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为社会化天使众创(异合)联盟旗下创业项目!
  登陆 | 注册
城市查找研究所

按时间点击量收藏量支持率猜你喜欢

北航机电研究所大数据

北京中航机电研究所成立于1986年,本部及研发基地设在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院内,是由北京中航新科机电有限公司、北京新航科电软件技术公司和宁夏银川中航银河仪表集团有限公司等相关(参股)公司及大学等组成的产、学、研结合的股份制高新技术企业群体。
公司主要研究、生产、经营工业计量仪器和计管一体化的自动化测试校准系统,包括现场压力、温度、流量、过程信号校测仪和实验室用压力校准源、温度校准源、智能化、网络化、标准化自动化仪表校验台、计量管理与校验软件系统以及特种传感器等六大类上百种品位高、功能全、准确实用的高科技产品。也是中国较早开始,坚持时间较久,能系统研发生产工业计量标准仪器设备的高新技术企业。企业充分发挥大学和园区的技术优势,组建了一支由高水平的测控、计算机、仪表与传感器的专家、教授组成的专职科研队伍,并与园区、高校建立了广泛的联合研发网络,形成了企业独特的高水平科研力量。公司以创中国名牌仪表为目标,以发展民族仪表工业为已任,经过近二十年的不懈努力,先后有八项技术填补国内空白,产品总体技术水平、系列化水平以及市场占有率等方面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因领了行业的发展,为我国建立与国际量值传递体系相适应工业计量体系奠定了基础。产品主要技术指标已接近或达到国际水平,多次获得国家级大奖及国家专利,其中ZH2513自动化仪表综合校验台技术,被国家科委批准为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和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产品销往全国的石化、电力、冶金、机械制造、交通、国防等2000多家大中型企业,并出口美国、苏丹、伊拉克、印尼、蒙古等国。公司多次被评为优秀科技企业,连续七年被评为“重合同守信誉单位”和”守信企业”,是北京市52家“信用企业”之一和首届”守信企业”,在国内同行业中首批通过ISO9001:2000版质量体系认证,具有国家颁发的“制造计量器具生产许可证”,主要产品已通过国家、市、行业、部级计量主管部门质量认证及入网许可。企业法人武安明先生也多次荣获“优秀企业家”、“创业英才”、“中国民营企业家杰出代表”等殊荣。

点击量( )

收藏( )

推荐( )

发布时间:

劳保所大数据

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以下简称劳保所)成立于1956年,原隶属劳动部,是全国第一家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从事安全、环境与职业卫生领域研究的综合性科研机构,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72年划归北京市管理,作为市属公益性科研事业单位,现隶属于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市科研院)。


  改革开放以来,劳保所在市科研院的正确领导下,率先在全国试行“一所两制”(即兼有技术合同制与经费包干制两种拨款方式),走出了一条符合国家、劳保所和职工三者利益的改革路子,为劳保所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经过多年发展,劳保所不断促进完善科研成果转移和转化,结合中关村“1+6”鼓励科技创新和产业化系列先行先试改革政策,通过科技成果入股和引入外部投资的方式,先后成立了北京九州一轨隔振技术有限公司、北京图声天地科技有限公司及北京北劳科安全科技有限公司,开展国内地铁隔振、噪声地图技术、安全与应急管理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取得了丰硕成果,特别是北京九州一轨隔振技术有限公司,截至目前,该公司产品在北京、哈尔滨、西安、南京等全国28个城市地铁采购中标,总里程超过100公里,采购合同总额近12亿元,有力支撑了北京市等重大工程建设。


  如今的劳保所,集科研开发、技术成果转化、技术服务及教育为一体,确立了“规范管理、人才优先、做强产业、服务全国”的发展战略,以及“增强创新能力,服务首都建设”的办所宗旨。全所共拥有2个国家级中心、1个国家级培训基地、1个国家级检测平台、3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4个市委办局技术支撑中心、1个北京市国际合作基地、1个北京市科普基地。重点研究方向包括:安全风险评估与预测预警、事故处置与应急救援、职业危害风险评估与控制、环境噪声与振动管理支撑技术、噪声与振动控制前沿技术、交通噪声振动综合防治技术、烟气中汞的减排调控机制及控制技术研究、烟气常规污染物联合脱除技术研发及污染治理设施运行效果评估方法研究、区域空气质量模拟及人体健康风险评价技术研究等。共取得科研成果600多项,获得国家、省(市)、部级科技成果和科技进步奖200多项,为国家制定了200余项有关城市公共安全及环境保护方面的标准,为基础性、应用性、前瞻性的研发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近年(2012-2018),获奖37项,其中省部级奖4项(北京市科学技术一等奖2项);发表论文500余篇,SCI、EI100余篇;制修订国家标准10余项、行业标准10项、地方标准12项。


