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为社会化天使众创(异合)联盟旗下创业项目!
  登陆 | 注册
城市查找人民政府

按时间点击量收藏量支持率猜你喜欢

高台县政府大数据

高台县地处甘肃河西走廊中部,黑河中游下段,隶属张掖市。东接临泽县,南靠肃南裕固族自治县,西邻肃南裕固自治县明花乡及酒泉市肃州区,北依合黎山与酒泉市金塔县、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右旗接壤。县城位于黑河南岸,东距张掖市约80公里,南距肃南县城60余公里,西北距酒泉市100余公里,东南距兰州市500余公里。

县境地势南北高、中间低,形若马鞍。南部为祁连山北麓,北部为合黎山地,中间为绿洲平原。黑河纵贯县境,山环水绕,物阜民丰。海拔介于1260-3140米。气候干燥,昼夜温差15-20℃,日照3088小时,属北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光照丰富,降水稀少。年均降水量112.3毫米,年均蒸发量川区为1996.2毫米、山区1829毫米。川区年均气温8.1℃,无霜期为150天左右。

全县辖新坝、骆驼城、南华、巷道、合黎、宣化、黑泉、罗城、城关9个镇,9个社区,136个行政村、1005个村民小组。全县总户数55327户,总人口为15.93万。人口自然增长率3.08‰。有回族、裕固族、土族、藏族、东乡族等16个少数民族,人口0.14万。全县总面积4346.61平方公里,耕地59.66万亩。境内有黑河、摆浪河等6条主要河流,中小型水库20座,总库容4988万立方米,地下水允许开采量1.32亿立方米。县境内已探明的矿种主要有芒硝、原盐、萤石、硅石、铁、锰等20多种,其中芒硝储量约1101.28万吨,占全省芒硝储量一半以上;原盐储量195万吨(钾盐26万吨),为全省最大产盐地。

高台历史悠久。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设表是县。东晋咸康元年(公元335年),前凉张骏在今骆驼城设置建康郡。清雍正三年,并高台、镇夷守御千户所为高台县。

境内有汉明长城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省级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00多处。骆驼城古遗址是全国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汉唐遗址,许三湾古墓群是目前全国分布最密集、保存最完好的特大魏晋古墓群。非物质文化遗产有13大项、38类、2818个子项。乐善秦剧团传承上百年,秦腔獠牙特技表演、高台民歌、通背捶、八虎棍、黄河灯阵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2项。高台县图书馆为国家一级图书馆,县博物馆为国家三级博物馆。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是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全国百家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全国反映红西路军历史最全面、最具权威性的国家级纪念馆。月牙湖、大湖湾、黑河湿地公园等水面湖泊风景秀丽,万亩葡萄庄园一枝独秀,八坝胡杨林别具一格,建成国家AAAA级景区3个、国家AAA级景区1个。2013年,高台县被评为“全国绿化模范县”;2014年,被评为“省级卫生县城”;2015年,被评为“国家级园林县城”,并被确定为“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县”。2016年被评为“全国科普示范县”。2017年,被命名为“国家卫生县城”,列入全国首批“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暨国家绿色发展先试先行区”,甘肃两个“全国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试点”之一。2018年,被列入全国首批52个“创新型县”、第五批“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全省唯一“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县”,“全国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命名为“全国法治县创建先进单位”。2019年,成功跻身“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典型单位”“全国健康促进县”“全省双拥模范县”等行列,入选“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首批试点单位”“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全国首批创新型县等创建名单。

2019年8月2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来到高台,瞻仰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碑和阵亡烈士公墓,向革命先烈敬献花篮,并参观了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西路军不畏艰险,浴血奋战的英雄主义气概,为党为人民英勇献身的精神,同长征精神一脉相承,是中国共产党人红色基因和中华民族宝贵精神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讲好党的故事,讲好红军的故事,讲好西路军的故事,把红色基因传承好。”并殷切嘱托:“这是一片革命先烈用鲜血染红的土地,一定要把她建设好!”2020年新年贺词中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提及高台视察经历,全县人民群情振奋、豪情满怀,发展凝聚力和奋斗自豪感空前高涨,决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动力更强、活力更足。

高台县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市委工作要求,按照“聚力‘四六’总揽、促进‘三生’共融、建设灵秀高台、打造小康家园”的发展思路,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持续打好“三大攻坚战”,着力抓好“两大工程、五大行动”,全面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工作。全县呈现出政治生态良好、经济平稳运行、改革不断深化、民生持续改善、社会和谐稳定、党建全面从严的良好局面。2019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57.75亿元,比2018年增长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17.73亿元,同比增长5.8%;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12.36亿元,同比增长14.5%;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27.66亿元,同比增长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6.72亿元,同比增长8.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24亿元,同比下降0.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6634元,同比增长8.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066元,同比增长9.1%。


