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为社会化天使众创(异合)联盟旗下创业项目!
  登陆 | 注册
省自治区查找技术学院

按时间点击量收藏量支持率猜你喜欢

辽宁机电大数据

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坐落在中国最美丽的边境城市——丹东市,与朝鲜新义州市隔鸭绿江相望。学院前身是始建于1965年的国家级重点中专——辽宁仪器仪表工业学校,2002年经省政府批准升格为高等职业院校,隶属于辽宁省教育厅,现为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国家数控技术紧缺人才培养基地、全国机械行业骨干职业院校、辽宁省首批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单位。

学院是一所以工科专业为主体,机电类和仪器仪表类专业为特色,兼顾汽车、工商、信息和黄金珠宝专业,全日制学历教育、职业培训和科研技术服务并重发展的高职院校。学院占地566亩,总建筑面积16万余平方米。现有浪头和仪表园两个校区,浪头校区位于丹东市临港产业园区北环路,仪表园校区位于丹东市新城区辽宁仪器仪表产业基地。现有全日制在校生8000余人,现设有机械工程系、材料工程系、自动控制工程系、仪器仪表系、信息工程系、黄海汽车工程学院、北方黄金珠宝学院、基础教学部、思政部、体育部等10个教学单位,开设有仪器仪表、自动化技术、机械加工技术、材料成型技术、无损检测技术、汽车工程、黄金珠宝加工、工业设计、计算机应用、制造类服务业等10个专业群,55个专业(方向)。其中“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为国家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检测技术及应用”专业为全国机械行业特色专业,“机电一体化”和“物流管理”专业为中央财政支持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建设专业,“机械制造与自动化”和“电子商务”等7个专业被确定为省级示范(品牌)专业。有省级精品课14门,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34项。

师资力量

学院现有教职员工425人,其中专任教师241人,副高级以上职称教师96人,“双师素质”教师占专业教师80%。有4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专任教师中有省级高校教学名师4人,省级专业带头人5人,省高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5人,丹东市自然科学学科带头人3人,有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层次人才1人、千层次人才1人,万层次人才14人,有12人担任教育部、辽宁省和机械行业高职教育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有26人担任丹东市科技评审专家。

学院设有国家、省、市职业技能鉴定所、培训基地7个,开设37个职种的中、高级工职业技能鉴定,年开展职业技术培训与职业技能鉴定近三万人次。学院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与澳大利亚天鹅学院、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日本新日本学院、美国凯特琳大学、美国德锐大学、韩国光州大学等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依托校内的培材韩国语教育中心向韩国培材大学输送留学生。

教学设备

现有教学仪器设备总值5614万元,拥有电工电子与自动化、数控技术、生产过程自动化、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等4个国家级实训基地,建立了模具制造技术、检测技术等7个省级创新型实训基地,拥有60个实验室和117个校外实训基地。2007年以来,学院师生先后在114项各级各类技能大赛中获奖,其中国家级45项(包括特等奖2项,一等奖13项,二等奖15项,三等奖15项),省级69项(包括特等奖7项,一等奖23项,二等奖26项,三等奖13项)。仅2014年,学院就荣获全国软件创业团队决赛二等奖,全国大学生无损检测技能竞赛三等奖,全国软件设计大赛个人三等奖,第四届全国印刷技能大赛辽宁赛区一等奖,省高职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一项,三等奖两项,省大学生啦啦操街舞锦标赛二等奖,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竞赛三等奖。

近年来,学院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己任,以创新办学体制机制为突破口,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为根本点,在实践中走出了一条“区校企联动发展,产学研结合办学”的特色发展之路。学院与辽宁曙光汽车集团合作创办了股份合作制的黄海汽车工程学院,与丹东中金投资实业有限公司合作创办了理事会管理模式的北方黄金珠宝学院,学院牵头组建的辽宁仪器仪表职业教育集团,被省教育厅确立为辽宁省首个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

荣誉称号

学院始终围绕“学生满意、家长放心、企业欢迎”的目标,努力提升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毕业生就业单位既包含省外的中国石油、中国一重、海尔集团、长城汽车、一汽丰田、哈尔滨汽轮机公司、哈尔滨锅炉厂等国有大型骨干企业,也包括省内的中航沈飞公司、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公司等军工企业,还包括沈阳机床、辽宁曙光汽车、沈阳鼓风机集团、特变电工等行业龙头企业。与北京、天津、沈阳、大连及长三角、珠三角等地的200余家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实习、就业基地。2014届毕业生年终就业率达98.53%,质量就业率为76.63%。 建校半个世纪以来,学院恪守“厚德 笃行”的校训,秉承机电行业办学传统,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创新”的学院精神,荣获了“全国黄炎培优秀学校奖”、“省职业教育先进集体”、“省文明单位”、“省平安校园”、“省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先进集体”、“丹东市先进单位”、“丹东市先进党委”等荣誉称号。


