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为社会化天使众创(异合)联盟旗下创业项目!
  登陆 | 注册
城市查找人民政府

按时间点击量收藏量支持率猜你喜欢

祁连县政府大数据

祁连县因地处巍峨挺拔、绵延千里的祁连山腹地而得名,位于青海省东北、海北藏族自治州西北部,东与门源回族自治县接壤,南与刚察县、海晏县相连,西南与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天峻县为邻,北及西北与甘肃省酒泉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民乐和山丹县为界。县域总面积13886平方公里,境内平均海拔3500米以上。属典型的高原大陆性气候,年均降水量406.7毫米。是一个以牧为主,兼营小块农业的县份。

全县辖八宝镇、峨堡镇、默勒镇、阿柔乡、扎麻什乡、野牛沟乡和央隆乡等3镇4乡45个行政村5个社区。除八宝镇和扎麻什乡半农半牧外,峨堡、默勒、阿柔、野牛沟、央隆5个乡镇为纯牧业区。全县总人口52638人,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81.51%。有汉、藏、蒙古、回、撒拉、裕固等17个民族,其中汉族占 18.49%,藏族占28.95%,蒙古族占10.39 %,回族占37.36%。

八宝镇是祁连县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坐落于山清水秀,气候适宜的八宝河西岸,县境内交通便利,国道宁(西宁)张(张掖)公路、湟(湟源)嘉(嘉峪关)公路穿境而过,陆路交通形成南靠青藏铁路线的热水、哈尔盖,北通河西走廊的张掖与欧亚大陆桥相衔接。

祁连旅游资源丰富,这里有中国百大避暑名山--牛心山、中国最美的六大草原之一--祁连山草原、世界第三大峡谷--黑河大峡谷、亚洲最大的半野生鹿驯养基地、卓尔山风景区、祁连石林等旅游景点,有着“天境祁连”、“东方瑞士”的美誉。“祁连风光”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卓尔山油菜花景观被农业部授予“中国美丽田园”称号,卓尔山景区被国家旅游局和环保部命名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成功列入了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和国家5A级景区创建序列。

 


点击量( )

收藏( )

推荐( )

发布时间:

海晏县政府大数据

海晏县位于青海省东北部,著名的青海湖北畔,是黄河重要支流—湟水河的发源地。地处东经100°23′—101°20′,北纬36°44′—37°39′。东临湟源、大通县,西接刚察县,北与祁连县接壤,南与共和县毗邻,全县总面积4443.1平方公里,东西宽85.7公里,南北长102.2公里,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是海北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驻地县。现辖4乡2镇29个行政村、7个社区,全县总人口3.6万人,其中城镇户口14483人,农村户口21737人,县内有汉、藏、蒙、回、土等9个民族,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48%。海晏县畜牧业优势突出,是环青海湖现代高效畜牧业重要生产基地、环湖地区重要畜产品集散地。成功列入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级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试点县、国家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县、全国草地生态畜牧业实验区。区位优势突出,国道315线、青藏铁路贯穿全境,县城距省会西宁90公里,是全省离省会城市最近的牧业县,也是国道109线、海西柴达木盆地和河西走廊的重要连接点。生态地位突出,处在青海湖流域生态保护核心区,是黄河重要支流——湟水河的发源地,是省会西宁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和全省重要的生态屏障。2013年被列入全国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旅游文化资源优势突出,是“环青海湖风光和体育旅游圈”、“青藏铁路世界屋脊旅游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的重要赛段。境内有全国核武器研制基地—原子城,是全国重要的红色教育基地和旅游目的地。2010年西海镇被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旅游局命名为“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

近年来,在省州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认真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紧紧围绕全省“131”总体要求,州委“16471”发展思路,县委 “26597”总体思路,坚持生态优先、效益为重、创新引领、民生为本的指导原则,努力创新思路、创新机制、创新实践,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平稳健康发展。2016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1.9亿元,增长7.3%;县属固定资产投资达27.35亿元,增长17.9%;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突破1亿元大关,达到1.02亿元,增长8.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6亿元,增长11%;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2.5万元大关,达到27853元,增长9%;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695元,增长9.2%。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重要指标再创历史新纪录。