点击量( )

收藏( )

推荐( )

发布时间:

临泽县政府大数据

临泽县地处河西走廊中部、全国第二大内陆河黑河流域地带,为古丝绸之路之要冲、欧亚大陆桥必经之地。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

临泽县地处河西走廊中部、全国第二大内陆河黑河流域地带,为古丝绸之路之要冲、欧亚大陆桥必经之地。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建县,以汉将霍去病西征时昭功武德而得名“昭武”,又因水丰多泽而易名“临泽”。全县总面积2729平方公里,辖7个镇,总人口1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9.7万人。临泽是传统的灌耕农业区,曾获“全国粮食单产冠军县”称号,享有“中国枣乡”的美誉,境内有“全球最刻骨铭心的风景”之一“七彩丹霞”。

近年来,临泽县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为指导,坚定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迎难而上,开拓创新,扎实推进优生态、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全县综合实力实现新提升,城乡面貌发生新变化,各项事业迈上新台阶,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19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54.59亿元,增长6.1%。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18.49亿元,增长6.21%;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8.36亿元,增长6.2%;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27.74亿元,增长6%。规上工业增加值完成2.56亿元,增长6.7%。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7.89亿元,增长10.8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7.34亿元,增长8.5%。规上工业营业收入利润率增长1.4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09亿元,增长11.93%。落实到位招商引资资金48.96亿元,增长43.22%,实现进出口总额2000万元,增长43%。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实现26691元、15932元,分别增长8.7%、9.2%。先后被命名为“全国文明县城”“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全国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全国文化先进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县”“全国创先争优活动先进县党委”“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和“国家园林县城”。

——城乡面貌在统筹发展中显著改善。坚持以生态文明引领新型城镇化建设,持之以恒实施流沙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高标准建设流沙河开发区,312国道绕城段、种子生产技术服务中心、绿色食品加工园区、现代丝路寒旱农业示范园区、通航产业园区等上百个重点工程顺利实施,城区面积扩大至15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到44.85%,流沙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以全省首批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县为契机,扎实推进美丽乡村、生态村镇建设,乡村道路、农村危旧房改造、农田水利等一批重点项目顺利实施,城乡一体化稳步推进。大力实施“山水林田湖”生态建设、三北防护林、防沙治沙、河湖水系连通、14万亩生态公益林供水绿化等生态工程,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和大规模植树造林,绿洲生态环境不断优化,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7%,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17.35%,被确定为国家沙化土地封禁保护补助试点县。

——经济实力在转型升级中明显跃升。牢牢扭住发展第一要务不放松,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持续优化经济结构,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27.4︰18.8︰53.8。以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质量效益为目标,全力打造全国玉米种子生产示范核心区、绿色有机蔬菜生产基地、绿色无公害畜产品生产基地和优质特色林果基地“四大基地”,建成国家级玉米种子产业园和全省首家玉米种子交易电商平台,以标准化规模养殖为重点的草食畜牧业稳步发展,以食用菌、高原夏菜为重点的设施农业迅速壮大,特色林果、种苗花卉等产业逐步兴起,现代农业由玉米制种“一业独大”向多业并举发展。以园区带动为突破,配套完善现代丝路寒旱农业示范园区、扎尔墩生态工业集中区、通航产业园区等基础设施,科学规划凹凸棒产业园,引导企业集中布局、产业集群发展、资源集约利用,以特色农畜产品加工、矿产品精深加工和光电、风电等新能源开发为主的工业经济稳步发展。以发展全域旅游、创建国家级旅游城市为目标,推进丹霞大景区和流沙河景区建设,七彩镇、丹霞地质博物馆、民俗文化旅游村、河西民俗博览园等一批重点旅游项目建成运营,承办首届丝绸之路(张掖)国际通用航空大会,流沙河景区成功创建4A级旅游景区,丹霞国家5A级旅游景区创建成功,上接七彩丹霞、中穿流沙河开发区、下连黑河湿地的商贸旅游文化产业带初具规模,新型服务业态蓬勃发展,以旅游为牵引的第三产业成为推动转型发展最活跃的因素。2019年全县共接待游客842.41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9.21亿元,分别增长27.61%、31%。

