具有高级职称、技师资格的教师占60%以上。拥有动漫基础制作实训室、平面印刷实训室、计算机组装实训室、计算机网络实训室、POS机实训室、楼宇实训室、餐旅实训室、多媒体教室、电子商务实验室、物流实验室、数控实训中心、市场营销实验室、装潢设计室、电子电器实验室、会计模拟实验室、形体训练室等。教学、实习、生活设施完善。

近年来,学院先后当选为中国商业联合会培训认证委员会会长单位、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理事会副理事长单位、河南省商业行业协会副会长单位、河南省动漫行业协会副会长单位、河南省动漫技工教育集团理事长单位、河南省商业行业协会培训认证委员会会长单位,相继被确定为郑州市政府职业教育重点建设学校、郑州市再就业培训定点机构、郑州市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郑州市农村劳动力转移职业培训基地、国家《信息技术》、《物流管理》、《电子商务》、《动漫设计》等专业教材编写学校,并多次获得全国商业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最具特色职业院校、省、郑州市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河南省技工教育先进单位、郑州市职业技能培训先进单位、郑州市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市民满意的职业技术院校、中原最受企业信赖的技工院校、河南省最具影响力十大教育品牌(技工院校)、中原十大出国留学机构等殊誉。学校创办的“商贸动漫”被评为全国优秀教育品牌,代表郑州市参加了2009年3月河南省委、省政府在北京举办的河南省农民工风采展,受到了国家、省、市领导的高度赞扬。

为满足广大学生继续深造的要求,学院先后与郑州大学等多所知名高等院校合作,联合举办成人大专,“3+2”,实现优势互补。学生毕业可获得国家认可的毕业证及各类相关职业资格证书。毕业生双证合格率98%以上,一次性就业率98%以上,用人单位满意率100%。

建校三十多年来,学院为各大企事业单位输送近四万名优秀毕业生,深受社会青睐与好评,成为中原经济区商贸人才的培养基地。

点击量( )

收藏( )

推荐( )

发布时间:

承德工业学校大数据

承德技师学院、承德工业学校是国家级重点技工学校,国家级重点中专学校。学校始建于1958年,是集技工教育、中专教育、成人教育、技能鉴定、职业培训为一体的综合类职业院校。学校占地281亩,建筑面积12.4万平米,设有电气工程技术、汽车工程技术、现代装备制造、经济管理与现代服务、建筑工程与艺术设计、学前教育6个系部、29个专业方向。学校是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国家级电子电工及自动化、数控实训基地,省级物流、建筑实训基地和省中职学校专业技能大赛基地。现有全日制在校生7000余人,社会职业培训年规模1.5万人,成人教育规模3600人。现已形成中、高职并行,师范教育与职业教育并行,就业教育与升学教育并行,全日制教育与社会培训并行的多元化办学格局。

二、师资情况

目前学校有教职工418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360人,本科学历以上315人,研究生学历56人,正高级讲师(教授)2人,高级讲师(副高职称)147人,双师型教师占教师总数的85% 。市、省、国家级骨干教师 24人,近五年教学大赛成绩突出,获国家级奖励 11人次,省级获奖43人次。技能大赛连年获奖,2016年石凤武老师在全国数控加工专业大赛中夺魁,荣获“中国大能手”称号。教育科研成果丰硕,五年来有18项科研成果获国家级奖励,190项获省级奖励。共有12项国家级课题、34项省级课题立项、结题,有十几项课题获评国家、省级优秀课题。教育教学科研已走在全省同行前列。

三、设施条件

2008—2009年,学校总投资3.2亿元,建成了拥有1座办公楼,2座教学楼,4座实训楼,94个实验实训室,9个小型校内“教学工厂”等诸多设施在内的布局合理、功能完备、设施一流的新校区。其中工程建设投资2.5亿元,设施设备投资7000万元。