点击量( )

收藏( )

推荐( )

发布时间:

海北州政府大数据

【地理位置】 

【地理位置】 海北藏族自治州位于青海省东北部,介于北纬36°44′00″~39°05′18″、东经98°5′00″~102°41′03″之间。东南与大通、互助、湟中、湟源县接壤;西与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的天峻县毗连;南与海南藏族自治州的共和县隔青海湖相望;北与甘肃省的天祝、山丹、民乐、肃南县为邻。全州东西长413.45公里,南北宽261.41公里。土地总面积34068.44平方公里,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4.71%。

 

  【历史沿革】 海北州历史悠久,多处发现的卡约文化、辛店文化遗址证明,早在3000多年前,这里就有人类活动。在西汉时期,今海北州为西羌故地。汉平帝元始四年(公元4年),王莽在今海晏县设置西海郡。两汉时,有名的胡羌道和羌中道已经形成,成为丝绸之路的辅道。胡羌道穿越今门源县和今祁连县,东晋法显和尚西行求经,即经此道。隋炀帝西征吐谷浑时,由湟水谷地西行,沿长宁谷西北行,越达坂山,经门源、祁连,穿大斗拔谷(今扁都沟),到达张掖。羌中道穿越今海晏、刚察县,南朝僧人昙无竭,北魏僧人宋云等,都由此道入西域转往天竺。南北朝和隋朝时,今海北州为鲜卑族、吐谷浑所据。唐代,属吐蕃王朝管辖。宋朝时,为角厮啰地方政权辖区。元代,归宣政院吐蕃等处宣慰司都元帅府管辖。明末,为蒙古族麦力干的游牧地。清雍正二年(1724年)以前,为厄鲁特蒙古各部的游牧地。雍正三年,门源设立大通卫,属西宁府辖治。乾隆九年(1744年),移大通卫于今大通县城关镇。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改卫为县,门源为大通县属地。民国6年(1917年),海晏属湟源县和都兰理事辖治。民国18年(1929年)设置门源县。刚察为都兰理事辖区,由青海省辖治。民国26年(1937年)设海晏设治局。刚察为省政府直辖。民国28年(1939年)由门源县析置祁连设治局。民国32年(1943年)海晏设县。

1949年9月12日,门源县解放。11月下旬,海北州全境获得解放。1950年10月30日成立海晏区行政委员会,隶属湟源县。1953年11月23日成立祁连县人民政府。1952年7月24日成立中共刚察区工作委员会。1953年12月3日成立刚察县人民政府,隶属省人民政府。1953年12月31日成立海北藏族自治区,辖门源、海晏、祁连、刚察4县。1955年5月20日改自治区为自治州至今。州府驻地原在门源县浩门镇,1993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搬迁至海晏县西海镇(原国营221厂),海拔3100米,距西宁104公里。

 

  【地形地貌】 祁连山系地处中国地势第三台阶,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黄土高原西缘。海北州地处祁连山中部地带,最高海拔5287米,最低海拔2180米,海拔超过3000米的面积占全州总面积的85%以上。从地貌成因看,有构造地貌、流水地貌,风成地貌和冰川地貌;从地貌形态看,有川谷、盆地、丘陵、低山、中山和高山。根据海北地势特点全州分为三个地貌区:1.祁连山高原地貌区,包括祁连县全部和刚察、海晏县大通山分水岭以北广大地区,面积16965.86平方公里,占海北州土地总面积的49.8%。该地貌区呈“四山夹四盆”的形势,走廊南山与托勒山之间,形成黑河、八宝河断陷盆地,黑河、八宝河流贯其中;托勒山和托勒南山、大通山之间形成托勒断陷盆地和默勒凹陷盆地,托勒河、默勒河 (即大通河)流贯其中。2.青海湖北部滨湖地貌区,是我国著名青海湖内陆盆地的一部分,包括海晏、刚察县大通山分水岭以南、青海湖以北及湟水上游谷地,面积9937.26平方公里,占海北州土地总面积的29.17%,该区北高南低,北部为高山区,中部为低山丘陵地,南部为湖滨平原及湟水谷地,区内布哈河、吉尔孟河、乌哈阿兰河、沙柳河、哈尔盖河、甘子河是青海湖湖水的重要补给来源。3.浩门河河谷地貌区,包括门源县全部,面积7165.32平方公里,占海北州土地总面积的21.03%。西北部为景阳岭,北部为冷龙岭,南部为达板山,两条山脉之间,为第四纪分布广泛而沉积的中新生代断陷盆地,西北低山五陵广布,东部为深山峡谷区,浩门河水由西北向东南流贯其中。州内地貌特点是地势高,骨架明显,类型多样,整个高原浩翰无垠,气势雄伟磅礴。