点击量( )

收藏( )

推荐( )

发布时间:

广东科学职业学院大数据

学院是广东省人民政府1985年批准设立、教育部备案的一所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学院,正厅级建制。建院之初,学院名广东省科技干部进修学院,主要承担广东省科技管理干部的继续教育培训任务,被国家科技部称誉为“地方继续教育的一颗明珠”。1989年更名为广东省科技干部学院,1996年成为广东省首批举办普通高职教育的院校之一。2001年与珠海市政府合作共建珠海校区。2003年经教育部批准由成人高校改制为普通高等学院,并继续承担科技干部培训的任务。2008年5月,学院由广东省科技厅整建制划转广东省教育厅管理。

学院于2008年12月以“优秀”成绩通过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评估。2010年被广东省政府授予“广东省职业技术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光荣称号。2010年被教育部、财政部确定为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立项建设单位。2016年3月以“良好”成绩通过验收,成为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2016年7月被广东省科学技术厅确定为省“互联网+”创新创业示范校。2016年11月被广东省教育厅确定为一流高职院校立项建设单位。2019年7月被教育部确定为“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2019年12月被教育部确定为“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专业群建设单位”。2016、2017、2018连续三年入选全国高等职业院校服务贡献50强。2018年入选全国高等职业院校教学资源50强。2019年入选全国高等职业院校育人成效50强。2016年被国际创新创业博览会组委会授予“全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示范校”荣誉称号。

学院现有珠海和广州两个校区,校园面积2012亩,建筑面积53.06万㎡(含在建工程:4.28万㎡)(其中:教室3.09万㎡,图书馆3.05万㎡,体育场馆0.98万㎡,实习实训场所15.55万㎡)。教学仪器设备2.16万台(套),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25543.34万元。馆藏图书155.92万册、电子图书数字资源量7866GB。

学院现有教职员工133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080余人。专任教师中,正高职称60余人,副高职称270余人,拥有博士学位70余人,硕士学位720余人,双师素质教师960余人,专任教师“双师”素质比例达90%。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1个,省级教学名师2人,南粤优秀教师9人,“千百十工程”省级培养对象5人,省高职教育专业领军人才培养对象6,省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对象7人,珠海市特聘学者1人。

学院全日制在校生23000多名,是在校生规模最大的省属高职院校。现设有计算机工程技术学院(人工智能学院)、商学院、应用外语学院、旅游学院、文化与传媒学院、机器人学院、机械与汽车学院、建筑工程学院、艺术设计学院、财会与金融学院、体育健康学院、广州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国际合作学院、创新创业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16个二级学院;设有广东省人才研究所、高职教育研究所、电子与信息技术研究所、软科学研究所等4个科研机构。

学院现有招生专业48个,其中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专业群1个、国家骨干专业11个、国家骨干高职院校重点建设专业5个、中央财政支持建设专业2个、省级示范专业5个、省级重点建设专业6个、省级一类品牌专业3个、省级二类品牌专业14个、珠海优势学科1个;开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专业12个。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4门、国家精品课程5门、省级精品课程5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2门,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3门,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1个。获国家级、省级教学成果奖19项。

学院加强校企合作办学,积极构建“校企精准对接、精准育人”人才培养模式,按照“一院一品”“一专业一特色一名企”的整体部署,将产业学院、项目班、订单班、现代学徒制等作为推进产教融合、“双精准”育人的重要举措,与微软中国、苹果、思科、华为、联想、金山软件、蓝盾股份、小米、一汽大众、横琴长隆、三一海洋重工等知名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大力加强学生技术技能培养。

学院重视产学研合作、应用开发与成果转化,鼓励教师参与企业技术研发、提供技术服务,努力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近三年学校各类科研与社会服务到款额达5000余万元,首次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认定1个国家级众创空间、1个国家工作室、1个省级中小企业服务示范平台;建成1个省级专业众创空间、31个协同创新和协同育人平台(其中省级及以上5个),培育10个高水平技术服务团队,社会培训58400余人日,对广东省创新创业示范市(区、县)的建设提供有效支撑。