——改革创新在持续深化中稳步推进。坚持把创新摆在全县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制定落实鼓励创新创业“1+11”政策性文件体系,绿色食品加工创新创业孵化园、颐高电子商务孵化园等8个“双创”平台运行良好,西部创客大学临泽县分校挂牌运行,创新创业大讲堂、创新创业典型培育等活动持续开展,被确定为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以全省农村“三变”改革试点为契机,以“一区八村”9个试点为先导,整合财政资金3970万元,撬动社会资本1.2亿元,探索推进“三变”+戈壁农业、特色产业、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等发展模式,盘活利用土地资源3.24万亩,试点村集体经济收入增长34%,试点经验在全省交流,“三变”改革全县推开。持续深化“四办”改革,扎实开展“减证便民”专项行动,705项服务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网上可办事项达到99%。税收征管体制改革、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体制改革、“先诊疗后付费”结算制度改革扎实推进,服务效能进一步提升。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全面落实“黄金十九条”等优惠政策,为107户企业发放“助保贷”“双创贷”等担保贷款2.7亿元,为54户企业提供应急周转金1.8亿元,市场主体、注册资本分别增长17.4%和14%,9家企业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3家企业认定为省级科技创新型企业,经济发展内生动力持续增强。

——社会事业在协调发展中全面进步。全面落实省、市、县确定的惠民实事和各项民生政策,13件为民实事全部办结,改造人饮管网14个村2119户,实施改炕改厕6800户和2973户,架设“雪亮工程”治安防控探头350个,完成农村妇女免费“两癌”检查7800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残疾人托养服务中心投入运行,城乡低保、特困救助等惠民政策全面落实。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完成城关小学教学楼、第一幼儿园保教楼和8个村教学点校舍改造,引进教育、卫生领域急需人才13名,高考质量再创新高,一本、二本上线率分别提高7.9和4.4个百分点。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稳步推进,县医院门诊综合楼、中医康复养老服务中心加快建设,药品零差率销售、分级诊疗等制度有效落实,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成效明显,“健康临泽”建设取得新成效。全面推进文化消费试点,新建村级文化广场6个,乡村记忆馆、农耕文化园7个,群众文体活动常态化开展。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单位清查工作顺利完成。广泛开展改革开放40周年主题宣传,积极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对高价彩礼、厚葬薄养等陈规陋习的约束,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高。机构编制、粮食供销、应急保障、人防气象、民族宗教、双拥共建、档案史志、老龄妇幼、扶残助残等工作都取得了新进步。

——民生福祉在共建共享中不断增进。始终把改善民生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民生支出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71.8%。全县就业形势持续稳定,城乡低保、医保、养老、救助等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标准不断提高,社会福利事业健康发展。落细落实“一户一策”,精准推进脱贫攻坚。全县121个单位1086名干部与230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结对帮扶。县财政盘活存量资金2000万元用于脱贫攻坚,为每个村增配扶贫互助资金10万元,为729户贫困户落实产业扶贫贷款户均分红412元,推进实施“借母还羔”、分布式光伏发电等扶贫项目,易地扶贫搬迁任务全面完成,年内脱贫250户670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1.44%。有序推进依法治县和法治临泽建设,扎实开展信访“三无”单位创建工作,实行领导干部大接访、常下访和包案化解信访问题制度,有效化解一批社会矛盾,蝉联“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荣誉称号,并荣获全国综治工作最高奖“长安杯”。积极推行“五共三治”社会治理模式,狠抓重点行业领域安全整治,扎实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荣获全国“无邪教示范县”和“防震减灾综合考核先进单位”称号。

——党的建设在从严从实中全面加强。始终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政绩,研究出台《关于全面从严治党切实加强党的建设的意见》《关于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的实施意见》等规范性文件,开展抓党建专项述职评议考核和“双述双评”活动,层层传导党建工作压力。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强化党内监督,民主政治建设积极推进。扎实开展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实施先锋引领行动,深化“五型”党建品牌创建,完善基层党组织经费保障机制和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增强,被授予全省先锋引领行动“优秀组织奖”。坚持好干部标准和“四用四不用”选人用人导向,落实干部能上能下制度规定,干部队伍进一步优化。严格落实党风廉洁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省、市、县委作风建设要求,认真实践监督执纪“四种形态”,依纪依法查处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全县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社会清淳的良好局面不断巩固和发展。


点击量( )

收藏( )

推荐( )

发布时间:

甘州区政府大数据

甘州区位于河西走廊中部,巴丹吉林沙漠南部边缘,祁连山北麓,北纬

甘州区位于河西走廊中部,巴丹吉林沙漠南部边缘,祁连山北麓,北纬38°32'—39°24'、东经100°06'—100°52'。属青藏高原、蒙古高原的过渡地带。地形由南部祁连山,北部合黎山、龙首山,中部走廊平原组成;地势南北高、中间低,由东南向西北倾斜的盆地,海拔在1400米—2000米之间,具有独特的走廊地形和荒漠绿洲景象,走廊绿洲盆地是本区主要的农耕区,地势平坦、土地肥沃,黑河贯穿全境,灌溉条件便利。气候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全区东西长65千米,南北宽98千米,总面积3661平方千米,其中耕地面积925.2平方千米。东邻山丹县,南靠民乐县,西与临泽县接壤,北与内蒙古阿拉善右旗毗连。