 

  【主要山脉】 海北州地处祁连山区腹地,祁连山系的走廊南山(往东南向延伸称冷龙岭)、托勒山、托勒南山、大通山(往东南向延伸称达坂山)等由西北走向东南,峰峦起伏,巍峨绵延,构成海北高原的主要骨架,地势西高东低,大部分山峰海拔都在4000米左右,最高点位于托勒南山五个山东沟脑主峰,海拔5287米,最低点位于祁连黑河下游大子龙沟口南,海拔2180米,相对高差3100米。1.走廊南山,境内海拔在4000~4767米,山体由奥陶系中统中基性火山岩、千枚岩、绿色硬砂岩、结晶砂岩、紫红色砂砾岩和夹煤岩等构成。2.冷龙岭,脊峰一般在海拔4500米左右,主峰岗什卡,海拔5254.5米,山体由花岗岩及花岗斑岩、大理岩构成。3.托勒山,平均海拔在4500米以上,最高峰海拔5159米,山体由火山岩、千枚岩、绿色硬砂岩、砂砾岩构成,海拔4800米以上的山峰,发育现代冰川。4.托勒南山,一般海拔高度4000米,最高点五个山东沟西岔山峰,海拔5287米,属中祁连隆起带,山体由结晶灰岩、板岩、砂岩夹石英岩构成,海拔4500米以上多系裸岩,常年积雪,现代冰川广泛发育。5.大通山,最高点桑斯扎峰,海拔4755米 ,山体由古老震旦亚界海相砂质,碎屑岩和碳酸岩构成。6.达坂山,古称大寒山,又名青石岭,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山体由古老的震旦亚界海相砂质碎屑岩和碳酸岩构成,气候较湿润,现代流水作用较强烈,沟谷纵横,地面切割严重,植被覆盖率约80%。

 

  【主要河流】 海北州境内4000米以上的高山地带,冰川广布,终年积雪,现代流水作用较强烈,地表径流资源丰富,流量大于0.5秒立方米的河流有61条,其中外流水系河流24条,祁连山内陆水系河流有25条,青海湖内陆水系河流12条。全州总集水面积冰川面积29764.56平方公里,约占全州土地总面积的87%。