学院建有校内实训基地70多个、实训室240多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800多个;建成中央财政支持实训基地4个,省级高职教育实训基地6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6个,省级公共实训中心2个,珠海市重点实验室1个,珠海市公共实验室1个。是国家科技部、省科技厅、教育厅、人事厅认定的“国家级星火培训基地”“广东科技人才基地”“广东省中职学院教师继续教育基地”“广东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

学院主动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新设国际合作学院,在校生规模近500人,两批学生赴法国深造,先后与法国克莱蒙商学院、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学、美国北密歇根大学、澳大利亚科廷大学、马来西亚城市大学等签订了合作协议,百分之二十以上的专业建设正对接国际标准。2017年学校取得招收国际学生资质,已有两届学历留学生入读相关专业。2019年中法合作办学项目获教育部正式备案。2018年获“广东省高等院校对外交流与合作先进集体”。

学院学生在省级以上技能竞赛中屡获佳绩,尽显广科学子风采。近五年,学生获省级以上技能竞赛奖项600余项,其中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天津国赛)获奖30余项。如2018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导游服务一等奖,2017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建筑工程识图团体一等奖、英语口语一等奖,2017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3项一等奖,2016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3项一等奖,2015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计算机网络应用一等奖,第24届FIRA机器人世界杯大赛1项冠军,2017、2018、2019年连续三年获得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9项全国冠军。机械与汽车学院2016级胡智文同学作为广东省唯一代表荣获2017年度“劲牌阳光奖学金”特别奖暨“践行工匠精神先进个人”,成为全国获此殊荣的十名代表之一。

一大批优秀毕业生脱颖而出,在各行各业做出突出成绩,得到社会广泛好评。如2006届毕业生谭倩茹同学,获“红棉杯”中国原创产品设计大赛金奖,其工业设计作品得到原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省长黄华华同志的亲笔题词;研发95款手游APP的移动应用开发中心学生团队,被媒体誉为“最牛高职生”;2013届毕业生孙志斌,是国内首个获得思科网络学院全额奖学金赴美实习的高职生;2011届毕业生黄胜,受邀参加央视《奋斗》访谈栏目;2011届毕业生聂云宸创办喜茶品牌,进入福布斯2018年中国30岁以下精英榜单等。

学院招生“进口”旺,现每年面向全国18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招收全日制在校生8000人左右,广东省录取的新生均为第一志愿报考我院的考生。学院积极开展中高职衔接、三二分段、现代学徒制等多形式自主招生,以及本专科协同育人试点招生工作。毕业生就业“出口”畅,总体就业率均达98%以上。

学院秉承“厚德、高能、求实、创新”的校训,坚持“质量立校、特色兴校、创新强校”的办学思路,积极构建“双精准”育人模式,着力打造“互联网+”科技特色,大力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努力培养创新型技能人才,正为创建全国一流、国际知名高职院校而不懈努力。

点击量( )

收藏( )

推荐( )

发布时间:

浙江商业职院大数据

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前身为创办于1911年的杭州中等商业学堂。一百多年来,学校秉承“诚、毅、勤、朴”的校训,坚持“育人为本,服务社会”的办学方针,培养了一大批专业技术人才,涌现出经济学家骆耕漠、爱国人士章乃器等著名校友,被誉为“浙商人才培养的摇篮”。现为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全国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高校、全国首批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实验校、浙江省首批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和浙江省首批优质高职院校、浙江省高水平职业院校建设单位、浙江省课堂教学创新校、浙江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重点支持高校。


  学校主校区坐落在风景如画的钱塘江南岸杭州滨江高教园区内,另有德胜校区和全资企业浙江商业机械厂位于杭州市区内,与义乌市人民政府共建浙江电子商务学院。学校占地面积592亩,建筑面积逾23万平方米,图书馆纸质图书藏书100万余册,电子藏书近331万册。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1000余人,教职工6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400余人,二级教授4人,正高职称50人,副高职称152人,博士44人(含在读),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教师473人。