  劳保所作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现设有安全科学与工程、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个专业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点,并设有博士后工作分站。共培养硕士研究生近250人,累计进站博士后34人。


  着眼未来,劳保所主要致力于城市安全与治理领域的应用基础研究和重大公益研究,在成果转化的主战场上瞄准未来30年首都经济发展需求,着力产出能支撑北京市的重大工程或重大民生关切的重大成果,着力解决首都以及京津冀发展中的城市安全与治理重大科技问题,保持好自身特色和优势地位,成为相关领域成果转移转化领跑者。到2050年,把劳保所打造成国内外城市安全与治理领域一流的科研机构。


  截至2018年底,劳保所共有在职职工300人,包括正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9人,副高级专业技术人员77人;35岁及以下青年占41%。共有科技北京百名领军人才1人,北京市突贡人才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2人,国家环境保护专业技术青年拔尖人才1人,北京高创领军人才1人,北京市百千万人才3人,市委组织部青年拔尖个人1人,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10人,北京市优秀青年工程师2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5人,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3人,中国环境科学学会青年科学家奖1人。


  2018年,劳保所落实市科研院“六大发展领域”、“三大支撑平台”的创新布局,完成“城市安全与治理创新中心”筹建工作。该中心将致力于以科技冬奥、城市副中心建设和京津冀协同发展建设为契机,瞄准城市发展重大战略需求,在城市重大基础设施、城市轨道交通、城市地下空间、城市大型综合体的风险与应急管理技术方面加强系统集成创新,全面服务于智慧城市、韧性城市、海绵城市建设。


  2018年,劳保所获得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第一完成单位),张斌研究员代表《地铁车辆段上盖建筑振动控制成套技术研究及应用》项目组参加北京市科技创新大会,并从市领导手中接受颁发的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证书。


  劳保所是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噪声与振动专业委员会、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噪声与振动控制委员会、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高空服务业分会、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分会、北京声学学会等学术机构或组织的挂靠单位。主办的专业学术期刊有《安全》杂志。

点击量( )

收藏( )

推荐( )

发布时间:

遥感地球所大数据

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以下简称中科院遥感所)1979年成立,是我国遥感科学与综合应用技术国家级、开放型研究机构。在遥感界著名的陈述彭院士、杨世仁研究员、童庆禧院士、徐冠华院士、郭华东研究员、李小文院士历界所长的带领下,中科院遥感所成功组织了著名的中国遥感工程三大战役--腾冲航空遥感试验、津渤环境遥感试验、二滩水能开发遥感试验;“六五”至“九五”连续四个五年计划主持国家遥感科技攻关项目;建立了中国最完善的高空机载遥感系统;主持了中国第一个遥感重点基金“地表双向反射特性”、第一个遥感重大基金“遥感信息传输机理”、第一个遥感攀登计划“地表能量交换的遥感定量研究”;…。在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新的历史阶段,由顾行发所长领导的管理团队以全新的发展思路,提出了中科院遥感所适应新形势的战略定位:以遥感科学与技术创新为基础,以天空地一体化遥感系统论证、综合国情遥感监测与预警系统为支撑,以遥感科学与试验、遥感技术前沿与信息挖掘、遥感综合应用技术、遥感信息工程为主要科研方向,通过完善遥感科学体系、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强国际合作和实施人才战略,引领我国遥感科技发展,成为国际上有重要前沿科技创新能力的遥感科学技术国立研究机构;通过遥感科学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技术集成、新型遥感前沿技术与遥感系统综合论证、遥感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构建遥感应用工程化、产业化促进平台和技术培训基地;为国家安全、资源开发、防灾减灾、环境保护以及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决策依据,为国防现代化、信息化建设提供遥感应用技术支撑,为地方政府、重大工程、企业和公众用户提供空间信息服务。

中科院遥感所是国家遥感中心研究发展部的依托单位,目前拥有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航天局航天遥感论证中心、国家遥感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遥感卫星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四大国家级科研机构,设有遥感辐射传输、环境遥感前沿、高光谱遥感、微波遥感、遥感定标与真实性检验、遥感图像处理、农业与生态遥感、减灾与应急遥感监测、遥感空间信息系统、数字地球与导航定位、国土资源遥感、环境遥感应用技术研究室、非再生资源遥感等14个研究室,建有遥感卫星数据接收站、遥感综合试验场、遥感数据网络中心等科研支撑体系,在新型遥感探测机理、高光谱遥感技术、红外多角度遥感技术、微波遥感应用技术、遥感定标与真实性检验技术、航天遥感系统论证、传感器网络研技术等方面形成了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力的优势学科方向,将重点发展海洋遥感、环境遥感、灾害遥感、城市遥感和极地遥感等应用研究方向及定量化遥感方法技术、遥感一体化系统集成技术等。