  主要河流有:1.大通河,是海北州最大的外流河,在祁连、刚察县边界称默勒河,在门源县境内称浩门河,系黄河水系——湟水的一级支流。发源于天峻县托勒山的木里山泉(山泉约108处),以大气降水和冰川消融为主要补给来源,流经祁连、刚察、海晏、门源、互助、天祝、永登等县,至民和享堂注入湟水,总长560公里,流域面积15130平方公里,集水面积11801.29平方公里。2.湟水,属黄河水系一级支流,发源于海晏县境内肯特达坂山南麓,河长78.2公里,集水面积1662.5平方公里。河源高山区称忽图河,麻区寺滩称麻秀河,水文站下游支流称哈勒景河,汇入后称巴燕河,多年平均流量4.48立方米/秒,年径流量0.35立方米。下游东大滩水库1座,库容2200万立方米,该河是海晏盆地和湟水谷地重要水源。3.黑河,在祁连县境内分为两大支流,即托勒河和黑河。分别流入甘肃省酒泉、张掖北部后汇合,统称黑河(甘肃又称甘州河),入沙漠变潜流形成沙漠中湖泊——居延海。(1)托勒河,甘肃省称北大河。系黑河一级支流,发源于托勒山与托勒南山的横断山脉西侧的纳尕尔当。该河在托勒牧场境内110.8公里,集水面积2728.49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8.3立方米/秒,年径流量2.68亿立方米。(2)黑河西岔:发源于野牛沟洪水坝的八一冰川,流经祁连县的野牛沟乡、扎麻什乡到狼舌头与八宝河汇合,全长192公里,集水面积5089.4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22.4立方米/秒,年流量7.089亿立方米。(3)八宝河,系黑河东岔。发源于金羊岭南侧山间沟谷,自东而西流,经峨堡、阿柔、八宝三个乡到狼舌头与黑河汇合,全长108.5公里,集水面积2508平方公里。4.布哈河,发源于天峻县沙果林那穆吉水岭东南麓,全长300公里,为天峻、共和、刚察三县界河,流域面积14442平方公里(刚察境内70.5平方公里)。年均流量25.26立方米/秒,年径流量7.966亿立方米,该河是常年源源不竭的不对称河流,是青海湖最大入湖水源,约占入湖总量的60%。5.吉尔孟河,属布哈河北侧支流,发源于沙欧后公卡西麓,全长94里,流域面积930公里(境内流域面积797平方公里),平均流量1.653立方米/秒,年径流量0.5123亿立方米。6.乌哈阿兰河,位于刚察县泉吉乡东侧约0.7公里,发源于尔德贡,流入青海湖,全长52公里,流域面积592平方公里,年均流量0.7487立方米/秒,年径流量0.2361亿立方米。7.沙柳河,又称伊克乌兰河,位于刚察县城北侧0.2公里处。发源于大通山西段桑斯扎山南坡,源头为冰冻沼泽区,由瓦彦河、尔爱河汇流而成,流入青海湖,全长95公里。流域面积1366平方公里,平均流量7.53立方米/秒,年径流量2.374亿立方米。8.哈尔盖河,位于刚察县哈尔盖乡以东5公里,发源于台布稀山南麓与海晏县境内的察那河汇流后折转向南,最后流入青海湖。南段是刚察、海晏2县的界河,全长129公里,年均流量398立方米/秒,年径流量1.2551亿立方米。

 

  【主要湖泊】 青海湖位于海北州境西南部,是我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2008年以来,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启动,在草地治理、植树造林、防风固沙等诸多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2013年枯水期湖面海拔3196米,东西长104公里,南北宽62公里,最大湖深31.4米,面积4337.48平方公里,平均深度21米,比上年增加了46.69平方公里。容积739亿立方米,湖水平均矿化度12.32克/升,含盐量1.25%。布哈河、沙柳河、乌哈阿兰河、哈尔盖河4条大河为湖水重要补给来源,其次是湖底的泉水。

 

  【冰川】 海北州境内冰川面积达371.71平方公里,冰川储量130.44亿立方米。冰川是河水和农牧业生产用水主要补给来源。祁连山冰川是青海省主要冰川,在托勒山、走廊南山、托勒南山、冷龙岭等主要山体上都有分布。据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资料,祁连山系共有冰川面积1334.7平方公里,冰川储量615.49亿立方米,州境内冰川面积占整个祁连山系冰川面积27%,冰川储量占21.20%。由于冰川影响,对高山水分的调节,河流的补给及气候、气温、地温、冻土都产生极大的影响。

 

  【气候】 海北州气候属高原大陆性气候,其特点:寒冷期长,温凉期短,光照充足,太阳辐射强,干湿季分明,雨热同季,多夜雨和大风。年平均气温 -2.4℃~1.4℃,最高气温33.3℃,最低气温-36.3℃。年平均降水量426.8毫米,最高降水量479.4毫米,最低降水量341.1毫米。年日照时数2517.6~2995.3小时。年均辐射量每平方米5210.2MJ~6568.3MJ。无绝对无霜期。