  学校现有经济管理学院、电子商务学院、财会金融学院、应用工程学院、旅游烹饪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国际交流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人文学院、创业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浙江电子商务学院等12个二级学院,现设置32个专业及方向。拥有连锁经营管理、电子商务2个中央财政支持重点建设专业,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环境艺术设计、烹调工艺与营养、会计、移动商务、商务数据分析与应用、电子商务7个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骨干专业,烹调工艺与营养、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2个省级重点专业,连锁经营管理、电子商务、会计、酒店管理、环境艺术设计5个省级示范院校重点专业,电子商务、会计、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环境艺术设计、烹调工艺与营养5个省级优势专业,连锁经营管理、电子商务、应用电子技术、物流管理、酒店管理、视觉传播设计与制作、 国际贸易实务、投资与理财、环境艺术设计9个省级特色专业。拥有国家级教学成果奖4项,省级教学成果11项,国家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1个,国家“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1个,国家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1个,国家级生产性实训基地2个,国家精品课程6项,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1项,教育部“1+X”证书制度试点项目6个,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44本,省“十三五”新形态教材14部,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1个,中央财政支持实训基地3个,省级示范性实训基地11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学基地2个,浙江省海外中餐人才培养基地1个。学校现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3个,全国优秀教师1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全国优秀职业教育工作者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影响力提名人物1人,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省级教学名师4人,省级优秀教师6人,省五一巾帼标兵1人,省级专业带头人27人,省151人才8人,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浙江教育十大年度新闻人物1人,浙江教育十大年度影响力人物1人,浙江省“最美教师”提名奖1人,浙江国有企业“五个一”人才工程2人。 


  学校传承百年校训,弘扬浙商精神,强化商科特色专业建设和商科人才培养特色建设,积淀“依托行业办学,校训文化育人”的商科特色,形成“专业教育、就业教育、创业实践、质量保证、资源整合”为平台的“五位一体”创新创业教育商科人才培养特色,打造成为“中国商业教育品牌”。学校坚持“依托行业办学、校企合作育人”的办学方针,依托全国500强企业浙江省交通投资集团,组建了与100多个成员单位和知名企业深度合作的浙商职教集团;与衢州市、义乌市、杭州市萧山区、龙游县、舟山市定海区及嵊泗县人民政府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与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共建中商商业工程技术研究院;与高等教育出版社、浙江省长三角城镇发展数据研究院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学校与阿里巴巴、物美集团、韵达速递、圆通速递、国大集团等数十家知名企业在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业人才培养和各类社会培训、技术研发与管理咨询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建有浙江轨道交通学院、雷迪森酒店管理学院等10余个校企合作学院,累计开设100多个校企合作订单班,走出了一条具有引领和示范效应的校企合作办学之路。


  学校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教育合作,输出优质教育资源,开放办学成绩显著。学校为全国首批通过中外合作办学国际质量认证的2所学校之一,首家通过浙江省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评估,2016、2017年、2018年连续三年入选全国高等职业院校国际影响力50强。学校与美国东北州立大学、加州州立大学、法国商业研究与行为学院、澳大利亚西澳洲中央技术学院等20多所高校开展合作交流,组建了中法商业经济研究中心、“中尼商学院”、国际职教联盟和海外校友分会,“国际乒联杭州培训基地”落户我校。师资国际化培养渠道不断完善,师生海外学校交流人数大幅增长。留学生比例、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数、教师三个月以上访学比例、国际合作科研平台数等多项指标位居省内同类院校前列。 


  学校“全真环境下的创业教育”被《光明日报》等主流媒体誉为“中国创业教育的破冰之旅”,被教育部专家总结为全国“创业教育三大模式之一”,学校被誉为“中国创业教育的小岗村”。学校创客空间相继获得杭州市科委、浙江省科技厅认定的市级、省级创客空间称号;大学生创业园成为杭州市、浙江省科技企业孵化器。学校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着力培养现代服务业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连续多年一次性就业率在97%以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综合素质的满意度达到95%以上,社会知名度日益提高,已成为省内外考生报考的热门院校。


  学校现为全国高职高专创新创业教育协作会、中国商业经济学会职业教育分会、浙江省商业经济学会、浙江省商业教育研究会、浙江省形象设计协会会长单位,全国商贸职业教育集团、浙江省商贸业联合会、浙江省商业总会、浙江省连锁经营协会等行业组织的副理事长单位。学校获得“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优秀院校”、“全国高等学校创业教育研究与实践先进单位”、“全国高职高专院校科研工作先进单位”、“浙江省文明单位”、“浙江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浙江省平安校园”、“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工作先进单位”、“浙江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优秀单位”、“浙江省依法治校示范校”、“浙江省数字校园示范学校”等荣誉称号,还获得“全国高职院校国际影响力50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示范校50强”、“全国高职院校‘双师’比例100强”、“全国高职院校专利获得数量30强”、“全国高职院校新媒体优秀院校50强”。