本着科学研究服务于国民经济建设主战场的建所宗旨和面向国家重大需求、构建与行业用户联盟的新型科技创新体系的发展战略,中科院遥感所目前与国家环保局联合建立了“国家环境保护卫星遥感重点实验室”、与军事医学院联合建立了“公共卫生空间信息技术应用研究中心”、与国务院三峡建委办公室水库管理司/中科院资环局共建了“三峡工程生态与环境监测系统信息管理中心”、与国家文物局/教育部联合建立了“遥感考古联合实验室”、与国家禁毒委员会联合建立了“毒品原植物遥感监测中心”等联合机构,还将继续与相关行业用户发展合作关系,共同推进我国遥感业务化系统建设,带动相关行业产业结构调整与技术进步。

中科院遥感所目前拥有4名中国科学院院士、1名“爱因斯坦”讲习教授、2名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2名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5名“百人计划”、2名国家级“百千万人才”、58名高级研究人员、200名在职职工、160余名项目聘用人员、200余名博士生与博士后、100余名硕士研究生。为了顺应国家对遥感技术的重大需求和取得高强度投入下的科学回报,中科院遥感所面向国内外招聘领军人才,形成院士、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创新研究员三个层次的学术带头人骨干团队以及知识、年龄结构更趋合理的科研人力队伍。

中科院遥感所建所以来,取得了数百项科研成果,其中78项获国家级和部级科技成果奖,如防汛遥感应用试验成果获国家一等奖以及水利部科技进步一等奖;金矿成矿模式找矿方向及找矿选矿技术方法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取奖和中科院科技进步奖特等奖;国家资源环境遥感宏观调查与动态研究方面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中科院科技进步奖特等奖;基于网络的洪涝灾情遥感速报系统获中科院科技进步一等奖;定量遥感基础理论研究获高校科学技术一等奖;遥感信息传输及其成像机理研究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腾冲航空遥感试验”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自然科学重大基金项目“地表遥感信息传输及其成像机理研究”获中科院自然科学一等奖;“津渤环境遥感试验”获中科院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资源环境遥感宏观调查与动态研究”获中科院科技进步特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高空机载遥感实用系统”获中科院科技进步特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得了遥感多位信息集成的装置和方法、数字水份土壤测量仪等多项技术专利;获得了64项软件登记权。建成的国土资源遥感动态监测系统、自然灾害遥感监测与应急响应系统、农作物估产与农情预测系统三大遥感应用运行系统以及研发的IRSA遥感图象处理系统、HIPAS高光谱图像处理软件系统、GRACE雷达图像处理软件系统、RSQA-CBERS遥感图像定标软件系统、地网GeoBeanS网络空间信息平台软件、卫星定位数据智能记录与处理系统等核心技术成果在国家生态环境保护、矿产资源勘探、海洋环境监测、土地利用调查、水资源开发、农作物长势监测与估产、重大灾害监测与评估、城市规划与市政管理、森林病虫害防护与监测、公共安全、国防事业、数字地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十一五”以来,中科院遥感所承担了1项973项目、18项863计划课题、47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以及55项部委委托项目;承担了中科院重大项目“重大工程生态环境效应监测、评估与预警”、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北京地区大气环境监测行动计划”;作为国家中长期重大科技专项“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应用分系统组长单位,组织开展了前期立项论证和实施方案撰写工作;将持续开展原始创新、核心技术储备和应用拓展研究。

中科院遥感所积极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与科技合作,与2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与国内相关院校、研究所、业务单位建立了广泛的联系和多种合作模式。国际数字地球协会和中国地理学会环境遥感分会挂靠遥感所,主办刊物有《遥感学报》和《中国图像图形学报》。己开展的在国际上有影响力的合作研究项目包括:中美航天飞机雷达遥感、中法遥感定标、中日高光谱精准农业试验、中美多角度遥感研究、欧盟支持的可持续发展信息共享平台、亚太经支持的干旱地区水资源遥感监测管理系统、中日环境监测与水灾监测信息系统以及与欧美合作的遥感作物估产研究等;正在以及后续待开展的国际合作项目有:加拿大熊猫计划项目、中法航天联合实验室建设项目、泰-中政府间遥感合作计划、澳大利亚CSIRO定标与真实性检验科技合作计划、欧共体CHRIS高光谱遥感合作计划、中埃在遥感应用与科研等领域的学术合作等;为确立我国在国际遥感领域的地位和影响力做出了积极贡献。

点击量( )

收藏( )

推荐( )

发布时间:

中科院软件研究所大数据

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成立于1985年3月1日,是一所致力于计算机科学理论和软件高新技术的研究与发展的综合性基地型研究所。所址位于北京海淀区中关村南四街4号中国科学院软件园内。 

  从五位筹建者,到现在的千余名师生员工;从借用房间做研究,到如今拥有三栋科研楼和无锡、重庆、哈尔滨、广州、青岛、贵阳六处研究所分部研发基地;从最初44万元年度经费,到现在每年近4亿元的年度经费;从仅有两台16位微型计算机,到如今形成了以多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为龙头的基础前沿研究、软件高技术研究和软件应用研究三大科研体系,建立了计算机科学、计算机软件、计算机应用技术等重点学科领域和相关学科方向的学科布局。软件所人秉承“创新求实,永竞一流”的精神,栉风沐雨、披荆斩棘,不断迈上新台阶。

  软件所有软件基础研究部、软件高技术研究部、软件应用研究部和软件发展研究部等四个研究部、总体部以及协同创新中心,集中了一批学术造诣深厚、享誉国内外的科学家,拥有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青年科技人才队伍。软件所现有在职职工705人,其中科技人员628人、管理支撑人员77人,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4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名,正高级专业技术人员74人、副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36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5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

  软件所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之一,现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空间安全3个一级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点和电子信息专业学位培养点,并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2个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工作流动站,共有在学研究生519人(其中硕士生290人、博士生229人)、在站博士后14人。

  软件所积极参与院地、国际交流与合作,与国内许多省市,国际上美、欧、日、澳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广泛的科技交流与合作,在广州、贵阳、青岛、南京等地成立了分支机构。 

  中国中文信息学会、中国软件行业协会数学软件分会、中国密码学会密码算法专业委员会等挂靠在研究所。研究所主办的学术刊物有《软件学报》、《中文信息学报》、《计算机系统应用》和《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ftware and Informatics》。

  建所三十多年来,特别是进入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试点工程以来,软件所在计算机科学和软件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获院、省部级以上成果奖46项(仅统计为第一完成单位),其中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9项、三等奖2项。尤为值得一提的是,计算机领域第1个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出自软件所。 


点击量( )

收藏( )

推荐( )

发布时间:

中科院化学所大数据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成立于1956年,是以基础研究为主,有重点地开展国家急需的、有重大战略目标的高新技术创新研究,并与高新技术应用和转化工作相协调发展的多学科、综合性研究所,是具有重要国际影响、高水平的化学研究机构。 

化学所的主要学科方向为高分子科学、物理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无机化学。多年来,化学所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取得一批有重要影响的基础研究成果,原始创新能力不断提升;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取得多项关键核心技术突破,高技术创新与集成不断加强;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形成一批自主知识产权,延伸创新价值链,技术示范和产业化不断推进。 积极开展化学与生命、材料、环境、能源等领域的交叉研究,在分子与纳米科学前沿、有机高分子材料、化学与生命科学交叉、能源与绿色化学等领域取得新的突破,建设和完善了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先进高分子材料基地。 

建所以来,化学所共获得国家和省部级成果奖励300余项,在发表SCI论文数、论文被引用篇数等方面,连续十多年名列全国科研机构前列,特别是高影响论文数不断增长,自然指数连续五年位列中科院研究所第一名,彰显了化学所基础研究的雄厚实力和创新能力。化学所专利申请和授权数在中国科学院研究机构中一直名列前茅,一批重要成果应用于国家经济建设和国家重大需求。 

截至2019年底,化学所共有在职职工605人,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11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6人、研究员110人、副高级专业技术人员252人。共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10个。现有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44人,优青22人,引进优秀人才54人。现有“万人计划”科技创新/创业领军人才15人、青年拔尖人才计划入选者5人。化学所是科技部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现有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入选者11人、科技创新创业人才1人、重点领域创新团队5个。

化学所是1996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之一,并设有化学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共有在学研究生1052人,其中博士生724人、硕士生328人,有在站博士后117人。

化学所现有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9个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1个分析测试中心。

化学所1994年成为国家科技部和中国科学院基础性研究改革试点单位,1998年首批进入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试点。2003年,科技部批准化学所与北京大学共同筹建北京分子科学国家实验室。2005年,化学所被评为中国科学院A类研究所。2006年,化学所获全国学科评估化学学科最高分。2016年,中国科学院批准依托化学所成立中国科学院分子科学科教融合卓越创新中心。 2017年,科技部批准化学所与北京大学共同组建北京分子科学国家研究中心。 

目前,化学所承担着一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重点项目和杰出青年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前沿科学重点研究计划等项目。  

点击量( )

收藏( )

推荐( )

发布时间:

  • 【广告说明广告

    点击查看详情】

全球公共数据开放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