 


点击量( )

收藏( )

推荐( )

发布时间:

循化县政府大数据

循化是全国唯一的撒拉族自治县,是国务院重点扶持发展的人口较少民族地区之一。全县总面积2100平方公里,平均海拔2300米,年均气温8.6摄氏度,辖3镇6乡(其中岗察乡是海东市唯一的纯牧业乡)154个行政村6个社区。全县总人口16.16万人,撒拉族、藏族、回族占到了总人口的93.6%,实现了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的良好发展态势,呈现出各民族血脉相通,元代以来,生活在中亚的撒拉族先民到循化定居,与当地藏族、回族、汉族通婚,形成了现今的撒拉族,在长期民间的交流交融交往中,呈现出各民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多元一体格局。经济互补,回族、撒拉族善商贸,汉族以农为生,藏族农牧兼顾,从古至今的物物交换、商贸流通,使得不同民族间形成了既各有主业又互补共生的社会经济状态,将各民族的生存、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了象征藏族与撒拉族世代友好往来的“许乎”(藏语,意为值得信托的朋友)关系,造就了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循化特有的民族团结历史传承;文化相融,在长期的生息繁衍中,各民族文化相互影响、渗透、吸纳,特别是语言方面,撒拉语中广泛糅杂了汉语、藏语等词汇,兼通其他民族语言的双语人比比皆是。建筑样式方面,群众住宅、宗教寺院建筑风格融合其他民族建筑经典,无论身处循化何地,都能获得“身在同一片屋檐下”的感受。在饮食方面,手抓、糌粑、面片、“熬茶”成为各民族普遍饮食,体现了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互相尊重、彼此理解、兼收并蓄的优良传统。宗教包容,循化地区主要有伊斯兰教和藏传佛教,有清真寺114座和藏传佛教寺院26座,宗教教职人员1352名,属于基本全民信教地区,也是藏传佛教第十世班禅大师和喜饶嘉措大师的故乡,两位大师在世时经常呼吁各宗教团结友爱,十世班禅大师回乡必访街子清真寺大寺,为全县各宗教树立了包容和谐的典范。现今,县内一个寺院有重大活动,其他宗教寺院都自发携礼致贺。县内的庵古录拱北、勒吾拱北庙,为藏、汉、撒拉、回族群众所共同信仰。更为值得一提的是,我县现存手抄本《古兰经》是当年在十世班禅大师的亲自协调下重回街子清真大寺,至今被撒拉族群众称颂。总之,民族团结在循化有历史、有文化、有故事,犹如空气和生命,各族人民定将倍加珍惜、始终维护、世代相传。

县内主要经济作物有辣椒、花椒、核桃、果品、瓜类等。黄河流经循化县90多公里,目前已建成和在建的大中型电站有公伯峡、苏只、黄丰、积石峡四座,总装机容量300余万千瓦。境内有各种可开发利用的旅游景点多达92个,是全省少有的旅游资源富集地,颇有“青藏高原微缩景观”的特点,先后获得全省旅游扶贫开发示范县、全国农业观光旅游示范县、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中国县域旅游品牌百强县、中国绿色名县、省级风景园林化城镇、中国最佳民族生态旅游休闲胜地等殊荣。

近年来,循化县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和国家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的政策机遇,扎实推进“旅游立县、农业稳县、工业强县、商贸活县、科教兴县、依法治县”战略,努力打造“全省沿黄经济带发展龙头、中小微企业发展先行区、对外开放新桥头堡、重要的区域特色经济圈、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和生态文明建设典范”,使经济社会发展初步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优势。以风景园林城镇建设为主的城乡各类基础设施显著改善,以“一核两椒”为主的特色种植业和以牛羊贩运育肥为主的农区畜牧业日趋优化,以旅游业、劳务经济为主的新型产业蓬勃发展,以教育卫生为主的民生事业协调进步,广大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各项主要经济指标连年高位增长,县域经济社会得到了稳定快速健康和谐发展。