  如今,学校正以百年的办学积淀,以服务浙江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培养现代服务业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为己任,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全面提升办学水平,正朝着具有创业教育优势和显著商科特色的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优质高职院校的目标阔步迈进。 

点击量( )

收藏( )

推荐( )

发布时间:

安徽机电大数据

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是首批国家骨干高等职业院校立项建设单位,是安徽省教育厅直属的一所以工科为主的公办高等职业院校,为全国机械行业骨干职业院校、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国家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基地、首批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立项建设单位和省级中职骨干教师培训基地。学院立足安徽、面向全国,培养现代制造业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学院秉承以“修德、练技、立业、报国”为校训的优良传统,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逐步形成了“校企融合,产学互动,能力为本”的人才培养特色。

学院始建于1935年的安徽私立内思工业职业学校,是全国最早举办职业教育的学校之一。解放后,更名为皖南区芜湖工业学校,隶属安徽工业厅领导,后又更名为芜湖电力学校、芜湖电机制造学校(简称芜湖电校)、芜湖电机制造专科学校等,并划归国家第一机械工业部领导;1958年,机械制造专业迁往合肥组建安徽工学院(现并入合肥工业大学)。1972年9月,改属安徽省机械厅领导,更名为安徽芜湖机械学校。1978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在安徽芜湖机械学校基础上成立安徽机电学院(本科,现更名为安徽工程大学);1986年6月安徽机电学院迁出,安徽省人民政府决定在原址恢复安徽芜湖机械学校,归省机械厅领导。2003年6月,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由安徽芜湖机械学校独立升格为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学院设有机械工程系、电气工程系、经贸管理系、汽车工程系、数控工程系、信息工程系、人文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公共基础教学部和继续教育学院等10个教学单位,开设40个专业,覆盖安徽省主要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其中国家骨干高职院校重点建设专业3个、中央财政支持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建设专业2个、全国机械行业特色专业2个、省级示范专业5个、省级特色专业10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8个、省级教改示范专业1个。目前,各类在校学生近10000人。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专兼职教师800多人,其中双师素质教师占专业教师比例90.15%,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名,“皖江学者”讲席教授1名,全国职业教育先进个人1名,省级教学团队7个,省级教学名师5名,省级专业带头人11名.学院还聘请了349名行业、企业高级技术专家和能工巧匠作为兼职教师。学院近年来先后承担国家、省(市)、院级教研、科研项目和横向课题200多项,获得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34项。连续四年在省级“质量工程”中学院立项项目和经费居全省同类院校前茅。学院实训条件优越。现有校内实训基地(室)141个,其中,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1个、省级实训基地10个,全国高职高专创新发明教育基地和安徽省AA级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各1个;与安徽江城汽车服务有限公司合作共建校中厂;有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225个;拥有安徽省唯一一家教育部-中兴通讯ICT行业创新基地;与芜湖市弋江区人民政府合作共建安徽省首个高职院校大学科技园──弋江机电科技园;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03亿元。

学院多年来招生就业形势两旺,报考我院的第一志愿上线率、新生报到率和最低录取分数线一直处于全省同类高校前列。毕业生年均就业率达98%以上,连续六年荣获省级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标兵单位)。学院着力强化对学生专业技能、综合素质和就业创业能力的培养。在全省及长三角、珠三角大中型机电制造企业中,我院毕业生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许多毕业生已成为技术骨干、管理人才和操作能手。与金鼎集团、东方激光、马瑞利等企业先后组建46个特色“订单班”,并不断向高层次深度合作迈进,参加订单班学生达3000多人。与德国、美国、新加坡、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知名院校合作开展人才培养、师资培养和学术科研交流。学院学生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数控技能大赛、电子设计大赛、机器人大赛、沙盘经营大赛、数学建模竞赛和安徽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职业规划大赛等多项国内、省内技能竞赛中屡屡摘金夺银,荣获200多项大奖,成为安徽省在国家级、省级技能大赛中最具竞争力的院校之一。学院体育代表队连续两届摘得安徽省大运会高职组团体桂冠。学院利用办学资源广泛开展社会服务,开展了33个工种的中高级职业技能鉴定,每年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考证、企业岗位技能和岗前培训、社会下岗职工、退伍士兵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20000多人次。