甘州区是中共张掖市委、市政府所在地,也是张掖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区现存历代不可移动文物245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处。隋代木塔、明代钟楼、西夏大佛寺等名胜,传承着历史文脉,展现出不同时期的时代风貌和文化内涵,构成独特的文化理念,既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古城,又是甘肃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丝绸之路文化发展带的重要节点,是“一带一路” 甘肃黄金段陇海兰新经济带上的重要节点城市和新亚欧大陆桥的战略要地。不仅是国家西部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更是绿洲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承载区。

境内航空、高铁、高速公路立体交通网络畅通,是我国西电东送、西气东输、西煤东运、西菜东去、西粮东调的安全战略通道。境内雪山冰川、森林草原、荒漠沙丘、七彩丹霞等极端地貌交相辉映。有张掖大佛寺景区、张掖平山湖大峡谷景区、张掖国家湿地公园、张掖玉水苑景区4处4A级旅游景区。芦水湾生态景区省级旅游度假区创建通过评审,碱滩镇古城村、甘浚镇祁连村等3个村被评定为省级旅游示范村。因自然美景和物阜民丰并存,素有“鱼米之乡” 之美誉;又因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区位优势,被誉为山清、水秀、天蓝、地绿的“塞上江南”;宜居、宜游、宜乐的“湿地之城”;明净、清新、亮丽的“清凉之都”;文明、和谐、繁荣的“戈壁水乡”。

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甘肃张掖国家湿地公园、张掖城北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张掖绿洲现代农业试验示范区、国家级张掖经济技术开发区坐落其中,是国务院公布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区)、全国最大的县级玉米种子生产基地、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全国高原夏菜生产基地和西菜东运基地。全区辖5个乡13个镇,245个行政村,2001个村民小组;5个街道办事处,20个社区委员会;辖1个经济技术开发区。全区共有常住人口52.17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3.82‰。区内有回族、裕固族、藏族、蒙古族、满族等24个少数民族。

甘州区聚力发展绿色生态产业,新建高效日光温室8000多亩,新增蔬菜种植面积2万亩、达到40万亩,新建和改扩建养殖场47个,新增奶肉牛养殖5万头、达到45万头,高效日光温室、养殖场新增数为历年之最。玉米制种面积保持稳定,新建高标准农田22万亩,落实特色产业面积15.2万亩,建成供京津沪、供粤港澳蔬菜基地16.5万亩,发展特色林果基地5.6万亩,甘州区被确定为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华为大数据产业园一期建成投用、二期加快建设,张掖智能制造产业园一期、二期和三期28栋70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已建成并交付企业使用,签约企业48家、落户入驻28家、投产运营21家,实现产值20亿元,以智能制造产业为代表的新兴工业产业集群加速集聚。昆仑生化等4户企业完成搬迁改造,新乐食坊“中央厨房”、神农菇业一期、大弓农化年产3000吨甲基磺草酮等28个项目相继投产,中云科技电子信息产业园等项目进展顺利,新增规上企业10户、累计达到73户。疫情期间采取“互联网+”不见面等方式远程招商,利用进博会、兰洽会、张交会等重大节会精准招商,常态化开展赴外集中招商,充分发挥在外商会协会作用以商招商,80多家企业来我区考察洽谈,愿景仓等63个项目相继签约落地,41个招商引资项目到位资金68.3亿元,兰洽会、绿色生态产业(深圳)招商推介会签约金额294亿元。新增恒温保鲜库静态库容4万吨,发展外贸企业88家,建成出口原料种植备案基地15.8万亩,海关监管场所、农产品监测检疫中心加速建设,张掖进口商品直营中心投入运营,依托新疆霍尔果斯、广西凭祥口岸和天津港、青岛港,完成进出口外贸总额3.1亿元、增长33%。利用网络平台直播带货,帮助企业、农户提高销售量,电商交易额达到14.5亿元。投资11亿元实施古民居修缮保护等项目14项,文庙巷历史文化街区、明清街扩建等项目有序推进,屋兰古镇常态化开园并成功创建4A级景区,芦水湾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通过文旅部复评,引入省文旅集团参与平山湖大峡谷景区股权改革,加快5A级景区创建步伐,成功举办张掖黑河生态马拉松赛等赛事活动,6个村获评全省优秀乡村旅游示范村、1个村获评全国旅游重点村,红色旅游品牌知名度持续提升,乡村旅游吸引力明显增强,甘州区荣获全国百强健走示范区等称号,全年接待游客85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8亿元。


点击量( )

收藏( )

推荐( )

发布时间:

张掖市政府大数据

【基本情况】

【基本情况】张掖古称甘州,西汉以“张国臂掖,以通西域”而得名,位于青藏高原和蒙古高原交汇的河西走廊中部,自古以来就是丝绸之路商贾重镇和咽喉要道,素有“塞上江南”“金张掖”之美誉。境内祁连山水源涵养区、黑河绿洲、荒漠戈壁三大生态系统交错衔接,雪山冰川、森林草原、七彩丹霞、田畴沃野、湿地候鸟、荒漠沙丘等地貌交相辉映,使张掖成为坐落在祁连山、黑河湿地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之上的城市,被国家列为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市。全市总面积3.86万平方公里,辖甘州区、临泽县、高台县、山丹县、民乐县、肃南县一区五县。2019年末全市常住人口123.76万人,城镇人口60.08万人,城镇化率48.55%,境内有汉、裕固、藏、蒙、回等38个民族,其中分布于祁连山区的裕固族是全国独有的少数民族。

【资源优势】境内河流众多,阳光充足,土地肥沃,灌溉便利,是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是全国最大的玉米制种区和重要的粮食、蔬菜、瓜果、油料和牛羊生产基地。也是全省以钨钼、铜、金、铁、煤、粘土、钾盐等矿种为主的金属、非金属矿产集中区和水能、光能、风能开发区。张掖既有“半城芦苇”的自然美景,也有“半城塔影”的历史风貌,文化沉积深厚,人文景观丰富,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这里有中国最美之一的祁连山草原、张掖丹霞、黑河湿地、黑河峡谷和平山湖大峡谷,有全国最大的山丹马场、保存最完整的汉明长城、历史文化名山焉支山、名城骆驼城,有距城市最近的七一冰川、沙漠公园,有全国最大的室内泥塑卧佛张掖大佛、坐佛山丹大佛,有与敦煌莫高窟同时代的马蹄寺石窟群,还有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等。

【国民经济】2019年,全年实现生产总值448.73亿元,扣除价格因素,比上年增长6.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4.88亿元,增长5.8%;第二产业增加值87.62亿元,增长7.5%;第三产业增加值246.23亿元,增长6.3%。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25.6:19.5:54.9。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36314元,比上年增长6.1%。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50.56亿元,比上年增长9.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0.5亿元,比上年增长8.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6.92亿元,同口径增长2.1%。大口径财政收入55.64亿元,同比下降8.2%。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019年,“三去一降”成效显著。受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市场供需环境调整和部分企业因资金链紧张而不能满负荷生产的双重影响,工业企业成本费用和产成品库存明显降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从去产能情况看:3户水泥生产企业涉及产能达240万吨,而实际产量为150万吨,生产能力达到62.5%,水泥产能利用率明显提高;从去库存情况看:产成品库存16.2亿元,同比下降5.3%,产成品下降幅度低于主营业务收入增速11.4个百分点;从去杠杆情况看:资产负债率为61.8%,同比降低0.7个百分点;从降成本情况看:每百元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合计为82.77元,同比减少0.49元;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费用合计为11.89元,同比减少0.75元。房地产去库存情况:随着刺激房地产政策进一步发力,房地产销售情况良好,房地产去库存效果明显,2019年,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127.5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7.2%。

【农业和农村经济】全年粮食种植面积303.98万亩,比上年减少6.64万亩。玉米制种面积92.17万亩,增加12.07万亩;蔬菜面积37.29万亩,增加8.29万亩;油料面积34.78万亩,减少10.87万亩;中药材面积27.27万亩,增加0.14万亩。粮食生产再获丰收。全年粮食产量138.9万吨,比上年下降0.52%。其中,夏粮产量43.18万吨,增长4.7%;秋粮产量95.72万吨,下降2.7%。主要粮食作物品种中,小麦产量25.54万吨,增长0.57%;玉米产量80.25万吨,下降2.28%。主要经济作物中,油料产量5.05万吨,下降30.36%;蔬菜产量115.81万吨,增长9.12%;水果产量6.75万吨,增长8.58%;中药材产量10.29万吨,增长0.29%。畜牧业发展势头良好。2018年末,猪存栏42.88万头,下降13.13%;猪出栏63.19万头,下降3.41%。牛存栏53.36万头,增长6.18%;牛出栏25.15万头,增长10.95%。羊存栏294.43万只,增长5.11%;羊出栏255.97万只,增长6.61%。全年肉类总产量11.66万吨,比上年增长3.59%。年末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231.44万千瓦,拥有联合收获机械2066台,畜牧养殖机械3.6万台,大中型拖拉机1.26万台,小型拖拉机9.56万台,全年化肥使用量(折纯)8.37万吨。

【项目建设】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46%,其中项目投资增长19.44%。按三次产业分,第一产业投资下降21.92%;第二产业投资增长56.63%,其中工业投资增长57.61%;第三产业投资增长7.85%。民间投资增长1.16%,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49.1%。基础设施投资增长21.83%,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27.5%。固定资产投资中,采矿业投资增长23.98%;制造业投资增长40.52%;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投资增长103.19%;批发和零售业投资增长21.67%;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投资增长38.85%;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下降3.15%。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56.48亿元,比上年下降3.02%。其中,住宅投资41.81亿元,增长5.73%。房屋施工面积560.39万平方米,下降1.46%;房屋竣工面积105.1万平方米,下降14.35%;商品房销售面积127.53万平方米,增长7.23%。