2018年,全县完成生产总值32.2亿元,同比增长8.5%;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3.4亿元,同比增长10.2%;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1004万元,同比增长15.6%;完成工业增加值4.1亿元、同比增长10.1%;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5亿元,同比增长6.7%;预计城镇和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29491元和10662元,同比增长7.5%和9.5%。


点击量( )

收藏( )

推荐( )

发布时间:

化隆县政府大数据

化隆回族自治县总面积2740平方公里,海拔在1884米至4484米之间(其中县政府驻地巴燕镇2840米),为“八分山、一分水、一分川”。总体来看:化隆是一个以回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自治县,全县共有6镇ll乡2个管委会362个行政村30.05万人,回、汉、藏、撒拉等15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83.6%。共有宗教活动场所407座,其中伊斯兰教清真寺351座、藏传佛教寺院56座。化隆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农牧结合县,全县总耕地54.9万亩(85%属浅脑山地区),主要以小麦、青稞、豌豆、马铃薯、油菜等种植为主;草场总面积315.2万亩,主要以良种牛、细毛羊、半细毛羊和土鸡等养殖为主,养殖大户达2400家。县境内黄河流径168公里,建有大中型水电站7座(年发电量达到544.35万千瓦时、工业用电价格为0.39元/度)、库区水域面积达11万亩,按照打造“万亩水域、百亩养殖、亿元产值”的目标,发展养殖面积达65亩的黄河冷水鱼养殖企业12家,形成了以虹鳟、金鳟和白鲑养殖为主的黄河冷水鱼养殖基地。化隆是一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属于国家和六盘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由于自然条件严酷、基础设施薄弱、生态环境脆弱、农业“十年九旱”、工业企业发展滞后,全县共有6个深度贫困乡(占全县乡镇的35%),精准识别的贫困村144个(占全县行政村的39.8%),建档立卡贫困人口9640户36327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2.1%),贫困面大、程度深是我县的基本县情。化隆是一个劳务输出大县,“十二五”以来,我县累计发放贴息贷款近5亿元,创出了一条由拉面产业带动农业、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的好路子。目前全县共有12万人在全国271个大中城市开办拉面店1.5万家,实现总产值近100亿元(拉面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3%),有200余名经纪人在义乌、广州等地长期与中东、中亚等40多个国家从事国际贸易活动,拉面经济已成为我县农民群众的“脱贫经济”和“致富经济”。化隆是一个矿产资源比较富集县,目前发现的各类矿产25种,矿产地94处,镍、金、铜、矿泉水等矿产丰富,其中镍保有资源储量占全省的0.82%(是全国五大镍成矿带之一),金保有资源储量占全省的0.73%,发展矿产资源开发产业的优势明显。同时,随着拉面经济加快发展,广大群众流转土地的积极性较高,年可流转土地达20万到30万亩。2017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4.9亿元,同比增长7.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23亿元,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71.7亿元,增长19.55%;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1464万元,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05亿元,增长9.2%;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630元,增长9%;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992元,增长8.7%。

点击量( )

收藏( )

推荐( )

发布时间:

互助县政府大数据

互助县位于青海省东北部,地处祁连山脉东段南麓、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过渡地带,是土族最多、最为集中的地方,被誉为“彩虹的故乡”。国土面积3424平方公里,总人口40.16万人,有土、藏、回、蒙等28个少数民族人口11.31万人,占28.16%。其中,土族7.53万人,占18.75%,是全国唯一的土族自治县。

互助是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关心关爱的地方。2016年8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冒雨到五十镇班彦村视察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看望土乡各族干部群众,给我们带来了党和国家的亲切关怀,为40万土乡儿女注入了不甘落后、奋勇争先的不竭动力。近年来,互助县始终牢记总书记的殷切嘱托和“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团结带领全县各级干部群众深入实施“五四战略”,奋力推进“一优两高”,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呈现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良好态势。2019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24.7亿元,增长7.5%;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2.6亿元,增长8%;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7亿元,增长13.4%;规上工业增加值12.2亿元,增长7.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7亿元,增长6.5%;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309元、增长9.3%,农村常住居民可支配收入11760元,增长9.4%