在“十二五”期间,学院将不断深化各项改革,持续加强内涵建设,努力将学院建成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国家骨干高等职业院校,为建设职教强省、美好安徽,助力“中国制造2025”而不懈奋斗。


点击量( )

收藏( )

推荐( )

发布时间:

浙江机电学院大数据

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以培养机电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主的全日制公办高等职业院校,是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也是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单位(A档)。学校坚持“开放、合作、服务”的办学理念,秉承“求实、求精、求新”的校训。经过60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学校已成为浙江省先进制造业紧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教育部53所“国家高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项目”院校之一。学校先后获评教育部高职院校“教学管理50强”“实习管理50强”;高等职业院校“服务贡献50强”“教学资源50强”“育人成效50强”。2015年,被列为浙江省四年制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试点学院;2016年,获评首届浙江省黄炎培职业教育奖优秀学院奖和“浙江省国际化特色高校”建设单位;2017年,成为浙江省重点建设高职院校;2018年,荣获世界职教院校联盟(WFCP)“高等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金奖。

学校有滨江和长安两个校区,占地918亩,建筑面积32.7万平方米,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0991人,教职工620余人,专任教师480余人,其中硕士及博士研究生360余人,正高职称40人、副高职称132人,双师素质比例90.4%。目前,学校拥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支,首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支,国家级教学团队1支,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2名,国家级“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2个,国家级教学名师2名、优秀教师2名,国家级技术能手3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教师3名,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1个,全国职业教育先进个人1名,全国技术能手3名,浙江省151第二层次2名、第三层次15名,各项人才队伍标志性成果名列全国示范性高职前列。学校具有“教学、培训、技能鉴定、科研与技术服务、生产”五位一体功能的校内实训基地25个,各类实训室266个。拥有“国家级示范性数控技术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国家‘十三五’产教融合工程规划项目智能制造及轨道交通实训基地”、“‘浙江智造’省级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另有先进制造技术实训基地、模具智能制造技术实训基地、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实训基地、智能控制技术实训基地、3D打印应用技术实训基地、物联网技术实训基地等6个浙江省“十三五”高等职业教育示范性实训基地。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3.11亿元。

学校设有智能制造学院、自动化学院、现代信息技术学院、数字商贸学院、创意设计学院、增材制造学院、智慧交通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等教学部门;开设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模具设计与制造、数控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等28个专业,其中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智能制造)、智能控制技术专业群入选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学校有国家示范院校建设项目建设专业6个、浙江省高校“十三五”优势专业7个、特色专业5个。学院实施“二三+X”制人才培养模式,即“技术技能双层次人才培养;鼓励各专业分方向对准X个核心岗位,实施“3X5”课程体系,取得与岗位核心能力相配套的岗位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注重因材施教、分流培养,让学生有更多的学习选择权,目前学校共有74个专业方向。有1个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7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国家精品在线课程、25门省级精品课程。目前,学校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7项,浙江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0项、二等奖5项。学校把“专业知识扎实,技术能力突出,综合素质优良”作为人才培养的基本特色,学生的技术等级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获取率达100%。坚持以赛促练,近年来学生在各类技能比赛中获国家级、省级以上各类奖项450余项。毕业生首次就业率平均达98%以上,名列全省高职院校前茅。

学校承担了国家863项目《汽车曲轴随动磨削机床及其相关工艺(国家863计划)》、浙江省重大科技专项《五轴联动数控卷簧机研制》等一批产业化项目,《热流道技术及应用研究》获得浙江省科学技术二等奖、《环保型抗氧化铜基复合触头材料的研制及其产业化》获浙江省机械工业科学技术三等奖、《基于激光干涉计量法的水凝胶聚合过程的监测》、《一种高精度失真度测量仪的研制》获浙江省自然科学学术奖三等等奖项。《高精度中小型SLM工艺与装备研发及应用》被立项为2019年度省科技厅重点研发项目。学院已累计授权专利2436项,其中发明专利97项。已有14项发明专利、256项实用新型、外观设计及软件著作权成功完成技术成果转让。学校建有“高端数控装备创新团队”“工业机器人研发及集成应用创新团队”、“机电一体化设备研发团队”、“自动化系统集成与智能仪表技术创新团队”、“协同控制与工业网络技术创新团队”、“材料成型与控制智能化技术创新团队”、“柔性智能生产线技术创新团队”、“流体传输技术与CAD创新团队”和“计算机应用技术科技创新团队”等多支重点科技创新团队。