【人民生活】就业形势比较稳定。年末全市常住人口123.7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38万人。其中,城镇人口60.08万人,占常住人口的48.55%,比上年末提高1个百分点;乡村人口63.68万人,占常住人口的51.45%。年末全市城乡从业人员72.98万人,其中城镇从业人员30.35万人,乡村从业人员42.63万人。全年城镇新增就业2.5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8%以内。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2019年,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465元,比上年增长8.7%;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1974元,增长6.4%;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即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的比重)为28.6%,比上年降低0.6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944元,比上年增长9.0%;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3459元,增长10.5%;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29.6%,比上年降低2.1个百分点。

【社会保障】五大社会保险参保人数稳步增加。年末全市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7.72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68.59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3.40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09.09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8.6万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10.76万人,其中参加工伤保险的农民工3.27万人。年末各项社会保险基金总收入28.63亿元,各项社会保险基金总支出27.18亿元。年末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2.04万人,城镇低保资金支出12341.1万元;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4.45万人,农村低保资金支出11240.6万元。

【资源环境】全市可利用水资源总量26.5亿立方米,其中可利用地表水资源量24.75亿立方米,与地表水不重复的净地下水资源量1.75亿立方米。2019年全年总用水量20.64亿立方米。其中,生活用水0.46亿立方米,工业用水0.22亿立方米,农业用水19.53亿立方米,生态环境补水0.43亿立方米。全年空气可吸入颗粒物年均值55μg/m3,细颗粒物年均值28μg/m3,二氧化硫年均值12μg/m3,二氧化氮年均20μg/m3,空气优良天数(Ⅰ-Ⅱ级)比例为92.6%。城市区域噪声昼间平均等效声级为53.5dB,城市道路交通噪声昼间道路交通噪声平均等效声级为64.6dB。地表黑河干流水质达标率100%,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

【社会事业】科技事业有新进展。年末共有科研机构5个,全年科学技术支出8710万元,比上年增长19%。全年共取得市省级以上科技成果33项,获得奖励项目3项。受理专利申请 2228件,授权专利1930件,授予发明专利权34件。全年共签订技术合同220项,技术合同成交金额25.36亿元,比上年增长12.21%。

教育事业稳步推进。年末普通高等教育招生4825人,在校生18652人,毕业生4635人。中等职业教育招生3718人,在校生10035人,毕业生3404人。普通高中招生7012人,在校生21169人,毕业生8479人。初中学校招生13185人,在校生38382人,毕业生12112人。普通小学招生12192人,在校生75989人,毕业生13182人。特殊教育招生14人,在校生195人。学前教育在园幼儿33838人。2019年,向全国各类高、中等专业院校输送新生14009人,高考录取率95.65%。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年末全市共有文化馆7个,图书馆6个,档案馆7个,博物馆6个,艺术表演团体2个。年末广播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99.44%,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99.68%。有线电视用户16.99万户。

医疗卫生条件持续改善。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1466个,其中医院47个,乡镇卫生院8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30个,村卫生室699个,门诊部(所)16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7个,妇幼保健院(所、站)7个,卫生监督所(中心)6个。卫生技术人员9877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3560人,注册护士4455人。医疗卫生机构拥有床位数10404张,其中医院、卫生院床位数9844张。


点击量( )

收藏( )

推荐( )

发布时间:

天祝县政府大数据

天祝,藏语称华锐,意为英雄的部落,地处甘肃省中部、武威市南部、祁连山东端,素有河西走廊“门户”之称,1936年,以境内天堂寺、祝贡寺首字“天祝”命名,设置天祝乡。1950年设立天祝自治区(县级),1955年改为天祝藏族自治县

天祝,藏语称华锐,意为英雄的部落,地处甘肃省中部、武威市南部、祁连山东端,素有河西走廊“门户”之称,1936年,以境内天堂寺、祝贡寺首字“天祝”命名,设置天祝乡。1950年设立天祝自治区(县级),1955年改为天祝藏族自治县,是周恩来总理命名的全国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县,是世界白牦牛唯一产地、中国高原藜麦之都、中国高原食用菌之乡、中国高原夏菜之乡。全县辖14镇5乡、178个行政村、20个居委会,有藏、汉、土、回、蒙古等28个民族,总人口23万人,其中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37.1%,藏族占少数民族人口的81.7%。境内海拔2040—4874米,年平均气温0.3℃,年降水量407.4毫米。总面积7149.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6.9万亩,天然草原面积455.76万亩,林地面积385.85万亩,森林覆盖率34.08%。 