互助有厚实的农业基础,正在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县。互助是全省农业大县,耕地面积110万亩,占全省耕地面积的1/8,已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八眉猪保种基地、北方最大的杂交油菜制繁种基地、全省最大的脱毒马铃薯繁育基地和全省重要的粮食生产及“菜篮子”基地,油菜和马铃薯产量均占全省的1/4。在双国家级高原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的引领下,全县种养业特色化、品牌化不断提升,流通体系日趋完善,新型经营主体蓬勃发展,建成了一批特色制繁种基地、循环农业示范点、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基地,“互助当归”“互助黄芪”“互助大黄”成功申报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塘川农业产业园被认定为第一批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先后被评为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典型县、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全省重要粮食生产和“菜篮子”基地的地位不断巩固。

互助有优良的生态环境,正在建设生态经济强县。生态是互助最大的发展优势,县内自然生态环境优美,森林覆盖率达42.34%,居全省前列。北山国家森林公园自然生态体系完好、动植物种类丰富,是天然的高原氧吧。北山林场、南门峡林场等风景秀丽,极具开发潜力。我们紧紧围绕建设生态经济强县的定位,把“生态+”理念融入产业发展,充分挖掘我县特有的生态资源禀赋,积极发展康养休闲、徒步旅游、林下经济、中药材精深加工等生态利用型、循环高效型、低碳清洁型产业,工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形成了以青稞酒酿造、生物制药、民族工艺品和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绿色产业体系,产品供给逐步从数量增长转向品质高效。绿色产业园成为全省工业转型升级15个重大产业基地之一,建成了全国最大的青稞酒生产和原产地保护基地,青海互助青稞酒股份有限公司成为在深交所中小板块上市的首家青海企业。

互助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正在建设高原旅游名县。县域内丰富的人文景观、生态景观和田园风光融合荟萃,宗教文化、民俗文化和青稞酒文化多姿多彩,具有开发前景的旅游资源遍布全县,成功创建了全省第三个、全市第一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土族故土园通过赋能管理吸引力持续增强,东和麻吉和威远镇卓扎滩乡村旅游走在全省前列,入选第一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五十班彦被评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纳顿庄园成为全市唯一一家五星级民宿,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省内外游客。产业结构日趋优化,新动能、新业态培育已见成效,以旅游业为主的第三产业成为了经济增长的主动力。2019年新增服务市场主体2339家,增长28%,实现旅游收入25亿元,增长23%。

互助县是六盘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致贫因素多、脱贫难度大。自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各族干部群众团结一心、众志成城,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市脱贫攻坚决策部署,按照“三年集中攻坚、两年巩固提升”的总体目标,举全县之力强力推进脱贫攻坚工作,重视程度之高、政策举措之实、投入力度之大、社会参与之广前所未有,2016年完成28个贫困村退出、3031户贫困户10421人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发生率下降到11.5%,降低2.6个百分点。(2015年贫困发生率为14.1%)。2017年,43个贫困村退出,5663户19730名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发生率下降到3.8%。2018年47个贫困村脱贫,3863户13620名贫困人口达到脱贫标准,贫困发生率下降到0.26%。2019年291户579人全部达到脱贫标准,绝对贫困人口实现“清零”。截止2019年底,全县易地搬迁项目全面完成,入住率达100%,全县294个行政村均实现了集体经济“破零”,全面完成贫困人口“雨露计划”培训任务,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8.38%,贫困人口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险覆盖率均达100%,2019年3月成功通过第三方评估验收,2019年5月15日经青海省政府公告退出贫困县序列,解决了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


点击量( )

收藏( )

推荐( )

发布时间:

  • 【广告说明广告

    点击查看详情】

优品推荐

达人在线

全球公共数据开放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