四、办学特色

学校构建了以校企合作为主线,以“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建设”为主体,以“企业冠名培养”和“校内教学工厂全真实训”为“两翼”的校企共育人才培养新模式,培养的技能人才深受企业欢迎。按照全面就业、稳定就业、高薪就业、体面就业的要求,毕业生就业率和稳定率均达到98%以上,形成了立足承德,辐射周边,以服务京津冀为重点的就业网络,“承德技工”品牌享誉全国,为区域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五、学校荣誉及成就

学校先后被评为国务院扶贫办劳动力转移培训示范基地、国家涉外劳务输出培训基地、全国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人社部一体化课改骨干师资培训基地。近五年来先后获得的荣誉有:2011年被评为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2012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2013年,以优异的成绩进入全国首批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行列。2014年被确定为全省6所“3+4”中职、本科贯通培养试点校。2015年1月被教育部确定为河北省唯一一所中职现代学徒制试点学校。同年,被中央电教馆确定为全国百所中职数字化校园建设试点学校。2016年3月以优异成绩进入河北省职业教育优先重点扶持的20所“内涵建设精品校”行列。同年11月,又被人社部确定为全国首批职业训练院建设试点院校。学校办学质量和影响力在中职教育和技工教育层面居于全省一流、全国优秀行列。

六、学校发展前景

2016年11月8日,津冀协作和对口帮扶承德市第一次联席会议在承德召开,签署《天津市教委 承德市人民政府关于对口支援建设高等职业院校框架协议》,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承德分校项目依托承德技师学院建设。

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是2015年由教育部批复建立的中国第一所应用技术大学。其前身是始建于1985年的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

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承德分校由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提供职业教育品牌、教育教学指导和专业建设标准,协助学校制定专业建设规划和师资队伍建设规划。承德分校为全日制专科院校,该项目一期用地446.38亩,建筑面积13.19万平方米,规划容纳在校生规模5000人,预计2018年9月建成并招生。

承德分校专业设置由中德大学和我校共同组织,综合考虑两地发展需求、两校专业优势、产业发展前景、承德教育布局等因素,经两地政府、教育主管部门、行业企业等多方参与论证,最终确定建设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现代服务、交通运输、建筑工程、学前教育6个专业群,一期建设4个专业群20个专业。

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承德分校的建设将带动承德市职业教育发展水平的整体提升,推进河北省高端技能人才的培养,促进高素质劳动者有序输出和高质量就业。

目前我校全体员工正凝心聚力,积极推进承德分校筹办工作,相信有天津市委市政府和河北省、承德市党政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有学校扎实的教学条件和全体教职工的热情参与,我们一定能够实现承德分校“高点起步、快速发展、后来居上、争创一流”的发展目标,一定能够把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承德分校建设成为规模稳定、理念先进、质量一流、享誉全国的知名品牌高职院校。



点击量( )

收藏( )

推荐( )

发布时间:

湖南电气职校大数据

湖南电气职业技术学院创办于1941年,其前身为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中央电工器材总厂艺徒训练学校。2006年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升格为高职,是“国家首批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全国机械行业骨干职业院校”。

学院下设机械工程系、电气与信息工程系、经济管理系、汽车工程系、公共课部、职业技能培训部6个教学系部,建有“湘电电机学院”、“湘电风能学院”、“湘电海诺电梯学院”3个湘电二级学院。现有在校生5000余人,占地422亩,开设高职专业21个,形成了以新能源和先进装备制造类专业为特色,机电类专业为主体的专业格局,培养了全国劳动模范董日中、牟密等一大批优秀毕业生,被誉为“新能源与先进装备制业造高端技能人才培养的摇篮”。温家宝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曾亲临学院视察,对学院“企业办学、校企融合”、“对接新能源和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办专业”的办学特色给予充分肯定。

优势一:企业办学,校企一家。学校由湘电集团主办,与企业融为一体,有着得天独厚的企业办校优势。湘电集团作为我国电工行业的大型骨干企业和国家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研制基地,是全国500强企业,在新能源和先进装备制造行业有着领先地位和强劲发展势头,为学院依托企业办学、服务企业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