  天祝区位优越,南接兰州,东靠景泰,北邻古浪,西邻青海,西北与肃南县接壤,距省城兰州140公里,距中川机场100公里,距曹家堡机场200公里。位于县境中部的乌鞘岭横亘东西,是古丝绸之路咽喉要塞,兰新铁路、G30高速、G312国道和正在建设的兰张三四线高铁贯穿全境。 

  天祝属全国“四省藏区”贫困片区县、国定“三区三州”和省定“两州一县”深度贫困县,2014年有建档立卡贫困村86个(其中深度贫困村28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46万户5.63万人,贫困发生率33.8%。至2018年底,累计减少贫困人口5.33万人,退出贫困村72个,贫困发生率下降至1.79%。目前,剩余贫困村14个,贫困人口0.29万人。2019年计划减贫0.27万人,剩余14个贫困村全部退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0.16%,实现全县整体脱贫摘帽。 

  天祝生态地位十分重要,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占全县国土面积的61.4%,是石羊河流域6条内陆河(金塔河、杂木河、黄羊河、古浪河、大靖河、西营河)和黄河流域2条外流河(大通河、金强河)的重要水源涵养区和水源补给区。近年来,通过实施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祁连山生态环境问题整改整治以及绿地倍增、全域无垃圾等专项行动,扎实推进全域生态文明建设,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洁白的冰川、秀丽的山水、广袤的草原,构成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画卷。 

  天祝文化底蕴深厚,夏至汉初先后为戎羌、月氏、匈奴等民族驻牧地,自汉武帝时归入汉王朝版图,唐代后逐步形成以吐蕃(今藏族)为主体民族的多民族聚居地,明至清初实行千百户制度,清乾隆时期设庄浪茶马厅,管理境内36族、14寺院。天堂寺有亚洲最大的宗喀巴木雕坐像,达隆寺为康熙御赐“报恩寺”,石门寺为仓央嘉措驻锡过的寺院,东大寺内藏有全国至今发现的唯一大型《西游记》全本壁画;“华锐藏族民歌”“土族格萨尔”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境内有乌鞘岭长城、松山古城、栗家庄汉墓群、岔口驿古堡等古迹,其中乌鞘岭长城是万里长城中海拔最高的一段,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近年来,天祝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市委决策部署,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政治任务和“一号工程”,狠抓发展第一要务,切实强化民生保障,全力维护和谐稳定,坚决全面从严治党,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2018年完成生产总值47.91亿元、增长5.1%,固定资产投资23.53亿元、下降19.0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8.66亿元、增长8.5%,大口径财政收入5.56亿元、增长16.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21亿元、增长19.8%;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6.25亿元、增长22.7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64亿元、增长6.8%;完成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24232元、增长8.2%,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7569元、增长9.2%。 

  2019年,天祝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和“八个着力”重要指示、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甘肃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深入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和制度,突出抓好脱贫攻坚、生态文明、城镇建设、文化旅游、和谐稳定、干部作风六项重点,做美生态空间、做优农业空间、做精城镇空间,为建设生态美、产业优、百姓富的和谐天祝,争当全省藏区发展排头兵打下坚实基础。上半年,全县完成生产总值22.23亿元、同比增长2.4%,固定资产投资9.47亿元、同比增长13.2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5亿元、同比下降28.1%,大口径财政收入2.88亿元、同比增长22.5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7亿元、同比增长40.91%;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3.58亿元、同比增长18.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62亿元、同比增长6.8%;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2747元、同比增长8.4%;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3019元、同比增长9.09%。 


点击量( )

收藏( )

推荐( )

发布时间:

古浪县政府大数据

古浪,系藏语古尔浪哇的简称,意为黄羊出没的地方。古浪县地处河西走廊东端,为古丝绸之路要冲,隶属中国旅游标志之都---马踏飞燕的出土地甘肃省武威市,是国家六盘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甘肃58个贫困县之一,也是甘肃23个深度贫困县之一。全县国土总面积5046平方公里,东南分别与白银市景泰县和武威市天祝县相连,西北与武威市凉州区接壤,北邻腾格里沙漠,是青藏、蒙新、黄土三大高原交汇地带。县境内区域类别多,自然条件差异大,地势南高北低,海拔1550~3469m,平均气温5.6℃,年降水量300毫米左右,蒸发量2300毫米以上,日照时数2852.3h,无霜期140天左右。全县辖4乡15镇1个街道,269个村(居)委会,常住人口38.8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5.36万人。境内居住着汉、回、藏、蒙、苗、满、东乡土、毛南、瑶等十多个民族。主要矿产资源有石灰石、煤炭、石膏、花岗岩、重晶石等,其中石灰石储量达12.4亿吨,具有较高的开采价值。