学校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己任,努力开展职教师资培训和社会培训。是全省最大职教师培训基地,电力行业许可培训项目门类最全培训单位。2012年,“浙江省高技能人才培养协作联盟”、“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协会职工教育分会”秘书处设在我院,教育部批准我校为全国重点建设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2016年,获批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学校设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不仅开展电工、车工等职业(工种)的初、中、高级工和技师、高级技师的培训、鉴定,同时还开展教师教学能力、西门子数控系统、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电气运行与控制、数控技术、心理咨询师等各类培训。近五年来,培训77928人、鉴定(考核)60606人次;承办世界技能大赛邀请赛、国家级和省级等各级各类技能大赛89次270余项。

学校以创新人才培养为根本任务,抓质量、建特色、创品牌。坚持立德树人,强化素质教育,打造“风雅机电”文化育人模式,建成“双休日工程”、“金石文化”等2个浙江省级校园文化品牌,荣获“全国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品牌示范基地”。学校立足杭州、面向浙江、辐射长三角,向建成开放式、创新型、国际化,具“机电特色”、国内领先、国际有影响的高水平高等职业院校奋进。


点击量( )

收藏( )

推荐( )

发布时间:

重庆机电学院大数据

重庆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教育部代码:12607)是在重庆兵器职工大学的基础上改制、经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渝府2003104号)、国家教育部备案(教发函2003145号)、隶属于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西南兵工局的普通高等院校。2013年11月顺利通过了重庆市骨干高职院校建设的专家审定。 2014年经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和教育部联合行文,确认为重庆市唯一的定向培养直招士官试点院校。

办学特色

学院坚持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主动适应社会经济与文化发展需要的“基础厚、专业精、能力强”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为中心任务,形成了一套科学完备的教育教学体系。学院拥有价值近2000万元的实验、实训设备,其中汽车电子与电气、模具、数控中心等机电类实验室在同类院校中处于领先地位,能充分满足各专业教学、实验、实训的需要。同时西南兵工各大型企业为学生的实践、实训提供处于国内先进的设备、设施和专业合作伙伴。创业科技园区

在璧山新校区,将规划600-650亩地(含政府配套500亩),共计1000亩,结合已建实验实训大楼,开发学院的创业科技园区,引进一批领军人物,打捆一批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市场前景好的科技发展项目,形成产学培养模式,探索高校产学研结合的新路。园区将为学生提供深度的实训基地、切实的创业平台,零距离感受企业文化;将为璧山打造“硅谷”,拉动GDP,服务地方经济,实现“优势资源整合、校地共同繁荣”。

办学理念

1、办学原则:质量为本、特色立校;面向市场,融入企业。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在服务中壮大自己。

2、治校方略:12个字方针,即“德为根、人为本、和为贵、能为先”,构建健康和谐的育人环境和协调向上的发展格局。

3、办学模式:产学结合,院企协作。开放式办学,在更大平台上整合资源。适应加入WTO的需要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通过国际合作实现跨越式发展。树立精品意识、实施品牌战略,打好军工牌、特色牌。

4、教学内容:以能为主、实用为好,学以致用,与两车发展同步。5、校园文化:嫁接企业文化,领导技术文明,构建以工程师文化、创业文化和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作风为内核的先进校园文化。


点击量( )

收藏( )

推荐( )

发布时间:

石家庄铁路职院大数据

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位于河北省省会石家庄市,是一所具有优良传统的省属公办全日制普通高校,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即国家重点建设的百所高职高专院校之一。

学院始建于1950年9月,前身为铁道兵工程学院财务材料系;1984年1月转属铁道部,在财务材料系基础上成立石家庄铁道学院中专部;1993年9月独立办学,成立石家庄铁路工程学校,隶属于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2000年7月升格为石家庄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2003年9月更为现名;2005年5月移交河北省人民政府管理。2007年8月被批准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立项单位,2010年5月以优秀成绩通过验收,被命名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学院现有四水厂路、学府路和北二环东路三个校区。

学院面向全国招生,现有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9000余人,其中工程教育本科试点班607名。学院师资力量雄厚,高层次人才占比位居全国同类院校前列。现有专任教师269人,其中教授48人、副教授123人;博士(含在读)35人、硕士190人,硕士及以上比例达83%;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省管优秀专家3人、河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省级教学名师4人,国家级优秀教师1人、省级模范教师1人、省级优秀教师5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2人,河北省新世纪“三三三人才工程”入选16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10人;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2个。