优势二:行业督办,指导得力。学校督办指导部门省机械行管办以及全国机械教育发展中心长期关心并直接指导学校的教学改革,鼓励学校成为“企业办校,特色发展”的典型,建立了行业指导例会制度,并积极调动行业内“三一重工”、“中联重科”等企业与学校紧密合作,在全行业形成支持学院发展的良好氛围。

优势三:地处核心,产业集群。学院位于湖南“两型社会”综合改革配套试验区的核心区域——湘潭市,九华示范区、高新区、天易示范区三大工业园区聚集了100多家新能源装备和先进装备制造企业,形成了风电和太阳能光伏发电、先进装备制造、汽车制造等三大产业集群,为学校服务地方经济提供了宽广的舞台。

优势四:对接产业,需求旺盛。学院确定了“依托湘电,立足长株潭,面向湖南,辐射全国,对接新能源和先进装备制造业”的服务面向定位,围绕新能源和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办专业,就业市场走俏,被连续评为“湖南省高职高专招生就业先进单位”。


点击量( )

收藏( )

推荐( )

发布时间:

甘肃机电学院大数据

甘肃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备案的一所具有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学院的前身是甘肃机械电子职工大学,隶属于甘肃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2001年经甘肃省教育厅批准具有普通高校高职招生资格,面向全省招收高中毕业生及“三职生”,开展高等职业教育。2007年学校申请改建普通高职院校,通过甘肃省高校设置委员会评审,2009年5月经甘肃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我校成功改制为甘肃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学院是普通专科层次的高等院校,主要招收高中毕业生及“三职生”,培养专科层次的高职生,同时开展专科层次的成人教育。学院现有普通高职、成人专科、中专、技校等各类在册学生10200多人。

学院坐落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甘肃省天水市,学院占地面积约386亩,建筑面积10.406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1.3亿元,其中,教学仪器设备总值3900万元,图书馆藏书23.36万册。学院现有宽敞明亮的教学楼5栋、学生公寓8栋、实习车间8个、实训实验室60余个等教学场所,有设施齐备的标准田径运动场2个、足球场2个、篮排球场15个等体育场地。学院拥有完备的教学、实训实验设备,多媒体视听教学系统、电子阅览室、电教中心和千兆校园网等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学院设有兰州校区,兰州校区由兰州石油化工机器厂教学点、兰州通用机器厂教学点、兰州长风机器厂教学点等3个教学点组成,校区专业设置、教学计划、招生计划等教育教学工作由学院统筹安排。

学院设有机械工程系、现代制造工程系、电气工程系、电子信息与管理工程系、经贸管理工程系、化工与环境工程系、基础教学部等教学系部和工业中心、计算机信息中心等实训机构,设有国家第41和78职业技能鉴定所、国家教育部NIT考试中心、全国CAD等级考试点、CAXA软件培训中心、甘肃天水制造业信息化培训中心等中心,以及兰州理工大学本科函授站、西安交通大学远程教育本科函授站教学辅助机构,为学生学习和实践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学院紧紧围绕甘肃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坚持面向甘肃、服务全国装备制造业的办学思路,与省内企、事业单位和长江三角、珠江三角、京津冀、成渝、关中—天水经济区以及新疆等地的300多家用人单位签订了定向就业协议,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学院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发展为中心,以改革为动力,按照“知能合一、敢为人先”的办学理念,探索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规律,积极培育学院精神和学院特色,注重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和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全面实行“以项目为支撑的模块化教学改革”,努力构建和谐校园,为建成省内一流、国内领先的高职院校而努力奋斗。



点击量( )

收藏( )

推荐( )

发布时间:

  • 【广告说明广告

    点击查看详情】

  • 【广告说明广告

    点击查看详情】

  • 【广告说明广告

    点击查看详情】

优品推荐

达人在线

全球公共数据开放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