古浪区位优势明显,境内享誉古今的“金关银锁”古浪峡,“扼甘肃之咽喉,控走廊之要塞”,自古就以“驿路通三辅,峡门控五凉”的重要地理位置而闻名。县境内道路通畅、交通便捷,连霍高速G30线、国道312线和兰新铁路纵穿南北,省道308线、316线、营双高速公路、干武铁路横贯东西,凉古路、金古路大海路、十条路等县乡公路与通村公路相互连接,共同构筑了四通八达的交通路网。

古浪历史文化悠久,早在四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先民繁衍生息。汉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始置县。明初以水名“古尔浪洼”(藏语,意为黄羊沟)冠县名沿袭至今。县境内有仰韶、马家窑、齐家沙井等多处文化遗址,存有大量的彩陶、汉代青铜器、唐代鎏金佛、宋元瓷器等文物,尤以明清水陆画和《甘珠尔》大藏经最为著名。

古浪人文景观荟萃,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昌灵山,素有“西北小武当”之称,是世界上距沙漠最近的原始次生林带;汉、明长城相互交汇,至今雄风犹存,是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南部山区石门峡、香林寺、寺洼冰峡等自然风光是夏季绝佳的森林避暑胜地;大靖财神阁,土门三义殿、山陕会馆、罗汉楼、玉皇殿等许多古代建筑遗迹,造型独特,具有厚重的文化底蕴;红军西路军古浪战役纪念馆是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红色文化弘扬”板块红西路军“一综十二专”纪念馆之一,是省、市、县爱国主义、国防教育和党史教育基地。

近年来,在省委、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古浪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九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和“八个着力”重要指示精神严格按照省委、市委的决策部署,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全力推动脱贫攻坚和县域经济转型升级发展,着力打造生态美、产业优、百姓富的和谐古浪,全县呈现出经济稳步增长、结构不断优化、效益显著提升、生态持续好转、民生有效改善、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党的建设全面加强的良好发展态势。


点击量( )

收藏( )

推荐( )

发布时间:

民勤县政府大数据

民勤县地处河西走廊东北部、石羊河流域下游,南临凉州区,西南与金昌市连接,东西北三面被巴丹吉林和腾格里两大沙漠包围。全县总面积1.59万平方公里,辖18个镇、248个村,总人口26.39万人,常住人口24.14万人。

民勤历史悠久,早在2800多年前,就有人类生息繁衍,创造了灿烂的“沙井文化”。公元前121年,汉将霍去病率兵收复河西,在此置郡设县。中华民国17年(1928年),以“俗朴风醇,人民勤劳”易名民勤,是全省有名的“文化之乡”“教育名县”。

民勤境内光、热、水、土资源组合优越,具有发展绿色有机农业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蜜瓜、茴香、蔬菜、葡萄、红枣、枸杞等特色农产品质优量大,是农业部认定的“全国蔬菜产业大县”,被中国食品工业协会誉名为“中国肉羊之乡”、被世界中餐业联合会授予“中华苏武沙羊美食之乡”,属甘肃省首批“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风能资源丰富,太阳能储量巨大。旅游资源富集而独特,有亚洲最大的沙漠水库红崖山水库、石羊河国家湿地公园、青土湖、“西部庄园之最”瑞安堡,腾格里和巴丹吉林两大沙漠相交一县,造就了“沙海绿洲、绿洲碧海”的奇观。

近年来,民勤县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紧紧围绕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着力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等各项工作,全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任务全面完成,蔡旗断面过水量和民勤盆地地下水开采量两大约束性指标提前8年实现,重点治理生态目标提前6年实现,沙漠和荒漠化面积比重由“十一五”末的94.5%下降为90.34%,森林覆盖率由“十一五”末的11.52%提高到17.91%,生态恶化的趋势得到有效遏制。2019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72.02亿元、增长3%,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66%,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47.45亿元、增长6.29%,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86亿元、增长6.1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03亿元、增长7.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902元、增长8.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414元、增长9%。

2020年,民勤县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精神为统揽,按照中央和省委市委决策部署要求,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大力弘扬新时代武威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认真落实“六稳”要求和“六保”措施,大力推进节水成效、国土绿化“两个倍增”,深化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推动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提升智慧城市、花园城市、节水城市、文明城市“四城”建设,实现财政收入、项目建设、旅游服务、美丽乡村“四大突破”,努力开创美丽民勤新局面,确保同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前三季度,全县实现生产总值54.24亿元,同比增长2.7%,增速比上半年提高1.1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4.24亿元,增长5.5%,比上半年提高0.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6.46亿元,增长1.1%,比上半年提高0.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23.54亿元,增长0.5%。



点击量( )

收藏( )

推荐( )

发布时间:

  • 【广告说明广告

    点击查看详情】

优品推荐

达人在线

全球公共数据开放平台