学院现设铁道工程系、建筑系、测绘工程系、信息工程系、电气工程系、轨道交通系(机电工程系)、经济管理系、人文社科系、基础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研究部)、体育部等10个教学系(部),39个招生专业。设高教、地下工程、道路与桥梁、岩土工程、机电工程、环境工程、智能技术应用、软件应用等八个研究所,河北省高校建筑结构工程应用技术、河北省高校轨道交通控制与管理应用技术等两个研发中心和绿色智能工程、高速铁路建筑与安全工程等两个技术中心。2011年起开展应用型本科工程教育试点工作,积极探索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新途径。

学院服务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战略,依托铁路行业、城市轨道交通行业以及河北省、京津冀的区位优势,形成服务面向铁道交通、城市轨道交通和现代服务业三大行业的专业格局。现已建成国家精品专业1个,国家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2个,国家示范校重点建设专业4个,中央财政支持建设专业2个,河北省高职高专示范专业5个,省级试点专业2个,与石家庄铁道大学联合开办工程教育本科试点专业4个;国家级精品课程5门,省级精品课程15门;省级示范性实训基地3个;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5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门。主持建成国家级高速铁道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建成国家级专业实训基地1个。

学院秉承“艰苦奋斗、志在四方”的铁道兵精神,坚持人才强校、特色立校、服务兴校的发展道路,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方针;坚持“面向地方、面向行业,服务河北、服务铁路”的办学宗旨;坚持“以人为本、德高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人人成才”的育人理念。以学生为中心,能力为本位,创新了CEC-CDIO教育教学理念;创新了“做中学”的教学模式,积极探索“嵌入式校企合作后示范校发展新路径”,培养了大批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近五年来,获得国家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河北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7项;首届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教学成果奖三等奖1项。重点专业学生“双证书”获取率达100%,就业率年均达96.3%以上,以高就业率、高质量就业先后获得“全国高职院校就业质量50强”、首届全国高职高专就业“星级示范校”、“全国职业院校就业竞争力示范校”等荣誉称号。2014年学院被评为“2014全国交通建设行业十佳诚信示范院校”,并被命名为“2014交通行业人才培育输送中心”。近年来学生参加各类技能竞赛获得省部级以上特等奖2项、一等奖12项、二等奖20余项。学生代表队曾获得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乙组最高奖“高教社”杯。2011级陶孟源同学荣获CCTV 2013“希望之星”英语风采大赛全国总决赛十强称号,并被选为2014“希望之星”英语风采大赛河北赛区形象大使。

学院坚持服务兴强校发展道路,积极开展科技攻关和技术服务工作。近五年来,先后承担了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国家制造业信息化示范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河北省重点科技支撑项目、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在河北省重大工程建设,以及京九、青藏铁路和京沪、京广高铁等国家重点工程建设中,累计完成技术研发项目300余项,为行业企业开展技术服务项目28项。其中石家庄火车站东广场地铁预留工程施工监测项目、青岛地铁二号线施工监测项目、青岛蓝色硅谷交通配套工程第三方监测项目,累计服务经费1500余万元,学院逐步走上了教学、科研、技术服务相互促进、良性发展的轨道。近四年,先后获河北省自然科学奖1项,河北省科技进步奖3项。在全国各级各类刊物上公开发表论文1000余篇,被SCI、EI和ISTP检索论文235篇;出版专著和教材100多部。

举办高等职业教育以来,学院为铁路和社会培养了2万多名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训铁路施工一线各类技术人员3万多人次,占据了中国铁道建筑系统的“半壁江山”,遍布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建筑工程项目,及相关的工程勘察、投融资、设备地产、海外经营领域。杰出代表李景超、杨大伟曾受到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的亲切接见。2013年春节优秀校友苗春刚受到习近平总书记接见慰问。

学院现为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主席团成员单位,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轨道交通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河北省土木建筑业教育集团牵头单位。

目前学院已成为一所区域引领、国内知名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被誉为“中国铁路创新型高技能人才的摇篮”。现在全院师生正在为建成特色鲜明的应用科技大学而努力奋斗!


点击量( )

收藏( )

推荐( )

发布时间:

  • 【广告说明广告

    点击查看详情】

  • 【广告说明广告

    点击查看详情】

  • 【广告说明广告

    点击查看详情】

优品推荐

达人在线

全球公共数据开放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